“生成—滋长—蔓延”渐进式情趣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美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不应只是教材的带过、课堂上的点缀。而作为美术教师,有必要自己亲自动手,主动参与,继承和发扬水墨画。
  【关键词】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运用
  一、铺设平台——“生成”情趣
  1.示范引领,激发情感。教师的示范相当重要,开始教学生画水墨画时,学生学习的每一幅画我都事先认真练习。每当我画完一幅习作时,教室里都会响起一声声的惊叹。当学生看到这生动的画面,他们完全被那优美的画面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着我“趁热打铁”,讲述绘画的步骤,学生很快就掌握。
  2.漫画人物,创新有新法。在课堂上,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和齐白石,潘天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让他们了解水墨画的含蓄大气。其次,我让学生尝试在纸上玩水墨游戏,教会他们他们掌握运笔蘸墨的基本规律,一般讲来,用毛笔直接蘸墨画画,就是无变化的死墨。当墨中注入水,水、墨相融,就产生了具有干湿浓淡变化的活墨。
  3.技趣一体,激发兴趣。在课堂上,有的同学拿起毛笔用中锋画线条,画出如瀑布激流而下的笔触;有的同学拿起沾满墨的毛笔用力的甩向纸面,出现大大小小的晕点。通过练习,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水润饱满的毛笔在纸上行走时,是流畅而晕染;水墨少时,就如步履艰难的老人,拖着沉重的步伐。”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水墨画的语言,了解了水墨画学习中用墨和用笔的变化。这样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水墨画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并得到巩固。(图1至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二、“分”“合”并存——“滋长”情趣
  1.同质分层,因人施教。“同质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特长,将各方面情况相近学生分成一组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比如:把手感好,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A组;把手感较好,基础知识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B组;把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分为C组。例如:在水墨画教学中,一幅有点、线两个元素的组成的简单瀑布流水图就可对不同组类的学生做到不同要求。
  2.动态分层,因材施教。它是学生自我发现和主动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激活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如第九册《水墨画动物》一课,教学目的是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在上这堂时故意引导孩子们思考:“同学们爱吃水里的鱼吗?”可是在鱼塘里还有什么好吃的呢?“还有螃蟹和虾。”“有黄鳝、泥鳅。”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打开了话匣子,连那些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孩子也加入到话题讨论中来,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对孩子们说:“看来今天小朋友们不光可以画鱼,也可以画螃蟹和虾,看看到最后誰才是画动物的高手。”
  3.生生合作,促使进步。选举“小老师”,采用“一帮一”、“一带多”的形式。这样既让学得快的学生有发挥优势的场所,又让学得慢的学生不感到灰心,同时使课堂的气氛更活跃,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水墨画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成三人或四人一组,因为自己选择的小组具有凝聚力,要求小组成员互帮互学,集体进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形成团结奋进,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
  4.师生合作,以点带面。水墨画教学的普及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以下思路来进行合作学习,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人人进步的学习效果。
  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为基地
  三、通感内化——“蔓延”情趣
  1.感受欣赏,以“赏”入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设计巧妙的情景导入可以促成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这种由境生情的引导,不仅激起学生动手绘画的兴趣,使学生处于学习的兴奋点上,而且也为后面的“互动”这一教学环节打下了基础。
  2.动手操作,以“画”体验。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而不是复杂的笔墨技法。而我们小学水墨画教学应该选择最基本的笔墨技法,既不求全,也不求难,重在让学生感受国画与其他画种,尤其是与西方绘画的不同,典型的东方绘画的艺术魅力。如何体验毛笔与墨、色、宣纸等特征。我则先让学生用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洒,直到笔干墨渴,再用干渴的毛笔蘸水,体现行笔的正侧、轻重(提按)、缓急(快慢)等方面所产生的粗细等变化。
  A生:毛笔蘸了很多墨,我只轻轻的在宣纸上画了一笔,纸马上就变粗了。
  B生:用毛笔蘸浓墨好时,画到笔干后,蘸了水后继续画,墨色一下子变淡了。
  3.独立探索,以“创”表现。在《我的家人》水墨创作中,我让学生先讲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最感动、最快乐的一件事,有些学生说自己生病时父母对自己的照顾与担忧,有些说与家人出游时的快乐与喜悦……。绘画中他们不仅生动地描绘出家人的特征,画中还处处洋溢着爱的温馨。学生在水墨绘画中学会爱,学会感恩。从开始的凑“热闹”学,到此时的顺“门道”进,从而受到美术的启迪,升华到情操的陶冶的高度了。
  几年的“情趣”水墨画教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材“活”了,学生“活”了,教师“活”了,课堂“活”了。情趣教学比较适合中低段学生的美术教学,特别当学生学习热情处于低谷时,效果更加明显。另外情趣教学在水墨画教学中适用,在欣赏教学、综合教学中也可运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精髓,图形认知结构则是学生理解空间几何的架构,在图形认知结构上的缺失往往造成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上的困难。本文以几道图形趣题为例,从图形认知结构的视角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图形;认知结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精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应当注重知识建构与解题方法的指导,更应该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形
期刊
【摘 要】数学学习对小学生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处于特殊阶段,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问题教学法的提出满足了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要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目前,问题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分析研究问题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学生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增设的内容。教材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安排了两个内容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对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我们一线的老师应该明确编排意图,领会它的课程特点,同时还得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原则  教材编排“综合与实践”的意图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期刊
【摘 要】熟读乃至背诵不但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促进写作。在当今网络游戏盛行的大环境下,可以把网络游戏和语文背诵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图文并茂,音影结合。让学生不再惧怕背诵,让背诵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人格情操方面立功。  【关键词】背诵;网络游戏;角色扮演  背诵是指对信息的记忆重现。古人云“熟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熟读乃至背诵不但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促进写作。看来,背诵是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反思却让我们清醒的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與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在新课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弊端:千遍一律的鼓励性评价、缺乏真诚的形式性评价、途径狭窄的单向性评价等。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追求师生心灵共鸣、生生思维碰撞的课堂。这就对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树立课标的新理念,用真情评价“求”得“山花烂漫”、多元评
期刊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事实上,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语言。从这个方面来看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把语言和文化密切地结合起来,力争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语言文化的教育,探究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路径,养成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视野,提升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小学英语;语言学习  一、英语
期刊
【摘 要】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低段时期主要教学目标是为打好学生的语文根基,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入门级学习内容,低段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语文识字学习放在重中之重。本文结合语文学科素养的背景,结合语文识字教学加以有效开展,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多媒体让试听齐飞,具象思维唤抽象思维同行;汉字故事与经典作品遥相呼应,激发识字兴趣;挖掘学生闪光点,在成功体验中收获识字信心;见贤思齐学“拿来”,多元评
期刊
【摘 要】《番茄太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课文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本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习作者生动地描写,深入主人公的内心,感悟明明一家特别是明明对“我”的感染。  【关键词】小学语文;《番茄太阳》;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两个关键人物的处境  1.出示词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