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ro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他们上课时能够心无旁骛地听讲。然而,总有一些学生在上課时暴露出“坏习惯”:不是做小动作,就是随意走动;不是一直涂鸦,就是转动铅笔;不是窃窃私语,就是故意尖叫。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说,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身上至少有七项智能,有些现象从表面上看是缺点,其实是一些智能表现。笔者现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 视觉学习者:画图学数学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一元的,人可以有多种认知方式,个体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组能力,不同个体的多元智能结构不一样。那些具有“坏习惯”的人,只不过是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的智能表现要稍微强烈一些,譬如那些上课喜欢涂涂画画的学生由于空间视觉智能尤为凸显,主要依靠视觉方式与思维图像去感知与表现客观世界,涂涂画画是他们的空间视觉感知的一种流露,是他们学习风格的一种展示,这些学生就属于视觉学习者,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主要是图像。因此,画画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形式,他们画出来的图像,也正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
  许多小学生属于视觉学习者,他们喜欢用图画表达想法,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他们的学习特长。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优势,引导他们通过画图学数学。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采取画图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视觉思维优势,组织学生观察图形、想象画面、画出图像,把数学内容画成图形,指导他们通过画示意图、思维导图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中,笔者以画图为中心,首先通过画图导入学习策略,其次通过画图分析策略,最后通过画图体验策略。在整个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自己画图,自主探究。
  二、 动觉学习者:动手做数学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身体运动智能突出的人具有良好的动作技能,擅长借助身体表达自己的认知。那些上课喜欢做小动作的学生并不是有“多动症”,而是因为他们具有特殊的身体运动智能,这是动觉学习者的一种表现,他们需要借助一些相关动作辅助学习,所以有的学生会一边听讲一边用手转动铅笔,有的学生会一边听课一边咬手指头,有的学生会一边听课一边触摸东西,在上课期间经常动来动去。好动是学生天性的自然流露,好动并非坏事,只要把他们这种好动的习惯用在学习上,那就是好事。
  对于那些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动觉学习者,教师应该发挥他们的动作技能优势,引导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学知识。动手做数学就是主动给学生提供操作材料,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组织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去探究建构,给他们设计一些数学操作活动,让他们动手实践操作,引导他们在做中学、做中思。例如,在“认识千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有拎一拎、掂一掂、数一数、称一称等探究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让那些动觉学习者不再分散精力,而且能增强他们对“1千克”的直观感受,帮助他们较好地理解千克的概念。
  三、 小组学习者:合作研数学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爱和他人套近乎,或者与同伴说话、嬉戏。其实,这些学生属于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人际关系智能突出者类型,他们习惯与人交往互动,喜欢参加群体性的活动,在人多的时候反而表现积极,他们善于与别人沟通,喜欢指导他人,这样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与组织能力,容易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请一些人际智能突出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让他们发挥组织协调方面的特长,带领小组成员合作研学。例如,在教学“算24点”一课时,笔者在带领学生了解了算24点的方法后,组织大家开展各种活动,训练学生算24点的技能。合作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那些具有人际智能特质的学生表现更为积极,学习更加主动,思维更活跃,这有效锻炼了他们的口算能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小学)
其他文献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通过创新式的课堂改变学生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不断创新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带领学生领略课堂之外的风景,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从意识上发生改变,充分重视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下,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创新作文教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还要在课后作业设计中考虑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样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作业设计,教师应该充分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
民族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如今,我们仍然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做好文化传承工作,促使学生明白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文学知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诗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何而来?在笔者看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着手,在大量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敏锐的感受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时快速地感知、理解和把握,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之下,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还关系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精读课文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并且小学阶段的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适时、适当地提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很多教师在提问时,从问题“预设”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学情,问题过于“假大空”,缺乏内在的联系,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思考的价值.久而久之,教学就浮于浅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析文本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期刊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学习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文言文教学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我们要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呢?教师该怎样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启学生的传统文化之旅,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呢?笔者立足教学实践,尝试从“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多维发散”三个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
期刊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这些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其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积极开展一些语文特色活动,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通过开展语文特色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一、 了解二十四节气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进行编排,其中语文要素将小学阶段相应的语文知识、学习习惯和语文能力,分散在不同的单元和册数中,建构起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体系。而从单元的视角来看,语文要素与单元中每一个栏目、每一篇课文之间都有着整体性的关联。因此,教师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就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逐步、逐课进行教学,而要从整体性的角度,依照单元内部的不同关系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权利交还给学生。其中,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的方式,能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合理分配小组人员,精心设置合作话题,强化学生的互动交流,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一、合理分配小组人员  在组织学生合作之前,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