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fengy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与儒家文化产生复杂的纠葛。本文就儒家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儒家文化;中国文学;文学发展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代表类型,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都占据了中国文学的主要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无论是从意识形态还是文学创作中都能够看到儒家文化的影子[1]。而20世纪初,西方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则为儒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让绵延数千年的儒家思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土壤,从此以后儒家文化不再作为影响中国文学的主流思想。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儒家文化也和中国文学一起在时代浪潮的捶打与融合中诞生出了新的姿态。
  一、儒家文化引导下的中国文学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辛亥革命爆发之前,儒家文化一直占据着中国思想与文化的主导地位,它发源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在社会内部矛盾激化的环境下产生,脱胎于被社会矛盾质疑和批判的传统文化之中。创始人孔子在结合传统周礼文化的基础上,以当时的时代环境为背景,提出了“仁”与“礼”的思想,也为后世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以及中国文学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2]。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它用强韧的生命力影响着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使中国文学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形态,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传承。上至官方文化,下至中国民间文化都可以看到儒家文化的影子。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主张了文学的实用性,将文学创作与统治阶级的政治教化结合在了一起。而“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则使得中国文学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呈现出了含蓄内敛的特征[3]。
  二、儒家文化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无论是从语言形态还是精神统治地位,都提出了和儒家文化截然不同的全新理念[4]。白话文运动的开展为中国文学带来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观念,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建立了一套独立于儒家文化以外的全新文学体系。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新文化运动的实际操作提供了理论保障。
  三、革命文学在儒家文化上的逐渐回归
  随着时代进程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学,这种文学思潮与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不同。它更关心文学作品与政治的联系,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很强的革命性和明显的政治特征。看似儒家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已经逐渐消失,但是实际上经过数千年的绵延发展,儒家文化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本能动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及孟子的“舍生取义”等思想虽然没有在文学作品中被明确的表达,当时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儒家思想中所蕴含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知识分子道德修养的期许和要求依然体现在了文学创作之中,革命文学与儒家文化潜在联结依然存在,也无形中促进了儒家文化在革命文学中的回归[6]。以《青春之歌》为例,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不仅可以体现出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觉悟与进步,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进程。
  四、寻根文学浮出儒家文化水面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冲击和糅合之后,20世纪末,随着寻根文学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比起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激烈对峙的态度,寻根文学则更侧重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的反思与提炼。许多文学家开始用审慎的态度来看待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再加上这一时期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为主流的情感观念,让更多的国人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对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影响,儒家文化以及强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新的时代得以被重新推崇[7]。而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也作为中国文化的“名片”,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地位。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就是许多的作家开始用更加审慎的态度去看待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说《曾国藩》,作者用更加严谨、中立的态度描述了曾国藩的一生,这位史书中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不择手段的政治家,通过作者全面而客观的解读,向读者们展现了完全不同的一面,他的许多事迹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展开的,除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手段,人们更看到了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这位历史人物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修养与人文情怀[8]。文学创作中对于儒家文化的态度也由世纪初的完全批判变为有选择的敬仰与肯定,儒家文化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五、结束语
  作为绵延中国历史数千年的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文化依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人文学观念的改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文化也将换發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十日.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反思——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展现的思想与力量[J].人民论坛,2017(36):138-139.
  [2]龙吟娇.“九十年代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6.
  [3]张炯.中国文化与文学再认识[J].文化遗产研究,2012(00):33-51.
  [4]孙俊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儒家文化表现[D].山东大学,2012.
  [5]黄瑛,谭桂林.儒家文化精神与新时期中国文学[J].中国文学研究,2011(03):59-63.
  [6]李阳春.宗教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J].文史博览(理论),2010(06):13-18.
  [7]李建伟.儒家文化的深层结构与中国文学观念现代性的滥觞[J].管子学刊,2009(03):115-118.
  [8]胡梅仙.论儒家文化与“五四”文学现代性的发生[J].云南社会科学,2007(03):132-136.
  作者简介:
  宫旭(1999.10.7),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吉林省洮南市,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的戏剧题材比较多样,而军旅戏剧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艺术领域以及军队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军营文化则是军队和军人的魂,是军人的团队文化,也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精神力量。探究军旅戏剧与军营文化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高效发挥两者的作用,相互影响,提升军队整体文化软实力。本文首先介绍军旅戏剧的基本内容,之后阐述军营文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之后分析军旅戏剧
期刊
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对我院园林工程实训室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探讨园林工程专业实训室建设管理与改革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园林工程专业实训室建设,进而提高园林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开放机制;管理系统;信息化  实训室是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云平台”和主阵地,本文以农林科技学院园林工程专业实训室建
期刊
该曲为奏鸣曲式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以及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呈示部(第1-48小节);展开部(第49-100小节):由三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为主部材料引入,第二阶段为副部材料展开,第三阶段为再现前的属准备;再现部(第101-152小节)。  呈示部:第1-48小节  主部主题(第1-8小节):以连句旋律形式的主和弦乐段呈现,f的主小调(从调号和其他旋律形式中的主和弦还原mi以及第8小节的主和弦
期刊
摘 要:酒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的社交活动中有着独特的地位。酒文化是指酒在销售、生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浙江金华人民在长期的饮酒和酿酒的背景下,孕育出了独有的金华酒文化,金华酒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其进行传承和发扬。本文通过阐述金华酒文化的内涵,对金华酒文化的的传承途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饮食方面人们的要求也从以往的果腹即可逐渐发展为食物的色、香、味各方面的全面满足。配菜技术在其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顾客对一道菜品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该菜品的好坏。因此在本文中,首先对中式烹调中配菜的作用及烹调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阐述,并对配菜技术的使用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借鉴。  关
期刊
摘 要:对少数民族传统图形与图案的研究,是最淳朴、最接近生活和信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过程。桂北地区瑶族支系众多,按照地区划分大致分有恭城瑶族、金秀瑶族、南丹瑶族、富川瑶族等,每个地区支系不一,故瑶族先民的宗教信仰也并不统一。而在少数民族的社会活动下,人们劳动的过程中,民族图形与图案成为了民间美术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众所周知,最初的原始艺术创造并不是为了审美,更多的是为了原始信仰的祭祀活动、巫术活动
期刊
摘 要:歌剧分析是我们理解一部歌剧作品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歌剧分析就不得不谈到歌剧里边的人物塑造,也就是角色分析,角色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细腻的去理解这部作品。下面就来分析歌剧《党的女儿》中的人物娟妹子。  关键词:歌剧;角色分析;娟妹子  《党的女儿》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红色题材的歌剧,其塑造了一位英勇救义的女共产党员田玉梅的光辉形象,再一次用历史证明了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党的女儿》以中国共产
期刊
摘 要:中国自古便得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的传达方式有很多,除言传身教外,在古代礼乐文化着重要的体现。用“礼”的内容赋予“乐”的形式,借艺术化的手段体现礼的要求,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成为统治者的工具,这是古代的礼乐制度,从制礼作乐到礼崩乐坏都说明了“礼”与“乐”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本文结合文献史料与田野个案,以乐舞表现为对象,浅谈古今对照中“礼”与“乐舞”发生有怎样的碰撞。  关键词:“礼
期刊
摘 要:《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是安德烈耶夫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与精神探索,生动展现了生存的孤独困苦、人遭遇信仰危机的绝望以及对宗教信仰的深刻反思。对小说主题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安德烈耶夫的创作思想。  关键词:列·安德烈耶夫;《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创作主题  引言  《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Жизнь Василия Фивейского?)是安德烈耶夫(
期刊
摘 要:在进行影视摄影过程中,通过景深可以帮助观众更快速的找到拍摄主体,将主体放置在焦点位置,将前景及背景设置的更加模糊,利用这个方式将观众的视线焦点引导在拍摄对象之中,从而使影视摄影作品更富有创作感。本文将对影视摄影作品中的景深运用进行探讨,分析现代影视作品中的景深的控制方法,更好的为现代影视作品服务。  关键词:影视摄影;景深;控制  在影视摄影中,景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拍摄手法,通过景深可以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