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竞争激烈,如果大学生仅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但实践创新能力不佳,并不足以顺利的适应社会,为此,高校应当采取措施,对本校学生进行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素质。本文初步分析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方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教育体系
前言:我国的文化氛围多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在不斷创新、创造下获得财富,有益于个人创业的开展,但大学生因经验、意识的不足,创新、创业能力并不高,在社会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高校有必要采取措施,让学生学会创新、创业,以保证其毕业有着更为顺利、广阔的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外延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该教育模式会关注对学生的创业精神、意识及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并通过创新思维及创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成为创新性佳优秀人才,同时,为让学生创业、创新素质较高,在这种教育中会强调学生对就业认识的改变,并致力让其意识到将来职业选择之一可以为创业。
除了整个学生成长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外延还包括了社会的支持和高校的教育培养。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需要多方努力、过程比较复杂,学校应进行有关制度的完善,并逐步提高实践活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水平,以逐渐形成合理、完备的体系。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为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我国的文化氛围比较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人通过努力,在不断的创新、创造下获得财富,但现在大学生实践经验少,创业创新素质并不高,因此,高校应当在教育中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高校可建立长效、规范、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并为开展创新创业付出行动。如果学生具备足够的创业意识,就能够更主动的加入社会实践、并顺利将所学知识转化财富,其创新创业素质更佳[1]。
(二)培养实践能力
在当代社会,如果大学生只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及专业技能,根本无法拥有较高的竞争力,并迅速适应社会需求,为此,高校必须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及培养,让学生形成创业精神及创业素质。学生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及将知识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才能够进行创新创业,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水平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更注重创新意识及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学生才会逐渐掌握创业技能,并根据实际需求和自身能力进行思索,找出最佳创业方案,其实践水平可得到迅速提高。
(三)有效促进就业
在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大学生的就业难逐渐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目前,高校每年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长,而社会上有些企业经营不佳、甚至还在裁员,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充分,据有关预测,世界上有一半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职位,需要进行创新创业。因此,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创新素质及能力,并强调对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让其迅速成长为被社会所青睐的复合人才,这样才可以为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广阔的发展打好基础,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2]。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校应当在教学中体现符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致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创业教育,注意创业教育可体现学科优势、特色,并将其贯彻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长效机制,使本校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及能力。
(二)建设内容
高校应当致力构建“1核心、3平台、9模块”的体系进行创业教育,以让本校学生改变就业思想、形成创新素质、开拓创业途径,同时,高校应建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并通过逐步的努力使其成效显著、特色分明、且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性。
1.一核心
创业创新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是培养创业能力,高校应当让其培养的人才素质高超,创新精神及实践素质均较高。
2.三平台
三大创业平台包括:①教学基础平台,高校应构建此平台,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创业理论知识。针对一年级生,高校应致力让其了解创业、逐渐形成创业意识,可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理论”等选修课;通识创业实训及兴趣、能力培养选修课可安排在大二、大三,如“人际沟通训练”、“创业成功学”等;培养创业素质的实训课、必修课可安排在大三、大四阶段。系统的创业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今后进行成功的创业模拟及实战;②模拟实训平台,首先,高校可进行各类模拟实训教学,如营销综合实验、ERP经管对抗演练等;其次,高校可在教学中使用创业实训软件,让学生的模拟环境中接受全面、多样的实训;最后,高校可组织多种比赛,如电子商务竞赛、营销规划竞赛等,提高实践能力;③实战综合平台,首先,为迈入实战,可让学生参加创业体验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其次,高校可组织师生选择合适创业项目,创办公司、自主运营,并可提供一定资金支持;最后,高校可提供实战平台,方便学生使用网络经营网店等,多种平台的搭建,可全方位的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3]。
3.九模块
九大模块包括:职业规划及创业意识、心理素质及领导管理素质、经管理论、实训软件演练、实验中心模拟演练、创业比赛、学科比赛、网店实战、实践岗实战,此9模块和3平台相对应,高校应围绕9模块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形成优良素质。
(三)建设保障体系
高校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包括:①完善组织领导设置,支持创业教育;②在人才培养规划中列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③将成果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园区建好;④促进建设创业师资队伍。
结论:为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及创业技能,高校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体系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为此,高校应当搭建优良平台,让学生了解足够的创业知识及有机会进行创业实训、实践,以充分拓展思路,并掌握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方式。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群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力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提供支撑,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培养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具备独立发展与抗击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09(6):86-90.
[2]朱团,车文实,陈丽华,刘立红,郭双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03(5):173.
[3]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1(1):33-35.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教育体系
前言:我国的文化氛围多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在不斷创新、创造下获得财富,有益于个人创业的开展,但大学生因经验、意识的不足,创新、创业能力并不高,在社会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高校有必要采取措施,让学生学会创新、创业,以保证其毕业有着更为顺利、广阔的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外延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该教育模式会关注对学生的创业精神、意识及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并通过创新思维及创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成为创新性佳优秀人才,同时,为让学生创业、创新素质较高,在这种教育中会强调学生对就业认识的改变,并致力让其意识到将来职业选择之一可以为创业。
除了整个学生成长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外延还包括了社会的支持和高校的教育培养。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需要多方努力、过程比较复杂,学校应进行有关制度的完善,并逐步提高实践活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水平,以逐渐形成合理、完备的体系。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为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我国的文化氛围比较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人通过努力,在不断的创新、创造下获得财富,但现在大学生实践经验少,创业创新素质并不高,因此,高校应当在教育中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高校可建立长效、规范、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并为开展创新创业付出行动。如果学生具备足够的创业意识,就能够更主动的加入社会实践、并顺利将所学知识转化财富,其创新创业素质更佳[1]。
(二)培养实践能力
在当代社会,如果大学生只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及专业技能,根本无法拥有较高的竞争力,并迅速适应社会需求,为此,高校必须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及培养,让学生形成创业精神及创业素质。学生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及将知识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才能够进行创新创业,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水平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更注重创新意识及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学生才会逐渐掌握创业技能,并根据实际需求和自身能力进行思索,找出最佳创业方案,其实践水平可得到迅速提高。
(三)有效促进就业
在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大学生的就业难逐渐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目前,高校每年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长,而社会上有些企业经营不佳、甚至还在裁员,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充分,据有关预测,世界上有一半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职位,需要进行创新创业。因此,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创新素质及能力,并强调对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让其迅速成长为被社会所青睐的复合人才,这样才可以为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广阔的发展打好基础,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2]。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校应当在教学中体现符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致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创业教育,注意创业教育可体现学科优势、特色,并将其贯彻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长效机制,使本校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及能力。
(二)建设内容
高校应当致力构建“1核心、3平台、9模块”的体系进行创业教育,以让本校学生改变就业思想、形成创新素质、开拓创业途径,同时,高校应建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并通过逐步的努力使其成效显著、特色分明、且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性。
1.一核心
创业创新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是培养创业能力,高校应当让其培养的人才素质高超,创新精神及实践素质均较高。
2.三平台
三大创业平台包括:①教学基础平台,高校应构建此平台,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创业理论知识。针对一年级生,高校应致力让其了解创业、逐渐形成创业意识,可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理论”等选修课;通识创业实训及兴趣、能力培养选修课可安排在大二、大三,如“人际沟通训练”、“创业成功学”等;培养创业素质的实训课、必修课可安排在大三、大四阶段。系统的创业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今后进行成功的创业模拟及实战;②模拟实训平台,首先,高校可进行各类模拟实训教学,如营销综合实验、ERP经管对抗演练等;其次,高校可在教学中使用创业实训软件,让学生的模拟环境中接受全面、多样的实训;最后,高校可组织多种比赛,如电子商务竞赛、营销规划竞赛等,提高实践能力;③实战综合平台,首先,为迈入实战,可让学生参加创业体验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其次,高校可组织师生选择合适创业项目,创办公司、自主运营,并可提供一定资金支持;最后,高校可提供实战平台,方便学生使用网络经营网店等,多种平台的搭建,可全方位的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3]。
3.九模块
九大模块包括:职业规划及创业意识、心理素质及领导管理素质、经管理论、实训软件演练、实验中心模拟演练、创业比赛、学科比赛、网店实战、实践岗实战,此9模块和3平台相对应,高校应围绕9模块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形成优良素质。
(三)建设保障体系
高校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包括:①完善组织领导设置,支持创业教育;②在人才培养规划中列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③将成果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园区建好;④促进建设创业师资队伍。
结论:为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及创业技能,高校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体系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为此,高校应当搭建优良平台,让学生了解足够的创业知识及有机会进行创业实训、实践,以充分拓展思路,并掌握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方式。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群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力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提供支撑,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培养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具备独立发展与抗击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09(6):86-90.
[2]朱团,车文实,陈丽华,刘立红,郭双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03(5):173.
[3]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