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芦山花灯”的现状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6756du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川地方灯戏种类繁多,芦山花灯为其中一种,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当地方言称“跩花灯”。时代的发展加快了芦山花灯与中国传统的脱节,使它特有的乡土色彩也削弱,我们的祖先所留下来的原始生态艺术也正在走下坡路。希望通过本文在传承民间音乐的道路上发扬光大。
  【关键词】芦山花灯;风格形式;现状
  引言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撞击,许多新型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特别是在音乐方面,音乐的多样化使我们目不暇接,芦山花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特色,在本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使更多人了解芦山花灯的文化。
  1、关于雅安“芦山花灯”
  花灯这个名称的由来,据老艺人介绍,是因为旧社会照明条件差,表演是将走街串户时手上提用的灯笼高挂在临时舞台前方而得名。芦山花灯属于傩戏,是一种民间小戏剧种。
  芦山花灯多为民间艺人表演,是我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明见歌舞。这种原生态的艺术表演大多为口耳相传。《芦山县志》已有记载,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盛行起芦山花灯。专家研究和推测芦山花灯已存在两千多年了,最早出现在庆坛祭神、祭祀和祈祷的典仪上。
  芦山的花灯的配乐除类似舞狮子、耍龙灯的打击乐外,还有一把土制竹筒二胡。乐曲方面一般比较固定,最常用的是男用过街词、女用过街调和旦行专用的十月怀胎调。属上下句一段体结构,反复咏唱。曲调形式多样,有活泼、风趣,也有甜美、柔和。行腔结合本地语言特点,节奏比较自由。
  2、雅安“芦山花灯”的唱腔风格及表演形式
  芦山花灯唱腔也都吸取民间小调的特点,挂灯唱戏伴舞,把民歌与戏曲、艺术融为一体,活泼欢快的音乐是民族小调的地方特色。
  花灯的表演一般由一丑、一旦担任,丑角俗称花鼻子、三花脸;旦角俗称幺妹子。旧社会女子不得唱戏露脸,所以幺妹子一角由男性反串表演,直到解放后才由女性扮演。表演时也作简单化妆,花鼻子反穿羊皮背心,头戴无顶草帽圈,鼻梁上涂白粉;幺妹子身穿村姑装束,腰系短围裙,头戴青纱帕。花鼻子的道具是一柄蒲扇,幺妹子则一手握纱帕一手握摺扇。花鼻子首先出场,几句俏皮的四言八句之后幺妹子在音乐中登场,接着便是以十字步为主的对舞,方言占据了主要的唱词,中间夹杂着民间的歇后语。节目内容大多短小精悍,基本上是表现下层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喜乐哀愁。
  3、雅安“蘆山花灯”的现状
  随着人们的想法和时代发展的改变,芦山花灯这样的民间艺术当然不例外的会随着人们思想改变而转变。原始的芦山花灯的表演大多沿用了芦山庆坛傩戏的表演,调式与配乐形式都较为相似,因而形成了“傩中有灯,灯中有傩”的特点。当时庆坛中的盛大的祭祀、祈祷仪式在如今看来是枯燥乏味的,做法事的巫师和民间艺人慢慢意识到了这点,便在做法事的时候同时又加入了灯戏,既娱乐了人们也祭拜了神。与时代共同发展,现在的芦山花灯已经成为了单独的艺术形式并且走进了大众的舞台,为人们的需求慢慢转变成了娱乐大众百姓的一地方灯戏。
  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的不太满足花灯只在祭祀的活动中,把花灯推向了大众生活的舞台上,内容的选择方面也从最开始的严肃、神圣的祭礼活动转变成了由小说、传说类的故事改编而来,直到现在内容大多改变为贴近人们平常的生活点滴,诉说老百姓身边的真人真事、生活作息之间的对话,又或是大家对一些美好事物的赞扬和歌颂,民间流传的故事,还有就是民间艺术家们整理改编的古老剧目。
  大约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当地一些粗通文墨和音律的人士与民间艺人、戏曲爱好者一起对花灯表演做了一些发展。花灯表演开始出现了两个以上的演员,分别担任小戏中的不同角色。音乐方面加入了本地山歌、云贵川的民间小调,甚至川戏里的个别帮腔。表演形式从载歌载舞转变为“话剧加唱”。这个新的流派会在节日时多次出现。由于她需要登台演出,便给它取名为“台灯”,这在社会文化极其贫乏的芦山也有过一定的影响,为部分群所承认。
  4、如何弘扬和发展传承雅安“芦山花灯”
  芦山花灯属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适当的融入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据调查了解,成都中小学音乐课堂也正在试行“川腔蜀韵”教材,可在普及介绍时适当的涉及芦山花灯的一些内容,让学生从中领略传统质朴的民风民俗,学习民俗文化。大学可开展芦山花灯的选修课程,作为学生的兴趣选学,可在枯燥的课本之外选择有趣的芦山花灯课程,感受并了解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与原生态艺术。在音乐课本有戏曲文化知识的地方可穿插入芦山花灯,简单的教授几句。本地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可定期举行一些活动,让学生、大众人群参与进芦山花灯的艺术中来,感受芦山花灯带来的艺术魅力,使其接力传承。
  5、结语
  芦山县与我省其他兄弟县比较,民间艺术类型较少,形式也不很丰富。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她孕育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芦山花灯,为芦山儿女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赢得了荣誉,也在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中留下过痕迹。芦山特有的这种歌舞,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更重要的是要让它发扬光大,使它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高富华,《芦山花灯—跩2000年》[J]中国西部杂志,2007年第21期
  [2]张宏鹏,《大出风头的“跩”》[J]咬文嚼字期刊,2009年第四期
其他文献
【摘要】平面设计中最大特色就是手绘艺术。本文研究手绘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表现。根据手绘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为依据,将手绘艺术以崭新的形式投入到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中,使平面设计中的作品更完美的展现在大众眼中,更具有创新力,吸引更广的领域,进而提高设计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平面设计;手绘艺术;创新;表现  引言:  手绘的表现形式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常常用手绘艺术来向人们传递设计理念和表达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作为丰富人们精神层次的文艺领域也得以进一步的蓬勃发展。影视导演艺术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文艺领域的主流,而影视导演作为影视作品的创作的灵魂人物,依据其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的艺术特性,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和表达方式,完成对影视作品的创作。本文通过对影视导演的艺术特性进行深层次的调查和剖析,提高观众对影视导演的艺术作品的理解力,为影视导演的艺术创作提供具
期刊
【摘要】扎染作为中国传统的染色工艺,以其艺术价值传承至今。本文从扎染的艺术魅力入手,发挥扎染的艺术特色,同时在现代印染科技与设备的帮助下,对扎染艺术的风格、特征、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创新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当代设计师设计服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让传统扎染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同时,能够在创新中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扎染艺术;服装设计;创新应用  一、扎染的定义与风格  1
期刊
【摘要】2004年,我国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遴选,目前已有3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申报成功,位居世界第一,在非遗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容小觑。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现代科技的冲击,非遗自身的特性及其特殊的传承方式,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如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力图通过探讨非遗保护中出现的几点问
期刊
【摘要】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空间中,数学几何,构建出了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本文将针对黄金分割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实践、拓扑与纽结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形几何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几何对称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几何学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设计;几何学  艺术设计是在人们普遍审美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发
期刊
【摘要】赣南采茶戏是在当地民间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历经悠久的历史与发展,形成了集歌舞、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 赣南采茶戏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赣南客家文化的产物,丰富了客家人民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展现了客家人民简单淳朴的生活与感情。本文在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了解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以及表演艺术在戏曲文学艺术中的大融合。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音乐特征;
期刊
【摘要】文明不断的积淀,形成了文化的传承。我国悠悠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它们形成了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广州湛江的傩舞“走长怅”也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其历史渊远,是傩文化中夺目的一抹色彩。但是,如今,受到现代各种艺术形式的冲击,“走长怅”的表演人才已是青黄不接,傩舞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本文主要围绕傩舞的现状,阐述笔者对傩舞发展策略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傩舞;
期刊
【摘要】摄影艺术可以给我们带来美学享受,同时也让我们从作品之中欣赏到生活之中接触不到的唯美和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摄影艺术需要将艺术与科学进行结合的同时实现情感与美的有效融合。分析摄影艺术的审美意境有助于我们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和作者的情感实现共鸣,提高我们的审美意境。  【关键词】摄影艺术;摄影美学;审美意境;情感  摄影艺術是一门较为年轻的艺术门类,它实
期刊
【摘要】印象主义是以当时光学理论的启发下得以兴起的,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发展到后印象主义更是将光学原理的运用发挥到了及至。若从艺术是情感的产物的角度来讲,它们就偏颇了艺术,从艺术最本真的出发,后印象主义才真正是算是艺术,一如印象派对传统的反叛一样,后印象熔铸了个人的情感,思想,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革命。  【关键词】后印象;当代;影响  一、后印象主义的产生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印象主义陷入危机,一些富
期刊
【摘要】南宋严羽在其《沧浪诗话·诗辩》中概括苏轼诗歌创作的理论为三句话:“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其中的“以文字为诗”就是“以文为诗”。“以文为诗”和“以议论为诗”在这里就不详细论述,本文就简单从“以才学为诗”的理论、表现、成因以及影响方面说一下苏轼的“以才学为诗”。  【关键词】苏轼;才学;诗  一、“以才学为诗”的理论  这里的“才学”应该是“才”、“学”、“识”的统一体而不简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