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沈从文《边城》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为例,探究高中阶段起始年级通过设计阅读任务单和开展阅读活动,落实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读有所得。
【关键词】边城;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设计
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其中一个学习任务群。《课标》中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要达成这些目标,首先应落实学生完成对于确定书目的完整阅读。我们亦应制定合适的任务单促使学生完成对整本书的鉴赏和探究。
笔者在高一年级任教,对于高中阶段起始年级,笔者希望学生在进行第一次整本书阅读研讨后能达成以下目标:(1)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2)能从文本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中选一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3)培养自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合作交流、分享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丰富精神世界。
为此,笔者首先选择了沈从文的《边城》作为学生第一本整本书阅读篇目。《边城》属于中篇小说,学生的阅读负担不会太重。作为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边城》用美的语言展现了美的风景、风俗和人性,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其中小说的开放性结局和女主人公翠翠的人物形象更是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一、确保学生有真实的阅读经历
要顺利开展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首先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真实的阅读经历。笔者布置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对《边城》进行批注性阅读。要求进行批注性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促使学生边读边思考。在阅读开始前,笔者给学生介绍了批注性阅读的类型,并展示了自己对作品个别章节作批注的示范,希望学生能尽量多关注小说的各要素。
一周过后,笔者翻阅每位学生阅读的书本,发现学生都能完成全篇小说的阅读并作批注。更欣喜的是,不少学生主动与笔者探讨问题。诸如,翠翠母亲的悲剧和翠翠的悲剧有什么关系吗?作者在开头几篇写得景美人美情美心美,为什么最后要写成悲剧?从这些提问中都可以看出学生对阅读的真实经历和对小说的主动思考。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言语实践行为
在学生的阅读反馈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翠翠这一人物以及小说的情节安排,尤其是最后的结局设计特别感兴趣,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情境和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小说中有着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俗、美丽的人性、美丽的语言。2018年,我们打算以电影形式再现《边城》,引发当代人们对于都市文明和人类命运的思考。现在,我们有几项重要工作需要完成。
(1)说服投资商投资电影;
(2)小说是个开放性的结局,投资商要求你先续写结局,让他看到主人公最终的命运,然后再决定是否投资;
(3)为电影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含文案);
(4)为配合宣传,投资商打算在湘西为翠翠建一个雕像,请你描述雕像的体态、神情、外貌,并说明建雕像的地理位置和雕像的设计意图。(参考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做这样的任务安排是希望学生能更深入地探究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及价值,并能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言。学生们惊讶地发现,作者在几十年前完成的文学作品原来与生活中的言语行为能如此紧密相关,而这些任务虽有着很强的操作性,但其实既要求他们对作品有更多的思考,也要求他们去了解每个任务的性质和真实需求。
例如,学生需要说服投资商投资《边城》这部电影,这就要求他们跟投资商陈述作品的内容、主题、价值,更要求他们思考作品对当代观众的吸引力,从而让投资商相信他的投资是有可观回报的。又如,对作品的续写这一任务,学生不但要有对作品合理的理解和想象,还要在续写时尽量保持与原作一致的写作风格,只有这样才不会是狗尾续貂。
三、以学生活动为主,鼓励学生有独到见解
整个阅读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接到任务后,利用一周的时间与组员分工合作,完成PPT等堂上展示时需要的准备工作。在谈到完成任务的过程时,有位学生是这么说的:很喜欢几个人一起坐在长廊的长椅上讨论剧情,大家各发其想说出自己的观点,又将大家的想法整合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文章,我们本是来自不同初中的学子,却在这一次活动中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快乐。
而在小组展示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亮点。
以下是一个小组对《边城》结局的续写:
急促的敲门声打破这份静意,还未开门,顺顺便吊着快顶上天花板的眉毛,向他道来天保大老留下的本应烂到肚子里的话。二老这哪还坐得住,他愿唱那三年六个月的歌!翠翠仍是住在新修的白塔旁,祖父的死已经不那么牵动这个小姑娘的心了,偶尔在四处无人的黑夜,她便唱着那夜的歌,像是手握大吉的条子,安安稳稳地睡去了。桃红色的云已换了幅景象,夜的喘息已经降临。她本想再唱那早已烂熟于心的曲,外面似乎远远地送来歌声,不是白发盈颠的老头的沧桑低沉,也不是轻灵活泼的少女的黄莺婉转,是“竹雀”。伴着夏日的余热,悄悄爬上床沿,跃至枕边,送给梦中人三年六个月的期盼…… 灵动的小翠鸟啊,在绿水青山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这个续写的结局让我们看到学生对于二老和翠翠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盼,也让我们看到学生对白塔、唱歌等作品中关键元素的捕捉,更可以看到他们对原作者写作风格的模仿。谈起创作动机,组员们说道:我相信,二老会回来的,相爱的人终究会走到一起,也许是时机未到,又也许是时间的考验而已。
而与此同时,另一个小组又通过续写表达了不一样的理解:
日子一天天过去,翠翠依旧代替爷爷做着守渡人的职分,在老马兵的劝慰下,翠翠重新变得开朗起来。可这一天传来了噩耗,一座桥在兴建。人们将不再需要守渡人了!就在桥快要完工这一天,夜里落下了大雨,雷声隆隆把翠翠猛地惊醒。真像那夜的雨啊!……第二日,屋桌上只留了一张小纸,纸上写着:马爷爷,碧溪山不再需要我了,我走了,桥很美,很美……从此以后,翠翠的山歌或许还回荡着山林,却再也没有人见过她了。
在课后的阅读体验报告中,有的同学写道: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写到湘西茶峒不再需要守渡人了。的确,当很多同学都在关心二老是否会回来的时候,这个小组的同学却想到了桥迟早会替代渡船这个现实问题,想到了翠翠也许也会离开这个让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结局。
展示过程中,由观众来提问质疑,笔者主要负责明確展示的环节和规则,以及在小结时肯定每个小组的亮点。对于同一个任务的主题,不同小组之间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但只要有依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而产生的,我们都尽力去发现其中的亮点,支持他们的独到见解,而不是只求分出高下。
四、结语
展示的任务完成后,布置每位学生就自主阅读作品、合作完成任务以及观看展示时的感悟写一份阅读体验报告。一位同学写道:听着讲台上的同学畅述阅读成果,渐入沉思,如果是我,会是什么感受?我会怎么写?会这么精彩吗?一个个问题出现在脑海,一个个缺点与不足一点点呈现,一个个解决问题的点子也慢慢浮现。这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而笔者也收获了对于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的经验。笔者相信,要让学生愿意阅读整本书,并且读有所得,我们需要设计贴近生活实践的阅读任务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给予学生思考和创作的空间,并且鼓励学生独到的阅读见解。
参考文献:
[1]管贤强.创新学习任务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键[J].学术前沿,2018(01):9-11.
[2]梁薇子.让经典在学生心中“自然生长”——《边城》阅读活动课教学反思[J].广州市2016学年高二语文教学信息,2017(03):6-8.
【关键词】边城;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设计
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其中一个学习任务群。《课标》中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要达成这些目标,首先应落实学生完成对于确定书目的完整阅读。我们亦应制定合适的任务单促使学生完成对整本书的鉴赏和探究。
笔者在高一年级任教,对于高中阶段起始年级,笔者希望学生在进行第一次整本书阅读研讨后能达成以下目标:(1)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2)能从文本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中选一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3)培养自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合作交流、分享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丰富精神世界。
为此,笔者首先选择了沈从文的《边城》作为学生第一本整本书阅读篇目。《边城》属于中篇小说,学生的阅读负担不会太重。作为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边城》用美的语言展现了美的风景、风俗和人性,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其中小说的开放性结局和女主人公翠翠的人物形象更是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一、确保学生有真实的阅读经历
要顺利开展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首先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真实的阅读经历。笔者布置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对《边城》进行批注性阅读。要求进行批注性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促使学生边读边思考。在阅读开始前,笔者给学生介绍了批注性阅读的类型,并展示了自己对作品个别章节作批注的示范,希望学生能尽量多关注小说的各要素。
一周过后,笔者翻阅每位学生阅读的书本,发现学生都能完成全篇小说的阅读并作批注。更欣喜的是,不少学生主动与笔者探讨问题。诸如,翠翠母亲的悲剧和翠翠的悲剧有什么关系吗?作者在开头几篇写得景美人美情美心美,为什么最后要写成悲剧?从这些提问中都可以看出学生对阅读的真实经历和对小说的主动思考。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言语实践行为
在学生的阅读反馈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翠翠这一人物以及小说的情节安排,尤其是最后的结局设计特别感兴趣,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情境和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小说中有着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俗、美丽的人性、美丽的语言。2018年,我们打算以电影形式再现《边城》,引发当代人们对于都市文明和人类命运的思考。现在,我们有几项重要工作需要完成。
(1)说服投资商投资电影;
(2)小说是个开放性的结局,投资商要求你先续写结局,让他看到主人公最终的命运,然后再决定是否投资;
(3)为电影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含文案);
(4)为配合宣传,投资商打算在湘西为翠翠建一个雕像,请你描述雕像的体态、神情、外貌,并说明建雕像的地理位置和雕像的设计意图。(参考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做这样的任务安排是希望学生能更深入地探究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及价值,并能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言。学生们惊讶地发现,作者在几十年前完成的文学作品原来与生活中的言语行为能如此紧密相关,而这些任务虽有着很强的操作性,但其实既要求他们对作品有更多的思考,也要求他们去了解每个任务的性质和真实需求。
例如,学生需要说服投资商投资《边城》这部电影,这就要求他们跟投资商陈述作品的内容、主题、价值,更要求他们思考作品对当代观众的吸引力,从而让投资商相信他的投资是有可观回报的。又如,对作品的续写这一任务,学生不但要有对作品合理的理解和想象,还要在续写时尽量保持与原作一致的写作风格,只有这样才不会是狗尾续貂。
三、以学生活动为主,鼓励学生有独到见解
整个阅读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接到任务后,利用一周的时间与组员分工合作,完成PPT等堂上展示时需要的准备工作。在谈到完成任务的过程时,有位学生是这么说的:很喜欢几个人一起坐在长廊的长椅上讨论剧情,大家各发其想说出自己的观点,又将大家的想法整合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文章,我们本是来自不同初中的学子,却在这一次活动中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快乐。
而在小组展示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亮点。
以下是一个小组对《边城》结局的续写:
急促的敲门声打破这份静意,还未开门,顺顺便吊着快顶上天花板的眉毛,向他道来天保大老留下的本应烂到肚子里的话。二老这哪还坐得住,他愿唱那三年六个月的歌!翠翠仍是住在新修的白塔旁,祖父的死已经不那么牵动这个小姑娘的心了,偶尔在四处无人的黑夜,她便唱着那夜的歌,像是手握大吉的条子,安安稳稳地睡去了。桃红色的云已换了幅景象,夜的喘息已经降临。她本想再唱那早已烂熟于心的曲,外面似乎远远地送来歌声,不是白发盈颠的老头的沧桑低沉,也不是轻灵活泼的少女的黄莺婉转,是“竹雀”。伴着夏日的余热,悄悄爬上床沿,跃至枕边,送给梦中人三年六个月的期盼…… 灵动的小翠鸟啊,在绿水青山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这个续写的结局让我们看到学生对于二老和翠翠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盼,也让我们看到学生对白塔、唱歌等作品中关键元素的捕捉,更可以看到他们对原作者写作风格的模仿。谈起创作动机,组员们说道:我相信,二老会回来的,相爱的人终究会走到一起,也许是时机未到,又也许是时间的考验而已。
而与此同时,另一个小组又通过续写表达了不一样的理解:
日子一天天过去,翠翠依旧代替爷爷做着守渡人的职分,在老马兵的劝慰下,翠翠重新变得开朗起来。可这一天传来了噩耗,一座桥在兴建。人们将不再需要守渡人了!就在桥快要完工这一天,夜里落下了大雨,雷声隆隆把翠翠猛地惊醒。真像那夜的雨啊!……第二日,屋桌上只留了一张小纸,纸上写着:马爷爷,碧溪山不再需要我了,我走了,桥很美,很美……从此以后,翠翠的山歌或许还回荡着山林,却再也没有人见过她了。
在课后的阅读体验报告中,有的同学写道: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写到湘西茶峒不再需要守渡人了。的确,当很多同学都在关心二老是否会回来的时候,这个小组的同学却想到了桥迟早会替代渡船这个现实问题,想到了翠翠也许也会离开这个让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结局。
展示过程中,由观众来提问质疑,笔者主要负责明確展示的环节和规则,以及在小结时肯定每个小组的亮点。对于同一个任务的主题,不同小组之间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但只要有依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而产生的,我们都尽力去发现其中的亮点,支持他们的独到见解,而不是只求分出高下。
四、结语
展示的任务完成后,布置每位学生就自主阅读作品、合作完成任务以及观看展示时的感悟写一份阅读体验报告。一位同学写道:听着讲台上的同学畅述阅读成果,渐入沉思,如果是我,会是什么感受?我会怎么写?会这么精彩吗?一个个问题出现在脑海,一个个缺点与不足一点点呈现,一个个解决问题的点子也慢慢浮现。这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而笔者也收获了对于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的经验。笔者相信,要让学生愿意阅读整本书,并且读有所得,我们需要设计贴近生活实践的阅读任务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给予学生思考和创作的空间,并且鼓励学生独到的阅读见解。
参考文献:
[1]管贤强.创新学习任务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键[J].学术前沿,2018(01):9-11.
[2]梁薇子.让经典在学生心中“自然生长”——《边城》阅读活动课教学反思[J].广州市2016学年高二语文教学信息,2017(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