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21世纪大学生群体变化及心理需求的多样性等因素对大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目前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现状,文章通过广泛的调查,对高校文科教师已经具备的技术能力、能力需求及最理想的培训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信息化;教师;技术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学科门类多、综合性强、智力资源丰富。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基地。所以,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不仅在教育领域,同时也正在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科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人文学科研究的主力军,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深厚的文化素养,更需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化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在做好人文学科教学工作的同时,推动相关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一、研究现状
信息化技术能力,就是获取、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及使信息标准化的技术能力(南国农,2013),具体是指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并且具有对信息进行快速收集、整理、加工、创造和利用的能力,即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且能够在大量的信息中能够有效快速的选取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利用和创新应用的能力总称(南国农。2010)。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信息技术通常有多媒体技术、数字视音频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等,使教师用于课堂教学及服务支持、学生学习以及学校管理及服务支持。
目前,相关研究颇多。如勾学荣(2012)从信息化评估的角度,在对国内外现有评估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成熟度模型为特点的诊断性评估方式,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估:张莉(2012)对教师信息素养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王庆林(2012)从教育观念的更新等角度探讨了高校教师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引发的思考:陈凯泉(2012)从其校本教学发展的组织与制度,从信息化与学习科学的视角,探讨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卢红霞从行动学习理论的视角研究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养的模式:付忠勇,李斯嘉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层面提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误区:方明建从学习理论的角度研究了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的策略,即从政策驱动下的被动学习到技术驱动、发展驱动下的带动学习、主动学习;王文君、王卫军从教师知识体系的角度探讨了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对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认识、评估与培养,但是,目前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现状?究竟已经具备了哪些技术能力?对哪些技术能力有需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河南省部分高校,对文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
二、信息化技术能力现状调查
调查问卷设计为三个部分:参与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信息化能力现状与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22份。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有关问卷第一部分,参与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教师的专业因为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与管理学中,所以后面的专业差别分析将主要从这两个专业进行对比进行。
从表2可以看出。参与问卷作答的教师中,具有4~7年教龄的人数最多,占37.8%。
在调查中,原本设计的有专科学历一项,但收回来的问卷中,没有一个人是专科学历。所以统计表表3中就没有显示,占比例最大的是硕士研究生,这也是我国目前高校师资结构的反映。而博士生共有两名参与调查,人数太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稍后涉及学历的统计中,只对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进行对比。
有关问卷第二部分信息化能力,主要归纳为四个部分:一是对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二是网络搜索与网络平台、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三是一些音频视频文件、图片动画等文件的编辑、设计、制作等;四是数据库的建立、检索与运用。每个部分都有4~7个不同的问题来具体阐释。参与调查的教师对各种能力进行会与不会的选择,具体调查情况如表5。
对教师们的调查发现,在所有各项信息化能力中,从以上四类的归属来看,对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的运用能力最强,尤其是PPT课件的简单制作能力,已经普及到了94.6%的教师,对word文件的编辑能力为81.1%。而同时仍为office办公基本能力的excel的简单操作和各种文件之间的格式转换能力却相对较弱。位居第二的是网络的使用能力,对于QQ、飞信等网络软件与博客等网络平台的使用普及到了72.1%和54.2%。最欠缺的能力首先是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不会的人占到了66.7%。其次就是excd的运用。不会的人占到了一半还多。
问卷第三部分是教师们目前最想学的信息化能力与对最佳培训方式的选择。
(二)各种信息化技术能力与专业、教龄、学历、职称的关系 首先来看看各种信息化技术能力有没有专业差别。
就以上提到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四个类别来说,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的运用能力,音视频文件的录制与编辑、网络使用等方面能力,语言学教师要优于管理学教师,但在小型数据库的建立与简单运用、动画设计、excd软件及其统计运用等方面的技术能力,管理学教师优于语言学教师。
就各种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教龄差别来说,具有2-7年教龄和具有13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无论是在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的运用,还是音视频文件的录制编辑、动画的设计、甚或是在网络平台的使用等各个方面,都不如其它两个年限的人群,尤其是具有1~3年教龄的教师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最好。而对于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具有13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做得最好,8~12年教龄的群体表现最差,但最想学。
就学历区别来说,在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网络使用、音视频或动画编辑等方面信息化技术能力,硕士研究生要优于学士本科生,但是在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方面,学士本科生稍微好于硕士研究生,而且这部分学士主要集中于教龄较长的教师人群中,但是硕士中想学的人占的比例更大。
就职称来说,在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网络使用、音视频或动画编辑等方面信息化技术能力。职称越低。能力越强:但在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方面,高级职称教师的能力要远远好于初级与中级职称的教师群体。
三、结论
对于各项信息化技术能力的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发现,总体来说,office常用基本办公软件、网络交流软件与平台的使用两个方面,教师们能力较强:但是音视频文件的录制比编辑、动画设计以及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两个方面的能力较差。但是教师们最想学的首先是动画设计与制作,调查的部分教师说是因为这个不仅仅能运用于教学,也同样可以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就专业差别来说,管理学中参与调查的教师,职称相对高一些,所以,对于像数据库的建立和运用,excd统计运用等更高级的技术能力方面。做得要好于语言学教师群体,而且从教龄与职称来看,也显示出长教龄,高职称的教师群体在这些方面表现较好。说明一些最基本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年轻教师掌握较好,但是更高级的技术能力,是教师们在自己的工作中经常使用而掌握的。
但是,从另外一项对于学生计算机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与他们大学英语水平的提高不成正比,倒是出现不显著的副作用,也说明学生目前在网络大量的信息面前会迷失自己,也亟需教师的指导。
就培训的方式而言,选择最多的还是脱产集中培训。一是教师平时工作量较大,工作之余,无暇顾及自己业务知识上进一步的深造。二是教师感觉这些信息化技术能力较难自学,需要有人专门指导学习。当然第三选择中,网络在职培训也受到教师们的欢迎,说明网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根据访谈的结果,具有高级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教师反映,他们是在日常工作中,由课题推动逐渐掌握这些能力的。
四、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与分析,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从理念到实践,从技术到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以及对技术能力的综合运用,同时充分发挥高职称、长教龄技术能力高的教师的课题带动功能。同时也建议相关研究生课程中设置一些教师技术能力欠缺但又想学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课程,使年轻的教师尽早具有这种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及其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凯泉.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信息化与学习科学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2(10).
[2]方明建.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原则与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
[3]付忠勇,李斯嘉.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级误区[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03).
[4]勾学荣.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成熟度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
[5]卢红霞.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养模式探究[J].价值工程,2012(03).
[6]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重构:路线图[J].现代教育技术,2010(04).
[7]南国农.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1).
[8]王庆林.高校教师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12(08).
[9]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3).
[10]张莉.教师信息素养制约因素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32400410638。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关键词:信息化;教师;技术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学科门类多、综合性强、智力资源丰富。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基地。所以,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不仅在教育领域,同时也正在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科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人文学科研究的主力军,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深厚的文化素养,更需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化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在做好人文学科教学工作的同时,推动相关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一、研究现状
信息化技术能力,就是获取、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及使信息标准化的技术能力(南国农,2013),具体是指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并且具有对信息进行快速收集、整理、加工、创造和利用的能力,即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且能够在大量的信息中能够有效快速的选取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利用和创新应用的能力总称(南国农。2010)。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信息技术通常有多媒体技术、数字视音频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等,使教师用于课堂教学及服务支持、学生学习以及学校管理及服务支持。
目前,相关研究颇多。如勾学荣(2012)从信息化评估的角度,在对国内外现有评估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成熟度模型为特点的诊断性评估方式,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估:张莉(2012)对教师信息素养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王庆林(2012)从教育观念的更新等角度探讨了高校教师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引发的思考:陈凯泉(2012)从其校本教学发展的组织与制度,从信息化与学习科学的视角,探讨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卢红霞从行动学习理论的视角研究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养的模式:付忠勇,李斯嘉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层面提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误区:方明建从学习理论的角度研究了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的策略,即从政策驱动下的被动学习到技术驱动、发展驱动下的带动学习、主动学习;王文君、王卫军从教师知识体系的角度探讨了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对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认识、评估与培养,但是,目前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现状?究竟已经具备了哪些技术能力?对哪些技术能力有需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河南省部分高校,对文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
二、信息化技术能力现状调查
调查问卷设计为三个部分:参与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信息化能力现状与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22份。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有关问卷第一部分,参与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教师的专业因为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与管理学中,所以后面的专业差别分析将主要从这两个专业进行对比进行。
从表2可以看出。参与问卷作答的教师中,具有4~7年教龄的人数最多,占37.8%。
在调查中,原本设计的有专科学历一项,但收回来的问卷中,没有一个人是专科学历。所以统计表表3中就没有显示,占比例最大的是硕士研究生,这也是我国目前高校师资结构的反映。而博士生共有两名参与调查,人数太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稍后涉及学历的统计中,只对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进行对比。
有关问卷第二部分信息化能力,主要归纳为四个部分:一是对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二是网络搜索与网络平台、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三是一些音频视频文件、图片动画等文件的编辑、设计、制作等;四是数据库的建立、检索与运用。每个部分都有4~7个不同的问题来具体阐释。参与调查的教师对各种能力进行会与不会的选择,具体调查情况如表5。
对教师们的调查发现,在所有各项信息化能力中,从以上四类的归属来看,对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的运用能力最强,尤其是PPT课件的简单制作能力,已经普及到了94.6%的教师,对word文件的编辑能力为81.1%。而同时仍为office办公基本能力的excel的简单操作和各种文件之间的格式转换能力却相对较弱。位居第二的是网络的使用能力,对于QQ、飞信等网络软件与博客等网络平台的使用普及到了72.1%和54.2%。最欠缺的能力首先是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不会的人占到了66.7%。其次就是excd的运用。不会的人占到了一半还多。
问卷第三部分是教师们目前最想学的信息化能力与对最佳培训方式的选择。
(二)各种信息化技术能力与专业、教龄、学历、职称的关系 首先来看看各种信息化技术能力有没有专业差别。
就以上提到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四个类别来说,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的运用能力,音视频文件的录制与编辑、网络使用等方面能力,语言学教师要优于管理学教师,但在小型数据库的建立与简单运用、动画设计、excd软件及其统计运用等方面的技术能力,管理学教师优于语言学教师。
就各种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教龄差别来说,具有2-7年教龄和具有13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无论是在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的运用,还是音视频文件的录制编辑、动画的设计、甚或是在网络平台的使用等各个方面,都不如其它两个年限的人群,尤其是具有1~3年教龄的教师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最好。而对于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具有13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做得最好,8~12年教龄的群体表现最差,但最想学。
就学历区别来说,在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网络使用、音视频或动画编辑等方面信息化技术能力,硕士研究生要优于学士本科生,但是在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方面,学士本科生稍微好于硕士研究生,而且这部分学士主要集中于教龄较长的教师人群中,但是硕士中想学的人占的比例更大。
就职称来说,在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网络使用、音视频或动画编辑等方面信息化技术能力。职称越低。能力越强:但在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方面,高级职称教师的能力要远远好于初级与中级职称的教师群体。
三、结论
对于各项信息化技术能力的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发现,总体来说,office常用基本办公软件、网络交流软件与平台的使用两个方面,教师们能力较强:但是音视频文件的录制比编辑、动画设计以及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两个方面的能力较差。但是教师们最想学的首先是动画设计与制作,调查的部分教师说是因为这个不仅仅能运用于教学,也同样可以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就专业差别来说,管理学中参与调查的教师,职称相对高一些,所以,对于像数据库的建立和运用,excd统计运用等更高级的技术能力方面。做得要好于语言学教师群体,而且从教龄与职称来看,也显示出长教龄,高职称的教师群体在这些方面表现较好。说明一些最基本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年轻教师掌握较好,但是更高级的技术能力,是教师们在自己的工作中经常使用而掌握的。
但是,从另外一项对于学生计算机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与他们大学英语水平的提高不成正比,倒是出现不显著的副作用,也说明学生目前在网络大量的信息面前会迷失自己,也亟需教师的指导。
就培训的方式而言,选择最多的还是脱产集中培训。一是教师平时工作量较大,工作之余,无暇顾及自己业务知识上进一步的深造。二是教师感觉这些信息化技术能力较难自学,需要有人专门指导学习。当然第三选择中,网络在职培训也受到教师们的欢迎,说明网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根据访谈的结果,具有高级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教师反映,他们是在日常工作中,由课题推动逐渐掌握这些能力的。
四、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与分析,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从理念到实践,从技术到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以及对技术能力的综合运用,同时充分发挥高职称、长教龄技术能力高的教师的课题带动功能。同时也建议相关研究生课程中设置一些教师技术能力欠缺但又想学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课程,使年轻的教师尽早具有这种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及其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凯泉.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信息化与学习科学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2(10).
[2]方明建.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原则与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
[3]付忠勇,李斯嘉.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级误区[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03).
[4]勾学荣.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成熟度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
[5]卢红霞.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养模式探究[J].价值工程,2012(03).
[6]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重构:路线图[J].现代教育技术,2010(04).
[7]南国农.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1).
[8]王庆林.高校教师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12(08).
[9]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3).
[10]张莉.教师信息素养制约因素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32400410638。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