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艺术,实现高效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而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与核心,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会学并获得发展,是我们追求的核心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艺术,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愤怒出诗人,激情见水平。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激情是澎湃的热流,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充满自信的神情和热情洋溢的谈吐上,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将由文本衍生出的激情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中。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动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感情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使主体乐此不疲,而且思维敏捷,并富有创造性。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又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没有教师的情感就很难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文本、作者、教者、学生之间的多向的情感交流。教师只有在激情中快乐行走,在爱的传递中感悟职业的魅力,课堂才会充盈着创新的灵性,才会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教师要先感动自己。即教师要情动于中,要深入到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中去,深入体会,先感动自己。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在教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时,我通过情深意切的朗读,特别是在分析内容时,我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第一小节,诗人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所以读的轻柔;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我读出了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第三小节,我运用颤音,表达出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第四小节,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所以我读得荡气回肠。正是这激情澎湃的诵读,情不自禁地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老师被这首诗感动了,所以才感动了学生。再者,字字句句总关情。上课时教师尽量用充满真情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感悟作品中个性各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教学,就是求其真,教师真爱学生,真倾心与语文,真受到课文中优美景物、崇高思想、精辟见解、珠玑语言的感染,必然精神抖擞,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流淌,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引起深刻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二、分层布置作业,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布置精当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减负增效”。现在提倡的精心设计基础训练作业、拓展提高作业等是很有必要的。作业批改要及时,同时还要做好批改记录,仔细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如果是共性问题,就要集中讲评;如果是个别问题,就要个别当面辅导。
  对于优等生作业应侧重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加深拓宽,尽量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对于中等生设计难度中等的作业,并要及时辅导,指导他们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逐步使他们向优等生靠拢。对于学习困难生,适当减少作业的难度,多布置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降低评分标准,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自信心,使他们向中等生靠拢,提高成绩合格率。
  这样,通过分层次对学生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进步,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高效课堂。当然,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还很多,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实践。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知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然而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学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却相当普遍。许多中学生怕作文,他们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啰啰嗦嗦一大堆,亦或是文不对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
期刊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繁琐复杂而且需要长期坚持反复的德育工作,而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又是德育的重要方面。因此,怎样去了解、摸透并如何用教育创新的方法解决这种普遍现象,是值得我们教师潜心研究和用心感悟的课题。  那么如何转化这些“后进生”呢?下面就我自身的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后进生转化个案简要地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用爱心浇灌开花的土壤  案例:王思懿 08届学生  父母离异,现和外婆住在一
期刊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中学语文课为了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材中入选了大量的古诗词(课内讲读29首,课外阅读背诵60首)。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的文化内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掌握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概况  仔细研究入选教材的这部分古诗词,不难看出它们描绘
期刊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展现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从而创造美。  一、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教学中,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有人曾这样打比方:如果把墨香飘溢的语文教材比喻为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的话,教师应该是一名
期刊
古典名著就像一坛芬芳的酒,愈陈愈醇,它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而一代一代传承,经久不衰,经典里隐含着民族的文化密码,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成了中国人成长的教科书。阅读名著如同与圣贤论道,被先人指导。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特别希望学生能喜欢阅读迷恋经典。那么,如何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让阅读成为习惯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武侠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另外,学生和老师的主体和主导地位要分清。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自己能解决的绝不能包办,要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
期刊
魏书生曾说过:“心中有梦,脚下才有路。博采各家之长,补己之短,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只有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才能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领异标新二月花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这样的课堂我感到很压抑。所以我一直在寻找富有激情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怎样才能做到呢?我一直在摸索、尝试,再摸索、再尝试。渐渐地,我的课堂发生了嬗变,学生变得活跃了
期刊
一、注重良好学习环境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性的发挥,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其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则尤为重要。 创造教育并不是教育中另外附加的东西,它是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不特殊、不孤立,那么这个环境的建设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去提出问题。“学贵有疑”,如果一切人云亦云、循规蹈矩,虽不会出错,但绝不会有所创造。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
期刊
众多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面临尾声时,都能够针对本课的内容,安排拓展延伸,或通过对比阅读、或通过联系现实、或通过读说听写、使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人文思想得以光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语文素质养成提高。但是,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不和谐的拓展延伸时有发生,因此,笔者认为,科学高效地安排拓展延伸这一环节,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拓展延伸要贴近文本  叶圣陶先生曾经把教材定论为“例子”,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