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中考古诗部分的复习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633332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中学语文课为了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材中入选了大量的古诗词(课内讲读29首,课外阅读背诵60首)。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的文化内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掌握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概况
  仔细研究入选教材的这部分古诗词,不难看出它们描绘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轨迹,是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所以在辅导学生复习时,把握好时间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会鉴赏
  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鉴赏提出以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中考古诗鉴赏题多从以下方面设置考点:①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②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③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④赏析名句。因此辅导学生复习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鉴赏题目。
  古诗词不过以下几种类型:咏物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二)阅读全诗,抓住诗中意象。
  诗歌中往往有固定含义的意象,把握了诗歌的意象,就基本上把握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中考试卷上的常问句式有以下几种: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或这首诗歌展现了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三)阅读全诗,分析意境。
  所谓的意境就是意象加作者的情感。了解这一点,学生就不必害怕、紧张了。学生只要掌握表达意境和情感的术语,就好回答问题了。
  1、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2、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阅读全诗,提炼主旨。
  从诗歌的类型,往往可以归纳出诗歌的主旨。
  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种物象中。
  3、边塞征战诗:或抒发报国立功之志;或征夫思家;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留念;或表达送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水田园的美好,表达对世俗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山河。
  8、闺怨闺愁诗: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易逝、光阴不再的伤感;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五)阅读全诗,掌握技巧。
  1、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①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侧面描写;虚写实写相结合。
  ②从运用修辞的角度看:比喻、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③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等。
  ④从景物的动静看: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等。
  ⑤从调动感觉的角度看: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感。
  ⑥从观察的层次看:远近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等。
  2、掌握抒情的方法
  ①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六)阅读全诗,把握风格
  诗歌的风格常用这些词语概括:含蓄、幽默、直露等。
  三、狠抓古诗名句默写
  古诗名句默写是中考语文的传统题型,一直在试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其默写主要有四种题型:
  (一)记忆型默写。这类题型的考查形式为出上句写下句,或出下句写上句。
  (二)理解型默写。这类题型往往要求考生根据要求或提示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三)迁移型默写。这类题型对考生的要求较高,多设置一种具体情境,要求考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联想、迁移,写出符合情境的诗句。
  (四)归类型默写。这类题型要求从某一角度出发,按一定的标准,写出某一类别的诗句。
  通过以上三个板块的复习,学生对掌握古诗词会有一定的能力与技巧,在中考中不会丢分太多。
其他文献
回顾23年的教师之路,虽然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但是,我依然热爱我的岗位,热爱那些美得像花朵一样的学生。所以,我愿意全心付出。23年的教书时光,我也一直用爱追逐梦想。  说到爱,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刚刚毕业的102班,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原来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们。  2008年9月份,我调入无极县实验学校,我服从校领导的安排接任了当时的初二·四班,也当起了班主任,我也因此接受了两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许多教师越来越重视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来沟通思想感化教育学生。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找学生谈话做政治思想工作,可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然而,一些教师和学生谈话时因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谈话时要么声嘶力竭地吼一通,要么轻描淡写地警告几句,或者信口开河,东一榔头,西一棒缒,胡子眉毛一把抓,语无中心,语不连贯,大大
期刊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教学,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方法,这是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  一、朗读是入情入境的良方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许多篇目都具有十分美好的意境,这种由作者的是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片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赏析才能深入进去并真切地感受出来,如《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小英雄雨来》等作品。如果不反复朗读,无论老师怎样精讲评析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阅读教学注入了越来越多的生机与活力,课堂生动精彩,形式新奇多样,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得到审美的享受。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又常常成为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一种文体,究其原因,是有人认为说明文太枯燥太抽象,或者可以说,有人认为说明文不美。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现在我就初中语文八年级(上)两个单元的说明文,说说自己一些教学见解。  一、语言美  说明文的语言科
期刊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着独有的魅力。它的涉及面之广,内容之多,是其他学科无法与之相比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编写者精心策划、筛选、编排的,这些文章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流畅自然,或庄重典雅,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使精彩如斯,我们的课堂中仍然有冷漠的眼神和无动于衷的表情,仍然有那么多孩子下课便将课本束之高阁,毫无兴趣再次翻阅。究其原因,是孩子们体验不到文本的精彩
期刊
近年来,乳山市教育局重点围绕课堂教学、作业设置、能力培养,纵深推进教学改革,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是高效课堂的研究渐入佳境。探索形成小学的“情景教学”、初中的“学案导学”、高中的“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新模式,有序开展观摩课达标、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抓普及、抓完善、抓提高,引领教师创新实践,促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为质量的持续提升搭建了新的“跳板”。  二是有效作业的实施初见成
期刊
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打牢想象力、观察力和实践力这三个支点,保持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好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时代呼唤创新意识,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和环境,结合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从小学时期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异想天开、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作文教学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知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然而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学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却相当普遍。许多中学生怕作文,他们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啰啰嗦嗦一大堆,亦或是文不对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
期刊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繁琐复杂而且需要长期坚持反复的德育工作,而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又是德育的重要方面。因此,怎样去了解、摸透并如何用教育创新的方法解决这种普遍现象,是值得我们教师潜心研究和用心感悟的课题。  那么如何转化这些“后进生”呢?下面就我自身的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后进生转化个案简要地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用爱心浇灌开花的土壤  案例:王思懿 08届学生  父母离异,现和外婆住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