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习主题设计研究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arfie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是对学习状态的质性描述,强调对学习思想的本质理解、学习概念的批判获得、学习资源的有效迁移和学习问题的高级解决,从而促进学习意义的长期保持。学习主题是对学习意义的高度概括。因此,笔者提出了学习主题应彰显中心思想、聚焦核心概念、重构学习资源和烘托主干问题四大设计路径。随着相关学习理论、教学方法论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习主题设计也会在理念和实践层面进一步完善其架构,最终提升学习主题的价值和品质。
   [关键词]深度学习,学习主题设计,学习品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21-0014-07
   深度学习研究的缘起,是人们自觉规避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的学习习惯、回应知识经济时代引发的学习诉求和拓展核心素养议题触发的学习思路的必然结果。深度学习是对学习状态的质性描述,强调对学习思想的本质理解、学习概念的批判获得、学习资源的有效迁移和学习问题的高级解决,从而促进学习意义的长期保持。学习主题是对学习意义的高度概括,故学生深度学习的发展与学习主题的设计密切相关。一方面,深度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学生对学习意义的高度内化;另一方面,学习主题内蕴的吸收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习主题设计,推动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的重塑,以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常常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简单的成分。这类教学设计模式关注的是某个特定领域的学习,但事实上,当我们实际关注复杂学习意义和学习者的学习表现时,这种对学习领域的划分意义是完全不够的。一个学习者如果不具备端正的学习态度,或者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相应的学习技巧和精湛的文言文解读能力,抑或是良好的时空观念,难以完成许多复杂的中国古代史主题的学习任务。麦利恩伯尔教授在4C/ID模型中,将学习任务、支持性信息、程序性信息、部分任務练习作为四大核心设计要素。①因此,本文在深入阐释深度学习的时代境遇和诉求的基础上,结合4C/ID模型,提出四大主题设计策略:主题设计应彰显中心思想、聚焦核心概念、重构学习资源、烘托主干问题,以实现整体学习意义的建构(具体结构图见图1)。
  一、主题设计应彰显中心思想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存在“唯知识教学”的片面性,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不重视本真问题的探讨和思想的感悟,学习任务的完成过于倚重教材文本等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有效完成传递知识的学科任务,但却割裂了学习任务与主题思想的有机联系,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的学习过程。深度的学习,在于对学习意义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主题设计应深入学科本质,引领学生体悟知识的“灵魂”,把握学习主题的中心思想。
   学习任务是面向复杂学习的四要素教学模式的首要设计要素,也是其核心要义。教师通过设计具体的、真实的、有意义的整体任务体验促进学习者认知的建构,并且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如实践活动、案例研究、项目操作等。作为一种整体教学设计模式,这个学习任务一定要设计一个核心主题。且不论是确定哪种学习主题,都要彰显这个学习任务的中心思想。
   一般来说,课堂学习任务的学习主题设计有两种方法,一是部分主题设计法,二是整体主题设计法。部分主题设计法对于知识结构简单、技能要求初级、学习目标单一的学习任务较为适合。而对于知识的构成要素过多,且要素间相互关联度高,需要协调整合各个不同性质的构成要素的学习任务,就需要采用整体主题设计法。①整体学习主题就是要为学习者提供具体的、真实的且有意义的完整的学习任务,而不是设计学习者单独完成某几项学习目标的学习任务,且关键是还要在任务体现整体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整体主题设计的第一步。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按照一定的逻辑将学习任务分等级进行排序,设定任务组,这是整体主题设计的第二步。任务组设计的关注点是各个构成性要素的协调与整合,以制定中心思想的整体呈现进程,最终展现完整的学习主题。因此教师应在第一项任务等级中为学生提供认知相对简明的思想,在最后一项任务等级向学生提供和现实生活相连的最复杂的思想。
   笔者最初带领我市一线教师接触《中外历史纲要》时,接收到最多的反馈就是教材内容跨度大、涉及基本概念多、背景知识来源广,无法在1课时针对某一特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系统的教学,甚至无法顾及学习主题的设计,难以提炼中心思想。
   上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教师到底该如何驾驭统编版教材?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再次深入研读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标就课程性质明确提出,学生要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和大趋势这一基本要求,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感知具体的时代精神。而《中外历史纲要》以通史的叙事框架,重在展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在对比和思考中,笔者得出了这样一个认识:欧洲的民族国家是以同一血统、语言、文字的民族作为一个单位,建立而成统一的国家,而在中国,无论是史前的中国相互作用圈,还是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交融,我们一直在接纳中走向进步,从而使中华民族从多元无序经过百川归海走向多元一体。故笔者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作为统领整个《中外历史纲要(上)》学习任务的中心思想,也是最高任务等级,即中国通史这一模块主题的中心思想。
   笔者确立这一整体价值取向后,紧接着分析了中间等级任务主题,也就是第一单元主题的内涵。
   第一单元主题为“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间跨度大,串联起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中国人始终都能迎难而上,顽强奋斗,寻求解决问题的真理,故笔者将“中华道路的]进”作为中间任务等级的中心思想。
其他文献
柯林伍德曾经断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从某种意义而言,历史教学的本质就是讲好人的故事与思想.李贽作为明朝极具个性的思想家,是历史教科书必须叙写的重要人物.李贽在评点历
2008年12月28日下午,虽然天气寒冷阴雨,还是有络绎不绝的人赶来,庆祝位于虹口区多伦路上的一座红黑相间的建筑——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五岁生日。五年了,这座颇具特色的专业性当代美术馆,为古朴典雅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以此续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左联”创导的先锋文化。而这五年之中,中国当代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统计,有来自本市及北京、海外的众多当代艺术一线的艺术家如陈丹青、李
[关键词]初中历史,结构化,单元,阶段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21-0046-04   纵观近年历史教学,迎来了改革的新篇章,我校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化教学的创新尝试,笔者所教授的历史学科教学也因此进行了顺势改变。  周知,历史是由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组成,历史事件之间既有横向联系,也有纵向联系,这些联系构成了较
摘 要 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从新石器中期以来,这一特征就基本形成。本课围绕“多元一体”展开教学,聚焦不同时期“体”的不同特征。从新石器中期到夏建立,这个“体”指的是共同的文化圈;夏商周时期,“体”指的是共同的王朝。王朝意义的多元时期,夏商和西周又有不同的“体”,夏商时期的“体”主要是通过内外服制度体现,西周时期的“体”主要是通过宗法分封制体现。   关键词 大概念,中华文明,早期国
会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育人越来越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
摘 要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是教学中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线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和趋势,以及教材中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还是会出现理解的细微偏差,这就会影响对于重难点内容的突破。今在历史阅读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做简要辨析。   关键词 高中历史,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以及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