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与火炬松的容器育苗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y239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简述了湿地松及火炬松的特征,分析了容器育苗的优点,并从沙床选择及整理、健壮芽苗的培育、育苗圃地的选择及整理、做床及营养土装袋、芽苗的移栽、移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出圃等方面总结了湿地松与火炬松的容器育苗技术,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松;火炬松;容器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1-67-0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及道路绿化需要大量的苗木,因此市场上对苗木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品质较佳苗木的生产若按照常规的播种育苗培育方式,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出圃,短则3~4a,长的甚至需要5~10a,导致的结果是当前市场上成品苗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为了给城镇及乡村绿化提供足够的优良苗木,需要加大育苗方面的研究。
  容器育苗即采用特定的容器对作物、花卉、林木等进行培育,该技术我国在14世纪已有相关的记载,当时主要是在黄瓜等蔬菜上应用。在林业上为了缩短育苗年限,也常采用容器育苗技术进行幼苗的培育,在我国绿化、造林、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湿地松与火炬松被称为“外松”,均为针叶树,综合性状表现均较为优良,为速生丰产林树种,原产地不在我国,而是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引种而来,目前已在我国种植超过80a,具有适应能力强,长速快,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宣州区引种栽植源于20个世纪70年代,我场首次容器外松育苗实验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a以上的发展,技术较为成熟,为林场和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的造林苗木。
  1 湿地松与火炬松的特征
  1.1 湿地松 湿地松的学名为Pinus elliottii,树干的长势挺直,属于常绿大乔木,一般的高度为30m以上,最高的可达到36m。树皮的颜色为灰褐色,呈纵向裂开,表面有块状脱落。冬季长出的芽颜色为红褐色,长势健壮,形状呈圆柱状,针叶的颜色为深绿色,长度一般为18cm以上,最长的可达到30cm。开花期及成熟期分别在3~4月、来年的10~11月。在光照基础好、土层深厚、土壤肥力水平良好、pH≤7的地块上长势良好,在pH值>7的地块上长势不佳,宜发生黄化症状,对寒冷、高温、大风等逆境的抗性较强,根系的长势健壮,四通八达,广泛栽植于南方的园林、庭园中,也可作为荒山造林树种。我场现有外松人工纯林0.23万hm2。湿地松现为工业原料“松脂”的主要来源树种。
  1.2 火炬松 火炬松学名Pinus taeda Linn,树干高大,高度一般可达到30m,属于乔木。树皮的颜色为橘褐色,有很深的裂纹。1年生的枝条颜色为黄褐色,表面没有绒毛分布。冬季长出的芽颜色为褐色,较浅。针叶的硬度较大,颜色为蓝绿色,长度一般在15cm以上,最长的达到25cm。开花期及成熟期分别在4月、10月。火炬松的材质硬度不大,较软,主要用于造船、枕木、建筑等行业中。
  2 容器育苗的优点
  2.1 造林时间上不受限制 采取容器育苗技术,造林可以不受季节的约束,一年四季均可造林,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进行,有利于育苗者结合当地的实际合理安排,以错开农忙季节的劳动力缺乏现象。
  2.2 节约种子的用量 容器育苗与常规的播种育苗方式相比,可以大大节约种子的用量,一般至少30%以上,甚至可达50%,为稀有树种的育苗提供了非常好的途径。
  2.3 缩短育苗周期 容器育苗相比常规的播种育苗,可以大大节约育苗的时间,一般60~180d即可。因此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现周年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2.4 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与其他育苗方式相比,容器苗在移栽时需要携带一定量的培养基质,对根系的损伤小,移栽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容器苗移栽后初期的缓苗期非常短,能够迅速恢复生长,利于新移栽苗木的尽快成林,具有出景观或者绿化等效果。
  2.5 提高苗木的质量 容器苗使用的培养基种类及养分的配比是通过实践对比总结得出的,加上育苗过程中实现了标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使苗木的长势加快,品质大大提高,非常适宜一些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高级苗木的培育。
  3 容器育苗技术
  3.1 沙床选择及整理 沙床地理位置的选择以地面整齐、海拔落差小、排灌便利、背风向阳、通风状况良好的地块为最佳。土质尽量选择沙壤土,不可选择前茬种植过棉花、蔬菜等的地块,生产上一般常选择在没有经过水泥等硬化处理的操场上进行育苗,效果较好。地块选好后,精细整地,将土壤中的大土块打碎,清除土壤中的瓦砾、石块、草根等杂物。沙床整理后长、宽、深的规格分别为5~7m、1m、20~50㎝。然后选用高锰酸钾或敌克松等药剂对沙床进行消毒,以杀灭土壤中的害虫。
  3.2 健壮芽苗的培育 湿地松、火炬松容器育苗播种的时间选择要因地制宜。一般长江流域的播种时间选择在3月份为宜,其中效果最好的为上旬。播种前先用高锰酸钾等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时间控制3min左右,然后将种子捞出冲洗干净,再浸入到温开水(50~60℃)中直到水温自然降到室温,第二天晚上换1次温开水继续浸泡,连续4d,最后捞出种子晾干即可播种。播种时要尽量做到均匀一致。播种全部完成后要覆盖1层河沙(需要提前消毒,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不可过厚),然后足量浇水,并覆上薄膜。在芽苗管理上,主要做好温湿度、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工作。一般在种子发芽前、发芽后分别将温度控制在30~35℃、25~30℃,切记温度不可过高。若温度过高,应及时在白天揭开薄膜降温。为了防止晚上降温造成冻害,要在傍晚盖膜。水分控制以沙床的表面少量出现白色为最佳,一旦发现缺水要适量地补充水分,注意要控制浇水的量,不可过多。播种后及时用药剂喷洒苗床,一般7d左右喷1次,如发现猝倒病的幼苗,及时将苗及其基质清理出去,并撒施一定量的石灰在沙床上进行消毒。   3.3 育苗圃地的选择及整理 湿地松、火炬松的育苗圃地应选择光照条件良好、土壤肥力水平好、地块落差小、排水及灌溉条件便利、透气性好、pH<7的沙壤土,不可选择前茬种植过棉花、蔬菜等的地块,一般以选择没有病虫害出现、上年种植松树等的地块为宜。在选好的育苗圃地上,于育苗前1年的年底进行整地,深翻,宜超过30cm,然后撒上杀虫剂以消灭土壤中的害虫。育苗当年的年初整平圃地上的表土,并过钢筛,施入适量充分腐熟的饼肥、磷肥、硫酸亚铁等,拌合均匀后覆上薄膜备用。
  3.4 做床及营养土装袋 湿地松及火炬松做床一般在3月中旬,可以适当提前,切记不可推迟。做床前首先整理圃地,以达到平、碎的标准;然后拉线,控制床面和沟的宽度分别为1m、0.4m左右。选择容器袋的规格:袋深和直径分别为12cm,8cm或者13cm、10cm。装袋时先在已经配好的营养土中加入适量菌根土,拌合均匀后装满并码好统一放置在床面上。移栽前及时将薄膜覆上,以避免袋内进入过多的水分而不利于移栽。
  3.5 芽苗的移栽 当芽苗出土后,种子尚未脱落(俗称“开花”),即可移栽。移栽前先将沙床上的薄膜揭开,进行炼苗,1~2d后即可进行移栽。此过程中要喷洒适宜浓度的波尔多液,以确保芽苗的无菌;为了便于移栽,可提前1~2d在育苗床上喷适量的水。移栽要选择在3月下旬的非雨日进行,可以适当提前,但最迟不可迟于4月中旬。栽植时先在袋子的中间插1个小洞,深度以8~10cm为最佳,然后将芽苗置于洞中,控制在根部进入3~5cm即可,此过程要尽量轻缓,以防对芽苗造成损伤。若发现芽苗的根系过长,可适当截取一部分根尖再进行移栽,移栽过程中,要及时对其进行浇水(俗称“定根水”)。移栽全部完成后,要统一在圃地上灌水,水的深度不可过深,一般不能超过容器袋的高度,当深度达到袋高的2/3位置时立即停止灌水且迅速将之前灌的水排去。
  3.6 移栽后管理 移栽后7d内的管理尤为重要,直接决定苗木的成活与否。要每天补充水,可采取喷雾的方式。成活后30d内补充水分可选择叶面喷施的方式。杂草会和幼苗争夺养分及空间,影响苗木的生长,因此要及时除草。一般7d除1次即可。雨后杂草萌发较快,要及时除去,以人工拔除效果最佳。40d后,可选择“果尔”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在肥水管理上,若前期施的基肥量大,后期则可不用施肥;在干旱的季节要按时补水,一般7d洒1次即可。苗木在移栽后的初期若在太阳下暴晒的时间太长,易造成灼伤,因此要选择适宜遮光度的遮阳网对苗木进行保护,以65%为宜。
  3.7 病虫害防治 湿地松及火炬松容器育苗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猝倒病、立枯病等,要及时做好防治。可在移栽后每隔一段时间用适宜浓度的敌克松等药剂进行防治。一般10d左右处理1次。若发生黄化病,要适当补充磷肥及微量元素铁等。虫害主要有食叶害虫、地老虎等,食叶害虫可使用适宜浓度的杀灭菊酯溶液进行防治;地老虎可用适宜浓度的地虎净进行喷杀,或在早晨进行人工捕杀。
  3.8 出圃 湿地松、火炬松在苗高超过15cm时即可出圃。出圃时为了防止损伤幼苗,要用箱子或者框子统一装运送至目的地。
  参考文献
  [1]杨代贵,陆红明.湿地松与火炬松的容器育苗技术[J].国土绿化,2014(12):39-40.
  [2]张庆云.湿地松、火炬松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91-192.
  [3]张晓渡.容器苗造林效果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1998(5):18.
  [4]陈中海.湿地松,火炬松容器育苗基质选择[J].林业科技通讯,1993(4):26-27.
  [5]黄乃嵩.火炬松容器育苗技术与管理[J].林业勘察设计,2006,1(1):108-110.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以陕西省潼关县金矿区为研究背景,选取葎草、玉米、苦菜、梧桐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使用ASD光谱仪进行野外实地测量,获得4种植物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室内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通过植物原始光谱、导数光谱、连续统去除法、倒数对数光谱(Log1/R)4种方法比对获得光谱参数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建立植物光谱参数与叶绿素含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光谱参数与叶绿素含量存在较显著相关性,
摘 要:机插技术在庐江水稻种植区已经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早籼稻品种在机插后出现生产性能下降问题,因此开展机插早籼稻品种进行筛选,选择适宜机插的早稻品种。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各品种生长性状,结果表明,早籼320、早籼310、中嘉早17、中早33、中早39、浙辐203适宜机插。  关键词:机插;早籼稻;新品种(系);庐江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
摘 要:为探讨不同赤霉素喷施量及时期处理组合对机插粳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常规中熟中粳水稻品种连粳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差异的赤霉素喷施量和3个不同喷施时期,共18个处理组合,调查分析不同处理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生育后期喷施赤霉素能加快水稻抽穗速度,增加株高;赤霉酸喷施量为15g/667m2,喷施时期为破口前期、抽穗始期或齐穗期喷施对产量及其结构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水稻;赤霉素;喷施量
近年来,江淮稻茬麦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但单产年度间差异较大。为了及时准确地筛出适合稻茬麦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2014-2015年,笔者引进并对部分小麦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江淮稻茬麦种植的浩麦1号、南农8606、镇麦168、宁麦13、苏麦188、扬辐麦5号等。
摘 要:该文通过调查塞罕坝坝上地区华北落叶松样木不同位置的直径,利用2个简单削度方程拟合出华北落叶松树干曲线,拟合精度均较高,特别是Kozak(1969)提出的削度方程,决定系数为0.9642。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削度方程;树干曲线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86-02  削度方程,在林业研究上亦称树干曲线方程。它是用数学表达式来表
摘 要:该文基于网纹草的规模化繁育与栽培实际,对其组培快繁和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对规模化生产中的工艺流程和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网纹草等盆栽植物的产业化繁育与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纹草;规模化;繁育;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8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9-0086-2  Summary of Key Technique
道路和乡村绿化、美化是建设美丽延平的物质基础。该文就延平区美丽家乡建设中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和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探讨了适合延平区道路及乡村美化建设的绿化模
摘 要:2015年引进了8个中粳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主要以生育期及产量为考察指标,通过试验,选出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较好的水稻品种,为今后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稻;试验;对比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42-02  1 前言  宣州区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水稻生产水平较高,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6hm2以上。近年来种植
摘 要:该研究采用碱法提取黍米粉膳食纤维,探讨了料液比、碱解温度、碱解时间、碱液浓度对黍米膳食纤维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15、碱解温度为65℃、碱解时间为2.5h、碱液浓度为0.6%时,黍米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12.25%,持水力为6.5g/g,溶胀性为5.8mL/g。  关键词:黍米;膳食纤维;碱法  中图分类号 TS201.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为了验证“3414”试验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模型,设置了不同配方验证试验,通过田间配方验证试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配方结构与施肥用量,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单季稻生物学性状优于习惯施肥处理,增产显著;配方施肥处理纯收益达20 174.55元/hm2,比习惯施肥多增加收益621.6元/hm2。  关键词:单季稻;配方施肥;验证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