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在与水混合时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我们把它叫做溶液;二是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存在,我们称之为悬浊液;三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我们把它叫做乳浊液。有的物质在与水混合的时候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些在考试时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散形式
对于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记住溶液的概念,要把握好溶液的特点,即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显示不同的颜色,这往往是干扰学生做题的地方。
例1、将下列物质放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是()
(1)面粉 (2)煤油(3)食盐(4)食用油(5)硝酸钾(6)冰块(7)熟石灰(8)酒精
A、(3)(4)(6)(7)(8)
B、(1)(2)(5)(7)
C、(3)(5)(7)(8)
D(1)(2)(3)(4)(5)(6)(7)(8)
分析:在这八种物质中,由生活的经验我们可以得知油类(2)(4)是不能溶于水的,它们和水不会形成均以稳定的混合物,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6)冰和水在一起形成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因而也不是溶液。而(3)(5)(7)(8)在水中分散是沪形成均以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所以它们是正确的。答案:C
例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碘酒是纯净物,所以不是溶液
D、将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要比下半部分溶液甜
分析:这是一道对溶液概念理解能力的考查题。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使用这一特征进行判断时,要注意与部分特殊溶液性质的对比。A选项中的“无色透明”不是溶液的特征;C选项中说碘酒是纯净物,显然是错误的,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得到的混合物;D明显不符合溶液均一性的特征。答案:B
二、形成溶液后的特性
水中由于分散了其他的物质,因而形成的溶液的一些性质就和原来的水的性质不一样了。学习中要注意总结一些常见溶液的性质,如沸点的升高、凝固点的降低、密度的变化、导电能力的改变等。
例3、2006年2月5日,徐州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A、盐水的凝固点降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反应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形成溶液后液体性质的改变。有些物质分散形成溶液后,往往使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而凝固点则会降低。凝固点降低在我们生活中有较多的应用,该题就是具体的应用实例。凝固点低于气温,雪就会融化成水,从而清除积雪保障道路畅通。答案:A
例4、将少量的高锰酸钾溶解在水里,形成的溶液可以用来消毒,该消毒液是()
A、纯净物 B、化合物 C、单质 D、混合物
分析:这是对物质分类知识的一种常用的考察方式。解答此题须把握好所要判断的物质是消毒液,而该消毒液的组成为高锰酸钾溶液,所以为混合物。答案:D
例5、下列物质能够导电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蒸馏水 C、蔗糖水 D、酒精溶液
分析:某些物质溶于水后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能导电;蒸馏水中水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不能导电;蔗糖和酒精的溶液中存在蔗糖和酒精分子,不存在带电的粒子,所以不能导电。
三、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物质在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溶液的温度有的升高、有的不变、有的降低。这里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物质形成溶液时的温度变化,在初中化学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的有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等;温度不变的有食盐等;溶解时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钠等。
例6、向试管例水里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侧的水面发生变化,右边液面升高了些,左边的液面下降了些,则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活性炭B、生石灰
C、硝酸铵D、氯化钠
分析:U型管中的水面呈左低右高的状况,说明广口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大,原因是试管里加入的物质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引起压强增大。C中的硝酸铵溶解时吸热;D、溶于水不会有温度明显变化;活性炭不溶于水,无热量的变化;只有氢氧化钠遇水放出热量。答案:B
例7、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里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生石灰
分析:这是在现实生活中考察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使化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突出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习我们知道,A、B、C、D中只有硝酸铵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而B、D与水接触时,要放出热量而使温度升高,C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答案:A
一、物质的分散形式
对于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记住溶液的概念,要把握好溶液的特点,即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显示不同的颜色,这往往是干扰学生做题的地方。
例1、将下列物质放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是()
(1)面粉 (2)煤油(3)食盐(4)食用油(5)硝酸钾(6)冰块(7)熟石灰(8)酒精
A、(3)(4)(6)(7)(8)
B、(1)(2)(5)(7)
C、(3)(5)(7)(8)
D(1)(2)(3)(4)(5)(6)(7)(8)
分析:在这八种物质中,由生活的经验我们可以得知油类(2)(4)是不能溶于水的,它们和水不会形成均以稳定的混合物,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6)冰和水在一起形成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因而也不是溶液。而(3)(5)(7)(8)在水中分散是沪形成均以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所以它们是正确的。答案:C
例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碘酒是纯净物,所以不是溶液
D、将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要比下半部分溶液甜
分析:这是一道对溶液概念理解能力的考查题。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使用这一特征进行判断时,要注意与部分特殊溶液性质的对比。A选项中的“无色透明”不是溶液的特征;C选项中说碘酒是纯净物,显然是错误的,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得到的混合物;D明显不符合溶液均一性的特征。答案:B
二、形成溶液后的特性
水中由于分散了其他的物质,因而形成的溶液的一些性质就和原来的水的性质不一样了。学习中要注意总结一些常见溶液的性质,如沸点的升高、凝固点的降低、密度的变化、导电能力的改变等。
例3、2006年2月5日,徐州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A、盐水的凝固点降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反应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形成溶液后液体性质的改变。有些物质分散形成溶液后,往往使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而凝固点则会降低。凝固点降低在我们生活中有较多的应用,该题就是具体的应用实例。凝固点低于气温,雪就会融化成水,从而清除积雪保障道路畅通。答案:A
例4、将少量的高锰酸钾溶解在水里,形成的溶液可以用来消毒,该消毒液是()
A、纯净物 B、化合物 C、单质 D、混合物
分析:这是对物质分类知识的一种常用的考察方式。解答此题须把握好所要判断的物质是消毒液,而该消毒液的组成为高锰酸钾溶液,所以为混合物。答案:D
例5、下列物质能够导电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蒸馏水 C、蔗糖水 D、酒精溶液
分析:某些物质溶于水后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能导电;蒸馏水中水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不能导电;蔗糖和酒精的溶液中存在蔗糖和酒精分子,不存在带电的粒子,所以不能导电。
三、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物质在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溶液的温度有的升高、有的不变、有的降低。这里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物质形成溶液时的温度变化,在初中化学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的有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等;温度不变的有食盐等;溶解时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钠等。
例6、向试管例水里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侧的水面发生变化,右边液面升高了些,左边的液面下降了些,则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活性炭B、生石灰
C、硝酸铵D、氯化钠
分析:U型管中的水面呈左低右高的状况,说明广口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大,原因是试管里加入的物质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引起压强增大。C中的硝酸铵溶解时吸热;D、溶于水不会有温度明显变化;活性炭不溶于水,无热量的变化;只有氢氧化钠遇水放出热量。答案:B
例7、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里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生石灰
分析:这是在现实生活中考察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使化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突出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习我们知道,A、B、C、D中只有硝酸铵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而B、D与水接触时,要放出热量而使温度升高,C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