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比较关键的内容。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和情感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背诵,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朗读教学,抓好朗读训练。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训练
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的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以获取言语能力的活动,它是阅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资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形成系统、科学、特色、高效的朗读教学呢?本文将从朗读的意义入手,对朗读训练的方法进行讨论。
一、朗读的重要意义
1、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和情感内涵的理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朗诵多了对文章内涵的解读有益。的确,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和情感内涵的理解,读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的过程、感悟的过程,多读几遍,学生就逐渐能体会到文章的炼字和用词,能体会到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背诵。日本著名记忆术研究家高木重朗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我也有体验,朗读出来更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加快记忆。”的确,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将文章的字词句大声读出来,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朗读第二遍,就会在头脑中加深一遍印象,因此很容易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一些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的古典诗词,朗读更是有益于背诵与记忆。
二、如何开展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朗读教学呢?
1、注重范读的作用。一方面,范读的读音比较准确,有利于纠正学生的发音,另一方面,范读有声有色,有情感,富有表现力,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范读的作用,加强自身范读的准确性与情感性,或者利用范读的声像资料,使学生通过听范读材料而更为深刻地感悟文章思想。例如,《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这首词以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来说很难理解,学生也很难读出感情。為此,教师将古典优雅的古筝音乐作为朗读背景,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范读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感受到了诗词中的优美意境。
2、以多种形式加强朗读训练。传统教学中,朗读训练一般是早读过程中进行,或者是课堂上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读课文,读过之后立即开展下一项教学。这种朗读训练形式比较单一、枯燥,难以激起爱动、爱玩、爱新鲜的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效果十分一般。为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更新朗读训练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朗读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早读课上引导学生以个体读、小组读、齐读的方式相结合来朗读,可以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引读、轮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也可以在课外开展朗读比赛、小小播音员、诗歌朗诵会、背诗比赛等,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中激起朗读的兴趣。
3、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朗读并非只有照着课文念那么简单,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小学生年龄小,语文知识比较贫瘠,因此在朗读技巧方面势必存在欠缺。为此,教师应该凭借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与朗读经验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传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感受课文内容,学生了解到作者或悲伤、激动,或敬佩、同情的情感后,使他们想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但仅凭这些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来一味停留在模仿水平上是不够的,重要的还应是指导学生朗读,逐步交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即理解句子里的声音高低变化和轻重快慢,朗读的速度和语调,停顿的地方和时间,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语句,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要有不同的读法。比如,小学语文《仰望布达拉》的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在朗读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没有注意这句话的语气与语速。教师在学生朗读完之后特意将这句话拿了出来。“谁能为大家单独朗读一下这一句话?”先后有两三个学生朗读,都没有令教师满意。教师便引导学生:“作者看到布达拉宫以后是什么样的感情?”“惊讶、崇拜。”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那么怎样体现惊讶和崇拜呢?语气应该怎样?”“急速,强调。”“非常好,那么再朗读一遍试试看。”学生很快便读出了惊讶、崇拜的感情。
三、结语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目标。朗读能力的形成与识字教学、口语交际训练,以及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方式、读书方法等均有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朗读要求和指导不能停留于通过简单的模仿和低水平地重复读来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指导需要兼顾自主感悟和对朗读技巧的理性分析,还需要联系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其他相关领域做整体设计和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训练
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的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以获取言语能力的活动,它是阅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资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形成系统、科学、特色、高效的朗读教学呢?本文将从朗读的意义入手,对朗读训练的方法进行讨论。
一、朗读的重要意义
1、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和情感内涵的理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朗诵多了对文章内涵的解读有益。的确,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和情感内涵的理解,读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的过程、感悟的过程,多读几遍,学生就逐渐能体会到文章的炼字和用词,能体会到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背诵。日本著名记忆术研究家高木重朗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我也有体验,朗读出来更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加快记忆。”的确,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将文章的字词句大声读出来,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朗读第二遍,就会在头脑中加深一遍印象,因此很容易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一些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的古典诗词,朗读更是有益于背诵与记忆。
二、如何开展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朗读教学呢?
1、注重范读的作用。一方面,范读的读音比较准确,有利于纠正学生的发音,另一方面,范读有声有色,有情感,富有表现力,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范读的作用,加强自身范读的准确性与情感性,或者利用范读的声像资料,使学生通过听范读材料而更为深刻地感悟文章思想。例如,《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这首词以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来说很难理解,学生也很难读出感情。為此,教师将古典优雅的古筝音乐作为朗读背景,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范读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感受到了诗词中的优美意境。
2、以多种形式加强朗读训练。传统教学中,朗读训练一般是早读过程中进行,或者是课堂上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读课文,读过之后立即开展下一项教学。这种朗读训练形式比较单一、枯燥,难以激起爱动、爱玩、爱新鲜的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效果十分一般。为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更新朗读训练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朗读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早读课上引导学生以个体读、小组读、齐读的方式相结合来朗读,可以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引读、轮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也可以在课外开展朗读比赛、小小播音员、诗歌朗诵会、背诗比赛等,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中激起朗读的兴趣。
3、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朗读并非只有照着课文念那么简单,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小学生年龄小,语文知识比较贫瘠,因此在朗读技巧方面势必存在欠缺。为此,教师应该凭借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与朗读经验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传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感受课文内容,学生了解到作者或悲伤、激动,或敬佩、同情的情感后,使他们想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但仅凭这些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来一味停留在模仿水平上是不够的,重要的还应是指导学生朗读,逐步交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即理解句子里的声音高低变化和轻重快慢,朗读的速度和语调,停顿的地方和时间,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语句,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要有不同的读法。比如,小学语文《仰望布达拉》的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在朗读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没有注意这句话的语气与语速。教师在学生朗读完之后特意将这句话拿了出来。“谁能为大家单独朗读一下这一句话?”先后有两三个学生朗读,都没有令教师满意。教师便引导学生:“作者看到布达拉宫以后是什么样的感情?”“惊讶、崇拜。”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那么怎样体现惊讶和崇拜呢?语气应该怎样?”“急速,强调。”“非常好,那么再朗读一遍试试看。”学生很快便读出了惊讶、崇拜的感情。
三、结语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目标。朗读能力的形成与识字教学、口语交际训练,以及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方式、读书方法等均有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朗读要求和指导不能停留于通过简单的模仿和低水平地重复读来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指导需要兼顾自主感悟和对朗读技巧的理性分析,还需要联系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其他相关领域做整体设计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