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与训练方法浅议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b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比较关键的内容。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和情感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背诵,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朗读教学,抓好朗读训练。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训练
  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的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以获取言语能力的活动,它是阅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资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形成系统、科学、特色、高效的朗读教学呢?本文将从朗读的意义入手,对朗读训练的方法进行讨论。
  一、朗读的重要意义
  1、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和情感内涵的理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朗诵多了对文章内涵的解读有益。的确,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和情感内涵的理解,读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的过程、感悟的过程,多读几遍,学生就逐渐能体会到文章的炼字和用词,能体会到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背诵。日本著名记忆术研究家高木重朗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我也有体验,朗读出来更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加快记忆。”的确,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将文章的字词句大声读出来,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朗读第二遍,就会在头脑中加深一遍印象,因此很容易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一些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的古典诗词,朗读更是有益于背诵与记忆。
  二、如何开展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朗读教学呢?
  1、注重范读的作用。一方面,范读的读音比较准确,有利于纠正学生的发音,另一方面,范读有声有色,有情感,富有表现力,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范读的作用,加强自身范读的准确性与情感性,或者利用范读的声像资料,使学生通过听范读材料而更为深刻地感悟文章思想。例如,《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这首词以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来说很难理解,学生也很难读出感情。為此,教师将古典优雅的古筝音乐作为朗读背景,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范读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感受到了诗词中的优美意境。
  2、以多种形式加强朗读训练。传统教学中,朗读训练一般是早读过程中进行,或者是课堂上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读课文,读过之后立即开展下一项教学。这种朗读训练形式比较单一、枯燥,难以激起爱动、爱玩、爱新鲜的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效果十分一般。为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更新朗读训练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朗读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早读课上引导学生以个体读、小组读、齐读的方式相结合来朗读,可以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引读、轮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也可以在课外开展朗读比赛、小小播音员、诗歌朗诵会、背诗比赛等,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中激起朗读的兴趣。
  3、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朗读并非只有照着课文念那么简单,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小学生年龄小,语文知识比较贫瘠,因此在朗读技巧方面势必存在欠缺。为此,教师应该凭借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与朗读经验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传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感受课文内容,学生了解到作者或悲伤、激动,或敬佩、同情的情感后,使他们想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但仅凭这些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来一味停留在模仿水平上是不够的,重要的还应是指导学生朗读,逐步交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即理解句子里的声音高低变化和轻重快慢,朗读的速度和语调,停顿的地方和时间,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语句,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要有不同的读法。比如,小学语文《仰望布达拉》的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在朗读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没有注意这句话的语气与语速。教师在学生朗读完之后特意将这句话拿了出来。“谁能为大家单独朗读一下这一句话?”先后有两三个学生朗读,都没有令教师满意。教师便引导学生:“作者看到布达拉宫以后是什么样的感情?”“惊讶、崇拜。”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那么怎样体现惊讶和崇拜呢?语气应该怎样?”“急速,强调。”“非常好,那么再朗读一遍试试看。”学生很快便读出了惊讶、崇拜的感情。
  三、结语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目标。朗读能力的形成与识字教学、口语交际训练,以及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方式、读书方法等均有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朗读要求和指导不能停留于通过简单的模仿和低水平地重复读来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指导需要兼顾自主感悟和对朗读技巧的理性分析,还需要联系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其他相关领域做整体设计和实施。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构建初中英语教学高效的合作学习课堂,是教师一直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创设情境、全面参与、加强互动和完善评价四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参与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两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是将教材内容有条理地全部传授给学生,而且总觉得将知识讲得越多、越透彻,学生理解得就越好;二是强调学生自学,认为教师讲是旧方法,让学生自学才是新方法,以致上课不敢讲,机
期刊
摘要: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一对孪生姊妹,数学方法中往往体现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对数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列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在教育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
期刊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自古以来,教育家们无不注重“问题设计”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结;问题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问题设计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前提;研究课堂有效问题设计是实施问题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问题设计的起点、过程策略、问题呈现形式的角度浅析初中化学
期刊
摘要:为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营造更加生动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作者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就板块式的“三串”(问题串——教师提出问题,活动串——学生就问题进行数学活动,反馈串——学生就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教学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三串”教学方式;问题创设;学生活动;反馈信息  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还是一个启迪思想,传播数学理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人才要利用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能力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它没有速成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其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度贯穿于教学始终,同时也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趣、有效。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教育观念;课堂教学;现状;策略  语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同样也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语文的基本特点就是人文的统一性与工具性。从上世纪末开始,由课程、考试、教材到教学方法的变革,不单单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运用英语接受信息或表达思想,亲身体验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目的后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景;兴趣;扩展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情景来学习和使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具体化的场景
期刊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能够以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来设置学习情境,按照职业活动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构建层次等重新整合,形成理论与技能高度统一的专业培养模式,对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作用十分明显。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能训练;电工  职业教育素来以培养生产、管理等一线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强调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实践教学。职业院校多以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主,如“机”
期刊
摘要:现在农村学校的孩子,行为习惯、自立、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起城里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学习数学方面,差距更加的大。因此如何关注农村学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数学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层递进  在我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发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目前很多农村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得当,未能因材施教,导
期刊
摘要:中学课程改革十年以来,教师们运用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教学思想,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教学方法上注重互动性、创新性。力争达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我认为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用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下面谈一谈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设计;原则;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