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紧缩总力度可能是够了,再加一把劲就要过头
上半年的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比较高,一个说法将这个情况与五年规划“开局年”联系起来。对这个说法的最简单的回应,是举出上一个五年规划“开局年”即2001年的例子。
按别的度量方法,2001年是1991年以来中国经济最“冷”的年份,增长率也是比较低的。如果说这是偶然的,那么附表的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在过去25年的五个五年规划中,第一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是最低,而不是最高。
最高的是第三年,这是政府换届的年度。虽然说现象如此,但完全可以认为是偶然的。附表罗列了25个年度的增长率,为的是简单看出“规律”后面的偶然性。表中用黑体字标出了1989年到1994年的六个增长率——这六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很多年以来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对于表中计算的平均增长率来说,六个黑体数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用1989年的风波和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来解释这六个数字,至少比五年规划或者政府换届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目前这一波经济波动不仅推动力非常清晰,而且不同变量的变化次序也很合乎逻辑。首先是M2的增长率在2005年三季度明显上升,接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在2005年四季度显著上升。另外一个方面的决定因素是汇率和贸易顺差。在2005年的头十个月,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加权平均汇率上升了将近10%。作为结果,剔除季节因素后的贸易顺差在2005年的一段时间内是下降的。如果这个情况持续下去,并且没有内需的增加来弥补,总需求会变得很弱。基于这个情况,宏观调控的总政策在三季度有了明显的放松。
如果接下来人民币继续升值,三季度的政策松动就是恰到好处了。但是按加权平均汇率,2005年10月以来人民币不仅没有升值,而且还有所贬值。内需外需都走强的结果,是2005年四季度以来的总需求增长率显著上升;再下来发生的事情,是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猛烈上升,前者从2006年一季度开始,后者从2006年二季度开始。
要讲一个最简单的故事,那就是,货币增加了,大约一个季度后投资增加了,再大约一个季度后生产增加了,再大约一个季度后通货膨胀率上升了。这样看来,货币、投资、生产和价格四支部队排列整齐,依次行进,简直美丽动人。不过简单的故事常常只是好听,拿简单故事中的逻辑来实用,大多是美丽冻人的。还有冻人且不美丽的,比如说五年规划开局导致经济活动高涨的逻辑。
上面说到的增长率,除了已经指明的,都是指剔除季节因素后的月环比增长率或者季环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与同比增长率的差别有时候是巨大的,现在就是这样。按同比的度量,目前的通货膨胀率不但不高,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率甚至还嫌低。按环比的度量,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年率大約是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的年率超过了10%。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月度数据具有非常特殊的中国特色,用一般的办法比较,会得出误差很大的结果。上面提到投资的猛烈增加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的,这个结果是很特殊的数据处理的结果。
对于预测和宏观调控来说,需要关注的是四支队伍中的领队者。领队者简单说就是M2,复杂一点的考虑是加上汇率利率等变量。就2006年6月的数据来看,M2的环比增长率已经非常低了;如果这个现象再持续几个月,情况会朝着通货紧缩的方向发展。这里有一点不清楚的是,早先宣布而于7月5日执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否对6月底的货币数量发生了较大的很短时期的特别影响。如果这个影响不很大,那么目前的紧缩总力度是够了,再加一把劲就要过头。
这里说的是总力度,包括窗口指导这种很糟糕的政策的效果。如果考虑调整汇率和利率,就要同时考虑取消或者减弱其他紧缩政策。如果将一些紧缩政策看成临时的,还是要考虑进一步紧缩。因为有一些特殊的不确定因素,总的紧缩力度的调整可以等一两个月再看。■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上半年的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比较高,一个说法将这个情况与五年规划“开局年”联系起来。对这个说法的最简单的回应,是举出上一个五年规划“开局年”即2001年的例子。
按别的度量方法,2001年是1991年以来中国经济最“冷”的年份,增长率也是比较低的。如果说这是偶然的,那么附表的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在过去25年的五个五年规划中,第一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是最低,而不是最高。
最高的是第三年,这是政府换届的年度。虽然说现象如此,但完全可以认为是偶然的。附表罗列了25个年度的增长率,为的是简单看出“规律”后面的偶然性。表中用黑体字标出了1989年到1994年的六个增长率——这六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很多年以来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对于表中计算的平均增长率来说,六个黑体数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用1989年的风波和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来解释这六个数字,至少比五年规划或者政府换届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目前这一波经济波动不仅推动力非常清晰,而且不同变量的变化次序也很合乎逻辑。首先是M2的增长率在2005年三季度明显上升,接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在2005年四季度显著上升。另外一个方面的决定因素是汇率和贸易顺差。在2005年的头十个月,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加权平均汇率上升了将近10%。作为结果,剔除季节因素后的贸易顺差在2005年的一段时间内是下降的。如果这个情况持续下去,并且没有内需的增加来弥补,总需求会变得很弱。基于这个情况,宏观调控的总政策在三季度有了明显的放松。
如果接下来人民币继续升值,三季度的政策松动就是恰到好处了。但是按加权平均汇率,2005年10月以来人民币不仅没有升值,而且还有所贬值。内需外需都走强的结果,是2005年四季度以来的总需求增长率显著上升;再下来发生的事情,是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猛烈上升,前者从2006年一季度开始,后者从2006年二季度开始。
要讲一个最简单的故事,那就是,货币增加了,大约一个季度后投资增加了,再大约一个季度后生产增加了,再大约一个季度后通货膨胀率上升了。这样看来,货币、投资、生产和价格四支部队排列整齐,依次行进,简直美丽动人。不过简单的故事常常只是好听,拿简单故事中的逻辑来实用,大多是美丽冻人的。还有冻人且不美丽的,比如说五年规划开局导致经济活动高涨的逻辑。
上面说到的增长率,除了已经指明的,都是指剔除季节因素后的月环比增长率或者季环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与同比增长率的差别有时候是巨大的,现在就是这样。按同比的度量,目前的通货膨胀率不但不高,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率甚至还嫌低。按环比的度量,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年率大約是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的年率超过了10%。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月度数据具有非常特殊的中国特色,用一般的办法比较,会得出误差很大的结果。上面提到投资的猛烈增加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的,这个结果是很特殊的数据处理的结果。
对于预测和宏观调控来说,需要关注的是四支队伍中的领队者。领队者简单说就是M2,复杂一点的考虑是加上汇率利率等变量。就2006年6月的数据来看,M2的环比增长率已经非常低了;如果这个现象再持续几个月,情况会朝着通货紧缩的方向发展。这里有一点不清楚的是,早先宣布而于7月5日执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否对6月底的货币数量发生了较大的很短时期的特别影响。如果这个影响不很大,那么目前的紧缩总力度是够了,再加一把劲就要过头。
这里说的是总力度,包括窗口指导这种很糟糕的政策的效果。如果考虑调整汇率和利率,就要同时考虑取消或者减弱其他紧缩政策。如果将一些紧缩政策看成临时的,还是要考虑进一步紧缩。因为有一些特殊的不确定因素,总的紧缩力度的调整可以等一两个月再看。■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