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书香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ki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始终相信,书是有香味的。这种香味需要你仔细品味,不然很容易将它忽略。手捧着一本书,轻轻翻开,那股香味就会从字里行间弥漫出来,浓得如同陈年的老酒,沁人心脾。薄薄的纸张印着浓黑的铅字,你可以看见神话传说从古老的山崖走来,可以听见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的刀剑声;你可以沉醉于一纸的荒唐言,也可以彷徨在悠长的雨巷……几张纸翻完,余味无穷。
  高中时候我喜欢八九十年代冒出的新生作家的书,在贾平凹的《天狗》中品读乡土的气息:在王朔的《我是你爸爸》中玩味父子天伦的滑稽;在莫言的《红高粱》中品读西北黄土地粗犷中的细腻;在刘恒的《伏羲伏羲》中品味精神桎梏的心痛;在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中品味最直白的爱的伟大;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里品读一书的苍凉和悲怆;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品尝散漫的语言和灵魂的释放;在张承志《黑骏马》中品味黑土地的博大与宽广;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品味西部的神奇和传说;在张贤亮的《绿化树》中品读农民的浪漫与真实;在路遥的《人生》中品尝人性的卑微与高尚……还有很多作家,我已经记不起他们的名姓和他们的小说,只记得高中三年时光,在捧读一书的日子里,悄然溜远。
  书读得多了,才知道去品,现在回想高中时的阅读,如走马观花,只知道此书好,却不知品其味道,更读不出它的香味。
  开始察觉到书香味,是大学的时候。那几位值得我永远尊敬的教授,教给了我品读的方法。我记得郭建勋教授讲授先秦文学,总是蜻蜓点水,只把重要的几个句子解释一下,其余的让我们课后自行品味。我从那时才开始认真品读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从三曹到小谢,从江淹到庾信,也慢慢体味到了几分诗味。我记得刘上生教授给我们讲明清小说,声情并茂,解读详尽,往往上升到理论层次,让我们大呼过瘾。而后被他对《红楼梦》精妙的解读吸引,循着他的解读我又把《红楼梦》重读了一遍,方体会到书中写景的妙趣。我记得闫真教授给我们讲当代文学,分析到张贤亮的《绿化树》时,特别强调了“啥啥”二字的妙趣,那时我才明白原来书还应该这样去品读。于是买了他的《沧浪之水》,深为他睿智的文笔吸引,以致现在买来放在班级图书柜中,也希望我的学生从我老师的书中品味到书香的魅力。
  品读书香,要有点优雅的情怀,浮躁的心无论如何也品读不出书的香味。就如同品茶,粗糙的人一口喝下,不知道茶需要一点点地去品,才能品出味道。
  有时候,书读得多了,随处可以去品。我的床头一年四季都放着一些书,或者《散文》,或者《人民文学》,或者一部张爱玲,或者一部沈从文,夜深之后,翻开一书,在书的芳香中沉沉睡去,到第二天绝对神清气爽。我的办公室抽屉里,总有两三本可阅读的书,办公累了的时候,翻出来看看,汲取一点他人成功的经验,思考一下教育的未来,是一件惬意的事。甚至,我家的厕所里,也总放着一本书,最近,我放着《多元智能》一书,在霍华德·加德纳的思想里邀游,品味这位大师精彩的言论,陶醉在书香里,也就飘然忘我了。
  感受书香,就感受了生命的搏动;品读书香,就品读了几世的灵魂。
  于是,作为单个个体的人,你就可能拥有几千年的智慧,无数代人的经历,数以万计伟人的思想。于是,你就超越了单个个体的人,你可以找到翱翔苍穹的力量,开启通往茫茫宇宙的幸运之匙!
  
  栏目编辑:吴晓俊
其他文献
做一次定位    郑学志老师说:“做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对我们的岗前准备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把自己定位于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去做什么样的准备。如果是做一个保姆式班主任,那么对学生生活上的小细节就会事必躬亲,医药箱是需要的。做一个放手的班主任,可能组织工作是第一位的。做一个亦步亦趋的班主任,掌握学校评估要求是必要的。做一个撞钟班主任,那就什么也不要做。”  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方向选对,我们的付
期刊
岁月无痕,时光飞逝。无论你是不把升学当回事的云淡风轻派,一路勤勤恳恳努力前行的吃苦耐劳派,还是趾高气扬舍我其谁的天之骄子派,高三真真切切地向我们走来了。你得好好盘算盘算自己该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三。  有同学就会问了:高三和高一高二有什么不同呀?不妨打这样一个比方:对我们而言,整个高中的学习就好像是在做一个木桶。高一高二是在做前期的准备,选好了木材,锯好了木板。而我们在高三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木板给箍
期刊
下午第一节课,我刚进班就发现班上学生有点“快”,精神状态普遍不是很好。学生可能是刚睡完午觉头脑还没完全清醒过来,也可能是期中考试刚结束正处在心理调整期。不管原因如何,现在要紧的是让他们振奋起来并在今后以饱满的干劲投入学习中。  我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学生很是惊奇和高兴。我让学生拿出纸和笔,要求学生按指令操作并宣布游戏开始。  游戏步骤如下:  1.同学们猜想自己30秒钟能鼓掌多少下
期刊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故事:妈妈和孩子一起去郊游,当他们又累又渴休息的时候,妈妈发现身边只剩下两个苹果。她就对孩子说:“宝宝,咱们的水都喝光了,只剩下两个苹果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孩子赶紧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妈妈当时非常失望和生气,但是她还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那样做,于是她耐着性子说:“宝宝,你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了呢?”孩子仰起那稚嫩的小脸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尝尝哪个更甜,我想把那个最甜的给你
期刊
仰视和俯视    他出生于埃塞俄比亚,父亲是位农场主。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长跑。他崇拜的偶像是埃塞俄比亚伟大的长跑运动员格布雷希拉西耶。为此,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田径训练。  为了激励自己,他将格布雷希拉西耶的明星照放大,悬挂在墙上,每天早上都要仰视几分钟。  有一次,他正在训练场上,格布雷希拉西耶走了过来,说,听说你家里悬挂着我的照片?他说,是的,你是我的偶像。格布雷希拉西耶说,一起吃顿饭吧,我
期刊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年龄,应该是扯着妈妈的围裙,等待即将上桌的可口饭菜;应该是缠着父母,撒着娇买下心爱的玩具;应该是遇到烦恼,向慈爱的爸爸妈妈尽情倾诉。可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使他们感到父母之爱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他们只能每天在村口守望,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爸爸妈妈。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一个人徘徊在街头及其他地方,人们就给他们起了一个时尚而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而
期刊
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从大处来说,可以适用于社会,从小处来说,也可以浓缩于校园。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那么对于校园的主体——学生来说,这样一种在全社会产生微妙效应的潜规则同样有其妙用。本文拟在阐述“人际互动效应”“鲶鱼效应”“共生效应”这三种效应的同时,试图通过营造班级的三个“圈”——“互动圈”“竞争圈”“共生圈”来优化班级环境,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一、运用“人际互动效应”营造师生、生生“互动圈”
期刊
在追逐教育梦想的路上,我常常觉得自己就是一条河,一条不断奔流的河。也许这条河会走得很远;也许这条河走不出山峦,甚至走不过一段小小的坎坷与曲折。但始终能保持奔流的态势,始终把河的向往藏在心里,即使不能纳百川,入大海,但同样能成就海一样的梦想。  一条小河,成就海一样的梦想,是我在教育这方天空下,永远的追求。在奔流的途中,携着一股清流,一路欢歌,但也带着泥沙,夹着杂草,负重前行。我曾经用十六个字揶揄自
期刊
毕业四年,我首次担任班主任工作。“新官上任三把火”,面对一群嘻嘻哈哈的文科班学生,我决定把班主任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做一个酷一点儿、前卫一点儿、新潮一点儿的班主任。    一、羞答答的E-mail静悄悄地开放    在《新年的礼物》一书中,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  学生是未成年人,但是在人权和人格上,和成年人是同等的。不过,他们的权利是否能够真正享受得到,人格是否能
期刊
如果说,人生是一所学校,那么,等待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呱呱坠地时,你用响亮的啼哭等待甘甜乳汁的滋养;蹒跚学步时,你用张开的小手等待亲人的搀扶;金色童年里,你用纯真无邪的笑容等待春天里每一缕阳光的照耀;蓬勃青春里,你用绚丽的梦想等待人生的大船隆重启航;青年时光里,你用真情而执着的歌唱等待爱情的花朵在生命枝头绽放;厚实的中年,你糅合起成熟的心智和责任的汗水锻铸成锋利的宝剑等待一次又一次笑傲人生赛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