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脾气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的早期领袖中,陈独秀的脾气大是出了名的。多少也是因为资历摆在那里:彼时的中共中央,成员大多是他的晚辈,论声望则更是无人能与他相比。与党内同志辩论,他常以势压人,动辄拍桌子、掼茶杯。虽然事后有悔意,却只能是他自己认账,断不容他人挑刺,众人背后呼为“老头子”,隐然也有对其家长作风的忌惮之意。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说他“恶霸作风”,甚至有言:“这家伙要有了权,一定是先杀了人,再认错。”
  脾气大,背后是强悍的性格。抗战时出于统战的考虑,中共中央曾有意让他回到党内,条件是对托派错误要认账,他的回答是:“我决计不顾忌偏左偏右,绝对力求偏颇,绝对厌弃中庸之道,绝对不说人云亦云豆腐白菜不痛不痒的话,我愿意说极正确的话,也愿意说极错误的话,绝对不愿说不错又不对的话。”此话最能见出其性格。
  新文化阵营中没一个比他勇,比他猛,“分寸感”之类的字眼是他的词典里没有的。一个好例是关于白话文。以白话代文言,乃是胡适倡于前,他从美国寄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主张堪称“石破天惊”,态度上却是不温不火,“刍议”嘛,商量着办而已。陈独秀读此文当有正中下怀之感,因从中找到了传统文化的突破口,但胡适温文尔雅的态度显然让他大觉不過瘾,于是很快撰成《文学革命论》,将胡适的“刍议”比为“首举义旗”,说是“予愿拖四十二生大炮为之前驱”。给胡适的信中则说:“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 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之主张为绝对正 确 而 不 容 他 人 之 匡 正也。”———改良升格为“革命”,有商量变成没商量了。
  以今视昨,陈独秀文章中尽是过头话,然他的脾性见之于文字,不说过头话反倒怪了。
  (摘自《南方都市报》俞斌)
其他文献
李银德、陈维民主编的《陈独秀画史》(以下简称《画史》),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主编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开篇对陈独秀出生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庆介绍起,到陈独秀生平大事记终篇,收录近200张历史图片,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辑录了13幅陈独秀书法艺术作品,提供给读者鉴赏。还收录了一些较为少见的图片,如陈乔年的妻子史静仪和儿子陈红五相拥的照片,陈独秀第三子陈松年、第四子陈鹤年和
期刊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1943年12月1日,参加开罗会议的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确定了惩罚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战后对日本问题的处理,为建立战后国际秩序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1943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轴心国德国和意大利节节败退。2月,德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投降;5月,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战场投降;8月,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9月,意大利政府
期刊
建设初期的艰苦岁月  ——原229指挥部规划设计组组长曹伯慰访谈录  口述:曹伯慰  采访:黄金平  整理:黄金平 邬晓敏  时间:2012年8月15日  地点:曹伯慰寓所  曹伯慰,男,1925年出生。1946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5月,任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兼党总支书记。1966年2月,任229指挥部规划设计组组长。1982年6月,任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
期刊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家。他不但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毛泽东语),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袖,对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一生经历坎坷,毁誉参半,但是民主是其终身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是贯穿其一生的思想主线。陈独秀虽然没有亲自出席中共一大,但由于他在五四运动时期高举科学民主旗帜的巨大影响力,由于他对无产阶级新文化
期刊
亲历安徽肃反运动  回顾历史,一个甲子,犹如昨天。  解放初期,由于安徽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留用了旧社会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一些反动分子趁机掩盖反动面目,伪装向党靠拢,有的钻进党内和各机关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窃取领导职位,占据要害部门。虽经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清理“中层”,但仍有一部分漏网。遇有时机,他们就从事破坏活动。据1955年6月统计,在一年内,全省发生各种破坏事故近400起,其
期刊
“上海佬”种“五七”田  ——原上海金星化工厂团委副书记王均行访谈录  口述: 王均行  采访: 吴 静  整理: 吴 静  时间: 2011年2月22日  地点: 上海市延安东路100号联谊大厦27楼  王均行,男,1953年出生。1975年入党。1971年—1979年任上海金星化工厂团委副书记、计划调度员;1979年—1981年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生;1981年—1990年任上海龙柏饭店人
期刊
从长沙出发,沿潭邵高速公路往南行150公里,就来到了湘中腹地——双峰县。“两派交流好向此间寻活水,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这是清代名士朱尧阶对双峰的描述。这方土地养育了一大批英雄儿女,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真挚学友蔡和森便是其中叱咤风云的人物。  “乾坤一少年”  现今的双峰县县城,便是蔡和森故居的所在地——永丰镇。1899年,4岁的蔡和森随母亲从上海回到了这个山清水秀
期刊
周世钊既是毛泽东的同学,又是他的朋友,他们之间有着长达63年的交往。这位曾被毛泽东称为“贤者与能者可以兼的人”,与毛泽东有着许多共同的观点、思想和经历,但是,他也从不掩饰自己与毛泽东的不同观点与思想。  翻阅周世钊的部分遗稿和毛泽东给他的大量书信,细听周氏后人的讲述,笔者真实地感受到毛泽东之伟大,感受到伟人毛泽东在私人交往过程中的真实思想和情感,感受到那种同学、朋友、同志之间63年的拳拳情谊。  
期刊
在我国著名中西医眼科专家唐由之的行医生涯中,毛泽东是一位最特殊的病人。当年不是党员的唐由之,曾因毛泽东的病情分析而列席政治局扩大会议;他曾见证了毛泽东泪洒书房的细节;曾在毛泽东面前因为恪守职责而“抗旨”。唐由之为毛泽东的左眼施行4分钟的白内障手术,用了240多天的时间做准备,而与毛泽东相约一年后为他施行右眼手术却因故未能兑现,成为唐由之此生最大的遗憾。  不久前,唐由之及其夫人陆丽珠在北京万寿路寓
期刊
廖承志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1908年生。1934年参加万里长征。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长期负责处理港澳、涉台、华侨事务的同时,又协助周恩来具体领导了整个对日民间交往的工作。本文作者当年曾多次担任廖承志的日文翻译。  一次,一个日本代表团访华。星期天,我陪客人游完故宫出北门,穿过马路,登顶景山望北京全景时,一名团员突然歌兴大发,连续高声唱了几首日军侵华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