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行走在长辈和子女之间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_CBSC_C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最近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目前在北京,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在上海,0至6岁孩子中有50%至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即使在农村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大多到城市务工,就把孩子留在家里由老人抚养教育。那么,隔代教育会出现哪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呢?听听专家怎么说。
  各说各理,看两代人博弈间的亲子教育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独生父母”也进入了不得不仰仗老人帮忙带孩子的“隔代教育”阶段。然而,在隔代教养高参与率的背后,年轻父母们对家中老人“隔代教养”的满意度却不高,两代人之间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的碰撞时有发生,并常常各执—词。
  
  年轻爸妈谈:
  
  [高女士]老人带孩子,最大的好处是安全,把孩子交给保姆我不放心。只要天气好,老人就爱带着孩子去公园与其他小朋友玩,这让孩子从小就学着与人交往,现在孩子为人处事大方有礼、表达能力极好。而且,老人带孩子很小心,吃的方面比较按时且讲究,时常还会教孩子唱歌、读书、认字。我儿子身体健康不说,他两岁半就会唱《小燕子》、《两只老虎》、《找朋友》等10多首儿歌了,能认许多字,还会背诵古诗词。可以说这些都是老人的功劳,我和老公非常满意,现在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也都是老人在帮忙。
  
  [姜女士]公婆太宠爱孩子了,什么都顺着孩子。结果3年下来,儿子变得特别任性。现在,我儿子脾气很大,不高兴就摔东西、打人。有一次我生气了,让他自己把玩具捡起来,结果爷爷跑过来,帮他捡起了玩具。老人总爱装好人,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任性。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跟老公商量后,辞掉了工作回家专职带孩子。
  [杜先生]个人认为隔代抚养,虽然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但是孩子的问题也会突显:我有个大学的同学,年轻的时候夫妻两个忙事业,把孩子放在岳父母家,现在他儿子和我女儿同班,年级1200名孩子,他儿子排名800多。昨天一起吃饭时说起,感慨颇多,他说虽然他目前事业做得挺大,但是对于孩子的亏欠更大,他想把儿子带在身边,但是儿子似乎和他挺疏远的,沟通都难!
  很多年轻的父母认为,相比于保姆和托养机构来说,老人带孩子更加安全可靠。但另一方面,老人带孩子存在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偏差也不容小觑。由于有些老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加上老年心态的影响以及对孙辈的溺爱等,导致孩子出现行为习惯不良,任性、自私,生活能力不强等问题。
  
  隔代祖辈谈:
  
  [赵奶奶]出门玩的时候,孩子的妈妈穿戴好了就等在门口,让孩子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看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赶忙过去给孩子帮忙。孩子妈妈就忍不住阻止我说:“您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觉得儿媳妇这样做有点过分,孩子这么小,怎么会做?然而孩子妈妈却认为那是在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我觉得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做的,犯不着这么小就让孩子做,还不是孩子妈妈自己懒,不愿意帮忙?她这么小的时候,她妈有让她做过这些么?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
  
  [周奶奶]我想让孩子在老家上幼儿园。这样我就能和老伴一起带孩子,家里的幼儿园也便宜,可这样的想法却遭到了女儿女婿的反对。他们认为老家的教育比不上城里,而且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孩子容易被溺爱,亲子关系也会变得疏离。这让我很不高兴,我带有什么不好的,为了给他们省钱,我还自己给孩子做衣服,件件都做得好,这么累死累活,还说我们带会不好,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
  
  [章大妈]我家外孙女今年4岁了,她妈的理念就是“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平时让小江韵学画画、学唱歌跳舞,学这学那的,孩子每天都累得不想说话。你说孩子这么小,她能都学会吗?再说了,学了那么多将来也不知道有用没用,要是把孩子身体累垮了怎么办呢?我心疼孩子,有时就跟她妈理论,可她妈不听,我也没什么办法。
  不少老一辈认为,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祖辈来参与孙辈的成长和教育,既可以帮年轻父母减轻生活压力,更好地经营家庭,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年轻人致力于工作,给家庭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养育孙辈也可以充实老人的晚年生活。但是,这也存在不可避免的障碍,比如年轻父母认为老人年龄大了,知识观念和教育方式跟不上时代;同时,老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和精力也确实不如从前。
  
  专家谈:
  
  对隔代教育的利弊不能一概而论。老人不一定带孩子方面就比年轻人好,也不一定比年轻人差,关键还是在于协调。年轻人要多让步、多主动,因为有意见的更多是你们,对老人的教育不满必须去想办法沟通,否则就该自己多带孩子、多教育孩子。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张博
  隔代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环。不可否认,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当隔代教育无可避免时,父母应该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点,以孩子的最大利益为前提,给孩子提供幸福而理想的成长环境,这是父母与祖父母可以共同携手创造的。
  ——幼儿教育工作者邢玉和
  隔代教育,应看成是一种两代父母之间的合作。大家必须达成共识,否则贸然在一起肯定会出问题。在孩子还不到上学年龄时,年轻父母又不能放弃工作,如果家里有老人愿意带孩子,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教师陈筱洁
  
  收手与放手,隔代教育在利与弊之间徘徊看得见的益处
  
  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
  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孩子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孩子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孩子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孩子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传统品质
  祖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抚养和照顾孙辈方面有优势。他们是“过来人”,对孩子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可以发挥祖辈的经验优势,弥补年轻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经验的不足。尤其在孩子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年轻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此外,他们的言行品德、阅历经验对孙辈的成长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孩子们不仅可以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有更加平和的心态和大量空余的时间
  社会竞争激烈,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从而给孩子制造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已经脱离激烈竞争环境的祖辈们就不同了,他们从一线岗位上退下来,由于没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在时间上相对空余,在精力上相对放松,因而比较有耐心去教育孙辈。再加上老人历尽沧桑而返璞归真,特别喜欢与孩子玩乐,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这都为教育孙辈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另外,隔代教育对老人自身也有利,老人可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是大有裨益的。
  
  触得着的问题溺爱孩子,阻碍孩子自我成长
  
  隔代教养最容易因“隔代亲”而引发溺爱行为,从而影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此外,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很好地照顾,以致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老人对孙辈的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及事事代劳、处处迁就,极易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而两代人不一致的教育还可能把孩子培养成双重性格的“两面人”。
  
  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
  
  教育专家韩似萍认为,“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祖辈老人与父母教育孩子的比较合适的比例应该是:四六开,甚至三七开。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父母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至少不能低于60%。因为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亲代教育与隔代教育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很容易使其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并会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让孩子更加疏远父母,产生亲子隔阂。同时,如果祖辈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或是父辈对祖辈的教育行为不满,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引发家庭矛盾。
  
  旧观念根深蒂固,教育方式落后
  
  许多老人对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又不能及时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很可能限制孩子的各种探索活动和创造力的发展。加上知识老化,思想相对僵化,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些都会影响孩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约束孩子的思维,导致孩子缺乏创造性、知识获取速度落后于同龄的孩子,并妨碍孩子个性的发展。
  
  专家策略
  
  科学经营,让亲子教育在两代人之间畅行
  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当隔代教育无可避免时,为防止两代人之间因亲子教育引发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谐,两代人应如何把握和经营好亲子教育呢?上海家庭教育资深专家、原上海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乐善耀认为,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教育不在于施教者是谁,关键是用什么方式、教育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这里,分别给年轻家长和隔代祖辈们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家庭中两代人之间亲子教育问题的解决。
  
  给年轻的父母隔代教育焦虑:无奈但不是灾难
  
  家庭教育责任的主体是父母,如果年轻父母不可避免地涉足了隔代教育,那要怎样避免潜在、可能的教育困境呢?
  
  互相尊重、加强沟通
  “隔代亲”是祖孙之间的血缘亲情,不要因为老人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妥或溺爱孩子而剥夺老人享受这份快乐的权力。老人含辛茹苦地带孙辈的过程,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年轻父母要充分尊重祖辈的心理需求和劳动价值,正确理解“隔代亲”的情感基础,珍惜老人的劳动,对他们的真心付出应心存感激。
  要经常和祖辈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取得到老人的理解与支持。而且最好能定期进行,形成制度,就如家庭会议一样,如此便能及时就某些孩子教育的问题在家庭内部达成一致。在沟通的过程中年轻父母也不要一味地否定老人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而要充分肯定他们的经验和爱,但也要诚恳地提出年轻人的想法,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协助你们共同达成教育理想。在就某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沟通时,年轻父母也要有反复多次的思想准备,毕竟这不是同一代人之间的交流而是两个时代观念的碰撞。此外,祖辈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及教育经验。我们在坚持自己正确的教育观的同时,也要耐心听取老人的一些经验和意见。
  
  宽容理解、争取主动
  在现实生活中能达到以上的理想状况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情况下两代人很难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也往往沟通不畅。那么作为年轻父母要能够宽容理解老人的行为并主动做到两个尽量,一是尽量不要在老人面前谩骂甚至打孩子,最好在老人不在现场的时候管教孩子;二是尽量多创造机会单独和孩子在一起,如晚上、周末、节假日等可能的时机,作为父母要主动把孩子从老人的怀抱中接过来,可以带到外面散步、到公园游乐、去书店买书、去超市购物等等,有了这些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年轻的父母就会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教育意图贯彻下去了。
  
  父母为主、祖辈辅之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祖辈可以协助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不管是否有祖辈老人帮助带孩子,孩子的抚养者都应该是父母。年轻的父母和老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主要是因为年轻的父母心中有股焦虑,担心孩子长年累月地被老人所谓的错误教育方式所影响,从而养成太多不良的习惯和恶习。如果孩子近在身边,父母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孩子是能分清楚祖辈和父母之爱的区别的。当然,对于那些常年在外的年轻父母来说,则确实需要花一番心思来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了。
  此外,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你的目的不是要教育和改变老人,而是教育孩子,如果老人改变不了教育方式和观念,那么年轻的父母要注意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老人发生冲突,否则会产生不利因素。
  不利一:任何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如果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定下来的,在孩子的心目中都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孩子的执行,况且孩子会在年轻父母和老人之间找到教育真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不利二: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发生冲突,无论道理多么充分,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不良的人际沟通模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人际能力的养成。
  
  掌握方法、旁敲侧击
  要经常站在老人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一些言行,尊敬、体谅他们,并且善于用恰当的方式加强与长辈的沟通,以取得教育的协调一致。当发现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年轻父母应从侧面提醒老人,使老人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促使老人改变教育态度和方法。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此外,年轻父母可以经常向老人介绍一些教育实例及书刊杂志,携老人一同参加现代教育知识讲座,以丰富老人的家庭知识,从而在家庭中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
  年轻父母万万不可“扔下”孩子不闻不问,而应主动与祖辈沟通,经常了解、关心孩子的成长、发展情况,与老人探讨教子的方法,尽父母应尽之责,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 流,避免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殷飞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给隔代祖辈协调弹好“教育”这架琴
  
  老人一旦承担了代教、代养的任务,就要对儿孙未来的幸福负责,努力做一个称职的家长,与年轻父母相互协调弹好“教育”这架琴。如此这样,“夕阳”的生活才是无限美好的!
  
  首先,老人不要去“抢”孩子父母的教育权。
  有的老人由于“抢”了孩子父母的教育权,导致孩子出现了只听祖辈的话而不接受父母亲教育的现象,易引发矛盾。因为,如果祖辈和父母辈两代人严重对立,大唱对台戏,就会阻碍孩子的发展。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很不利。因此,祖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千万不要“抢”走孩子父母的教育权。其正确的做法是:
  
  要学会与孩子的父母互相沟通
  祖辈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大包大揽,“抢”走孩子父母的教育权,而应该把权力放给孩子的父母,让孩子的父母承担主要教育责任。当孩子父母的育儿理念出现偏差时,祖辈要与之及时沟通,如果当着孙辈的面不便直说,那么可用暗示法,如用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方式向子女暗示自己有不同的意见,而子女接受到信息后应心领神会,寻找机会与长辈及时交流,共同调整教育孩子的计划。
  
  要运用人生的智慧适时辅佐子女教育好小孩
  祖辈们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孩子们从你们的口中获得的知识、典故、风土、人情往往比书中获取得更早,印象也更深。但是,祖辈们的饮食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传统习俗,由于年代经历的不同,总会与现代社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祖辈应充分认识到这中间的差异,要有自知之明、适可而止,相信子女会辨明是非,得出自己的正确结论,采用最恰当的方法来教育他们的孩子。适当地为孩子的父母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做好配角或顾问,不要喧宾夺主。这样既可培养孩子父母的教子能力,又可维护孩子祖辈及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严和权威。
  
  其次,不要把儿孙视为家庭的中心。
  让孩子作为家庭中的普通一员生活。不要给孩子以特殊优越的地位,不要让孩子有“天下第一”的感觉,提倡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
  不要给孩子以生活的特殊照顾和享受。孩子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吃饱穿暖是必须的,但是,不能有明显高于父母、长辈的优越享受。
  不包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孩子虽小,也应该让他干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培养他们自主做事、做好事的习惯和品质。
  注意给孩子恰当的鼓励和必要的处罚。鼓励是孩子上进的动力,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是必要的,但是,并不是可以取消批评、取消处罚。对孩子批评和处罚要注意方法和艺术,要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错误。
  当然,上述建议能否做到、做好,还在于父母之间、两代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做到步调一致,教育恰当。如果家长之间意见不一,那么肯定是出师不利的。
  (韩似萍浙江省杭州市教科所书记、副所长,浙江省家长学校总校副校长)
  
  编后: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个老人的情况和意愿也不尽相同。虽然承担孙辈教育也是老人晚年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但年轻父母更应早日进入父母的角色,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因为无论怎样,做父母的都要珍惜亲自养育孩子的美好经历,不要轻易推让和放弃,而做祖父母的老人始终都不能包办、替代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链接
  
  哪些祖辈适合带孙辈?
  一般认为,符合下列条件的老人可以承担这个责任:
  身体状况较健康。带孙辈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无法长期胜任的。只有身体素质良好,才能支持带教孙辈的劳动。
  心理状况较健康。老人与孙辈朝夕相处,其人格特质和精神状态很容易影响孩子。所以,要求老人:一是心态年轻,性格开朗,情绪稳定,不固执偏颇,没有精神障碍或人格偏差。在心情上乐于养育孙子孙女,不把这项任务当作额外的负担。二是善于人际交往、善于表达,人际沟通的能力比较强。三是比较大度、大气,注重言教身教。
  有教育孙辈的能力。祖辈老人和孩子的父母—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能力:一是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以现代化的方式抚育孩子。二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启蒙教育、有耐心。三是有基本的科学常识,了解儿童饮食营养和日常生活护理等知识。四是善待孩子,慈爱宽容,但对孩子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五是善于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责编 林楠 宋启平
其他文献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培养孩子动手、动脑、手眼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手工剪纸活动对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是独特和多方面的,如在开发孩子右脑,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等方面作用显著。通过动手动脑,手工剪纸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孩子的观察力和耐力;特别是让孩子在剪纸过程中敢说、敢想、敢剪,从而有效激发了孩子的自信心,并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期刊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买了口香糖就直接把包装纸扔了,最后他把口香糖吐在地上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想扔才扔的。他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扔的冲动和心情,而任由自己的冲动和性情来行事。相反,意志坚强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克制自己去观察下周围,如果有垃圾桶的话就会扔到垃圾桶里。即使附近没有垃圾桶,他也不会乱丢。  其实,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的正确引导,家长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就可以做到:人仅仅凭着感性来
期刊
家长周女士诉苦说,她的儿子小然今年快4岁了,越来越有主见。比方说,小然希望自己控制睡觉前的活动,会选择性地要求妈妈讲故事、唱儿歌给他听,陪他在被窝里窝一会儿,或者再回答他一个问题等。  当周女士满足其种种要求后,准备离开他的房间时,小然又会再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而这个“最后”的问题常常不止一个。于是,请孩子上床睡觉变成了相当冗长的仪式。    4岁开始有“权力感”    早教专家认为,4岁孩子的
期刊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食”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一家人在餐桌上吃饭,联络感情的同时,也显露出家庭成员的礼貌修养。所以培养孩子的进餐礼仪、养成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家长要怎样培养孩子的进餐礼仪习惯呢?  在平时进餐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告诉孩子注意以下餐桌礼仪:  ◆入座时,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位置上,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期刊
许多妈妈都发现,给孩子买了一套儿童牙具,虽然孩子一开始觉得很新鲜,高高兴兴地学刷牙,可是刷了几次以后,他就再也不肯刷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主动刷牙的好习惯呢?  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应该学习自己刷牙,并逐渐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刷牙不仅会让孩子有一副健康洁白的牙齿,而且从小养成刷牙的卫生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可是一般来说,大 多数孩子都不喜欢刷牙。  为了让孩子爱刷牙,这里建议家长们不妨试试
期刊
坏习惯往往是一种顽疾,一旦形成,改起来就难了。所以家长与其坐待孩子形成坏习惯后再费尽心思地帮他去改,不如提前了解孩子形成坏习惯的家庭成因,早做预防。这在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实际且重要。  儿童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除了不可掌控的先天因素如遗传外,主要有三:    (一)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
期刊
“不哭,妈妈打板凳,是板凳不好,把你弄倒了!”“没关系,坏了就坏了,奶奶重新再买一个!”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是的,就在我们帮助孩子逃脱痛苦的时候,也同时逃避了责任。而实际上,痛苦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这里,我们谈谈训练孩子自律习惯的四大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    关键词:承担责任    洋洋得到了一辆小汽车,下午带到院子里和小朋友玩。热闹了一会儿,
期刊
让孩子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是父母最大的愿望,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一个个特定的情景,把老道理与孩子的行为结合起来,使之浸润在“孝、礼、勤、诚、耻”之中,感受美德就在身边,在亲力亲为中逐渐使孩子的品行高尚起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从“黄香温席”中懂得孝敬长辈    在家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爸爸下班回家,累了,和衣而卧,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这时候教孩子关心、孝敬父母,他一定能记得牢。妈妈拿一床小被子,
期刊
林则徐(1785-1850),清朝官员,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年进士。1820年始,先后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和山东等地做官,由道员升巡抚,以办事重实际调查著名。1837年,他在任湖广总督期间,严禁鸦片,卓有成效。    1839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屡挫英军武装挑衅,同时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开创了近代中国人研究西方历史的先河,
期刊
[主题链接]:针对4-6岁的孩子,《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提出了抗挫折教育这一理念。教育专家杨雄认为,耐挫教育是国际上最新的理念。从孩子4-6岁开始,家长就要适当地开展耐挫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让他们自己爬起来,在生活中养成自理的习惯,分担一定家务等。    大家都说现在的许多孩子就像漂亮的草莓,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表层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里面却苍白绵软,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人们称这样的孩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