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各国教育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国家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当前中国新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本文从想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逆向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面,探讨了思维与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教学 思维方法
当前社会发展对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代特征有三个:第一个特征是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文盲”将会用来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知识、技能的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第二个特征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第三个是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困境,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方面的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相比较,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而很多的竞争说到底是智慧和思维力之争,而思维是智慧的核心。把握机遇、应付挑战、解决问题,主要靠的是思维力。
中科院院士王守觉在《我国的落后始于16世纪》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不是很成功。我们的应试教育没有教给新一代一种正确的、科学的思考方式。” 涉及当前世界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人口、环境、发展等的地理,更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几种思维方式的掌握和运用。
想象思维——联想法,是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概念的语义、属性的衍生、意义的相似性来激发超常思维的方法。地理概念、地名、理论等知识比较多而零碎,有时用这种联想思维方法。比如在识记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名称和位置时,可以用谐音联想法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了解“越南老(老挝)太太(泰国)既简朴(柬埔寨)又腼腆(缅甸)”。还可以用相似法——在性质上或形式上相似的事物之间形成联想:如江河中的漩涡和气旋;类比法(根据两个对象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而且已知期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同样具有其他属性的思维方法)——观察水在锅中沸腾的现象以及篝火中产生的灰烬运动的情况等来类比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更容易活跃思维过渡到探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和运动情况等。这样会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形象思维——表象法,表象就是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表象思维法可以使直观动作思维更容易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自己的学生把数学作业本的每一页一分为二,二分之一用来写算式,另二分之一则用来将文字描述转换成为图形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先在头脑中对文字描述形象化,然后画出思路图,最后再列算式。这样一方面易于检查其思维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象思维。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当适时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多开动脑筋调动头脑中所有有关的形象、概念等参与思考。如为地理学科画知识树;为地理学科知识中某一知识模块——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口、城市、文化景观等的概念画知识网。复习总结时画图表,解决问题时画思路图……遇到问题时,都尝试用表象来思考。这样不仅是问题得到简单化,更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得心应手,训练了右脑、训练了思维。
逆向思维,打破习惯定势,不按常规从正面去思考,而从反面来思考,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培养多端思维能力。比如,有关地球自西向东自传的同时也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并由此产生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知识,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相反的方向或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地球要是自传仅公转不自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太阳会西升东落吗?什么情况下会西升东落?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那么黄赤交角比23°26′大的话,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同样在讲述北美气候时可以引导学生:如果将北美洲的落基山脉走向改变成位于北美南部的东西走向,气候会成为什么样的呢?在学习欧洲西部的气候时,设想将阿尔卑斯山放置在欧洲西部海岸南北向排列,气候又会怎样呢?影响欧洲西部气候的因素很多如有洋流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等,如果这些因素都不存在,这里气候又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不仅能使学生对而且能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中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创造性的认识。
这样思考和分析问题,能使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甚至是创造性的认识,对有些概念和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学习有关章节时有意培养学生用逆向思维方法去读书和学习,即“正反合”读书法——认真读三遍,每一遍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眼光。这种读法分三部曲具体如下:
第一遍是“正读”,完全同意这些章节中的知识或理论。并且一边读一边为书中的知识或理论补充新的证据、自己身边的新材料或事实现象。
第二遍是“反读”,对这些章节中的知识或理论完全或部分否定,并尽量思考否定后会产生的结果;或尽量找到否定的论证。
第三遍是“和读”,就是把“正读”和“反读”的结果综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章节所讲述内容,提出自己新的看法或者自己新的收获。这样就能更进一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有更深的领悟。
为了适应新课改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探究多种思维方法在地理课程不同章节的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2] 周文,青少年智力开发与训练全书——思维力开放与训练[M].
[3]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M].
【关键词】地理教学 思维方法
当前社会发展对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代特征有三个:第一个特征是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文盲”将会用来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知识、技能的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第二个特征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第三个是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困境,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方面的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相比较,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而很多的竞争说到底是智慧和思维力之争,而思维是智慧的核心。把握机遇、应付挑战、解决问题,主要靠的是思维力。
中科院院士王守觉在《我国的落后始于16世纪》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不是很成功。我们的应试教育没有教给新一代一种正确的、科学的思考方式。” 涉及当前世界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人口、环境、发展等的地理,更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几种思维方式的掌握和运用。
想象思维——联想法,是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概念的语义、属性的衍生、意义的相似性来激发超常思维的方法。地理概念、地名、理论等知识比较多而零碎,有时用这种联想思维方法。比如在识记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名称和位置时,可以用谐音联想法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了解“越南老(老挝)太太(泰国)既简朴(柬埔寨)又腼腆(缅甸)”。还可以用相似法——在性质上或形式上相似的事物之间形成联想:如江河中的漩涡和气旋;类比法(根据两个对象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而且已知期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同样具有其他属性的思维方法)——观察水在锅中沸腾的现象以及篝火中产生的灰烬运动的情况等来类比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更容易活跃思维过渡到探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和运动情况等。这样会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形象思维——表象法,表象就是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表象思维法可以使直观动作思维更容易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自己的学生把数学作业本的每一页一分为二,二分之一用来写算式,另二分之一则用来将文字描述转换成为图形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先在头脑中对文字描述形象化,然后画出思路图,最后再列算式。这样一方面易于检查其思维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象思维。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当适时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多开动脑筋调动头脑中所有有关的形象、概念等参与思考。如为地理学科画知识树;为地理学科知识中某一知识模块——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口、城市、文化景观等的概念画知识网。复习总结时画图表,解决问题时画思路图……遇到问题时,都尝试用表象来思考。这样不仅是问题得到简单化,更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得心应手,训练了右脑、训练了思维。
逆向思维,打破习惯定势,不按常规从正面去思考,而从反面来思考,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培养多端思维能力。比如,有关地球自西向东自传的同时也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并由此产生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知识,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相反的方向或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地球要是自传仅公转不自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太阳会西升东落吗?什么情况下会西升东落?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那么黄赤交角比23°26′大的话,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同样在讲述北美气候时可以引导学生:如果将北美洲的落基山脉走向改变成位于北美南部的东西走向,气候会成为什么样的呢?在学习欧洲西部的气候时,设想将阿尔卑斯山放置在欧洲西部海岸南北向排列,气候又会怎样呢?影响欧洲西部气候的因素很多如有洋流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等,如果这些因素都不存在,这里气候又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不仅能使学生对而且能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中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创造性的认识。
这样思考和分析问题,能使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甚至是创造性的认识,对有些概念和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学习有关章节时有意培养学生用逆向思维方法去读书和学习,即“正反合”读书法——认真读三遍,每一遍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眼光。这种读法分三部曲具体如下:
第一遍是“正读”,完全同意这些章节中的知识或理论。并且一边读一边为书中的知识或理论补充新的证据、自己身边的新材料或事实现象。
第二遍是“反读”,对这些章节中的知识或理论完全或部分否定,并尽量思考否定后会产生的结果;或尽量找到否定的论证。
第三遍是“和读”,就是把“正读”和“反读”的结果综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章节所讲述内容,提出自己新的看法或者自己新的收获。这样就能更进一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有更深的领悟。
为了适应新课改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探究多种思维方法在地理课程不同章节的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2] 周文,青少年智力开发与训练全书——思维力开放与训练[M].
[3]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