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艺术教育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eidafeife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农村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艺术教育的滞后,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我们应当从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出发,在选用和培训师资、加强硬件建设、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艺术教育的形式等方法和手段上去突破,充分利用好农村艺术资源,开展好农村艺术教育。
  【关键字】农村小学 艺术教育 专业师资
  农村小学如何更好地完成农村艺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改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呢?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摆正农村艺术教育位置
  学校要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入手,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艺术教育法规和艺术教育理论;深入讨论、宣传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争取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营造全面、广泛、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将艺术课程提高到与其他课程平等的地位,最基本的要将各类艺术课程开足开齐,严禁其它课程挤压,占用艺术课的时间。
  二、挖掘潜力,加强培训,加快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要围绕新课程标准改革,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开展新课程课题研究活动,紧跟时代,更新观念;开展说课、观摩课、示范课、评课、课外研究等目标教学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训教师,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艺术培训,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在农村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等专业教师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同时,针对农村教师缺编,特别是艺术教育师资严重短缺的现象,农村学校可以采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让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艺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艺术教师,同时要对兼职艺术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校园中营造一种重视艺术教育的浓浓氛围。培养出一批跨学科的、能胜任小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的综合型教师及能在其它学科教学中较好地结合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师。
  三、结合实际,鼓励创新,利用大自然进行艺术教育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而很有特色,我们的艺术教育,就应该从当地农村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素材,切合当地实际,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如:多利用农村经常使用的凿子、斧头等工具和农村常见的竹子、泥、石等开展美术的手工、布贴、剪纸等艺术课;在音乐教学中,选择部分适合孩子的农村小调、号子、农谚等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亲切、熟悉,增强学习的兴趣。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四、植根乡土,利用资源,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开展艺术教育必须植根于乡土文化,这样才能不背离真正的艺术。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请他们走进校园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民间艺人是农村艺术的文化财富,是农村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资源。农村学校可以通过请民间艺人当老师,让他们言传身教,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及时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对美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请民间艺人进校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来弥补学校艺术教育短缺的现状,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学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加强硬件建设,改变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
  改变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是农村学校的首要任务,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学校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加大对艺术教育器材的投入,购买钢琴、电子琴、美术几何形体、头像等实用的艺术教育器材。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教师自己动手设计、裁剪舞蹈服装等。
  农村艺术教育的起点较低,决定了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路更艰难。搞好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业,是全民的事业,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和家长都应关心和支持这项事业。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多途径提高我们艺术教师自身的素质,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艺术的熏陶,农村艺术教育必将以其全新的形式、内涵赢得师生乃至家长的拥戴。
  (作者单位:1 安丘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 安丘市新安街道担山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由于“重理轻文”的传统观念而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之教学改革不彻底、课业负担“明降暗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是“考前搞些突击即可拿下”的事情,以至于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低迷的状态。  【关键词】初中历史 生本教育理念 情感教育 实践与探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因素总分为积极性情感和消极性情感两大类;它们对人的行动能产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它以现代信息传播为主要特征,以创造革新决定先后成败,谁能优先获得信息并合理利用信息,谁就赢得进步的主动权。本文认为,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音乐教师,应当主动去拥抱科技、学用科技,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激发音乐形式,去丰富音乐教学内涵,去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音乐明天,同时用科技音乐努力打造一代代具有科技素质和现代气息的学生群体。这是每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时代任务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学科不仅承载着普及政治基本常识的教学任务,还要对思想道德健康进行教化和引领,也就是说,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它的思想教育性最强。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习惯性影响,人们往往重视前者而淡化了后者的社会发展功能。也正是如此,一些学校以及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对学科知识的灌输、训练和记忆,从而忽视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暇顾及对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优化和创新,以至于课程教学活力
期刊
【摘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言行要做即时评价、积极评价、多元评价,要触动学生心灵,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评价 全面 客观 个性  改革创新的新时代,各种思想激荡,老师们普遍感觉学生不好教育,是轻不得、重不得;硬不得,软不得。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正确评价,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学文化水平更是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存在一些问题:第一
期刊
【摘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意思就是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安全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铸就认真学习、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而小学体育课程及其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直接帮助学生发展身体素质、培养训练技能和加强品质意志的综合性锻炼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要本着建设素质化人才队伍的战略性目标,“勿以善小而不为”,努力做到无微不至、点滴为
期刊
【摘要】最近,参加了学校高效课堂课题组的一个同课异构的活动,两位老师执教了同一篇文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但是教学方法迥异,当然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高效课堂应该如何打造,听课过后引发了我一些浅显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 教学目标 设计  一、着眼教学目标的有效定位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
期刊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从“听”“看”“说”“想”几方面共同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笔者从上述几点浅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关键点  在初中很多学生都感觉物理很难,老师教起来总感觉力不从心。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和物理有关的现象,为什么老师和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在物理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必须做到“听”“看”“说”“想”。如何才
期刊
【摘要】兴趣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永恒主题。让教学不断充满情趣,才能有效激活学教状态,对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吸引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和抓手,坚持从教学情感、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差异需求等方面切实采取措施,努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从而促进教学成效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背景 兴趣教学 实践与探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摘要】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可见,关注生命,点化润泽生命应该是教育的一个焦点。由于教育意识上的相对落后,农村中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生命教育的盲区。所以在农村中学中教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命教育  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力求通过自己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让更多农村初中的学生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我
期刊
【摘要】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能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课堂短短四十分钟的所得是有限的,即使老师再怎么掘地三尺,而没引导孩子涉猎丰富的课外世界,也只能算是茶壶里煮水饺。要知道语文学习,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语文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把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迁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