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紫柏山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陕西境内的秦岭山脉呈蜂腰状分布,脉梁中部为太白山,东部为华山,西部为大散岭和位于留坝县的紫柏山。
  紫柏山又名西城山,距留坝县城15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4A级景区,因山上成片分布的古树多为紫柏,故名紫柏山。在陕西境内,紫柏山是与太白山和骊山齐名的三大名山之一,因汉代留侯张良曾归隐于此而声名远扬,也因其山体前首高仰,巨尾后驰,狭长的脊梁如游龙一般逶迤起伏,又称“龙如山”。
  6500万年前,地壳运动使秦岭隆起,紫柏山随之诞生。沧海桑田的变化造就了紫柏山独有的高山喀斯特地貌,产生了九十二峰、七十二洞、八十二坦。它不但雄伟险峻,苍秀幽美,还是隐士出没、道人坐禅之地。当绵亘数百里的高山草甸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坦群落后,紫柏山更为名声大振,享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紫柏归来不看草”的美誉。域内的张良庙、光华山、铁笼山和古营盘等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赋予紫柏山厚重的人文与自然双重价值。
  奇峰九十二,岚光拂石堆
  初夏,我们从汉中市驱车前往紫柏山。车行90公里后,从紫柏山下的张良庙左侧进入紫柏山风景区。
  游览紫柏山风景区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从紫柏山石板店服务区徒步登山,游览完毕后乘索道下山;另一条是从接待处乘索道上山,游览完毕后徒步下山至石板店服务区返回。为了全面欣赏一路的风光,我们决定徒步上山。
  依山而建的石板店服务区有一排排静雅之木屋,三五座古朴之草亭,一颗颗参天之古树,两三对喳喳之喜鹊。蓑草盖顶的长廊令人有回归原乡之感,自然清新的雅舍令人倍感舒适,郁郁葱葱的花木令人忘却红尘,还有那地地道道的野味,让我们大饱口福。
  得知我们要登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紫柏山有九十二峰,东险西秀,南奇北绝。东有韦陀山,西有箭峰垭,南有铁龙山,北有鸡公崖。但今天太阳不是很好,估计山上雾大,能见度低,也许会出现小雨,你们想要全面欣赏,最好择日再来。”
  但这是我们第一次来紫柏山,我们好不容易来一趟,怎能就此罢休?出发!乘坐景区服务车至Ⅱ达半山腰,我们就开始自行攀登游覽。据说要登上山顶,就必须爬上眼前这一万多级台阶。
  那位工作人员果然预言准确,我们这一路的攀登仿佛都在薄雾中进行。由于天梯太陡峭,我们走一小段就必须歇息一两分钟。路上偶遇几个高中生模样的少年,攀谈了几句,继续前行。一路上,他们在前面走,我们紧跟其后。说来也蹊跷,出门在外,尤其是在雾气袅绕的深山中,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些默契在暗中滋生。有时候,他们见我们没有跟上来,就“嘻嘻哈哈”地相互嬉闹着吼几声山,好像是故意让我们听见。有时候他们也坐下来歇息,或者调皮地往峡谷中扔一块小石头试探深浅,但是远远看见我们来了,就又嬉闹着继续攀登。
  不入山中来,不知山中险。关于紫柏山的险峻,明祟祯元年(1628年)《紫柏山免粮记》中如此描述:“紫柏山崎在千峰之巅,林木葱郁,怪石人立,非猿攀不可跻,异人出没其间。隋唐末古庙基列名,名与五台、蓬峨并崇,盛于宋,极于明。缙绅游士过必登,登必览遍,数日徘徊不忍去,云栈奇观此称绝胜。”
  三个小时不断地攀登,雾气和汗水打湿了我们。走走停停间,有时身体被浓雾囚住不得脱身,但即便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我们也能用眼睛扑捉到犬牙交错的山崖或奇峰峥嵘的景象;有时阳光破林后雾气从沟壑里团团飞起,这时候,周围的景色也随之明朗起来。阳光下,可以清晰地看见有的山体细高笔直,如石林一样高矗人云端;有山崖如张开大嘴的老虎,一条小路从虎口中穿过;有的山上则黑雾滚滚,如千军万马将至;也有山峰如双手合十之圣佛、沉着稳重之大象、踏上飞燕之骏马、众志成城之将士……
  难怪有赞誉紫柏山的古诗曰:“晴色排空际,岚光拂石堆。奇峰九十二,面面白莲开。仙子何年隐,而今安在哉?苍苍岭上松,时有鹤归来。”
  紫柏天坦群,傲冠全亚洲
  此时,道路已由陡峭的石阶变为平缓的栈道,亚高山草甸呈现在我们眼前。
  紫柏山高约2600余米,亚高山草甸分布在海拔1500-2200米之间的缓坡地带及山顶上,草质柔嫩,总覆盖率达95%。脚踩上去,如地毯一般厚实松软。
  初夏时节,草木茂盛。远看,轻纱般的薄雾在绿莹莹的草甸上缥缥缈缈;近观,烂漫的山花在绿毯之中随风摇曳。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随着薄雾的缓缓移动,你会发现这高山草甸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在多达20000余亩的草甸之中,还分布着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天坦。
  紫柏山天坦群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山岳景观,也是喀斯特岩溶地貌的一种,它浅于天坑,形如锅底,下方有暗藏的溶洞或暗河,表面生长着各种奇花异草。这些天坦按其形状和特点有长青坦、锅底坦、牧羊坦、梅鹿坦、卧云坦、迷魂坦、贝母坦等。我们根据天坦的名称可以判断出,长青坦必定是四季花草不绝,蒲团坦必定有道人曾坐于草上修禅,神葱坦必定是生长着野葱,莲花坦必定是坦中花朵如莲开,梅鹿坦自然是有梅花鹿时常出没。至于这卧云坦嘛,不用说也是经常有祥云在这里集聚和停留。另外还有坐禅坦、长坦、线坦、迷魂坦、玉坦、金坦、银盆坦等等。这些遥遥相连的天坦,小者数亩大者数顷。有时候一望二三里的绿坦中,也见白石如羊群散落,也见石鼓、石莲、石鱼、石牛、石鳖卧于其中。
  看到这些,你可千万别怀着好奇的心理往天坦的坑洼里扔石头。据说,那样做会惹来大雨倾盆。
  这难得一见的天坦群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索性坐下来,边欣赏美景边休息喝水吃东西。不大一会儿,只见走在我们前面的一个高中生,披着一身薄雾返回来了。我问道:“你咋回来了?”他答:“见你们没有跟上来,大家就派我回来看看是不是遇到了危险,等会你们一定要沿着路走,不要走进草地,这里是天坦密集地段,草很滑雾气又大,小心掉进深坑里。”
  原来我的判断没有错,在大千世界里,在人与人之间,在一群生命与另一群生命共同存在的特殊环境中,当你的心被一种责任与友爱唤醒时,善良便会由此而生。我想这就是生命的伟大,也是人类心灵的崇高点。   山中的天氣真是变化多端,一会儿阴沉沉、黑压压,浓雾滚滚,仿佛古战场上厮杀的千军万马正在由远而近;一会儿又见阳光冲破浓雾,天上的白云翻滚着它的图腾,我们在阳光下披着金灿灿的光,在草甸中披着一身的草香,行走着,跳跃着,欢呼着。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呼吸,尽情走失,尽情从一个碧绿的缓坡抵达另一个碧绿的缓坡,从一个青青的低洼步入另一个青青的低洼。当你终于站在海拔2600多米的山顶时,你会领略到百里走云海,群峰竞相秀的波澜壮阔。
  这时候,你只需低头看绿草,看野花,看露珠,看四季来来往往,周而复始;看烟雨廊桥上,少年忽成白发。
  这时候,你必须抬头看天际,看云霞,看远山,看青峦起起伏伏,逶逶迤迤;看蓝天投下云朵,大地擎起远方。
  一到山顶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原来大多数人还是对徒步登山表示畏惧,宁愿选择乘索道上山游玩。尽管山顶的雾气还是弥漫不绝,但是隐约可见草甸中大大小小、五颜六色供游客野营或露宿的蒙古包,也能看见一些摄影爱好者,在草地上以各种姿势、各种角度进行拍摄。
  七十二溶洞,洞洞有仙人
  下山的路多为绕着山崖盘旋的石阶或木质栈道,一路上,隐藏在幽林中的奇石、灵泉、瀑布和溶洞常常在峰回路转之时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收获一片惊喜的叫声。
  看,那是“玄女望月”,由一列横向起伏的石峰构成。远观,画面轮廓飘逸唯美,山体曲线凹凸有致,就像是躺在青山中的一位妙曼女子在仰望着月亮。看!逶迤的山峦是她飘逸的长发,饱满的额头下是高高的鼻梁,接下来是俏丽的下巴、光洁的脖颈、起伏的胸部、平坦的腹地、柔滑的长裙。由此可以想象出,当春夏秋冬依次来临时,她身上的春花、绿树、红枫和白雪构成了紫柏山变换的四季。在这“玄女望月”的山腰下,还隐藏着神秘莫测的玄女洞。
  《留坝厅志》上有这样的记载:“玄女洞乃是远古时期,玄女在此教妇女织锦供姑所用,洞中有石梭、石机各一。洞中的石笋及石钟乳分布广泛,形态或人或兽,或龙或蛇,洞中有定海神针—样的擎天石柱矗立其中,有暗河穿山而过。”当然这些丰富奇异的溶洞景观,—般人是难得—见的。我还是从央视《地理·中国》栏目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汉水·汉中》中看到,摄制人员和地质专家腰系绳索下到百余米深的玄女洞中进行全方位的拍摄,冰溜、冰柱、石笋、石柱、石瀑、石花、石幔等奇特地质景观让人叹为观止。而这,只是紫柏山溶洞群中的冰山一角。
  紫柏山自古就有七十二洞之说,溶洞以幽深隐秘,惊险奇绝著称,吸引了不少探险者和地质学家及科普考察人员前往探究。
  看,前面离道路不远处就是龙王洞。我们好奇地进去细细观看,起初以为洞中石乳是人工开凿,细细触摸,才发现是天然形成。慢慢向前行走,脚下有细水静静流淌,洞中有酷似龙王摆宴、二龙戏珠、虾戏碧石、鱼翔浅底等自然奇观。据说这龙王洞地下暗河发育良好,当夏季水流充沛时,洞中时而形成多级瀑布,时而汇聚成清洌的碧潭。当水从洞口汹涌而出后,如蛟龙喷珠,如飞花溅玉,游人无不叫绝。
  继续前行,忽见一洞位于悬崖之上,那便是观音洞了。无奈崖上苔藓青嫩,滴水成帘,我们只能望而却步。
  紫柏山溶洞繁多,铁佛洞洞口如城门洞开,洞中有石乳盘旋如龙;方丈洞在铁佛崖下,被石壁掩映鲜为人知;黄龙洞顶部有不溢不涸的一泓清泉,洞内所生奇草严冬不枯;凤凰洞在凤凰山山腰处,洞内的石钟乳如凤凰悬顶。除此之外,还有蝉洞、药水洞、雷神洞、凌霄洞、乌龙洞、藏金洞、日月洞、飞仙洞、睡佛洞、石莲洞、经版洞、存真洞、五云洞、赤松子洞等。溶洞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洞中景象都与其名称相符,只是由于地形复杂,除了探险家和地质专家以外,游人无法一一探究。
  这些分布在紫柏山中的溶洞,除了让人们了解到大自然的神秘之外,据说还有一个特别的用途,就是道家修仙。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道士们往往会选择一座大家公认的仙山,在云雾缭绕的岩崖或洞穴中辟谷修行。传说,在道教鼎盛时期,西汉名将张良就追随赤松子在紫柏山中修道成仙。张良之后,也有历代高人先后来此寻访交流、坐禅炼丹,民间信仰者更是络绎不绝。故此分布在这里的溶洞处处有名号,洞洞曾有修仙者居住。
  那么张良为何要选择在紫柏山修道归隐呢?原来这紫柏山是古陈仓道的必经之路,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从汉中出兵攻打项羽时,经常在分布于紫柏山区域的闸口石、箭锋垭、瓦房坝一带安营扎寨。张良身为刘邦的军师,自然对紫柏山的情况了如指掌。
  关于张良在紫柏山修道的事,有不少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话说张良归隐于紫柏山后,刘邦在白云封顶、雾霭沉沉的一条山涧绝壁处找到张良时,倒吸了一口寒气。原来眼前是一穴深邃幽静的石洞,洞前濒临万丈深谷,谷岸齐如刀仞,一条独木桥横跨其上。刘邦生畏,不敢过桥,要张良过桥相见。张良从命过桥,君臣礼罢,叙长问短。张良复请君王进洞相叙,刘邦上桥欲过,桥腐若断,慌忙却步退回,张良却从容迈步而过。忐忑之余,正当刘邦欲举足跟随时,独木桥“嘎嘎”作响,朽木烂渣纷纷坠落。刘邦惊魂失魄,遥对张良曰:“爱卿,你已成仙矣!”张良忙下跪拜道:“臣在此谢封了!”话音刚落,忽听“咔嚓”一声巨响,独木桥断坠万丈深渊。刘邦隔谷遥望,怅然若失,率兵回归。
  断碑沉草莽,奇石留传说
  紫柏山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不但造就了天坦群和溶洞群,还促成了酷似人形的玄女望月、紫柏睡佛和诸葛抚琴等有名的奇石。
  “紫柏睡佛”位于陈仓道边的石崖上,是一列外观酷似睡佛的山体。据科普人员和民间爱好者考证,山中有一巨大的溶洞,洞口高约20米,宽约3米,深度约70米有余,传说女娲曾在此炼五色石补天。洞口有落款为“大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的石碑一通。进入洞中可见豁然开朗如大厅,厅中有石钟乳如屏,如帘,如柱,如幔帐拉开,有晶莹剔透酷似白玉的大床位于其中,有若干佛像和碑碣残存,有清泉一泓,亮如明镜。
  溶洞与奇石景观大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原始森林及灌木丛中。站在山腰上选一个合适的角度向林中眺望,可见高达十余米,貌似一人在弹琴的巨石。这巨石被人称作诸葛抚琴石,但见石人发须飘飘,眉目安然,衣冠、手臂、双肩、背腹轮廓清晰可辨,惟妙惟肖。关于这诸葛抚琴石,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话说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决定前往祁山北伐魏国。他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扬言从褒斜道攻打长安。自己却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在甘肃境内)。南安、安定、天水三城望风而降,但陇西却执意坚守。情急之下,诸葛亮任命了虽智谋过人但缺少临阵经验的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去攻克军事要地街亭。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汉来伐后,派大将张邰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阻挡马谡。由于马谡私自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结果导致战役失败。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沿陈仓道退兵至北伐的屯兵之地留坝营盘村,为了防御张邰的追兵,诸葛亮常常立于山崖最高处,日察魏营,夜观星相,忧国忧民,久而久之,影子居然化为石头。
  今天,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站在林木苍秀的山中远眺这诸葛抚琴石,如同与诸葛孔明对话,与历史切磋交谈。尽管是非成败转头空,尽管时光已经湮没了黄尘古道,然而这位忠诚睿智的诸葛孔明,仿佛仍旧在鼓角铮鸣中演绎着六出祁山的故事。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山的站点,20分钟的缆车令我这个恐高的人心惊胆战。我闭着眼睛,不敢看身边的雾气如何飞升,不敢看脚下的苍翠如何翻滚,也不敢说飘飘欲仙。我只乘着风,驾着云,从高空中偷偷看一眼这人间仙境。
  路过营盘村的时候,我仿佛前一分钟还对着“诸葛抚琴石”与历史交谈,后一分钟后却站在千年以后的营盘村,看着当年的山寨和门楼已经成为遗址,看着当年的城堡已成为废墟,看着当年诸葛亮北伐时的兵营已经变成了规模庞大的紫柏山国际滑雪场。当大雪纷飞的时候,人们驾驭着雪地摩托、雪地坦克和雪橇在这里自由嬉戏,有谁会记得这占地2000亩的滑雪场,正是当年诸葛亮的屯兵之地呢?
  这时候,本来就不太晴好的天气,又下起了细雨。远道而来的人们依然不放弃这一次旅行,悬于空中的缆车依然在上上下下输送游客。因为他们坚信,在这“面巴蜀而背秦川”的地方,有那么多优美的风光和传奇的故事,等着他们从清风抚衣袖,断碑沉草莽的诗情画意里走过。(责任编辑/凌云设计/毛豆)
其他文献
每当荞麦开花的时候,我的记忆就蹦出一些与荞麦有关的故事来。荞麦最初是乡村里每年必种的粮食作物,虽然产量低,但那阵倡导开荒山,烧火肥,随便在哪座山上砍出一块火茬地,晾干枝梢,一把火烧尽,然后乡亲们撒上荞种从上往下揭去火燎棒,这秋庄稼就算做上了,既省工又方便。烧过的火茬地肯长,荞茏发的七股八权,一片荞麦花开过后,荞颗粒结的密密实实,丰收的景象就堆砌在农人们的脸上。于是,乡亲们说种荞是捡庄稼收。后来,退
期刊
在瑟瑟寒风的吹拂中,我们顶着无际的蓝天,碾着耀眼的积雪,迎着明晃晃的太阳,驱车来到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之处的临潭,这个古称洮州的地方。  临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晋置洮阳县,为建县之始。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名为临潭县。临潭地处唐蕃古道的要冲,是陇右地区汉藏聚合、农牧过渡、东进西出、南联北往的门户。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临潭既经历
期刊
百里长湖  沿“凤小”二级公路前行50公里,就可领略百里长湖之美景。  澜沧江、黑惠江似两条青龙,滚滚直奔小湾而来,千百年来使沿江两岸形成了“绝壁奇峰千仞山,谷底深幽水澄蓝,珍禽异兽林中走,万倾良田一江边”的自然景观,193.98平方米蓄水,创造了人间仙景。292米的双曲拱坝轻轻一揽,便留住了涛涛江水,为我国已建和在建的第二大水电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随着澜沧江永久大桥的建成,高峡百里长湖将
期刊
长剑倚天 神秘莫测  那棵高大的古柏,从对面的观景台上看,并没有看到它的异样,笔直的树干从谷底一直长到山顶,高大挺拔,郁郁葱葱,静静地伴着崖壁间的七座楼台亭阁驻守在山谷里。楼阁有大有小,大的有两层高三间宽,小的只容一尊佛,分别以红黄橙绿的色彩和飞檐翘角的样式嵌镶在近乎垂直的巨大石崖间。下午四点二十五分,阳光很暖,天蓝云白,无风,楼台亭阁和四周翠绿茂盛的树木,犹如画境。  这是滇西北剑川县城西满贤林
期刊
这是一个营养过剩的年代。对于食物的优劣,如果不是营养学家,普通人很难界定。于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好吃”这样感性认识就是评判食物的标准。但食物对味蕾的刺激带来的感受却是因人而异:四川湖南人无辣不欢,上海江浙人却嗜甜如命。有位美食专栏作家写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哪家酒店的大廚能像母亲那样安抚我们的味蕾。”人的饮食习惯是在妈妈的厨艺中养成的,来自于童年的味觉记忆贯穿人的一生,并以此成为评判食物优劣的标
期刊
凤庆县按照脱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的要求,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为切入点,围绕“到2017年3个贫困乡(镇)、27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的脱贫目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使脱贫攻坚
期刊
临潭,古称洮州,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这里多元文化交相辉映,民俗风情浓郁独特,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临潭一直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作为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口大县,临潭也是全州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份,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也是“十三五”的重要任务。临潭在发展中
期刊
简介:毕棚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朴头乡梭罗沟境内,是国内非常知名的红叶观赏圣地。毕棚沟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著称。这幅就是拍于毕棚沟,当时走在上山的路上刚刚下完小雨,有一点光线就洒在了山腰的瀑布上,光亮处与厚重云层下的景致形成对比,犹如魔界。  相机型号:Canon EOS 6D  光圈:F8  曝光:1/1000  ISO:100  作者姓名:谷臣澄 
期刊
在云南,有一个被称之为东方大峡谷的地方,它就是美丽神奇的怒江大峡谷。峡谷里,千百年来生活着勤劳勇敢的傈僳族人民。散居的僳僳族人,虽然环境艰苦,却不乏丰富多彩的风情民俗,而最出名的,要算“澡塘会”了。  所谓“澡塘会”,是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盛会。每年春节全家团聚之后,正月初二,傈僳族人就踏上了精神之旅。他们穿上新装,背上炊具,吆喝着号子,高唱着歌儿,携家扶口前往怒江岸边泡温泉。“
期刊
1月8日,从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2016年年会上传来喜讯,一年来,促进会创新思路、拓展职能、加强协作、提升形象,全面促进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成果斐然。  近百名来自国内外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会员,会聚在雅安市名山区茶马古城,认真听取和审议促进会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报告。  据了解,2016年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以项目为载体,努力做好大熊猫生态文化建设事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