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推进,教育体制也随着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目的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当下,对于学生们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占据了高中教学目标的关键和核心地位,而其中,对于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进行教学又是重中之重。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所在,接下来,笔者将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如何进行和重点所在做出一定的分析和探究,以期能够为广大将于工作者们提供一定和借鉴价值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
引言
文言文承载了我国千年来的历史变迁,深刻反映古人们的精神世界。文言文教育是现代中国学生不可缺少的教育,通过优美绚丽的诗文曲赋,学生们能够对整个绵延壮丽的华夏文明有着最直观、最细节的了解。同时,提高文言文教育对学生们人文素养培育的关注、提升学生了解和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的引导地位,对于中国华夏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进行简要地介绍和说明。
一、对于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对于在高中阶段进行文言文教学工作而言,倘若想要对于学生们文言文理解能力进行提高,那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文字规律,首先熟悉、不会觉得枯燥陌生,才能够真正自主地对其进行理解。
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师,我们深知文言文即是古人用当时的书面语所写下的文章,讲究音律、讲究对仗,根据不同的体裁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音律工整、骈俪对仗、骈散结合,读起来独具韵律美。在开始学习之前,学生们首先要能够把文言文读准、读对,熟悉字音不是最重要的,能够独立对文言文进行断句、并且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断句才是关键所在——也就是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具体来说,需要每一次在学习文言文之前,引导学生们对其反复进行朗诵和熟读。一方面在朗诵熟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对于要学习的文章拥有了一个整体和初步的印象,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降低了真正上手学习时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语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可以擦去标点符号,引导学生们自主进行断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经验和心得,帮助学生们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以感动晋武帝的李密《陈情表》为例,“臣密 / 今年四十有四 / 祖母 / 今年九十有六 / 是臣尽节 / 于陛下之日长 / 报养刘之日 / 短也 / 乌鸟私情 / 愿乞终养 / 臣之辛苦 / 非独蜀之人士 / 及二州牧伯 / 所见明知 / 皇天后土 / 实所共鉴”。在本文中,前半部分可以根据“也”等虚词以及主语、宾语这些名词进行判断和划分;后半部分根据行文规律来判断断句。引导学生们学会古人之所谓“句读”,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文言文语感以及文言文理解能力而言能够起到尤其关键的作用。
二、对于作者及相关文章创作背景的了解
实际上,不仅仅是针对文言文,哪怕是想要读懂一篇现代文或者一本书来说,都需要结合作者以及内容创作背景来进行理解。因此,在看似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和教学当中,对于作者基本介绍和文章创作背景和引入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具体来说,在高中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在做作者和创作背景介绍的环节当中,切忌照本宣科,可以适当地结合历史内容和文章重点所在,将背景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故事;同时,要帮助学生们理解古人并非是据我们遥不可及的,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骨子里流淌着同样血脉,我们的心意是可以相通的,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对于文言文的思想感情进行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们对于作者和作者创作心情、目的进行分析和推断。
仍旧以李密《陈情表》为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不应单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枯燥地要求学生们接受“李密,字令伯,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初仕蜀汉为尚書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这样枯燥无趣、将人物传记直接翻译后死板地介绍。
而是要具体结合魏晋的时代背景,将李密的人生经历当作课前故事一样传达给学生:李密的童年和成长都不能算作幸福,但是他仍有祖母的疼爱;李密曾经是蜀汉旧臣,经历了亡国之痛;李密并不熟悉当时刚刚成立的新政权和皇帝。在收到皇帝的诏书之时,他会在想些什么?
有了这些内容和情感的铺垫,为学生们在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之前设下悬念,引导学生们自主进行解答和了解,循序渐进,在对文章进行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的动力和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才是教学目的所在。
结束语
高中阶段,对于文言文进行讲授和解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就高中语文教育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而言,有着不可磨灭的重大意义。中学生倘若能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内涵,就能够开拓另一种珍稀的思维方式、拥有另一种全然不同的语言习惯、穿越千年时空,如临其境地体验到古人的所思所感与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魅力。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当中,教师们切忌死板的应试教育与一味灌输,而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在学生们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同时,能够体验到文言文的乐趣所在,减少高中生在应对高考之际的巨大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雷红霞.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运用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18.
[2]段虹伊.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3]张美群.高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升[J].当代教研论丛,2017(1):33.
[4]陈乃鲁.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知识经济,2016(12):147.
[5]陈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亚太教育,2016(2):193.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
引言
文言文承载了我国千年来的历史变迁,深刻反映古人们的精神世界。文言文教育是现代中国学生不可缺少的教育,通过优美绚丽的诗文曲赋,学生们能够对整个绵延壮丽的华夏文明有着最直观、最细节的了解。同时,提高文言文教育对学生们人文素养培育的关注、提升学生了解和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的引导地位,对于中国华夏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进行简要地介绍和说明。
一、对于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对于在高中阶段进行文言文教学工作而言,倘若想要对于学生们文言文理解能力进行提高,那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文字规律,首先熟悉、不会觉得枯燥陌生,才能够真正自主地对其进行理解。
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师,我们深知文言文即是古人用当时的书面语所写下的文章,讲究音律、讲究对仗,根据不同的体裁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音律工整、骈俪对仗、骈散结合,读起来独具韵律美。在开始学习之前,学生们首先要能够把文言文读准、读对,熟悉字音不是最重要的,能够独立对文言文进行断句、并且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断句才是关键所在——也就是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具体来说,需要每一次在学习文言文之前,引导学生们对其反复进行朗诵和熟读。一方面在朗诵熟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对于要学习的文章拥有了一个整体和初步的印象,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降低了真正上手学习时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语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可以擦去标点符号,引导学生们自主进行断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经验和心得,帮助学生们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以感动晋武帝的李密《陈情表》为例,“臣密 / 今年四十有四 / 祖母 / 今年九十有六 / 是臣尽节 / 于陛下之日长 / 报养刘之日 / 短也 / 乌鸟私情 / 愿乞终养 / 臣之辛苦 / 非独蜀之人士 / 及二州牧伯 / 所见明知 / 皇天后土 / 实所共鉴”。在本文中,前半部分可以根据“也”等虚词以及主语、宾语这些名词进行判断和划分;后半部分根据行文规律来判断断句。引导学生们学会古人之所谓“句读”,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文言文语感以及文言文理解能力而言能够起到尤其关键的作用。
二、对于作者及相关文章创作背景的了解
实际上,不仅仅是针对文言文,哪怕是想要读懂一篇现代文或者一本书来说,都需要结合作者以及内容创作背景来进行理解。因此,在看似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和教学当中,对于作者基本介绍和文章创作背景和引入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具体来说,在高中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在做作者和创作背景介绍的环节当中,切忌照本宣科,可以适当地结合历史内容和文章重点所在,将背景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故事;同时,要帮助学生们理解古人并非是据我们遥不可及的,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骨子里流淌着同样血脉,我们的心意是可以相通的,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对于文言文的思想感情进行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们对于作者和作者创作心情、目的进行分析和推断。
仍旧以李密《陈情表》为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不应单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枯燥地要求学生们接受“李密,字令伯,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初仕蜀汉为尚書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这样枯燥无趣、将人物传记直接翻译后死板地介绍。
而是要具体结合魏晋的时代背景,将李密的人生经历当作课前故事一样传达给学生:李密的童年和成长都不能算作幸福,但是他仍有祖母的疼爱;李密曾经是蜀汉旧臣,经历了亡国之痛;李密并不熟悉当时刚刚成立的新政权和皇帝。在收到皇帝的诏书之时,他会在想些什么?
有了这些内容和情感的铺垫,为学生们在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之前设下悬念,引导学生们自主进行解答和了解,循序渐进,在对文章进行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的动力和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才是教学目的所在。
结束语
高中阶段,对于文言文进行讲授和解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就高中语文教育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而言,有着不可磨灭的重大意义。中学生倘若能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内涵,就能够开拓另一种珍稀的思维方式、拥有另一种全然不同的语言习惯、穿越千年时空,如临其境地体验到古人的所思所感与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魅力。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当中,教师们切忌死板的应试教育与一味灌输,而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在学生们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同时,能够体验到文言文的乐趣所在,减少高中生在应对高考之际的巨大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雷红霞.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运用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18.
[2]段虹伊.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3]张美群.高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升[J].当代教研论丛,2017(1):33.
[4]陈乃鲁.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知识经济,2016(12):147.
[5]陈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亚太教育,2016(2):193.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