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善救失 仁慈施教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li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慈就是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与宽恕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
  它具有情感性,理智性,超越性。教师仁慈内涵:1,无条件的爱心。2,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一、教师仁慈的特点
  1.教育性
  教师仁慈的教育性特征是由教育事业本身所决定的。一方面,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爱心的事业,它要求我们爱学生,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体现出的仁慈又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示范。同时,教育事业也规定了仁慈的特质:同血缘关系的爱相比较而言,教师的爱克服了盲目和狭隘的局限性,是一种更为无私、更为博大、更为理性的爱。
  2.理性色彩
  教师的仁爱并不完全像母爱,因为这种爱不仅超越了一己之私,还克服了情感本身的冲动,变得理性、深沉。除了关怀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它更关心学生自身的发展 “为之计深远”。
  3.方法特性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践行仁慈时,由于教育规律的制约,考虑到教育对象年龄与发展的实际,不仅要爱学生,而且要爱而得法。对低年级而言,爱意味着耐心和宽容,对高年级而言,爱就是理解和尊重。在具体情境中,教师的仁慈同公正一样,都需要高超的教育艺术。
  二、教师仁慈的内涵
  同教师的公正一样,教师仁慈的核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仁慈施教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 无条件的爱心
  教师仁慈首先是爱心,但又不止于抽象的爱心。更有一些教师对这种爱理解有误,以至于发展成糊涂的爱。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布置大量作业,强迫学生陷入题海复习,因为一个词、一道题的错误要求学生数十遍改正,当学生出现其它错误时,以学习作为最方便的惩罚手段等等。不仅无法取得教师希望的教育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要想真正地践行教育仁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素养。
  2.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现代教育理论一直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的含义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有获得成人关怀的需要,因而教师的仁慈不是可有可无,相反它非常必要;第二既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错误就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发展就意味着不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错误都会出现,有无心的、有无知的、也有有意的。实际上教师的仁慈往往集中体现在有问题的时刻和有问题的学生身上。它是一种高度的宽容和耐心。宽容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过错的迁就和放纵,而是一种理智的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耐心和冷静不可或缺。仅用惩罚是不能救人的,一味急躁也于事无补。
  三、教师仁慈修养
  1.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仁慈不同于普通的怜悯和简单的同情,也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它要求践行者必须达到一定道德自由的境界才能准确把握。如果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必将陷入日常是非利害中难以自拔,自身无法自由,又如何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宽容大度?
  2.拥有教育信心
  信心让人冷静和从容。教师应当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教好自己的学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发挥出本质力量,更加从心底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和事业。相反,如果丧失信心,教师就容易变得急躁、苛求、失去理智。但这种信心绝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断提高教育素养和技能是拥有信心的保障。
  3.掌握沟通和表达技巧
  与公正相比,仁慈有一个重要特征。不一定有显性的表现。在教育实践中,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一方面,由于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教师总习惯把爱藏在内心深处,板起面孔和学生交往。另一方面,我们也确实缺乏恰当的沟通表达技巧。因此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深爱学生的,但学生的感受却恰恰相反。有一个教师,班里有个后进生,偏偏又孤僻内向,每次谈心除了点头,几乎很少说话。教师经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发现他喜欢写东西。于是跟他约好,师生每天书信联系,交流思想感情。此举果然十分有效。靠着一封封充满关怀和希望的书信,教师成功地转变了这个学生。
  4.关心学生的心理
  关心学生的心理应当从具体做起: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以真诚的态度接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长久以来,教师习惯居高临下地说和教,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双方的心灵沟通,也不利于教师真正地理解学生。其次,教师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和疏导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正确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最后,教师应当用自己的仁慈与宽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使他们得到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有力支持。
其他文献
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加重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顽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减负”是时下人们的热点和焦点,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就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而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优化中实施控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呢?  1、从编者角
期刊
人教版九年级(上)的《陈涉世家》一文,放在全书唯一一个文言文单元的第一篇,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我呢,当然也是重视有加,足足花了6节课才完成,这与文章篇幅长,内容有一定难度有关系。当我终于为完成这课如释重负时,几个大胆学生的“诉苦”让我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了。学生们说,总感到这几天学文言特没劲,老想“打瞌睡”,作为老师,我不得不为此陷入思索中。  一、回顾为教这课,我所做的工作  1、 准备阶段  我
期刊
一、 因势利导,关注学生  我有一个习惯:每节课的前几分钟,都不会进入新课内容,往往我要快速观察学生的状态如何,再进行我的这几分钟的安排。如果学生显得兴奋,我会从兴奋者中找出一个来说说为什么会这样,这样一来,让学生有个宣泄兴奋情绪的机会,让大家有一个情绪过渡时间,同时也进行了口语训练,细心者还可以以此作为以后的写作素材;如果学生显得精神萎靡,我会用讲故事、猜谜语、新闻故事报道等形式提起学生兴趣。苏
期刊
一、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写作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传统的写作教学完全割裂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写作成为一种知识性、技术性训练,文章当中根本没有自我。学生动不动满口公众语言,所表达的观点,所抒发情感,所使用的词句,缺乏真实感,没有灵动感,更不具备天真、活泼的特点;空话、假话、套话成篇,似乎学生都患上了真话失语症。写作教学完全失去了个性价值和自身发展功能。新课程倡导回归生活
期刊
一、多读  现在仍有不少家长、老师不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认为让孩子努力学习课本内容就行了,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想法。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想贫乏的人。试问一个心灵苍白、思想空洞的人,怎么能写出有灵魂、思想深刻的作品来。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写好文章,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砝码。因此,必须扩大阅读量,将阅读延伸到课外。仅靠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每周设两堂阅读课,鼓励学生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措施。在传统教育弊端日益显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的呼之欲出是一种必然,顺应了时势。新课程改革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竞相开放。在改革过程中,众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受它的鼓舞,带着满腔的希望开始了摸索探究。可是在改革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在这里我就结合自己的课改经历浅谈一下我眼中的课改。  我任教初二年级的语文。对于学科的划分而言,现当今的语文教学已不是纯粹性、单一性
期刊
明人汪珂余《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明末清初人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有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十分精妙,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西湖美景吧!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是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要想让八年级的学
期刊
班会是班级活动的重头戏,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与其在其他场合、其他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一个班主任如能充分利用好班会,不仅对一个班级的班风建设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还可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班主任平时要认真观察班级,掌握班情,清楚学生近期关注的热点是什么,及时发现问题,利用班会解决问题。  王朋是一位很负责、很有能力的
期刊
写好作文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了解信息”。具体说;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量的扩大”也就是增大识字,阅读和习作的量;二是读写结合,即“从读学写,以写促读。”我认为应从下列几方面的理论进行考虑。  一、从哲学上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完成它的质变,同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读
期刊
一个班主任老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要用自己对事业的执着影响学生,用自己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带动学生,用自己的发展引领学生的发展。时代在发展为我们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做一个创新型的班主任,下面从一下三方面具体论述一下。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经常情况下有一些老师会议论,说学生最听班主任的话。这句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