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关注生命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h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赋予了课程以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这种以人的生命为本位的人文主义发展观影响着人们的价值意识和教育行为模式。语文教育体现着对生命的感受、情怀和创造力,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关注生命。让语文重新回归到人。语文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可以说。语文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陪伴终生。
  下面我以《我与地坛》为例,谈谈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一些体会。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内涵不仅体现为认识生命,也体现在尊重和敬畏生命之根上,尊重和敬畏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和敬畏别人的生命。教师可利用课堂。丰富学生的情感之树,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多彩之花。从而开出珍惜生命之果。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无限生机,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一、尊重生命是语文生命教育之根
  
  生命教育的首要条件是在教育中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尊重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生命要有一种敬畏之心。并遵循其生命成长的规律,提升学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赋予教育以人性。让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要让学生将这样的态度转而对待他人。那么所有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且被人尊重的,从而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师应该从生命的高度看待《我与地坛》这篇文章。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史铁生在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院。从此他再没有站起来。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这惨痛的灾难降临到了他头上,对一个年轻的生命来说如雷轰顶。在经历了一次次心灵与死神的斗争之后,他最终拒绝了死亡。是母亲的爱唤起了他的意志,无数次给作者鼓励和感动。无心地创造了一片生命的森林,作者在这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坚强地走了过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人生难免有许多坎坷,又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呢?又有谁会将痛苦看做是生活赐予我们磨炼自己的机会呢?正是有了这些磨炼。我们才体味到人生的乐趣,才懂得热爱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应该说尊重生命。是一个生命最起码的责任。
  生命是神圣的。也是脆弱的。正是因为它的神圣和脆弱。我们才更应该加以珍视和眷恋。
  
  二、丰富情感是生命教育之树
  
  教师通过课程设计真正赋予学生生活内容和生命价值。重建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是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生的需要。
  史铁生在沉思中。观察与反省个人的遭遇,渐渐地看清了个体生命中必然的事相。由个人严酷的命运上升到生命永恒的流变。史铁生终于超越了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把自己的沉思带入到了生命全体的融会之中,呈现为对人类的整体存在的担当。他在反复说着欲望不息使个体生命的延续得到了最充分的理由,而这个理由使他对残酷和伤痛的忍受都成为一种阔大的境界,个人的苦难都已为全体存在所包容。对于个体苦难以及一切不幸命运的自我超越就都变成了一种必然。
  这样一种洋溢着生命本色之美的境界。成就了学生内心的希冀与不舍的探寻。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史铁生写《我与地坛》所体现出的个人心境的痛切之处以及他对自我的真正超越。
  教育不可能,也不足以去解决生命情感的全部问题,但教育却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弃对个体生命情感的关怀。生命情感化的过程,就是教百的过程。
  
  三、体验生命是生命教育之花
  
  生命是一个过程。自然会遇到许多艰辛、险阻、挫折和困顿。这和欢乐、幸福一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欣赏生命、体验生命。当痛苦来临之时,在顿悟之后找到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使生命的过程始终保持着坚毅的心情、旷达的气度和庄严的胸襟。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做积极的自我探寻,并作为一个真实的生命体在这个“生活的世界”中积极去交往、感觉、理解,用肉身、心灵去感觉,用整个的身体去感受,而不是排斥。这些丰富的感情足以升华人的心灵,拉近人的距离。温暖社会关系,这些都是生命的意义,都是让人坚强的理由。文中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对生命目标的探寻。鼓励学生善待生命,善待生活。
  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痛苦联结着生活和生命。痛苦是深沉的土地,它孕育着生命,感染着灵魂。在痛苦里。我们认识了这纷繁的世界;认识了只有经历过痛苦的人生,才能称得上辉煌的人生。
  
  四、珍惜生命是生命教育之果
  
  史铁生是伟大的。因为他从苦难启示中。终于明白了并非所有不幸的命运都能凭借。智慧和悟性获得救赎,于是。这明白中就多了一份悲悯,虽然,那悲悯也许首先是来自对自己的宽慰和怜惜。
  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很多东西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才知道它的珍贵,但有时已经晚了。当学生读着这情深意长的文字时,就根本无法像阅读那些闲情逸致的文字那样一目十行。这样的文字给予学生的不可能是阅读的快感,而是澄净的思和深切的悟带给学生的启迪和引导。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对心灵的搜索和对生命的诘问。对生命的意义加深了理解。
  课文充满生命的真实。生命的性灵。作者正是在欣赏生命、体验生命中的过程写出来的。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的是生命的精华。感受的应该是生命的鲜活与滋润。生命视角中的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提升学生生命的品质。让学生捍卫生命的尊严。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问题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只有在丰富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生命教育才会显现其独特的、绚丽多彩的魅力。
其他文献
杨杨,男,32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语文教师。教学中坚持朱光潜先生“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一字不肯放松”的谨言与执着;根据叶圣陶先生“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的要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素养提升,推介语文学科教学新秀,交流语文教改经验,提高语文教学、特别是
语文教学如“农业”,是一种精耕细作的活,需要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其慢慢生长,需要讲究时令季节、尊重作物生长规律的慢过程,不可揠苗助长。虽然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问的双向交流过程.即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手段作用于学生。激发起学生的主动精神时,教学内容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并外化为学生的能力和觉悟。那么如何激发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呢?    一、以情激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育的艺术就是一种用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情感的显著特点是感染性。课堂教学的情感起动首先是教师要有饱
近年来,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得到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收入语文教材的名篇《统筹方法》,其介绍系统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正是为了解决复杂工程的效率问题。所以,在语文教学实
为全面贯彻“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目标,推动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助力教育结构调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推介语文学科教学新秀
多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个复合词和术语。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声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把声音、文本、图形、动画、静止图像、活动图像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数字化集成处理,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编辑、存储和再现的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并且将对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发挥巨
【正】 1982年11月,瑞昌县黄桥公社白杨大队新屋王村社员王友贤在取土时发现一座宋墓。1983年3月,瑞昌县大德山林场内港大队社员徐清和开荒时也发现一座宋墓。县博物馆收存了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那么,怎样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呢?
研究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出血热胃粘膜病变规律。研究设计观察病程各期的4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胃粘膜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单位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