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村寨特色文化,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nim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上半年,国家民委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贵州省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共有151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命名挂牌。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不乏有一些民族旅游村寨,而说起民族旅游村寨,黔东南州雷山县的郎德苗寨就是典型代表。早在1985年,郎德苗寨因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开始对外开放发展乡村旅游。历经30多年的发展,如今这个苗寨发展得怎么样了呢?近日,笔者走进郎德苗寨,依旧是山清水绿,传统的苗族吊脚楼群风貌依然,不过村寨的旅游基础设施已经是焕然一新,农家乐比以前多了许多,外来游客络绎不绝,观光车穿梭于上下郎德之间,游客纷纷拿起相机锁住这个充满乡愁的寨子。
  郎德苗寨位于巴拉河上游,是个典型的苗族村寨,苗族吊脚木楼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寨前小桥流水,寨后古木参天,寨中古枫婆娑,田园风光与之交相辉映,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郎德苗寨含上、下郞德2个行政村,由上寨、下寨、包寨、岩寨、也公寨5个自然寨组成,而以前的郎德苗寨旅游多指全国文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这个美丽的村寨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景观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苗族歌舞之乡”“奥运圣火走过的苗寨”等诸多荣誉,民族文化旅游一度红火,成为引领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典范。
  “工分制”体制下旅游发展
  郎德苗寨作为贵州省旅游开发最早的少数民族村寨之一,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旅游之初,就抵着很大的压力。陈正涛是上郎德村的老支书,今年70岁高龄,他是郎德苗寨发展旅游的发起者,见证了郎德苗寨旅游发展的曲折历史。他说:“1985年刚开始旅游开发时,我带领乡亲们发展旅游是抵着很大的压力,因为苗族民间对敲铜鼓和吹芦笙有严格的民俗禁忌,一般逢年过节才敲鼓吹笙,怕坏传统风俗,影响寨子的兴旺和五谷丰收”。在他的带领下,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开始探索发展旅游,接待了很多国家领导和国外重要嘉宾,旅游得到迅速发展,美名远播,一度成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首选地,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凯里站把郎德苗寨作为起点,一度引燃了郎德苗寨旅游旺火。陈正涛说:“旅游旺季时,游客很多,特别是外国游客,光接待旅游团每天都从早忙到晚,自家的农活都没空做,还得请外寨的村民来做,旅游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当时的表演一场是五六百,一天五六场也是常有的,一年下来旅游收入也是五六十万元。
  但是2010年以后,郎德苗寨旅游出现了转折,乡村旅游由盛而衰,一方面是当时凯雷旅游公路施工,阻断了游客进入郎德苗寨的主要通道,另一方面黔东南州政府和雷山县政府重心发生转移,正集中资源筹备第三届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在西江千户苗寨举行,着力打造西江千户苗寨精品。通过旅发大会后,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得到迅猛发展,面对同质化的竞争,郎德苗寨和下游的南花苗寨都受影响,旅游逐渐走向萧条,游客不断减少。但从客观方面看,郎德苗寨“工分制”村民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工分制是中国五六十年代集体公社所采取的生产分配体制的遗存,是一种相对平均主义的利益分配方式,即从着装、服饰、扮演角色和性别等划分成不同等次的工分,村民在参与旅游时得到相应的工分,以工分合计领取分红,这种利益分配机制主要目的是激励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村民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参与旅游,就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场观看也得到一定的工分,“工分制”体制下旅游运行模式很大程度激励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利益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但是“工分制”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缺少旅游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服务差;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荐,旅游客源市场狭小;管理不到位,村民各自为阵,旅游集体意识不够强;以民族歌舞表演为主,旅游产品单一等。这种“工分制”只是一种利益分配方式,在旅游管理和营销宣传上科学有效的管理,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一旦政府重心发生转移,旅游就会陷入被动。上郎德村原支书吴剑说“我们主要接待旅游团,有旅游团过来,我们就广播通知,没有我们就上山干活”。
  “公司制+工分制”相结合旅游新模式
  2015年,雷山县为盘活郎德苗寨旅游,推动“一山两寨”(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为龙头带动全域旅游化发展,2015年正式启动郎德苗寨第二次旅游开发,在制定了郎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之后,2015年雷山县成立了郎德苗寨景区建设指挥部,2016年成立郎德苗寨文化旅游公司(以下称“郎德文旅公司”),为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西江旅游公司”)子公司。
  郎德文旅公司是属雷山县一家国有企业,旅游公司的介入,意味着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介入郎德苗寨旅游的利益分红,是多方共同经营把蛋糕做大,还是保持“原生态”的旅游开发模式,最初也是遭到郎德上寨村民组织的极力反对,但经过多次沟通协商,达成旅游合作,郎德苗寨由民族旅游村寨变成民族旅游景区,形成了政府主导下“公司制+工分制”的旅游管理运营模式,即郎德苗寨旅游开发由雷山县统一规划,由郎德文旅公司负责管理,而在景区核心区郎德上寨保留“工分制”。據郎德文旅公司总经理文新润介绍,自2015年正式启动郎德苗寨景区第二次旅游开发以来,郎德苗寨景区已累计投入2.5亿元,其大部分资金来源西江旅游公司的融资和贷款,县政府也争取整合了一些项目支持,如历史文化村保护项目得到470多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景区提升改造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原计划2016年国庆黄金周开始收取门票正式试运营,因2015年遭遇水灾损失较大推迟到2017年五一假期,门票为60元/人,但自2016年10月起,郎德文旅公司与郎德上寨旅游组织达成合作协议,每天无论游客多少,每天定时定点演出两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每月拨10万元给郎德上寨,盈亏由郎德文旅公司负责,这明确了表演时间,便于村民合理安排时间,也保证了村民旅游收入,调动了村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
  旅游公司介入后给郎德苗寨旅游发展带来了转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优势互补,景区管理方式更显成效。政府主导下的“公司制+工分制”运行模式,一方面发挥了旅游公司在管理、服务、建设、营销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工分制”确保村民参与旅游分红的公平性,调动村民参与旅游服务的积极性。二是景区点线连接,推动景区互动式发展。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作为国家4A景区,是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的龙头,郎德苗寨景区和西江千户苗寨只有隔山之距,两个景区同属一个旅游公司,加上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三个景区形成三角架,从以前的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形成组合拳,不断增强民族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品位;三是统一规划,整体推进。以前的郎德苗寨旅游主要以郎德上寨为主,是一种村民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发展各自为阵,缺乏活力。在二次旅游开发中由县政府统一制定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按照“大郎德”旅游景区建设布局,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以民族文化保护为主,严格执行文物保护单位相关规定,郎德下寨为旅游服务区,建设非遗展示一条街和配套旅游酒店等基础服务设施,郎德包寨和岩寨以登山旅游和休闲民宿为主,巴拉河和望丰河沿岸以亲水田园主题为主,同时景区建设辐射扩大到郎德镇周边村寨和凯里市附近村寨,据郎德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杨翔介绍,郎德镇在旅游规划中致力于打造一村一特色,将木鼓之乡乌流苗寨和苗族芦笙之乡南猛苗寨等联接起来,形成“大郎德”旅游。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不断挖掘民族村寨文化资源
  自郎德苗寨启动二次旅游开发以来,堅持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景区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挖掘。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对民族村寨民族文化和特色进一步挖掘,对主要旅游产品进一步包装和提升。郎德苗寨是苗族英雄杨大六的故乡,也是郎德苗寨的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现,景区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特色资源,提升改造杨大六文化陈列室,完善杨大六战壕基础设施,讲好杨大六故事。十三年一届的招龙节是郎德苗寨最为隆重的节日,是苗族历史文化、信仰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的集中展现,2014年-2016年郎德苗寨迎来十三年一届的招龙节,以此为契机,2016年雷山县人民政府和西江旅游公司等在贵阳召开了一次专题旅游推荐会,为进一步挖掘招龙节文化,由雷山县苗学会结合招龙节文化和民俗,将招龙节文化改编成一场实景民俗展演节目——《招龙祭典》,安排于每天下午进行展演,节目改编成功,得到很多游客赞许。
  未来的郎德充满发展潜力
  目前,雷山县正立足“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郎德苗寨作为“一山两寨”之一,在已有名声的基础上,未来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同时郎德苗寨是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旅游的核心苗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巴拉河综合规划(2016—2030年)》中,“中国传统村落,巴拉河亲水苗寨”是巴拉河综合规划的形象定位之一,围绕核心优势资源,人、地、产、景、文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乡村旅游聚集带,同时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区。规划中还将进一步改善巴拉河交通路网建设,其中凯里至雷山快速通道是其凯里雷山合作重点项目之一,从凯里开怀街道打通隧道即到雷山县郎德镇,大大缩短郎德苗寨与凯里都市圈的距离,凯里到郎德由现在的40多分钟缩短至10来分钟,郎德苗寨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将会成为凯里都市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郎德苗寨是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探索发展旅游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从兴旺到衰落,从衰落到二次旅游开发,郎德苗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而不变的是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的苗族群众和传承着的苗族文化。通过郎德苗寨的旅游发展过程也足以证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既要守住民族文化的根,保持特色文化,同时也要对外敞开胸怀,学习先进经验,创新管理模式,民族村寨旅游才能方兴未艾。
  (文章来源: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
其他文献
企业推出创新产品是获得媒体关注的重要时机,通过开展新闻发布,不仅可以获得曝光度,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社会关注度,提升企业和产品品牌认知,还可以增进与相关公众的沟通与协调,为新产品获得市场的认可进行营销推广。那么,如何办好新产品发布会,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呢?本文以公关新闻传播、新闻发布会以及新产品发布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中车株洲所《颠覆传统认识 改变出行方式——全球首列“智能轨道快运列车”发布传播
期刊
由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七墨斋艺术馆主办的“山间·花径——中国画名家白联晟、李亚作品联展”于2018年5月12日下午3点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96号七墨斋艺术馆(习三内画博物馆一楼)隆重开幕。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褚大伟,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着名山水画家颜景龙,省人大副秘书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郭永利,省委原副秘书长张国均,省委统战部常务副
期刊
艺 术 简 历  军旅画家,1966年生,河南鲁山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画院国画院研究员。专事于山水画创作,着力探索以太行风貌为载体的现代山水画语言的表现方式,注重水墨情趣的营构与表现,追求画面庄重严谨和视覺效果的雄浑恢弘。  《秋韵》荣获“第三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银质奖。  《太行十月》荣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1998年
期刊
女,河北望都人,中国民盟盟员。  河北省美协会员,河北省女画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艺术品交流与传播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会员,河北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盟盟员。  河北师范大学东区美术系,获学士学位。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与创作方向,获硕士学位。  参展成绩  2018年,作品《吾爱之月》参展“墨韵雄安”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精品展。2108年,作品《慢生活》系列五幅参展河北美术
期刊
“在我看来,收藏不是投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着迷和执念,沉浸其中,乐趣无穷。”资深媒体人解宏乾近日出版新书《着迷:那些有态度的收藏家》并在北京彼岸书店举办读者座谈会。书中通过讲述邹静之、姜德明、田家英、王世襄、老舍等多个领域收藏家的故事,阐明了一种不同于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收藏理念,堪称如今收藏热潮中的一番冷思考。  对于自己所写的这些人物,解宏乾解析说:“他们不是职业收藏家,不以赚钱为目的,搞收藏纯
期刊
相传,苗族女性从七八岁开始,便与绣针、绣线和绣布为伴。他们对美的领悟力与创造力,一方面是天赋,一方面来自日积月累的精益求精。  有别于并称中国四大名绣的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除去动物、植物纹样外,苗族的刺绣很少表现现实、具象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再现物质世界并不是苗族人所追求的。苗绣的主题完全是苗族人精神世界的表达,抽象的理念或者说朴素的哲学,如生命观、宇宙观、万物关系等,反而更加吸引
期刊
中原离乱迫使一批苗族人从世代居住的鱼米之乡迁到崎岖贫瘠、尤其缺乏盐产的黔东南,于是发明了酸——酸汤、酸菜等各种酸食。人体对钠离子的需求几乎只能从盐中满足,酸食虽不能直接补充钠离子,但可以帮助减缓钠离子的流失,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贵州的确是片缺盐的土地。以酸代盐,旧时代尚且不论,但在现今,在几乎任何一个偏远的村寨都能买到廉价而充足的盐,按理说人们早已不再需要被迫食酸替盐,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酸汤
期刊
9月初,东京中央拍卖公司在东京圆顶山饭店的拍卖一如既往地拉开了全球中国艺术品秋拍的序幕。  在此次秋拍中,最抢眼的一件拍品非仇英的《秋原游骑图》莫属,这件作品是清内府旧藏,估价4500万至5500万日元,最终以2.4亿日元落锤(约合1440万元人民币)。除此之外,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也都都拍出了不菲的价格。在东京中央拍卖创办人安藤湘桂看来,此次许多高价拍品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获不少买家垂
期刊
贵州是国内最早提出“旅游扶贫”理念的省份,并把这一理念贯彻到贵州旅游产业政策和实践中,使贵州的乡村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乡村旅游地蓬勃涌现。其中一些知名乡村旅游地根据自己各方面的现实条件,因地制宜,抓住政策机遇,敢于探索,创建品牌,成为贵州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境内,属贵州省黔东南州最大的原生态民族风情旅游中心,1982
期刊
画家张学智长期研究宁夏贺兰山古代岩画遗产,观摩、学习其图像,领会其精神,从中吸取营养,进行了富有成果的再创造。从1989年第一次见到贺兰山岩画到今天,张学智投身这项事业近三十年,从拓制转向创作,作品冠以“中国印象岩画”名称,不仅在国内外广泛宣传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贺兰山岩画,而且以自己的绘画实践向世人表明,古老岩画也能为当代绘画创作提供丰富资源,从而对我们广泛吸收古代艺术遗产,走以古开今的道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