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顾名思义,包含语言和文字,是母语,从小耳濡目染,是立身处世、生活、学习、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工具。人人离不开,人人都会点儿,但真正学好而且融会贯通,应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并不多。语文教学,人人都懂点儿,人人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但真正懂得的,实在不算很多。懂得很多的,又不能完全付诸实践。真是博大精深,深奥难测。本人教学语文二十多年,在教法学法的探究上,偶有一得,望见教于大方之家。
  一、催发语文的“知识性”和“工具性”,提升教学效果
  将课文中承载的厚重的思想和人文积淀,外化到课堂中,内化到学生的灵魂里,熏染学生的情感世界。激活学生的语文兴趣,催发语文的“知识性”和“工具性”,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之所以难上,是因为它不仅融合了理化的“知识性”,还兼具了英语的“工具性”;不仅包罗了政史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更独具语言文学艺术的“审美性”。这五性中,知识性是“肉”,工具性是“骨”,思想、人文、审美性是“魂”。单要骨和肉,那么教师就只是在“授业”,而永远不能做一个“传道”者。也就是说,丢掉语文教学的“魂魄”,就只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巧,而丰满的人格教育、丰富的情感教育、潜移默化的价值观熏染就免谈了。用时髦的话说,用尽你的全部,进行了三年过程、方法、知识的教育,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与你的教学无缘了。结果是,当学生在人生的征途上回首时,语文课堂上人生和智慧的启迪了然无迹。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要特别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亲身感悟和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学生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
  在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的不同,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和加强对学生学的指导。做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将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过程,让位于师生交流、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变单一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讲授教学为活动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参与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是一个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动态过程。积极广泛地开展一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尤其可以提高学生感受、鉴赏的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策划、协调、标新立异、突破模式、施展能力的大平台。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张扬个性的自由空间,使学生的潜质得以开发,学生就会不断地展现精彩。那种违背语文学习规律、舍本逐末、一味做题、追求短期效应、不顾学生终身发展、压着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做法,是绝对错误和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语文教学关系着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关乎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怀有理想和责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高超的教育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用丰厚的学识涵养来滋润学生的情感世界,用赤诚的情怀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敬意与追求。让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怀有一种自信和认同,而对整个人类文明,要有宏阔的视野和兼容并蓄的气度。
其他文献
多则材料的作文,因为容量大、组合关系复杂等特点,较之单一材料的作文,学生在审题上的难度,要大得多。  一、求同存异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的情况,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而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最佳立意所在。例如:  ①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朱熹  ②良心:善良的心地,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 ——词典解释  ③修正药,良心药,放心药。——修正药业广告词 
期刊
笔者从教12年,正是教改轰轰烈烈、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各种理念变幻万千的十年。可是,不管给语文课披上怎样的一件华衣,如何地梳妆粉饰,语文,它就是语文,它就是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的精华。  笔者执教的这12年,深感教改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要让太多的色彩迷惑了双眼。剔除那些浮华的藻饰,拨开迷雾,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把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方面做好,才是最基本的东西。让
期刊
一、提高课堂有效性探究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而且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尤其是职业学校,因为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接受能力也差,这种现象就特别明显。教师拥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格外迫切与需要了。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建校时间不长,虽然现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
期刊
场景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景描写必须写到三个要素:人物、地点、事件。场景描写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恰当而巧妙的场景描写,是小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课外阅读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认识小说场景的作用并能应用于作文,也就尤为重要。  写好场景要注意那几方面呢?  一、注意“点”的
期刊
一、评价原则  1.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等进行评价。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
期刊
阅读是一种境界,拾级而上可直达真理的殿堂;阅读是一种空间,自由驰骋而凝天地万端;阅读是一片园地,站巨人之间而筑成功峰峦;阅读是一隅舞台,陶陶然而神交情映。鄙视或摒弃阅读,将使人生缺失精神家园。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明确关注阅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
期刊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又叫“课引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导语,需要磁铁般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导语设计方法有:  一、点题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点题法就是通过对文章题目的分析,抓住文章要旨,把握结构。有位教师在教《白杨礼赞》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教师板书:白杨礼赞)白杨“赞”它还不够,在“赞”
期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课既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又是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语文课有着如此崇高的使命、如此厚重的内涵,语文教学在现实中却丧失了它应有的地位,除了社会现实因素外,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古板枯燥,仅仅成了应考的工具,失去了它的知识性、趣味性,更不用说精神内涵了。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
期刊
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记叙文要用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去感染人,而议论文却要用充足的事例、深刻的分析去折服人。因此要想写好议论文,做好议论文中的事例引述尤为重要。议论文中引述例子,不能像记叙文中描写事例那样细致、生动、形象,而是有其特定的要求。  一、忌叙述过程啰嗦冗长  现实中的材料往往是庞杂的、零散的,而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则应围绕论点概括叙述,除去冗杂,严防啰嗦。  下面是一则以“执著铸就成功”
期刊
古典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语言的精华。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学生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鉴赏一首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读懂”这一步上,至少要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