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 月行一德 善行一生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q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具有正面道德价值行为的总括,极具正能量;友善,也是党的十八大提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重要概括,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具有弘扬社会正气的普世意义。近年来,学校大力构建“善文化”,进行“日行一善,月行一德”实践探索,从“善待生命、善待环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四个维度,让善的精神价值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转化为“小、近、实”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充分体验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处处行善”,让美德转化为良好的习惯,有益他们的一生。
  具有“善文化”烙印的学生应该具备美善的道德人格,能将“善”内化为自觉的思想意识。为了将这种美善人格培塑落到实处,学校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计划中的相关要求,将“善”细化为十个核心词:爱国、仁慈、孝顺、友好、尊重、宽容、文明、诚信、奉献、担当,涉及基本价值观、交往、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体现善文化最真实的教育价值。我们力求让每一名学生眼中看到的是善,耳中听到的是善,脑海存想的是善,行动表现的还是善,从而让他们从善如流,想善、言善、行善,逐步形成美善的道德人格。
  一、“小小善举”节日活动
  “善文化”背景下的德育要引导学生学善、知善,最终能自觉行善、扬善,所以,学校结合原有的节日庆典特色实践活动,开展“小小善举”系列德育实践,营造每一个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在场感,让他们都能在生活化的实践中丰富善的体验,存善心、行善举、做善事。节日的意义就是记得起、唤得醒、回得来。为此,学校精心设计了三大特色节日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向善、从善氛围,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
  知善悦读节。学校开展了阅读中华传统美德诗文,演讲行善优秀事迹,知善经典诵读等活动,通过唱经典、诵经典、演经典、书经典等形式传播善文化,为学生提供认知、践行善的平台。
  行善体验节。通过“大手拉小手,争做小雷锋”活动,激发学生乐善好施之心;“我为妈妈献祝福”活动,通过为妈妈洗脚、制作感恩卡片、与妈妈互换角色、护蛋行动等领悟妈妈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爱心义卖会活动,让同学们在买卖中深刻体会义卖会真正的含义,让大家学会把一切转化为爱心,以善的名义奉献。
  乐善重阳节。每年十月,学校以“殷殷育人心,浓浓重阳情”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明白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每个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每个年级都组织了“五个一”活动,即每人读一本敬老书,诵读一首重阳经典诗词,做一件敬老事,学唱一首敬老歌,讲一个敬老故事,号召学生为身边的老人送一句温馨祝福的贴心话,送一份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暖心事,以此来尽一份晚辈的孝心。孩子们还向全校学生提出倡议:了解老人,尊敬老人,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心实意地为身边的老人做实事。在学校里,能积极参加各种敬老爱老的活动;在家庭中,能孝顺长辈,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社会上,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这样,把爱心、善举落到实处。
  二、“月行一德”主题活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学校秉承“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理念,开展“日行一善,月习一德”实践活动,从“善待生命、善待环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四个维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学会尊重、关爱、帮助,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善待生命。学校以“友善”“规则”“责任”“关爱”为主题,开展“月习一德”活动。如“关爱”月中,孩子到街道、幼儿园献爱心;“责任”月中,孩子们一起“小鬼当家”;“友善”月中,孩子们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每一个主题都引领着孩子体验生命的意义,懂得善待生命的美好,学习善待生命的行为。
  善待环境。学校号召学生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例如,“勤俭”月,号召师生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意识,积极开展以“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等节约资源“四个一”实践活动,让勤俭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
  善待他人。善待他人,才能获得友谊、信任、谅解和支持,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拥有更多快乐与幸福。为此,学校注重积极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例如,“诚信”月,评比诚信之星;“礼仪”月,重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尊重”月,学生制作尊师卡、写心声文章等。
  善待自己。一个人只有懂得善待自己,才能推己及人,真正学会善待他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为此,学校开展多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充满自信,学会自省,走向自立。例如,“自信”月,孩子们制作了可爱的书签,开展“厨房小能手”包饺子比赛;“自立”月,进行整理小能手和最佳家庭小助手评比;“自省”月,组织学生观察并忠实记录班上发生的事情,谈谈自己对存在现象的看法,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激发学生的自省意识,提高学生的自省能力。
  为了更好地深入推进“善文化”理念下的德育实践,学校围绕“善”的十个核心词,从“善待生命、善待环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四个维度构建了阅读课程,用书香浸润学生心灵,让阶梯阅读提升学生心性;注重学科渗透,实现德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同时,学校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从学校发展目标出发,分学段从“善学、善礼、善美、善行、善健”五个维度制定评价细则,坚持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每月开展一次星级评价活动。如此,构建了美善德育评价体系,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唤醒他们的道德生命,使德育彰显更多的灵性与诗性。
  日行一善,月习一德,善行一生。学校在善文化背景下的德育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分散、零碎的德育问题思考转变成有明确目的的德育教研,使德育工作更加系统化、人性化。今后,学校将不断深入思考,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设计生动的德育活动,组织有效的德育实践,让德育充满生命活力,真正唱响德育主旋律,构建美善学校,打造师生的幸福乐园。
  (作者单位:海门市瑞祥小学江苏海门 2261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摘 要: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也是重新思考、定位品德教育的过程,更是对自身德育观不断追问、探寻、确立的过程。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真正立足儿童,走进儿童世界,教材的编写才能真正为了儿童。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编写;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25-03  笔者曾在数年前参加过教材编写,但都是在专家的引领之下,亦步亦
题记:2011年11月我初读李唯的《国旗下课程》电子稿后,给李唯校长邮件,其中说:“我乐意好好学习您的书,写收获体会给《中小学德育》。”现在李唯校长的书出版了,该是我再次学习的时候了。    2011年9月初,我到深圳滨海小学参观学习,我为能到滨海感到很幸运。但当时我对此行的意义估计不足。当下,我读李唯校长的《国旗下课程》,自然有一种亲切感,这让我悟出要重新感受滨海之行的价值。  在书的“前言”里
对于小学低年段孩子而言,课间是释放活力的重要时段。但是孩子们年龄小,规则意识不强,如何安全、文明游戏,成为学校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和权利,作为儿童主要的生活场域,学校自当为儿童释放天性,舒展成长創设良好的环境。由此,以“和美、灵动、智慧”为核心词,西湖师生、家长一起,用西湖文化创新课间游戏形式,构建幸福阳光校园,让课间成为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家长总动员,征集游戏创意  西湖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近年来,广州市科学城中学本着“培养人格健全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结合学校集初高中为一体的寄宿制办学形式,以“发展教育”为主导,尝试构建了“体验—感悟—发展”的自主德育模式,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自主、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主体精神和健全人格得到培养,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一
作者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第八届督学。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孩子幸福生长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中外教育家有许多语录。我更倾向于把教育的本质定位为:“教育是引导人的幸福生长”。要义之一是“生长”,人的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正如小树生长,我们可以给予阳光、水,帮助剪枝、捉虫,但外力不可能改变其内在生长规律;要义
当代中国,关于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渐成繁盛之势。某一道德教育思潮的专题研究者有之,系统归列、整理多个道德教育模式者有之;单篇论述者有之,著述详解者亦有之。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的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而且对建构我们自身的、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也发挥了思想启示与方法借镜的积极作用,的确令人欣喜。然而,在风格各异的众多研究中,有一个带有前提性性质的问题,似并未引起人们的自觉观照,这就是:
作者简介:特级教师,执教高中思想政治课十年,其后,从事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和编写德育教材,参与有关专家编写论著和德育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陈光全单元》《小学德育课程论》《教师发展之路》等专著。  中学德育教师的教学语言美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语)。2011版思想品德课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从政治到经济,从家庭到社会,从伦理到教育,无所不包。从大教育的角度来研判,书中的教育摹写比比皆是。最为人称道的当属“香菱学诗”——黛玉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香菱的兴趣盎然、勤学苦吟,成就了和谐教学的典范。  然而,《红楼梦》不是歌功颂德的“媚世之书”,而是针权砭势的“醒世之作”,其间数不清的曲笔,拂不去的迷雾,不光凸显了作品的“警示”价值,也展现了作者的“济世”情怀。剖析那些
北京:将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  3月4日,北京市召开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据悉,北京市将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这项计划将以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统筹今后三年北京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开设德育骨干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北京精神》三门地方课程。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无论在内容结构还是在语言表达上,都更合理、更科学。尽管其在许多方面都做了调整,但却始终坚持着生活德育这一基本理念。“生活德育”是德育课程的灵魂和支点,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其二,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其三,德育课程特别要注重引领学生过更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生活。那么,2011版的课程标准究竟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