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技术表征优势,感受递推迭代思想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RUOFE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形计算器于数列有多元表征优势,突破数列教学的难点可以在手持技术的支撑下:列表比较中认识递推,图象直观中感受叠加,数形结合中研究性质;以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中感受数列的递推迭代思想;教学实践带来启示和思考:图形计算器于数列有多元表征优势,能为学生“做数学”提供有效载体,让手持技术走近学生需要教师不断挖掘课题资源.
  关键词:图形计算器;多元表征;数列教学;递推迭代
  作为一种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需注重背景和应用,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发现,注重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来学习. 但数列教学的现状却令人不安,往往仍是将已构造好的现成的数学知识(如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端给学生,让他们“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究其原因:学生的认知背景以连续数集为主,对数列这样一种离散的有次序变化的过程,对数列特有的递推迭代思想,心理上很难“同化”;而缺乏理想的教学手段也是一原因,因为数列的离散性,常用的技术手段很难呈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图形计算器对数列有多元表征(列举、图像、符号等)优势,引进图形计算器于数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中感受数列的递推迭代思想,在自身的“再创造”而自然“生长”出新的有效而能发展的知识. 本文以Casio fx-9750GⅡ为工具平台,在功能介绍、方法操作中体现图形计算器于数列的多重表征优势.
  应用图形计算器于数列教学的实践举例
  1. 列表比较中认识递推
  递推是数列的特有语言,强调的是相邻两项或三项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数列教学对于数列的递推公式及“递归”思想关注较少,往往只是给出一些有递归特性的语言描述(如:一个非零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下文以问题“已知数列{an}满足a1=2,an+1=(n∈N*),求a2011”为例,体现图形计算器在帮助学生熟悉“递归”思想方面的天然优越性.
  方案一:利用功能键Ans实现递推
  fx-9750GⅡ有功能键“Ans”,其操作方式是按Ln,作用在于记忆上次的运算结果并带入到下一次运算,我们可以用此功能键实现简单的递推.具体操作步骤(斜体字是对按键步骤的说明)如下:
  ①1(选择进入运算矩阵模式);
  ②2l(输入首项);
  ③j5Ln-13kMj3Ln-7kl(输入递推公式,并执行得数列的第二项);
  ④l(以同种递推公式得第三项);
  ⑤l;
  ⑥l.
  效果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数列{an}以3为周期呈周期性变化,这样可知a2011=a1=2.
  RUN?MAT运算矩阵模式只能进行简单递推运算,复杂些的递推运算则需在RECUR数列递归模式下进行操作.
  方案二:RECUR模式下实现递推
  进入RECUR数列递归模式后,主菜单如图2所示,其中功能键TYPE表示递推的类型选择,SET表示递推数列的开始项和结束项的设置,TABLE则是将递推数列按项数n和生成表格;按w键进入“Select Type”菜单(如图3),可以发现fx-9750GⅡ有非递推数列(即通项公式)、两项递推和多项递推数列三种类型(本例选择w);主菜单中按y键进入递推数列初终值设置界面,按图4所示进行设置.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6(选择进入RECUR数列递归模式);
  ②ew(选择递推公式样式为两项递推);
  ③j5w-13kMj3w-7kl(输入递推公式);
  ④y2008l2012lw2l(设置数列的首项和表格显示项);
  ⑤du(生成表格).
  效果如图5,可以发现a2011=2.
  利用图形计算器的表格功能为递推数列提供了很好的表征形式,学生在亲身操作中可以直观地感受递推思想. 而面对“玉兔子孙世代传,棋盘麦塔上摩天. 坛坛罐罐求堆垛,步步为营算连环”这样的递推问题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
  2. 图象直观中感受叠加
  对于学生而言,数列的前n项和是另一理解难点,因为其中体现叠加思想不太容易被理解和接受,需要借助图形计算器提供直观感知的载体,下文以问题“数列{an}中,an=-3n+25,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求Sn的最大值”为例.
  方案一:利用“∑ Display”选项实现求和
  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Lp键进行系统设置,在弹出窗口中按NB键找到“∑ Display”选项,按q键打开选项(如图6).
  ②主菜单中选择递推类型为q,输入数列的通项公式后按u进入TABLE窗口(如图7),可以发现表格中多了∑a一栏.
  ③按u后再按u作出数列的图象(如图8),可以按Lq实现指针跟踪显示,如果要出现相应数值,则还需要进行系统设置,其方式是按Lp键进行系统设置,在弹出窗口中按NB键找到“Coord”选项,按q开启指针位置处的坐标显示.
  上述操作过程固然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Sn的最大值及取最大值时n的相应值,但数列的项an与和Sn的对应关系却很难呈现.
  方案二:图象比较中认识求和
  操作步骤如下:
  ①输入图9所示两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bn=-n2+n(实为数列{an}的前n项和);
  ②按u选择TABLE功能得到图10所示的表格,通过表格可以对比发现bn最大当且仅当an为最小的正数时;
  ③按u选择G-PLT功能得到图11所示两数列的图象,按Lq实现指针跟踪显示,按NB键可以即时显示an,bn中对应点.
  我们也可输入图12所示的递推公式来替代步骤①中的操作,其中an+1=an-3,bn+1=bn+an-3,相应数列的初值设为a0=25,b0=0,可以一样得出图11所得的结论.
  3. 数形结合中研究性质
  数列是函数的离散化,因此需要与函数类比,研究数列的单调性、最大值与最小值、周期性等,但需高度重视其中可能产生的负迁移,因数列的特殊离散性,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足够的体验和活动.   如对于问题“探讨数列an=3n+1×n的单调性,并结合单调性求{an}中的最大项”,我们固然可以做相应的代数推演an+1-an=3n+4×n+1-3n+1×n=n×=n×,从而得出结论:n≤5时{an}递增,n≥5时{an}递减. 但对于为什么用后一项减前一项来说明数列的单调性,结论为什么就说明a5为最大项却不甚明晰;如果让他们有机会看到图13所示的数列图象,相信必然会“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又对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5上有一系列点:P0(1,3),P1(x1,y1),P2(x2,y2),…,Pn(xn,yn),…,已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是否存在一个半径最小的圆C,使得对一切n∈N*,点Pn(xn,yn)均在此圆的内部(包括圆周)?若存在,求出此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这样的复杂问题,不难得出xn=1+,yn=3-,但问题在于点Pn(xn,yn)的分布规律学生难以想象从而很难把握解题方向,最终只能望题兴叹,但如果借助fx-9750GⅡ提供的绘制相图功能,自然可以“轻舟已过万重山”.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输入两数列通项公式,并生成表格;
  ②按e键选择PHAS功能得到图14所示Pn(xn,yn)的散点图,可以发现当n→∞时,Pn(xn,yn)从P1(x1,y1)向P0(1,3)聚合,也就是说存在一以P0P1为直径的圆将所有点Pn(xn,yn)均包含在内. fx-9750GⅡ还可以绘制WEB图形验证数列的收敛或发散.
  图形计算器在数列教学中的应用启示
  1. 图形计算器于数列有多元表征优势
  如前所述,图形计算器能为学生提供“多元联系表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递推和叠加思想,在符号语言与表格、图象(如图13、14)间形成一有效的理解通道,从而对我们真实理解数学产生着重要影响. 事实上从数学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不同的数学思维形式、它们之间的转换及表达方式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用多种表达形式表示数学对象,从而透过现象把握数学本质,已然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重点话题,因此发挥图形计算器的功能,应是数列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抽象的道理很重要,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得见、摸得着”.
  2. 图形计算器为学生“做数学”提供有效载体
  与其他教学软件相区别的是,图形计算器与数学整合可以不囿于教师演示的局限,能真正交到学生手中. 事实上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什么数列我们只要输入相应的递推公式或通项公式,便可以在手持技术的支持下,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数学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学习,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由过去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由以前做书本中的习题变为自己设计问题,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发现探索式学习. 笔者认为,发挥图形计算器的价值和作用,可以让数学的学习与研究在技术的支撑下插上想象的翅膀,因为图形计算器无疑是真正能交到学生手中、易于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的信息技术工具,因为教育技术只有交到学生手中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3. 图形计算器走近学生需要教师挖掘课题资源
  将图形计算器交到学生手中,使他们有机会真实感受“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数学是水到渠成的”,固然需要我们研究技术本身,挖掘技术潜力,需要重视图形技术器与其他技术的优势比较,适时、适度地选用适当类型的信息技术,使学生“看他们以往只能‘想象’的数学,‘做’他们以往不能做的数学”;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下力气提炼教学内容,化学术形态为教育形态,创设利于学生“再创造”的实验情境,正如弗莱登塔尔所认为的那样,“数学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 学生首先要参与这个活动,感觉到创造的需要,他才有可能进行再创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就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课本中两个习题的相似性为源头,以学生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为着力点,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问题意识与创新的重要性,并理解利用数学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是问题产生的一种有效策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并进一步论述了这种学习方式是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 而对于面临高考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复习的高三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尤其显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反思;生成;学习方
期刊
摘 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给学生充分接触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的奥妙,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得课内实现有效交流成为可能,这样做对提高教学效果也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亲历探究;体验乐趣;提高能力      背景:一个教学内容就像一部短剧,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戏要精彩既要看教师的“导”,又要看学生的“演”. 教师要懂得引导和调动,而学生能在教师的点拨下
期刊
摘 要:高三第二轮复习以题的形式将原来分散零碎的知识进行穿针引线织网,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大的收获,要以课堂例题教学为突破口,以围绕主干知识为核心,突破知识分类,以例题的拓展性、多解性、归一性、开放性和辨析性等特点精心划分好专题,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要效率.  关键词:第二轮复习;拓展性;多解性;归一性;开放性;辨析性  高考的命题立意是“能力立意”,在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方
期刊
摘 要: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对教材例题、习题进行探索和挖掘,既能疏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深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本题;内切圆;半径;勾股定理  课本例题、习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典型例题、习题进行适度的挖掘、加工、再生,实现资源功能的最大化,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
期刊
摘 要:本文记录了在一节《函数的概念》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经历了函数概念形成的四个阶段:感知认识阶段、分析本质属性阶段、概括形成定义阶段、应用与强化阶段,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本质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函数;集合;变量;对应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函数思想作为基本的数学思想,贯穿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
期刊
摘 要:我们知道在极限运算中,公式■1+■x=e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常用于求1∞类型的未定式的极限,而几乎所有中高等数学教材都采用拼凑法来解决问题,即主要利用换元法把问题转化为公式形式,再去套用公式.这种方法虽然能解决大部分较简单习题,但它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局限性,如求■1+■5x2-2,这一极限运算符合公式的要求,但硬套公式则要费尽周折;又如求■(1+2x)■,这种极限与公式相似,但与公式有一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一道例题“已知椭圆C:+=1,斜率为1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AOB面积的最大值”出发,逐步将其进行推广,最终将其推广到了一般结论:对于椭圆C:+=1,其中a>b>0,任意的一条直线l交上述椭圆C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AOB面积的最大值为.  关键词:椭圆;三角形面积;最大值  近日,笔者在奉贤中学上了一节《椭圆中的最值问题》的课,在讲解完一个例题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证明部分的要求,在于强调通过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够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因而,我们只有以课标要求为出发点,才能通过对中考试题的研究,真正深入领会命题者的价值意图,从而准确进行中考复习的教学定位,有效提升备考的质量.  关键词:证法研究;内涵
期刊
摘 要:学生对上课的内容表现出不理解,教师就要及时做好反思,反思是一个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本文结合一道高三模拟题的讲评及教后反思,说明了对数学归纳法的本质的认识。 进一步得到:通性通法就是扎根于学生的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从核心概念出发,易于理解的常规方法;通过反思,教师、学生的理解力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反思;数学归纳法;通性通法;理解力  问题:已知n个正数a1,a
期刊
摘 要:寓数学教学于情景,调动学生思维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教育的一种趋势. 本文以“直线与平面垂直”一课的情景设计为例,展示了创设问题情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挖掘数学认识动机、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等方面的有效作用,达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牢记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线面垂直;思维  寓数学教学于情景,调动学生思维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种趋势. 作为教师就必须想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