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间舞》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o_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艰难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民间舞》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角度分析了《中国民间舞》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民间舞;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于1954年9月6日正式成立,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担任了学校第一任校长。学校共设六个教研组: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芭蕾舞、代表性民间舞、文化课、音乐教研组。自此,《中国民间舞》作为一门课程走进了学校。
  一、课程体系趋于完整
  从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是高校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正在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而且在某些高校的实践已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规格及要求定位准确,并结合本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需求情况,制订出学生在学习培养中的实施方案和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格特征,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各民族舞蹈的风格以及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内涵。通过各个民族舞蹈的基本舞姿、动律、风格特点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可以初步的对民族民间舞的动律、内涵、风格特点以及基本舞姿有一定了解与掌握。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舞蹈感觉,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达到更好的表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的韵律的训练目的。高校还应该不断完善和制订民间舞蹈课程教学大纲,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分布情况,加入形体训练、心态训练、创编训练等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全方位得到提高。
  二、教学方法趋于丰富
  建构主义指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正在日益面临着艰巨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软件越来越丰富,尤其近年来网络学习与教学实践、网止虚拟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现代化的视听设备、通讯工具、计算机等的拥有率高速增长,这些条件都导致了教学方法产生根本性变革。
  教师需要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的高度,对好的传统要继承、发扬,重新审视过去的传统,改造或摒弃不适应时代需要的东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变教学方法上的“灌输式”为“启发式” 、“研讨式”、“咨询式”;变“单向输入”为“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素质。除了传统的口传身授方法之外,指导式和自主式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式教法中,双方的共同参与能够发挥两者的积极性,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在自主式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自我探索,创编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是这种教学最根本的特征。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教师或本人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在民间舞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整合起来这两种方法,使之形成一个连续体。
  三、教学内容趋于多样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知道怎么做动作,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并不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是增加了学生的选择余地,便于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要和兴趣。舞蹈教育工作者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将学生感兴趣的、渴望了解的舞蹈艺术知识纳入教材中,调动学生学习舞蹈艺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中国民间舞》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他们迫切需要用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到的所有理论,尤其是随着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加深,他们需要增强实际舞蹈经验。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舞蹈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来积累理论,在丰富舞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平衡好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关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此外教师还需要扩充对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比如在讲述文字概念时应该加入相应的图像信息,让学生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族人民的情感和性格特征及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学习各个朝代的历史,帮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演变,体会其中的意境,同时大量的作品赏析还可拓展学生的舞蹈视野。
  
  参考文献:
  [1] 董锡玖、隆荫培.新中国舞蹈的奠基石[M].北京:天马出版社,2008
  [2] 李廷海.中国民族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51-79.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丛书: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是湖南省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训练和考试的依据,本文以《汽车销售》课程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与技能抽查为标准的整车销售环节的开发与设计。  【关键词】工作过程;技能抽查;整车销售;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丛书: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是根
期刊
【摘 要】根据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精神的领悟,笔者阐述了对幼儿园早期阅读的培养,分析了如何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以及早期阅读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早期阅读;培养  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简单的口头语言过渡到规范的书面语言,对于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力、个性、习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早期识字阅读有利于大脑细胞的发育,促
期刊
【摘 要】班级自主管理,是指在班主任的调控和指导下,最大限度地调动班干部及广大班级学生内在动力,依靠学生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达到班级管理工作稳健、和谐发展。实行班级自主管理要通过“管”——“抓大放小”,逐渐达到“不管”——“无为而治”。 要切实运用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达成学生渴求知识、完善人格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自主管理;抓大放小;无为而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
期刊
【摘 要】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下称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三个合一。一体化教学工作页是一体化课程的主要载体,工作页的编写与开发则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极其重
期刊
【摘 要】面对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本文以历年考试中听力部分的题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各种题型的特点,针对每种题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答题技巧。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攻克听力难关,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听力题型分析方法技巧听力理解能力    一、四级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
期刊
摘 要:考试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测试对教学、及课程设置、教育者及学习者都会带来深层次的影响,也就是“反拨效应”。通过分析改革后大学英语考试的听力试题模式,指出其对英语教学的正反两面的反拨效应,提出英语教学需从教学方式和重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反拨作用 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四级听力全新的题型?  原来四级听力占总分的比例是20%,而改
期刊
【摘 要】声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有个好嗓子就能唱首好歌。它是一门复杂且具有综合性的艺术,它是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仅有优美的声音与清晰的咬字和吐字和声音语调处理的技巧,而缺乏情感准确、生动的表达,,歌唱就会显得平淡无味,也不能让听众为之动容,更无法达到歌唱艺术的目的和要求,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的。 好的歌唱者一定是“以情带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  【关键词】声乐演唱
期刊
【摘 要】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是当今语言学两大主要流派,本文从两者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语言观,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分析,找出两个学派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对今后的外语研究和学习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区别与联系    一 、引言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当今语言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是由美国语言学
期刊
【摘 要】艺术类学院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殊组成部分。艺术类学院党建工作存在过于强调艺术专业创造性而忽视政治觉悟的提高,艺术专业特色鲜明而传统党建模式实效弱化等问题。为扎实推进艺术类学院党建工作,提出了完善制度体系,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运用新兴媒体,实现党建工作数字化;创新活动载体,实现党建工作项目化;利用民族资源,实现党建工作特色化等四个党建科学化路径。  【关键词】艺术类;党建科学化;路
期刊
【摘 要】关于“中国梦”的实现动力,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动力源,此外笔者认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党的指导思想以及“中国梦”理论本身也在为其自身的实现提供着精神动力。  【关键词】“中国梦”;实现动力;探讨    关于“中国梦”的动力来源,目前学界主要有以下看法:温宪元指出:“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来自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来自全体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