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入企务工捞“薪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合作经营分“股金”,努力打造“三金”类农民。传统的以纯农业收入为主的收入模式逐渐被“三金”所打破,“三金”成为该县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入企务工捞“薪金”
丹寨县在兴仁镇筹资实施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按照“示范园、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的“一园三区”的战略思路,以园区兴农、园区强农、园区富农为目标,积极探索山区农业跨越发展的路子,在引导当地农民走产业发展的路上正从“要我发展”走向“我要发展”。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成功引进了昶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粤禽等7家“农”字名优企业落户丹寨,并在丹寨承租“抛荒”土地发展核桃、食药用菌、茶叶、太子参、蛋鸡等高效农业,使流转土地既实现“房东经济、流转经济、劳务经济”,又使土地流转“转”出了真金白银。当地农民将土地流转后,“洗脚上岸”到企业务工,务工农民年人均捞“薪金”达12000元以上。
通过合作社整合、大户带动、基地引领的方式扩大产业规模,为当地农民搭建发展产业、就业增收的平台。丹寨县提高农民素质,对31056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打工收入0.89亿元。
流转土地收“租金”
丹寨县采取“开发商前3年按照每年每亩租金70元付给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三年后按照入股分成农户占20%、企业或承包大户占80%”的“3+2+8”的模式流转土地,使“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收益靠分成、打工赚工资”,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提高土地产出和农民获取“薪金、租金、股金”上做足文章。
兴仁镇中营村村民刘志霞算了这样一笔账:原先辛辛苦苦一年,满打满算净赚不到1600元。现在将土地租给公司,自己不用下地干活就赚租金3000元,在公司上班,每年还有工资收入3万元钱。像刘志霞这样既当“地主”,又当“蓝领”的农户,全县就有3000多户。
“3+2+8”的土地流转模式一问世,成为商家抢滩登陆的“聚宝盆”。2012年7月,贵州省恒道丹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丹寨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丹寨县兴仁镇,联手打造资源再利用、再循环,无污染物外排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入驻企业先后注资4960万元,有偿租赁流转土地8368亩,整地4500亩,新建采穗园圃130亩、育苗大棚22个及配套基础设施4936亩、完成蓝莓种植4000亩、种植茶叶2万亩、完成圈舍建设8万平方米、中药材种植5000亩。
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增收”。园区建成后,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带动就业5000人,辐射带动农户3000余户,农民增收3200元。
合伙经营分“股金”
依托丹寨县良好的气候条件、优质的土壤资源,企业与农户联合经营茶叶、蓝莓、黑毛猪、中药材、蔬菜等优质高效产业,企业通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培训以及信息咨询、销售服务,壮大了产业发展,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的。
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向高效行业合理流动。龙泉镇卡拉村将土地流转收取租金、股金后,积极发展“庭院经济”,该村125户中,有98户、250人常年从事鸟笼工艺产品加工,日产鸟笼200—300个,户均年收入1.5—2.5万元,占总收入的93.5%。
目前,全县流转土地1.2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86个,其中新增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村民除了按照土地流转的20%的股份收取“股金”外,还就地就近就业取得收入500多万元。
(贵州省丹寨县财政局陈贵旭、韦洁萍供稿)
责任编辑:欣闻
入企务工捞“薪金”
丹寨县在兴仁镇筹资实施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按照“示范园、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的“一园三区”的战略思路,以园区兴农、园区强农、园区富农为目标,积极探索山区农业跨越发展的路子,在引导当地农民走产业发展的路上正从“要我发展”走向“我要发展”。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成功引进了昶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粤禽等7家“农”字名优企业落户丹寨,并在丹寨承租“抛荒”土地发展核桃、食药用菌、茶叶、太子参、蛋鸡等高效农业,使流转土地既实现“房东经济、流转经济、劳务经济”,又使土地流转“转”出了真金白银。当地农民将土地流转后,“洗脚上岸”到企业务工,务工农民年人均捞“薪金”达12000元以上。
通过合作社整合、大户带动、基地引领的方式扩大产业规模,为当地农民搭建发展产业、就业增收的平台。丹寨县提高农民素质,对31056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打工收入0.89亿元。
流转土地收“租金”
丹寨县采取“开发商前3年按照每年每亩租金70元付给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三年后按照入股分成农户占20%、企业或承包大户占80%”的“3+2+8”的模式流转土地,使“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收益靠分成、打工赚工资”,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提高土地产出和农民获取“薪金、租金、股金”上做足文章。
兴仁镇中营村村民刘志霞算了这样一笔账:原先辛辛苦苦一年,满打满算净赚不到1600元。现在将土地租给公司,自己不用下地干活就赚租金3000元,在公司上班,每年还有工资收入3万元钱。像刘志霞这样既当“地主”,又当“蓝领”的农户,全县就有3000多户。
“3+2+8”的土地流转模式一问世,成为商家抢滩登陆的“聚宝盆”。2012年7月,贵州省恒道丹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丹寨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丹寨县兴仁镇,联手打造资源再利用、再循环,无污染物外排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入驻企业先后注资4960万元,有偿租赁流转土地8368亩,整地4500亩,新建采穗园圃130亩、育苗大棚22个及配套基础设施4936亩、完成蓝莓种植4000亩、种植茶叶2万亩、完成圈舍建设8万平方米、中药材种植5000亩。
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增收”。园区建成后,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带动就业5000人,辐射带动农户3000余户,农民增收3200元。
合伙经营分“股金”
依托丹寨县良好的气候条件、优质的土壤资源,企业与农户联合经营茶叶、蓝莓、黑毛猪、中药材、蔬菜等优质高效产业,企业通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培训以及信息咨询、销售服务,壮大了产业发展,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的。
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向高效行业合理流动。龙泉镇卡拉村将土地流转收取租金、股金后,积极发展“庭院经济”,该村125户中,有98户、250人常年从事鸟笼工艺产品加工,日产鸟笼200—300个,户均年收入1.5—2.5万元,占总收入的93.5%。
目前,全县流转土地1.2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86个,其中新增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村民除了按照土地流转的20%的股份收取“股金”外,还就地就近就业取得收入500多万元。
(贵州省丹寨县财政局陈贵旭、韦洁萍供稿)
责任编辑: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