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20世纪30年代,我国对民居建筑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建筑是文化的结晶,民居建筑反映了各民族、区域的历史文化变迁,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本文以石堰坪地区的古民居建筑——吊脚楼作为考察对象,并通过设计美学入手,分析石堰坪吊脚楼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美学价值。结合特色村寨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出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吊脚楼的研究不应该仅限于进行延续传承,重点是对它进行创新发展的研究,使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古民居建筑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焕发出它的魅力和光彩。
【关键词】:石堰坪;古民居建筑;吊脚楼;价值;传承与再生设计
一、石堰坪吊脚楼建筑概述
石堰坪,位于永定区王家坪镇东南部,四面环山,形似盆地,恰如堰塘,全村面积1700公顷,现居住有土家族982人,182栋吊脚楼,核心保护区85栋,这里村落建筑古扑原始,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灿烂悠久,堪称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原生态吊脚楼古老村寨和中国最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落所在地,被世界自然遗产基金会总裁安迪誉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经典”。
据笔者多次深入石堰坪村寨调研发现,就目前而言,虽然张家界市政府部门和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作了很大努力,这里的吊脚楼大多修建于清末明初,年代最久远的建于清嘉庆元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百年老吊脚楼有十余栋,就是最年轻的民居也有七十年以上的历史。其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在不断下降,再加上木构件受风吹雨淋、白蚁蛀虫等威胁,导致历史悠久的吊脚楼面临倒塌。
二、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的价值
1.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的生态价值
石堰坪吊脚楼以“适应环境”作为房屋营建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依山傍水”作为房屋选址的基本出发点,以木构为主,木材料作为一种原生态材料,非常符合当代生态的“3R”原则,而且易于搭建并可以减少污染,保护耕地、维护生态平衡,吊脚楼这一木结构建造技术具有可持续性,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2.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的实用价值。
史书记载干栏又称“麻栏”,是我国南方古代民族的住房形式,由树居或“巢居”演变而来。在《魏书·僚传》中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1】以及《旧唐书·西南蛮传·南平獠》中记载:“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2】有学者研究吊脚楼的设计构思也值得城市建筑借鉴,底层架空是吊脚楼形态中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基本特点,在新加坡许多住宅就采取了底层架空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南阳潮热气候下对房屋隔潮和通风的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独特的美学价值。
错落起伏的木构吊脚楼,流动的河水,丰富的山林资源,形成了风景如画的环境,吸引着古今那么多文人墨客、专家学者,跋山涉水、乐此不疲地纷纷来此探访吊脚楼,并为之留下了无数诗画、美文和音乐。吊脚楼其柱头、挑枋、栏杆、吊脚柱、门头、门窗花格等,这些构配件上都雕饰着各类图案,如动物、花卉或几何纹等。反映了对美的追求、对吉祥的祈祷与祝福,从设计美学角度,可以称之为一种符号语言,丰富了民居建筑艺术。
三、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的保护对策
针对目前吊脚楼保护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
1.完善立法保護
关于古建筑的修复原则,“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3】
2.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工艺技艺
目吊脚楼的形成和发展是当时人们认识并利用改造自然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对吊脚楼修缮的时候,要采取“整旧如旧”的修缮原则,【4】详细了解吊脚楼的建筑结构、工艺技巧和材料,学习先进的保护措施结合历史传统工艺,在吊脚楼的修缮上发挥人类智慧,传承历史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使石堰坪吊脚楼得以传承。
四、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的再生设计
随着环境的改变,这种原生态的居住空间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居住需求。笔者主要从在保护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吊脚楼内部的空间布局进行设计,解决当地居民的需求,使得当地的民居建筑能够与现代建筑的使用功能得到有力的结合,提高当地人的生活质量。例如现在城市中普及的太阳能热水器,它是利用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将水从低温度加热到高温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在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安置时,我们可以将它采用嵌入式放置到吊脚楼的屋顶内,以不影响建筑的整体设计满足当地人对生活的需求,给居民带来便利,避免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使用功能脱节的情况。此外石堰坪吊脚楼建筑庭院排水组织一般是通过石板四周的缝隙排往阴沟,下雨时会导致地面积水,对石堰坪空间环境再设计时,我们可以采用地漏,而且有的地漏还可以是镂花的,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达到装饰效果。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对空间进行适当的优化修复,满足现代人们对现代住宅功能的新要求。
石堰坪的古民居建筑吊脚楼充分展现了土家民族的建筑美学观,根据吊脚楼的历史文化以及吊脚楼的使用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吊脚楼的再设计改造应该采用保护修复为主,重新设计为辅的设计方法。本文对石堰坪古民居建筑吊脚楼建筑文化的解读还不够深刻,有待于更深入地研究挖掘,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价值,探讨传统民居保护与再生设计的良策。
注释:
[1]北齐·魏收:《魏书》,卷一0一.
[2]后晋·刘昫:《旧唐书·西南蛮传·南平獠》,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南蛮,西南蛮.
[3]《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4,5,第一章第三条.
[4]杨景岩.古建筑保护中的整旧如旧与整旧如新.中国知网,2013.12.
参考文献:
[1]胡显斌,刘俊.由捞车河村的民居建筑看土家族的人情伦理.中国知网,2016.3.
[2]龙社勤.湘西土家吊脚楼形成与发展初探[J].美术大观,2009.2.
[3]彭涛,胡显斌.“非遗”传承与高校通识教育互动研究——以大湘西地区为例.中国知网.
[4]李婷婷,舒鑫.浅析湘西吊脚楼的建筑装修艺术[J].艺术教育,2007.2.
[6]丁雪,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开发.[J].黄山学院学报,2011.6.
[7]刑凯峰,王磊.徽州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修复方法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8]朱世学.论土家族吊脚楼的生态价值.[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龙湘平.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历史演变考析.中国知网,2014.2.
[11]石雅云,刘俊.自然因素对民居建筑形态的影响分析——以湘西老司城土家族民居建筑为例.
[12]罗晓光.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特色及再生设计初探.中国知网,2009.8.
【关键词】:石堰坪;古民居建筑;吊脚楼;价值;传承与再生设计
一、石堰坪吊脚楼建筑概述
石堰坪,位于永定区王家坪镇东南部,四面环山,形似盆地,恰如堰塘,全村面积1700公顷,现居住有土家族982人,182栋吊脚楼,核心保护区85栋,这里村落建筑古扑原始,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灿烂悠久,堪称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原生态吊脚楼古老村寨和中国最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落所在地,被世界自然遗产基金会总裁安迪誉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经典”。
据笔者多次深入石堰坪村寨调研发现,就目前而言,虽然张家界市政府部门和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作了很大努力,这里的吊脚楼大多修建于清末明初,年代最久远的建于清嘉庆元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百年老吊脚楼有十余栋,就是最年轻的民居也有七十年以上的历史。其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在不断下降,再加上木构件受风吹雨淋、白蚁蛀虫等威胁,导致历史悠久的吊脚楼面临倒塌。
二、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的价值
1.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的生态价值
石堰坪吊脚楼以“适应环境”作为房屋营建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依山傍水”作为房屋选址的基本出发点,以木构为主,木材料作为一种原生态材料,非常符合当代生态的“3R”原则,而且易于搭建并可以减少污染,保护耕地、维护生态平衡,吊脚楼这一木结构建造技术具有可持续性,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2.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的实用价值。
史书记载干栏又称“麻栏”,是我国南方古代民族的住房形式,由树居或“巢居”演变而来。在《魏书·僚传》中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1】以及《旧唐书·西南蛮传·南平獠》中记载:“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2】有学者研究吊脚楼的设计构思也值得城市建筑借鉴,底层架空是吊脚楼形态中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基本特点,在新加坡许多住宅就采取了底层架空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南阳潮热气候下对房屋隔潮和通风的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独特的美学价值。
错落起伏的木构吊脚楼,流动的河水,丰富的山林资源,形成了风景如画的环境,吸引着古今那么多文人墨客、专家学者,跋山涉水、乐此不疲地纷纷来此探访吊脚楼,并为之留下了无数诗画、美文和音乐。吊脚楼其柱头、挑枋、栏杆、吊脚柱、门头、门窗花格等,这些构配件上都雕饰着各类图案,如动物、花卉或几何纹等。反映了对美的追求、对吉祥的祈祷与祝福,从设计美学角度,可以称之为一种符号语言,丰富了民居建筑艺术。
三、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的保护对策
针对目前吊脚楼保护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
1.完善立法保護
关于古建筑的修复原则,“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3】
2.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工艺技艺
目吊脚楼的形成和发展是当时人们认识并利用改造自然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对吊脚楼修缮的时候,要采取“整旧如旧”的修缮原则,【4】详细了解吊脚楼的建筑结构、工艺技巧和材料,学习先进的保护措施结合历史传统工艺,在吊脚楼的修缮上发挥人类智慧,传承历史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使石堰坪吊脚楼得以传承。
四、石堰坪吊脚楼建筑的再生设计
随着环境的改变,这种原生态的居住空间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居住需求。笔者主要从在保护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吊脚楼内部的空间布局进行设计,解决当地居民的需求,使得当地的民居建筑能够与现代建筑的使用功能得到有力的结合,提高当地人的生活质量。例如现在城市中普及的太阳能热水器,它是利用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将水从低温度加热到高温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在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安置时,我们可以将它采用嵌入式放置到吊脚楼的屋顶内,以不影响建筑的整体设计满足当地人对生活的需求,给居民带来便利,避免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使用功能脱节的情况。此外石堰坪吊脚楼建筑庭院排水组织一般是通过石板四周的缝隙排往阴沟,下雨时会导致地面积水,对石堰坪空间环境再设计时,我们可以采用地漏,而且有的地漏还可以是镂花的,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达到装饰效果。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对空间进行适当的优化修复,满足现代人们对现代住宅功能的新要求。
石堰坪的古民居建筑吊脚楼充分展现了土家民族的建筑美学观,根据吊脚楼的历史文化以及吊脚楼的使用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吊脚楼的再设计改造应该采用保护修复为主,重新设计为辅的设计方法。本文对石堰坪古民居建筑吊脚楼建筑文化的解读还不够深刻,有待于更深入地研究挖掘,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价值,探讨传统民居保护与再生设计的良策。
注释:
[1]北齐·魏收:《魏书》,卷一0一.
[2]后晋·刘昫:《旧唐书·西南蛮传·南平獠》,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南蛮,西南蛮.
[3]《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4,5,第一章第三条.
[4]杨景岩.古建筑保护中的整旧如旧与整旧如新.中国知网,2013.12.
参考文献:
[1]胡显斌,刘俊.由捞车河村的民居建筑看土家族的人情伦理.中国知网,2016.3.
[2]龙社勤.湘西土家吊脚楼形成与发展初探[J].美术大观,2009.2.
[3]彭涛,胡显斌.“非遗”传承与高校通识教育互动研究——以大湘西地区为例.中国知网.
[4]李婷婷,舒鑫.浅析湘西吊脚楼的建筑装修艺术[J].艺术教育,2007.2.
[6]丁雪,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开发.[J].黄山学院学报,2011.6.
[7]刑凯峰,王磊.徽州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修复方法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8]朱世学.论土家族吊脚楼的生态价值.[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龙湘平.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历史演变考析.中国知网,2014.2.
[11]石雅云,刘俊.自然因素对民居建筑形态的影响分析——以湘西老司城土家族民居建筑为例.
[12]罗晓光.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特色及再生设计初探.中国知网,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