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进行反思,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需要不断借鉴党史教育来对教育进行引导,党史是一种文化是数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其中包含的信仰和思想以及奋斗精神对一代人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而现阶段高校的思政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没能充分发掘思政教育的价值且内容相对单一,因此需要不断结合党史教育,明确党史教育的功能和优势,深度发掘党史教育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党史教育;功能优势
引言:现阶段国家逐渐提升对高校思政教育关注,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思政教育的目标,并逐渐构建党史教育模式,提升党史的学习并通过多种方式,来通过党史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并在国际形势和社会结构越发复杂的时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以古鉴今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优势和功能。
一、现阶段党史教育的功能和优势
(一)党史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必然途径
现阶段很多高校没有明确思政教育的目的,高校思政教育是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为目标,通过教育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进而更全面准确的对世界进行认知,才能更好的对世界进行改造,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需要通过高校思政教育提升学生能力,进而将学生培养成合格先进的建设者,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命运和发展,而我国伟大复兴的道路充满坎坷,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后,带领各族儿女通过百年奋斗不断地建设改革取得了令世界侧目的成就,不仅在国际地位上有了巨大的提升,也累积了丰富的精神思想财富,也就是党史思想,党史教育理应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模块,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党的认知,提升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可以避免错误思潮
随着世界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互联网让信息收集能力大大提升,这对与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地作用,但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很多意识形态相对落后复杂,一些错误的思想和潮流在隐蔽的角落生根发芽,一些西方错误的舆论更是迅速传播,在这个融媒体时代,娱乐主义和虚无主义让很多大学生迷失,这对与高校思政教育起到了一定的阻力,想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需要从根本处来加固,因此需要不断对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进行优化,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泛娱乐文化的渗透需要加强政治学习,通过党史教育能有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并以高校思政教育为着力点,利用党史教育逐渐培养高校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情怀,进而实现思想群体免疫,保证红色基因的传承,从党史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梳理理想坚定信念,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
(三)党史教育通过实际证明,更具有说服力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和内容偏向于理论,导致很多时候没有实证和实践,整体教育略显空洞乏味,思想教育要保证有说服力,能够引起思想共鸣,而不是作为抽象的理论像理科的公式一样去死记硬背,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落后,且教育的主体和重点出现偏移,因此需要利用党史教育来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党史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精神是经过实证的,有史实有依据,通过百年的发展马克思理论已经逐渐成体系,在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时,需要将这些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党史进行提炼和精神升华,这样可以将理论知识实体化,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历史还原进行可视化处理,以深度发掘党史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整体代入感较强且更有教育意义,将党史事迹及案例进行讲解进而与思想政治相融合,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思政课堂,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信仰。
(四)党史教育将高校思政理论提升到学术领域
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保证实效性,因此需要不断对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党史教育属于学术性内容,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党史教育不仅可以将思政课程高度提升,也能明确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位置,作为学术来不断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渠道,并从历史的基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社会和时代,这些党史精神和内容可以从政治和思想等多层次来对学生思维进行教育,且学术氛围的参与度融合度以及说服力都更优质,并逐渐将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延伸,由学生提出问题并带入到社会实践中,不再是强调结果,整个高校思政教育过程都更具有科研教育意义[2]。
二、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认知不足
现阶段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很多高校没有及时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和教育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且很多时候高校对高校思政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很多课程都过于流程化公式化,落实程度较低,且很多高校思政教育执教教师自身对党史的认知不足,很多时候没有对历史人物和事迹了解较少,且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教育意义较低,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内容与党史内容不匹配的现象,且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党史教育的价值体现较低。
(二)社会环境和时代特点对党史教育造成的影响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现阶段以党史为核心的教育结构,但是现阶段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而网络环境相对开放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意识形态都有著一定的影响,可以说网络计算机有利有弊,需要正确的引导使用,且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布局存在很多问题,现阶段党史教育逐渐呈现扁平化,且整体课程内容的占比较低,由于重视程度较低甚至逐渐被边缘化。
(三)党史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社会延伸性较低
现阶段虽然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已经融入党史教育,但是教育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内容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来对党史进行还原,整体代入感不强,仅仅通过语言描述稍显苍白且教育程度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执教教师的专业程度以及课程准备和课程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党史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 三、加强党史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对党史教育的认知
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专业性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思政教育的价值体现,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对党史的认知,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中科学引入红色文化和党史事迹来构建特色的思政教学体系,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初心,不断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时代、社会、历史,进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在进行执教之前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保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可以请专业的红学文化专家或者党史学者来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将党史文化逐渐融入教学文化中,逐渐形成一种先进的潜意识思维形态[3]。
(二)提升党史教育的高度,构建健全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文化需要不断拔高,逐渐形成一种文化高度和教育高度,并逐渐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多方面进行优化和融入,保证课程的教育意义,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和存在的问题科学进行课程设计,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侧重性。
(三)加强党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党史教育不能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不断较强党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利用新媒体或者信息化技术来对党史事迹或者人物进行还原,并收集视频、音频、教具来提升教学的代入感,学校构建党史文化信息平台,对各种红色文化和人物事迹进行收集和梳理整合,科学分析其背后的精神,进而融入课程体系,提升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深度发掘这些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党史文化是源于社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提升社会的延伸性,将数代先辈累积下来的宝贵精神传承弘扬。
(四)构建党史教育的反馈机制
党史教育课程需要不断优化,通过构建反馈机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获取其意见和建议,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并不断创新,逐渐丰富党史教育的内容,并构建优质的党史教育氛围,进而降低思政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阻力,党史文化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氛围构建是一个相对较为漫长的周期,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进行统筹设计,并不断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优化创新,逐渐形成以党史文化为核心的特色高校思政教育文化。
总结:高校思政教育现阶段与党史文化融入程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党史教育认知不足、教师队伍建设程度较低、时代背景影响以及教育方式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提升党史教育的认知,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保证社会的延伸性,逐渐构建党史教育信息平台并通过反馈机制明确自身不足,不断优化创新深度发掘党史文化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文华. 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党史教育的基本遵循[N]. 定西日报,2021-05-27(003).
[2]刘玲,韩美群.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21(04):25-31.
[3]程剛.隐匿与彰显: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中共党史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07):38-44.
作者简介:
王一,男,辽宁抚顺人,汉族,1989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党史教育;功能优势
引言:现阶段国家逐渐提升对高校思政教育关注,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思政教育的目标,并逐渐构建党史教育模式,提升党史的学习并通过多种方式,来通过党史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并在国际形势和社会结构越发复杂的时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以古鉴今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优势和功能。
一、现阶段党史教育的功能和优势
(一)党史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必然途径
现阶段很多高校没有明确思政教育的目的,高校思政教育是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为目标,通过教育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进而更全面准确的对世界进行认知,才能更好的对世界进行改造,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需要通过高校思政教育提升学生能力,进而将学生培养成合格先进的建设者,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命运和发展,而我国伟大复兴的道路充满坎坷,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后,带领各族儿女通过百年奋斗不断地建设改革取得了令世界侧目的成就,不仅在国际地位上有了巨大的提升,也累积了丰富的精神思想财富,也就是党史思想,党史教育理应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模块,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党的认知,提升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可以避免错误思潮
随着世界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互联网让信息收集能力大大提升,这对与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地作用,但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很多意识形态相对落后复杂,一些错误的思想和潮流在隐蔽的角落生根发芽,一些西方错误的舆论更是迅速传播,在这个融媒体时代,娱乐主义和虚无主义让很多大学生迷失,这对与高校思政教育起到了一定的阻力,想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需要从根本处来加固,因此需要不断对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进行优化,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泛娱乐文化的渗透需要加强政治学习,通过党史教育能有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并以高校思政教育为着力点,利用党史教育逐渐培养高校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情怀,进而实现思想群体免疫,保证红色基因的传承,从党史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梳理理想坚定信念,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
(三)党史教育通过实际证明,更具有说服力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和内容偏向于理论,导致很多时候没有实证和实践,整体教育略显空洞乏味,思想教育要保证有说服力,能够引起思想共鸣,而不是作为抽象的理论像理科的公式一样去死记硬背,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落后,且教育的主体和重点出现偏移,因此需要利用党史教育来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党史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精神是经过实证的,有史实有依据,通过百年的发展马克思理论已经逐渐成体系,在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时,需要将这些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党史进行提炼和精神升华,这样可以将理论知识实体化,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历史还原进行可视化处理,以深度发掘党史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整体代入感较强且更有教育意义,将党史事迹及案例进行讲解进而与思想政治相融合,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思政课堂,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信仰。
(四)党史教育将高校思政理论提升到学术领域
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保证实效性,因此需要不断对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党史教育属于学术性内容,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党史教育不仅可以将思政课程高度提升,也能明确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位置,作为学术来不断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渠道,并从历史的基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社会和时代,这些党史精神和内容可以从政治和思想等多层次来对学生思维进行教育,且学术氛围的参与度融合度以及说服力都更优质,并逐渐将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延伸,由学生提出问题并带入到社会实践中,不再是强调结果,整个高校思政教育过程都更具有科研教育意义[2]。
二、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认知不足
现阶段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很多高校没有及时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和教育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且很多时候高校对高校思政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很多课程都过于流程化公式化,落实程度较低,且很多高校思政教育执教教师自身对党史的认知不足,很多时候没有对历史人物和事迹了解较少,且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教育意义较低,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内容与党史内容不匹配的现象,且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党史教育的价值体现较低。
(二)社会环境和时代特点对党史教育造成的影响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现阶段以党史为核心的教育结构,但是现阶段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而网络环境相对开放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意识形态都有著一定的影响,可以说网络计算机有利有弊,需要正确的引导使用,且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布局存在很多问题,现阶段党史教育逐渐呈现扁平化,且整体课程内容的占比较低,由于重视程度较低甚至逐渐被边缘化。
(三)党史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社会延伸性较低
现阶段虽然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已经融入党史教育,但是教育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内容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来对党史进行还原,整体代入感不强,仅仅通过语言描述稍显苍白且教育程度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执教教师的专业程度以及课程准备和课程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党史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 三、加强党史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对党史教育的认知
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专业性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思政教育的价值体现,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对党史的认知,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中科学引入红色文化和党史事迹来构建特色的思政教学体系,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初心,不断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时代、社会、历史,进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在进行执教之前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保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可以请专业的红学文化专家或者党史学者来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将党史文化逐渐融入教学文化中,逐渐形成一种先进的潜意识思维形态[3]。
(二)提升党史教育的高度,构建健全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文化需要不断拔高,逐渐形成一种文化高度和教育高度,并逐渐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多方面进行优化和融入,保证课程的教育意义,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和存在的问题科学进行课程设计,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侧重性。
(三)加强党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党史教育不能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不断较强党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利用新媒体或者信息化技术来对党史事迹或者人物进行还原,并收集视频、音频、教具来提升教学的代入感,学校构建党史文化信息平台,对各种红色文化和人物事迹进行收集和梳理整合,科学分析其背后的精神,进而融入课程体系,提升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深度发掘这些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党史文化是源于社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提升社会的延伸性,将数代先辈累积下来的宝贵精神传承弘扬。
(四)构建党史教育的反馈机制
党史教育课程需要不断优化,通过构建反馈机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获取其意见和建议,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并不断创新,逐渐丰富党史教育的内容,并构建优质的党史教育氛围,进而降低思政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阻力,党史文化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氛围构建是一个相对较为漫长的周期,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进行统筹设计,并不断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优化创新,逐渐形成以党史文化为核心的特色高校思政教育文化。
总结:高校思政教育现阶段与党史文化融入程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党史教育认知不足、教师队伍建设程度较低、时代背景影响以及教育方式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提升党史教育的认知,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保证社会的延伸性,逐渐构建党史教育信息平台并通过反馈机制明确自身不足,不断优化创新深度发掘党史文化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文华. 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党史教育的基本遵循[N]. 定西日报,2021-05-27(003).
[2]刘玲,韩美群.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21(04):25-31.
[3]程剛.隐匿与彰显: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中共党史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07):38-44.
作者简介:
王一,男,辽宁抚顺人,汉族,1989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