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色彩与音乐文化分析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我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也是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作品和经曲作品。我国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流行最广的主要有三个版本,即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和浙江筝派。其中浙江筝曲《高山流水》以曲调优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为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筝曲《高山流水》,对我国传统器乐曲中所包含的民族色彩和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民族色彩;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227-02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具有外形古朴曲雅、声音铿锵有韵、优美动听的特点。筝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流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合了地方的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具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筝曲《高山流水》最早流行于浙江南部一带,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广泛传播的经典筝曲。筝曲《高山流水》运用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形象地将巍巍高山和潺潺流水的意境描绘出来。通过对浙江筝曲《高山流水》的欣赏,能够让我们对该筝曲所包含的民族色彩和音乐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一、筝曲《高山流水》的背景
  先秦《列子·汤问》和《吕氏春秋》中箸有伯牙抚琴、子期知音的故事,其中所提到的古曲便是《高山流水》。由此可见,《高山流水》是一首历史悠久的古琴乐曲。《高山流水》共分两部分,分别为《高山》和《流水》,后来被明朱权收入其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当中。从古至今,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感人故事被广泛传颂,《高山流水》也流传至今,成为寓意深刻的经典乐曲。《高山流水》不仅属于琴曲,筝曲也有同样的《高山流水》标题乐曲,且发展为几大筝派。筝曲《高山流水》与琴曲虽然同名,但音乐却迥异。不同流派的《高山流水》虽然同名,但各具特色,其旋律、风格、韵味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筝曲《高山流水》的三大流派
  (一)河南筝曲
  河南筝曲主要源于“河南曲子”,到了清朝中期之后称为“南阳鼓子曲”或者“大调曲子”。而“大调曲子”由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组成。筝是其中主要的伴奏乐器,也可脱离唱词独立演奏。河南筝曲素有中州古调之称,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无论是慢板还是快板,都仿佛如河南人的性格,高亢而粗放。河南派的《高山流水》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的板头曲,其节奏比较清新明快。河南派的《高山流水》是源于艺人相见通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寓意知音故事,因而易名为《高山流水》,因其具有河南筝曲的独特韵味,加上演奏者的感情色彩,而广为流传。
  (二)山东筝曲
  山东筝曲与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筝为琴书的伴奏乐器之一,筝自然可演奏琴书的曲牌、唱腔,一些由筝演奏的琴书音乐经过长期的传承,便逐渐演绎为纯正的筝曲。山东的《高山流水》是在50年代加上的大标题,是由《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道小曲联缀演绎而成。此曲无论从情、景、意哪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浓浓的山东风韵。
  (三)浙江筝曲
  浙江筝曲与一种古老的流行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着一定的关系。杭州滩簧包含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种基本唱腔,而筝为主要伴奏乐器,因而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四点”演奏手法。单从演奏技巧上来讲,其他筝曲流派也有所采用,但不如浙江筝曲那样已经形成一种演奏风格。浙江筝演奏时对于“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来作为细密摇动的,这种效果与弓弦乐器的长弓演奏手法比较接近。这也是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演奏中所没有的,其他流派的“摇指”或者“轮指”通常是以大指来作快速的“托”和“劈”,因此浙江筝的“摇指”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是一曲描绘风景的写意作品,虽然没有着重于宣扬高山及流水等景物,但那种点到为止、轻描淡写的表现手法,更具纯净、超凡脱俗之情。
  同为《高山流水》,河南与山东的筝曲《高山流水》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而浙江的《高山流水》则侧重于对景物的轻描淡写,表现出一种典雅、古朴、含蓄而不张扬的淡泊情怀,自然天成,高洁深远。从主旨上来看,浙江筝曲更加贴近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情志,也更能够体现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雅境。
  三、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所表现出的民族色彩
  (一)民族性的器乐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中所使用的民族乐器筝,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其代表的民族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筝在我国流传已经超过2500年历史。后汉的刘熙载《释名》中提到:“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筝的演奏手法经过不断传承和演进,成为现在以右手弹奏旋律,左手施以按、滑、揉等技巧为主要演奏方式的传统乐器。这种弹奏方法因为比较传统,因此弹奏的曲子也叫做传统筝曲。筝的弹奏在我国民间流传较广,并融合了不同的地方民族音乐元素,也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浙江筝曲《高山流水》采用传统的民族乐器——筝,成为我国传统器乐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性也意义深远。
  (二)写意中的民族情怀
  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情怀,通过了解民族音乐,能够使我们真正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风貌。筝曲《高山流水》有着一段深刻而感人的“知音”传说,这当中体现出文人雅士的高雅情操和浓浓友情,不正是我们千百年来所效仿和倡导的人文情怀吗?“伯牙一曲遇知音”,其中寓意的友谊情怀,是我们古老礼仪之邦的文明思想精华所在。而筝曲本身对于山水之景的描绘,也正是出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其中的种种正是一种民族情怀的深刻表现。《高山流水》中所营造的气氛,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民族情怀,其中所透出的一种对大自然的哲理性认识,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挖掘的。筝曲《高山流水》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也正是现代人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推崇和传承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韵味中所包含的民族特色
  时至今日,西方文化正在一点点地侵占古老的东方文明,当现代社会所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品几乎面目全非之时,一曲筝曲《高山流水》还能够让我们浮想起那古老的“知音”传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古朴的民族文化,体会到那种超然民族特色的震撼力。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曲调以抒情为主,韵味华丽儒雅,技巧连贯,具有朴实而浓郁的民族特色。演奏时,演奏者大多着以我国传统服饰,使音与形达成完美的和谐一致,这种融合形成一幅古朴的、具有强烈民族气息的水墨画卷,带有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和风情。
  四、浙江筝曲《高山流水》中体现的音乐文化
  (一)传统音乐的美学文化
  传统音乐中往往寄托着古人的文化倾向和美学思想,是我国古老美学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人们往往能够从传统音乐中体味出不同的美学意境,是其他音乐所无法比拟的。从整体结构上说,浙江筝曲《高山流水》由“高山”、“流水”两部分组成,其中“高山”部分运用了双八度大抓套同度按弦、大抓套同度按弦、低音区打弦等弹奏技法,将我国高山的华美、雄壮描绘得淋漓尽致,或群峰叠起,或连绵起伏,或苍松翠析,或山花烂漫;而“流水”部分则使用了上下行刮奏等的技术,并在刮奏中突出了旋律音,仿佛小溪潺潺流过,又仿佛高山瀑布一泄千里,其意境美轮美奂,如临其中。这种描绘高山与流水的优美曲调,正是我国传统美学文化的深刻体现。我国历代文人墨客都对山水有着浓厚的情意,这种情意表现于艺术之中,便会创造出不同与其他国家的美学文化。
  (二)传统音乐的标意文化
  中国传统的标题性乐曲,通常都具有很深的意境,标题与曲意大多非常贴切,形成一种典型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标意音乐文化。我国传统标题乐意与西方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的标题音乐大多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思想;而我国传统器乐曲传承方式比较特殊,大多数的器乐曲都有标题,但这不等同于题目,并不会完全提示出乐曲的内容。浙江筝曲《高山流水》便是我国传统音乐标题文化的典型代表。《高山流水》的标题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可以通过曲名直接了解,即是对高山与流水自然景观的描绘;而其二层含义,则是对之前写实性基础的延伸。通过第二层含义,我们可以体会到《高山流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寓意的抒情类筝曲。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高山流水》不仅是一首描写风景的筝曲,也具有以乐会友的现实作用,通过乐曲来抒情诉志和交流情感。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中,这种标意性作品数量较多,因此而形成一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标意性文化。
  (三)现代音乐的多元文化
  我国的很多传统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传承至今也开始吸取一些新的技法和音乐元素,从而呈现出了多元化文化形态。这不仅是为了丰富音乐本身的质感需要,也是为了迎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取向。目前广泛流传的浙江传统筝曲《高山流水》,在传承原谱的基础之上,也添加了很多新的弹奏技巧,由此来辅助表达乐曲的意境。浙江筝曲的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术手法,同时还借鉴和融合了琵琶、三弦、扬琴甚至是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这种演奏技法的融合,正是现代音乐多元化发展的体现,也是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完善和演进的根本需要。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枝独秀,它不单停留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还借景抒情,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思想境界。在浙江筝曲《高山流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融合、吸收和创造,成为了现代流传广泛的、具有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特色的代表性乐曲。其中所包含的民族色彩和音乐文化特色,是我国传统音乐精神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王妮娜.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改编版)标意性特征[J].大舞台,2011(4):77~78.
  〔2〕毛丽华.三大流派筝曲《高山流水》简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9):138~139.
  〔3〕赵晓强.《高山流水》的鉴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1):144~145.
  〔4〕徐凤萍.筝曲《高山流水》的鉴赏研究[J].歌海,2008(7):56. (责任编辑 孙国军)
其他文献
摘 要:2012年是自媒体舆论监督的鼎盛之年,层出不穷的自媒体首发新闻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通过两起首发新闻案例,探讨自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特点。  关键词:自媒体;首发新闻;舆论监督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38-03  一、自媒体的兴起  2010年,中国的自媒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新浪、腾讯、人人网、贴吧等为人们提供了一个
期刊
摘 要:在五四启蒙批判和以人为本为主的现实主义思潮下,涌动着一股民间文学思潮的暗流。经过延安文学和文革十年的压制,在80年代,民间文学思潮以“寻根文学”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文学史上,但80年代的社会环境让寻根文学走向了边缘化和地方性。新时期,以莫言红高粱系列和陈忠实《白鹿原》为代表的新“寻根文学”,再一次搅动了这股民间文学思潮。本文以《白鹿原》为例,分析了在正统佛道宗教下,图腾崇拜、巫术等具有普泛性意
期刊
摘 要:美国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半自传体成长小说《一个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实日记》,是一部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作品。本文依托成长小说的基本理论,以后殖民语境为切入点,从小说主人公经历的双重成长困境以及小说所反映的印第安人生存困境所折射的社会问题入手,探讨小说体现的成长和后殖民主题。  关键词:《一个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实日记》;后殖民语境;成长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影视翻译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对于文化因素的译法学术界有着截然不同的呼声。本文通过对四部欧美经典影片双语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描述并总结了影片中常见文化词的译法,进而从文化交流、译者、译文和受众四个方面分析异化策略的优越性,并且认为由于影视语言的综合性,异化翻译策略在影视翻译中应该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影视翻译;文化词;异化;归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米兰·昆德拉是探究“存在”的小说家,他深受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影响,始终致力于用小说艺术来探索“被遗忘的存在”。米兰·昆德拉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是对存在命题的具体论证,他不断提醒人们去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以抵抗“存在的被遗忘”。  关键词:胡塞尔;海德格尔;存在;被遗忘的存在;生活世界;小说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80
期刊
摘 要:对于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我们通过调整冒泡速度对其进行实验探索。实验测试了冒泡速度分别为3,5,7,9,11s/个时,乙醇与异丙醇两种溶液在浓度为10%,20%,30%,40%,50%时表面张力的大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乙醇与异丙醇溶液,当冒泡速度为11s/个时,这两种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最接近理论值。因此在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时冒泡速度控制在10s/个以上,所得数据更精确。通过初步探
期刊
摘 要: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托尼·莫里森注重从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取创作题材,发掘和建构黑人文学的独特性。其代表作品《宠儿》通篇就像一曲即兴演奏的爵士乐,不仅荡漾着爵士风格的语言特色和文本结构,还充分体现了爵士乐重视心灵体验、追求自我解放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爵士风格;非洲传统;语言特色;文本结构;即兴;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求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实践育人环节。四川文理学院把校园文化作为美育工作的重点,注重挖掘培植文化育人潜能,着力构建积极向上、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具体实践中立足“一主体、两课堂、三联动”,深度开发,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翻译活动是两种语言、社会、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传统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中译者一直处于一种“隐形”的状态,随着翻译“文化转向”的提出,译者主体性理论逐渐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及重视。本文从译者主体视角出发,以许渊冲英译的《西厢记》为例,揭示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文本选择、译者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及表达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研究证明,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文化传播的具体操作实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出发,展示了文化负载词是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而关联理论可以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加以指导。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本文以《围城》为例,从《围城》英译本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语句进行探讨,以期探索文化负载词的有效翻译途径。  关键词:关联理论;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围城》英译本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