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在主义视角探析狄金森诗歌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大多围绕自然、自由及死亡为主题展开,一生创作颇丰,但在其生前却鲜为人知。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解析狄金森诗歌,发现狄金森对自由及死亡的态度和存在主义不谋而合。
  关键词:存在主义 自由 虚无 死亡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一词源于拉丁语“existentia”,含有“存在”(being)、“生存”(subsisting)、“实存”(existence)之意。存在主义强调体验,尤其体现在对自身的存在、虚无和自由及其情绪等方面。按照存在主义的观点,人是自由的,因为人是自我存在、意识的存在。也就是说,人是自由的,人的选择也是自由的。不论是狄金森的宗教信仰还是其诗歌创作,她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都可窥见一斑。
  一.追求自由的存在主义人生观
  狄金森在诗歌《上天堂去》中表达到,不知道何时,也不知道如何去往天堂,甚至对此感到惊讶。虽然诗人已清楚地意识到去天堂的必然性,并将其比作像夜晚归家的羊群,可见狄金森并非不受基督教的影响,只是敢于逆大流而怀疑,她甚至把去天堂看做是一件“多么黯淡悲凉”的事情。第二节中,“也许”、“谁知道呢”再一次将诗人的怀疑态度展露无遗。按照基督徒的信条,人生而带有原罪,但只要在世行善赎罪,死后就能去往天堂。去往那个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诗人却暴露她去天堂的动机也只是为了“靠近我失去的那两个”[1],并非将其视作自己最好的归途。在最后一节,诗人对上帝的态度由起初的不相信发展成为高兴不信他,与世人向往的天堂相比,“我”更留恋这个尘世,似乎在向读者阐明,“我”已识破相信上帝、相信天堂不过是一种自欺的慰藉罢了。
  狄金森并非否认上帝的存在,她从自身的体悟出发,不时发出对上帝和天堂的质疑。这种怀疑正表示人的自由,体现出诗人追求自由,不受上帝左右的存在主义人生观。
  二.对存在主义中虚无的体验
  人总是无可避免地趋向将来,当现在的存在与将来的存在建立了某种联系时,虚无便溜了进来。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到:“我正是通过我的恐惧而被带向将来,这种恐惧由于把将来变成可能而自我虚无化。以不是的方式是他自己的将来的意识正是我们所谓的焦虑。”[2]
  在《以前,垂死的人》一诗中,狄金森表达出体悟虚无时的焦虑:“以前,垂死的人/知道他们将去何处——/他们前往上帝的右手边——/那只手如今已被砍掉/上帝,无法寻找——/信仰退位/使行为渺小——/有一星磷火/也比黑暗无光美好——”[3。诗中,“他们”知道自己的归处,即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但信仰消失,人生彼岸无法寻找的无措之情与之交集,我们仿佛能读到难以言表的灵魂的痛苦。对于诗人来说,绝望、苦闷的心情随时被感受着,可悲的是,时光这剂良药也无法医治主人公心中的创痛。“时光从不曾平息/真实的痛苦不断增强/象精力追随年纪”[4]。为了解脱痛苦,诗人常置人物于恍惚的状态之中,唯有恍惚能使人记忆减退,以便将痛苦尘封。在她的第599首诗歌中,“一种痛苦——那么强烈——/它吞噬一切物质/然后以恍惚覆盖地狱——/于是记忆便能……”在诗人眼中,痛苦绝望恰如其分地证明了自我的“存在”,因为没有什么比此刻更加真实。
  总之,狄金森善于在诗歌中突出人物的存在意识,并将其对人生体悟的各种情绪绵密地编织其中,无疑是对存在主义中“唯有存在才能虚无化”观点的最好诠释。
  三.“向死而在”的存在主义死亡观
  死亡是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之一。狄金森的死亡诗歌处处体现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的观点:“对死亡持以为真--死亡总只是自己的死亡”[5],从个人对死亡的体验来展现她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坦然接受。在《死去,只需片刻》一诗中,诗人把死亡的过程描述得并不痛苦,反而是一副被“美丽的阳光照耀”[6]的温暖画面。她把死亡比作是睡得最香甜的一觉,从此“再不知困倦疲惫”[7]。在死亡中感受一切皆空,唯有自己是最真实的存在,这也是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内涵所在。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是狄金森死亡诗中的经典。“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他殷勤停车接我——/车厢里只有我们俩——/还有‘永生’同座”[8]。当死神来临,“我”毫不犹豫地抛开劳作,与他同行。一路上,学校、操场、稻田与落日映入眼帘,表面看是在写死亡,却体现出诗人不畏死亡,眷恋生活的美好,即便是死后的种种体验也是诙谐压倒了伤感。
  尽管狄金森没有给死亡下定义,也没有提出深奥的哲学概念,她却能敏锐地从人类体验的角度出发,铺展开死亡的过程与情景。死亡在她的笔下没有狰狞的面孔,反而是温文尔雅的形象,透过写死亡来探寻生存的价值,颇有“未知死,焉知生”的意味。
  通过狄金森的诗歌,我们看到她对生存的真实情况既抱有怀疑,却又希望选择继续生存,而当死亡来临时,她却以向死而在的姿态毫无畏惧,欣然接受人类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3][4][6][7][8]江枫编译:《狄金森诗选》[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2]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61
  [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317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写给教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一书由陈虹主编,全国120多名优秀教师责编,针对中国中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展开研究,运用积极语言HAPPY教育模式,在课堂管理、班级管理、
内容摘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本文就其讽刺艺术谈谈个人看法。  关健词:《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讽刺的可贵之处在于讽刺必须使读者体会到讽刺者赖以出发的理想,在于能够面向社会,挖掘
什么是合作呢?合作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同一目标,相互帮助,共同行动的一种方式.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
明代天启之后,民间出版活动繁荣,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出版家,如毛晋、陆云龙、陈继儒、屠龙、冯梦龙等。与毛晋、冯梦龙等不同的是,周之标在杜信孚《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
10kv配电网线路变配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是否过关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因此,确保变配电安装工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变压器安装技术、配电柜的安装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开展全新的教育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情景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从情景
国学的内容广泛,涵盖面广。国学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也具备一定的技艺性和实践性。幼专院校的学生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在幼专院校开展国学教育就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
目前,留守儿童是农村学校中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他们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
【摘 要】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的发挥,对此,笔者从施工进度的各个环节探讨了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同时对于其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阐述,以期知道施工。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作为整个城市得以正常运营的基本保障之一,市政工程的给排水工程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城市功能充分的发挥,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