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粉青釉鼎式炉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8383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官窑瓷,它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向人们彰显着它不平凡的身世,“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便是南宋人对南宋官窑瓷器高度精辟的概括。作为皇家御用的瓷器,它制作和烧造的要求自然是非常精高,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的柃验,即使是生产出的不合格的次品也不许流人民司, 律就地打碎掩埋。因此流传下来的南宋官窑瓷器少之又少,说它是稀世珍宝也不为过了。
  据史料记载,南宋官窑的窑址有两处,一处位于杭州南郊的乌龟山麓,靠近古时皇室祭祀的郊坛,称作郊坛下官窑。另一处窑址在杭州凤凰山老虎洞附近,现在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就是文献记载中的修内司窑址。这件粉青釉鼎式炉出土于杭州老虎洞修内司窑址,高1 3厘米、口径1 5厘米、腹径1 5.6厘米,由若干瓷片拼对而成。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那个时代的次品,然而即使是这样个支离破碎的“身躯”也足以给我们带来视觉的震撼和心灵的感动,它通体施粉青色釉,由于采用了素烧和多次上釉的工艺,釉层丰厚,釉面略带乳浊呈失透状,釉色粉青润泽,釉面开大片纹,表面光泽柔和,犹如青干。器型端庄,沉稳,器口沿外卷,上有两方形立耳,颈部有两道突起的弦纹作为装饰,肩、足贴饰短扉棱,简洁素雅。器腹扁圆,圜底,腹底下有三乳丁足,足底刮釉,底部有六个支钉痕,应为支、垫结合的烧造方法。整件器物正气沉静,稳重大方。从岜残损部分的断面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肉身”——瓷胎体呈黑灰色,这种呈色是因为它的胎泥中加入了含铁量较高的紫金土所致,也就是著名的二元配方。二元配方的创造,改变了浙江地又越窑系制瓷技术中 直秉承的一元配方制胎的工艺,是中国陶艺发展史上的个里程碑。
  鼎式炉在宋代的造型多仿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型,在祭祀甲作为礼器使用。礼器在古人的心里总是有着小同寻常的地位,它经常与“王权“和”威严”联系存起, 种“受命于天”的神圣力量的尊崇与礼敬,冈而礼器这种代表了身份和地位的物质载体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精心的形式,作为替代铜、玉器的官窑瓷质祭祀用品,造型上必须严格按三代礼器的形制制作,绝不能随心所欲。它的造型求正不求奇,线条不张不弛,在比例、均衡、尺良等方面反复推敲,使人觉得它的任何个地方改动都会“增分太长,减一分则太短”,都会破坏岜的美,跟商周时代的青铜礼器相比较,它似乎没有强势的气质,在繁缛的青铜纹饰面前,它也好像显得过于简单和朴素,然而就是这份简单让人们久久回味和留恋,正是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件鼎式炉如玉般的釉质,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玉在千百年来的中国文人世界里一直是精神的象征,“玉德”也是构成中国文人尚玉思想最重要的个文化内涵。圣人孔子评论玉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并把玉德和君子联系在起,认为“君子比德如丰”。于是,爱玉、尚玉的思想广为流传开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宋代尚古,理学思潮统领社会主流,理学家们将内在身心修养推为最高的本末,于是,在皇室贵胄、官僚、富裕文人,有钱有闲之辈趋古若鹜,崇尚吉玉。在瓷器也不例外,然而要烧造出让统治阶层喜欢的具有玉质感的瓷器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南宋官窑的匠师们穷其智慧,发明了多次上釉多次釉烧的制瓷工艺。多次上釉的器物胎体一般都很薄,在上釉前,先将坯体存低温中素烧,可以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减少器物的变形,也增强了它对釉水的吸附力。为了增加釉层的厚度,往往都是采用多次上釉,这样就杜绝了因一次性上釉过厚而导致釉层不均、流淌的现象。经过两到四次的施釉,使釉层的厚度达到 毫米以上。这种复杂的施釉工艺,大大提高了官窑产品的质量,也体现出官窑生产不惜工本精益求精的特点。因釉层厚,器物口沿釉水下淌,比周身较浅,露出胎色,称为紫口,而器物底足无釉部分在烧造过程中氧化呈现铁色,称为铁足,紫口铁足是南宋官瓷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南宋官窑的瓷器釉面一般都有纹理大小、疏密不的裂纹,这原本是制瓷工艺中的一种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在烧成后的降温阶段,胎和釉在冷却过程中膨胀、收缩的系数不一样,造成釉面开裂,人们把这种裂纹成为“开片”。“开片”这种瑕疵后来成了南宋官窑青瓷的一种独特的装饰。
  南宋官窑瓷器在一百多年的南宋半壁江山里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着它的职责,存皇家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它举足轻重的作用,时间逝去,这些有着高贵身份的瓷器在岁月的长河淡出历史舞台,我们也很难得见到它们的尊容,偶尔在几次大拍卖行的拍卖中听到关于它天价的拍卖数字,但是它深沉,典雅,含蓄的美却闪烁在每一个爱瓷人的心里,它一尘不染的精神品质也直关怀着青瓷的发展。
其他文献
象牙从古至今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推崇的吉祥物。象牙光泽柔和,细腻温润,是贵重的特种工艺品制作材料。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荇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问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有交流。在本文中杨伯达先生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宫廷牙雕资料,从这些记载有助于藏家们了解相关地方牙雕的情况。    牙
期刊
谈到象牙雕,人们除了备感其材料的珍贵外,还常会对历代匠师们的雕刻技艺惊叹不已。在象牙雕收藏方面除了要从用料来判断其价值,专家还认为需要从做工及造型等因素来判断收藏价值。然而,许多人对于象牙雕的用料与制作仍然是知之甚少,市面上关于象牙雕的书籍也没有对其作详细介绍。因此本刊特意对话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莫泽辉先生,通过介绍和对比古今象牙雕技法来谈象牙雕收藏,其中透露r不少分辨仿品及如何保存象牙雌的技巧,同
期刊
中国著名画家陈家泠先生的大型画集出版和大型个展要双双举办,我从心底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陈家泠先生的作品极具独创风格,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他在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基础上,将形式和技法重新进行了大胆的革命,使之达到完美的境界。  陈家泠先生的《睡莲》系列、 《桂林山水》系列、《好鸟》系列等作品,在中国国内已好评如潮,在国际上也反响巨大。中国文化的真髓和艺术技法样式的出新,靠的是作者自
期刊
1989年,那是个多事之秋,第七届全国美展照常规举办,陈家泠的《不染》荣获银奖——这是个相当不错的奖项,因为花鸟画几乎从来没有在全国美展上获得过金奖。两片淡墨的荷叶仿佛是两扇门刚刚打开,在那中间的“门缝”里,屋漏痕般的焦墨荷杆上亭亭立着一朵淡墨的花。一切都趋于平面的构成,唯有那画中央的莲子立体地凸显着那即将成熟的果子。它分明寄寓着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喻莲为“花之君子”的
期刊
艺博会“转型升级”:实行市场化运作    广州市文化局从今年开始对艺博会实行市场运作,把艺博会的具体承办执行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交由专业公司运作。广州市文化局宣传处处长蔡锦明表示,交给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主要是为了减少政府财政投入,实现艺博会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活动项目的管办分离。蔡锦明透露,本届艺博会还将吸引社会企业的赞助,多渠道融资,资金实力将超越往届。  除此之外,今年的票价也有很大的提升
期刊
一样在二战中受命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军人,却在退伍后弃枪从文,创办了《华盛顿人》杂志,引领着华盛顿人的最新生活方式;一个颇具眼光的媒体人在《华盛顿人》杂忐蒸蒸日上的时候,却把杂志卖掉,全身心投入到“拯救”自己家族艺术博物馆的事业中;一个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艺术训练,而且自称“不具备收藏家直觉”的人,却让面临危机的美国第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面貌焕然一新,他就是劳犬林·菲普斯(Laughlin P
期刊
东西艺术,有同有异。同者,存貌写形,寓意抒情,均破涤孤烦,发乎胸壑,展现一个时代的生机。异者,工具不同,方法不同,审美境域也各有别。自古以来,几大轴心文化利用天时地利,铸造强兵锐势,呈现辽淘疆域的人种影响,希腊、罗马文化沿地中海播扬,与希伯莱文化及欧陆各地各族文化相争互融,谱写人类文明历史的主要篇章,并在近现代形成强势,在全球范围内被称之为西方文化。中华文化在东亚洲的广袤大地上,依靠喜马拉雅的天然
期刊
“相国书画至不易求”    河北南皮这个运河边的小县城,在风雨飘摇的晚清,冒出了个状元宰相、 个探花宰相:两人还是同族兄弟。他俩便是道光二十七年状元张之万(1811~1897)和同治二年探花张之洞(1837~1909)。清代以授内阁大学士为拜相。张之万曾被授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张之洞亦于去世前二年(1906)被授协办大学士,旋擢体仁阁大学士。据知兄弟先后为宰相的情形在清代仅此一例
期刊
时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它既是生活的必备用品,又是显示人们生活品味与生活情趣的最佳装饰物。在时钟的制作与设计上最辉煌的时期无疑是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制的古董钟,它们一直以其瑰丽的设计及其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的藏家,在国外每季的拍卖会上也小州会出现它们的身影。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佳士得士欧美举办了,“500 Years:Decorative Arts Europe”系列的专拍。
期刊
辽代    谩王朝乃南契丹族建亩,故有一国两号,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设置北面官知南面官两种官制,因而官制上出现了汉文官印和契丹文官印。汉文官印传世不多,除传世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安州绫锦院记”外,《辽海印信图录》多有著录。契丹文官印据刘凤翥先生统计,总共不过100枚,多为契丹大宇官印,印文真正能全文释读的乃故宫博物院藏“元帅左都监印“而已。本篇图1亦为契丹大字官印。    西夏    西夏由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