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学知识 教学 新课程 小学数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形式,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注重对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索,教学策略是每一位教师教学中必须思考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理念更新的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了我们的担忧和关注。下面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在参与中体会
营造出一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就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故事对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导入新课时,如果讲一些与新课有关的故事,学生就会在充满幻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角的初步认》一节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从他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兴趣入手,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致勃勃,充满好奇地参与学习,让学生从常见的平面图图形中发现,认识角,使学生脑海里建立了“角”的表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的角。如剪刀,钟表上的两根指针、红领巾的两边所形成的图形引出“角”。我利用故事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角的认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讲故事,举实例中初步感知了“角”的含义,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同时,又使学生在情绪高涨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为学好新课做好充分准备。
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联系生活,在探究中体会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法则、算理都能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抽象感知角,揭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角,做出角,最后自主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找出五角星上有几个角,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看能得到几个角?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
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感到自然、亲切、真实,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三、注重操作,在探究中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强化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学中,通过画角、对比,认识角的共同特点,再通过判断、做角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角的模型。这里充分体现了知识建构的系统性,虽然是很简单的教学内容,却蕴伏了许多的数学思想。正确的摸角方法、画角方法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为以后更高一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抽象出的三个角蕴伏着“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我们的课堂并不局限在“40分钟”,而是给了它更大的拓展的空间。
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四、重视实践,在拓展中延伸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拓展题,将会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也可以使学生养成用数学、做数学的良好习惯,创新意识与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在教学中,通过找角,使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意识,让学生充分享受数学美。
准备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在同学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现在让角的一条边不动,另一条边旋转,都可以得到哪些角?同桌两人开始旋转,边转边说出角的种类。学生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学习并理解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产生一种愉快欢乐的情绪,从而渴望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学习。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快乐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关键词:数学知识 教学 新课程 小学数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形式,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注重对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索,教学策略是每一位教师教学中必须思考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理念更新的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了我们的担忧和关注。下面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在参与中体会
营造出一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就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故事对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导入新课时,如果讲一些与新课有关的故事,学生就会在充满幻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角的初步认》一节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从他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兴趣入手,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致勃勃,充满好奇地参与学习,让学生从常见的平面图图形中发现,认识角,使学生脑海里建立了“角”的表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的角。如剪刀,钟表上的两根指针、红领巾的两边所形成的图形引出“角”。我利用故事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角的认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讲故事,举实例中初步感知了“角”的含义,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同时,又使学生在情绪高涨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为学好新课做好充分准备。
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联系生活,在探究中体会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法则、算理都能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抽象感知角,揭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角,做出角,最后自主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找出五角星上有几个角,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看能得到几个角?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
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感到自然、亲切、真实,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三、注重操作,在探究中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强化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学中,通过画角、对比,认识角的共同特点,再通过判断、做角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角的模型。这里充分体现了知识建构的系统性,虽然是很简单的教学内容,却蕴伏了许多的数学思想。正确的摸角方法、画角方法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为以后更高一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抽象出的三个角蕴伏着“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我们的课堂并不局限在“40分钟”,而是给了它更大的拓展的空间。
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四、重视实践,在拓展中延伸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拓展题,将会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也可以使学生养成用数学、做数学的良好习惯,创新意识与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在教学中,通过找角,使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意识,让学生充分享受数学美。
准备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在同学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现在让角的一条边不动,另一条边旋转,都可以得到哪些角?同桌两人开始旋转,边转边说出角的种类。学生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学习并理解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产生一种愉快欢乐的情绪,从而渴望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学习。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快乐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