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12年江苏省在普通高校举办高职师资培训以来,东南大学为办好《理工类科研方法》培训项目,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系统实施,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根据培训对象与培训要求科学严谨地制订培训计划,实施三大模块并行的培训方案,效果明显,为高校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中增加了一个样本。
关键词:高职师资;科研方法;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15-03
“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武器,是产生教育知识和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要办好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必须有相应的科研支撑。”[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多元化进程的加快,同时也受国外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当今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技术院校师资的培养和现有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1年度项目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2]14号)等文件下达后,结合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江苏省教育厅会同财政厅于2012年6月底共同出台了《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度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项目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标志着江苏省在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师培训项目的全面启动。根据《通知》中的项目任务需求,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以下简称东南大学职教院)职教培训基地依托本校的专业优势,结合校内外的优质师资力量,于2012年开办了《现代电子技术应用》《自动控制学科先进技术教学与实践》2个专业教师“四新”培训项目和1个科研方法培训项目——《理工类科研方法》。在此基础上于2013年又开办了包括《理工类科研方法》在内的专业骨干教师3个培训项目和1个专业带头人高端研训项目共5个培训班,均获得了成功。
本文拟就《理工类科研方法》项目培训为例,对其培训全过程的主要工作予以跟踪剖析,以期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进一步提升培训水平,创新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师资培养模式。
一、科学规划方案
对于培训工作来说,培训方案是一个培训项目的灵魂。培训方案制定得科学与否,决定着能否正确地把握培训的方向,以至最后能否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国外对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附加模式。是在专业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合格的职教师资;二是整合模式。即对新教师同时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教育教学知识的培养;三是结果导向模式。主要用于职教师资的在职培训,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始终与不断更新的职业标准保持一致。东南大学职教院职教培训基地所开办的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专业带头人高端研训项目的培训即属于第三种模式。
与其他突出专业性或实践性的培训项目不同,《理工类科研方法》项目具有综合性和理论指导性较强的特点。《通知》明确了省级科研方法培训项目的培训目标为:通过培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解决在选题的确定、研究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果的表述、论文的结构等研究过程中的学术规范性问题。东南大学职教院职教培训基地的各级成员在反复思考并领会《通知》精神和要求的基础上,由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挂帅,从分析培训对象的专业教育背景和需求入手,结合学校的资源优势,反复讨论,确立了“科学理论引导,规范教学跟上,宏观把握与条块分解并行,指导性与操作性结合”的基本培训思路,统筹制订培训方案,把培训内容设置成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从宏观的角度发掘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科学研究及方法;
第二模块,从具体的理工类学科专业的角度探索科研方法;
第三模块,介绍具体的发表科研论文和申请专利等相关的专业性知识。
该培训方案切合了本项目的培训目标,体现了较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二、系统实施培训
在确定了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具体开设哪些课程、聘请哪些教师也是至关重要的。本着通过培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培训目标,经过前期调研和反复论证,形成了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即所开设课程必须能够指导学员从宏观着眼,从细节着手,让学员实实在在学到从选题、科研到形成规范的学术论文的系列步骤与方法。在此前提下经过反复权衡,设置出具体课程。
在聘请教师时,第一模块的课程均聘请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颇有研究和建树的学者专家作讲座;第二模块的课程选择东南大学有代表性的专业院系的院长、副院长甚至长江学者等名师专家讲授,他们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第三模块的课程由东南大学科技处、图书馆、情报科技研究所的专业人士授课。具体的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授课教师大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颇有建树,享有较高声誉。他们的讲座深入浅出,灵活生动,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如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刘副研究员的《项目申报及其形象化表达》讲座,向学员传授了如何将严谨枯燥的项目申报用生动形象的PPT等形式表达出来为申报项目增光添彩的方法,深受学员喜爱。自动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费教授在讲座最后的互动时间与学员交流时,有学员提出了数学学科方面的困惑,他马上给予流畅解答,令学员钦佩不已。
东南大学的教师在新知识领域和科研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面的科研路径却不是行家里手。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请来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聂教授,他就自己亲身经历的与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科研的实践经验,向学员们介绍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开展教学与科研,如何将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与经验,对学员很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高职师资;科研方法;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15-03
“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武器,是产生教育知识和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要办好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必须有相应的科研支撑。”[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多元化进程的加快,同时也受国外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当今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技术院校师资的培养和现有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1年度项目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2]14号)等文件下达后,结合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江苏省教育厅会同财政厅于2012年6月底共同出台了《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度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项目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标志着江苏省在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师培训项目的全面启动。根据《通知》中的项目任务需求,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以下简称东南大学职教院)职教培训基地依托本校的专业优势,结合校内外的优质师资力量,于2012年开办了《现代电子技术应用》《自动控制学科先进技术教学与实践》2个专业教师“四新”培训项目和1个科研方法培训项目——《理工类科研方法》。在此基础上于2013年又开办了包括《理工类科研方法》在内的专业骨干教师3个培训项目和1个专业带头人高端研训项目共5个培训班,均获得了成功。
本文拟就《理工类科研方法》项目培训为例,对其培训全过程的主要工作予以跟踪剖析,以期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进一步提升培训水平,创新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师资培养模式。
一、科学规划方案
对于培训工作来说,培训方案是一个培训项目的灵魂。培训方案制定得科学与否,决定着能否正确地把握培训的方向,以至最后能否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国外对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附加模式。是在专业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合格的职教师资;二是整合模式。即对新教师同时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教育教学知识的培养;三是结果导向模式。主要用于职教师资的在职培训,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始终与不断更新的职业标准保持一致。东南大学职教院职教培训基地所开办的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专业带头人高端研训项目的培训即属于第三种模式。
与其他突出专业性或实践性的培训项目不同,《理工类科研方法》项目具有综合性和理论指导性较强的特点。《通知》明确了省级科研方法培训项目的培训目标为:通过培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解决在选题的确定、研究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果的表述、论文的结构等研究过程中的学术规范性问题。东南大学职教院职教培训基地的各级成员在反复思考并领会《通知》精神和要求的基础上,由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挂帅,从分析培训对象的专业教育背景和需求入手,结合学校的资源优势,反复讨论,确立了“科学理论引导,规范教学跟上,宏观把握与条块分解并行,指导性与操作性结合”的基本培训思路,统筹制订培训方案,把培训内容设置成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从宏观的角度发掘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科学研究及方法;
第二模块,从具体的理工类学科专业的角度探索科研方法;
第三模块,介绍具体的发表科研论文和申请专利等相关的专业性知识。
该培训方案切合了本项目的培训目标,体现了较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二、系统实施培训
在确定了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具体开设哪些课程、聘请哪些教师也是至关重要的。本着通过培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培训目标,经过前期调研和反复论证,形成了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即所开设课程必须能够指导学员从宏观着眼,从细节着手,让学员实实在在学到从选题、科研到形成规范的学术论文的系列步骤与方法。在此前提下经过反复权衡,设置出具体课程。
在聘请教师时,第一模块的课程均聘请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颇有研究和建树的学者专家作讲座;第二模块的课程选择东南大学有代表性的专业院系的院长、副院长甚至长江学者等名师专家讲授,他们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第三模块的课程由东南大学科技处、图书馆、情报科技研究所的专业人士授课。具体的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授课教师大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颇有建树,享有较高声誉。他们的讲座深入浅出,灵活生动,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如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刘副研究员的《项目申报及其形象化表达》讲座,向学员传授了如何将严谨枯燥的项目申报用生动形象的PPT等形式表达出来为申报项目增光添彩的方法,深受学员喜爱。自动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费教授在讲座最后的互动时间与学员交流时,有学员提出了数学学科方面的困惑,他马上给予流畅解答,令学员钦佩不已。
东南大学的教师在新知识领域和科研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面的科研路径却不是行家里手。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请来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聂教授,他就自己亲身经历的与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科研的实践经验,向学员们介绍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开展教学与科研,如何将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与经验,对学员很有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