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10例,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子宫腔内纱条填塞治疗,观察组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止血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再出血或血液循环不良,无需进行第二次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止血及术后不良反应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够有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迅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该得以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剖宫产 产后出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5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14-01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发生于分娩后的5%的产妇,并且是每年140000例孕产妇死亡的直接原因。如果产妇在产后出血量超过1000ml,而且经过常规止血处理方法治疗1h之内无好转迹象,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现象,即成为难治性产后出血。难治性产后出血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很可能会导致产妇死亡[1]。因此及时有效的处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十分关键。现对此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110例,均为我院确诊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年龄24-38岁,平均(28.5±13.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7.3±5.7)周;初产妇65例,经产妇45例;新生儿体质量为2.5-4.5kg。剖宫产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均娩出胎盘后即发生大出血,继而子宫不收缩呈“软袋”状。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严重疾患。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病情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子宫腔内纱条填塞治疗 使用卵圆钳在宫腔内塞入长1.5-2.0m、厚4-6層、宽6-8cm的无菌特制纱条。无菌纱条的一端从子宫的底部开始,由上往下向宫腔内填塞,另一端从患者的阴道上端开始,由下往上填充子宫,两端汇合于子宫切口处,剪去多余纱布,并将纱布两端缝合起来。纱布条需均匀、紧致的填满于阴道上段及整个子宫腔,术后使用宫缩剂并进行补液,填塞后1d内从阴道取出纱布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实验。
  1.2.2 观察组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 将子宫托出腹腔,用手挤压宫体,观察出血情况。首先在产妇子宫的下缘切口右侧,自子宫切口切缘下3-4 cm、切口右侧下缘中外1/3处用1号可吸收线70 mm圆针垂直进针,缝合子宫下段全层,出针于相应的子宫切口上缘处;依次穿浆肌层,不穿过蜕膜层,横行褥式缝合2-3针至宫底,于宫底部距宫角3 cm再次垂直褥式缝合1针,出针后垂直褥式缝合宫底后壁3-4针,缝合至宫骶韧带上方;由外向内、自右向左于子宫下段切口水平位置进针,缝合需贯穿子宫全层;出针于子宫左侧对应位置。同法进行右半部后壁向前壁缝合,但缝合方向相反,同时需再次对子宫进行挤压,两端缝线渐进缓慢拉紧并打结。
  1.3 疗效判定[2]。有效:子宫收缩良好,质硬,出血逐渐减少或停止,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阴道流血量≤50mL/h;无效:子宫不收缩或收缩不良,继续出血,阴道流血量>50mL/h,生命体征恶化,尿量<30 mL/h或无尿。
  1.4 统计学分析。所收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术后未发生再出血或血液循环不良,无需进行第二次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产后止血效果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3.6%、52.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造成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3种:一是软产道的损伤造成剖宫产产后出血现象;二是产妇宫缩无力造成的;三是胎盘滞留现象造成的。宫缩无力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影响宫缩的因素包括精神紧张或者麻醉类药品的使用等[3]
  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即 B-Lync1 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其临床疗效得到医生及患者的一致认可。其具有以下优点[4]:①吸收线有韧性,质地好,打结或结扎较简便;②手术操作时间短,用1根线即可缝合;③预后良好,保留子宫。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为83.6%,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此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艳,刘海燕.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230-233
  [2] 陈建华,徐相婷,郭文玲等.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2例[J].山东医药,2011,51(14):15-18
  [3] 李慧娟,王亚军.捆绑式缝合子宫治疗剖宫产出血16例体会[J].临床医学研究,2007,45(3):42-49
  [4] 陈宏东,薛艳芳.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12(01):713-71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  方法:将我院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共接治的63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无效率的P均小于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轻微的并发症;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期刊
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  方法:选取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且对其进行观察,最后对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33%,且血气分析结果也较治疗前有较好改善(P<0.05)。  结论: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研究对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有效降低复发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通过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在早产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461例有早产先兆的单胎初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所有产妇按照超声检测方式分为腹部彩超组与阴道彩超组,对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随访,比较两种方法在预测早产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腹部彩超组747例,其中宫颈缩短产妇212例,早产率为42.92%;宫颈长度正常产妇53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的改变。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20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0例,对患者进行CRP检测,在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h、24h以及48h和72h内对患者进行CRP检测,比较检测结果。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P<0.05),急
期刊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以及预防控制感染因素的可执行力。  方法:回顾我院收住患者的骨科Ⅰ类手術有内置器材的病例183例报告的系统分析。  结果:术后1个月内出现不同的感染症状。  结论:预防和控制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三个元素中,骨科I类手术切口是最关键,所以骨科I类切口的处理时骨科的首选任务。  关键词:骨科手术 取内置物 Ⅰ类手术切口 控制感染  Doi:10.3969/j.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男性骨密度与甲状旁腺素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筛选年龄在65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76岁的老年男性264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于受测对象全身以及腰椎侧位、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进行测量,并对于受测对象血清中骨代谢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再使用化学发光法对于受测对象的的甲状旁腺素进行测试,并分析受测对象骨密度值与甲状旁腺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下1/3段骨折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某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肱骨下1/3段成人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中采用臂下段内外侧双切口作为入口,将重建接骨板塑形后放置在患者肱骨下段内外双侧进行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加强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以帮助患者恢复。  结果:在对于患者手术后的6至18个月的随访中显示,所有患者的骨折情况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输注静脉全营养混合液(TNA)滴系数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模拟输液方法,试验两种不同配方的TNA于三种不同输注管道与两种不同滴注流量下滴注50次(每次5ml),计算并比较滴系数差异,试验检测两种不同配方TNA表面张力、密度及黏度系数,比较差异。  结果:相同滴注管道与滴注流量下不同配方TNA滴系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TNA配方与输注管道下不同滴注流量滴系数比较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对卵巢癌误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卵巢癌早期诊断水平。  方法:对首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后经手术确诊为卵巢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误诊原因和卵巢癌标志物在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  结论:临床医师除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有相似症状的其它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可降低卵巢癌误诊率。  关键词:卵巢癌 误诊 消化系统  Doi:10.3969/j.issn.1671-8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彩色超声诊断对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85例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良恶性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8例患者为良性淋巴结肿大、B组47例患者为恶性淋巴结肿大,对比分析A、B两组患者的超声图像。  结果:A、B两组患者在淋巴结的超声图像分布特点方面以及血流分布方面比较,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1.2 超声诊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