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猗猗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m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石
  【清】郑燮①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①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他做过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潍县署中画竹
  呈年伯①包大中丞括②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模拟练习】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2)《竹石》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两句诗有何作用?
  (4)结合最后两句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谈谈第二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2)借物喻人。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3)交代了作者的身份和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并与尾句呼应。
  (4)“一枝一叶总关情”表面写的是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实际写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紧紧联系在一起,本诗寄予了诗人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命运的情感。
  【走近竹文化】
  (一)下面是苏轼的三首咏竹诗的节选,请指出它们分别是作者哪个人生时代(青年、中年、老年)写的诗歌?并且指出其形象特点。
  1.門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
  2.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
  3.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
  (二)这是一首描写竹子的对联,请试着对出下联。
  上联: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
  下联: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青年,豪迈之风;2.老年,平静恬淡;3.中年,孤寂悲凉。
  (二)休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
  【下水美文】
  绿竹猗猗
  刘德福
  我愿意静静地伫立在一片小小的竹林边,静观、聆听和沉思。这是精神的一次旅行,是久违的一种意境。
  居室旁边有一丛竹林。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将都市厚重的郁闷浸化成沁人心脾的清新。久盼滋润的翠竹张开了怀抱,尽情地接受暖暖春雨的温柔沐浴。雨点儿很细很小很轻,飘散在空中,看不见单个的雨点,眼前只有一片淡淡的雨雾,人走在雨中,感觉不出雨的力度,但头发上、衣服上却早已是湿漉漉的,浸透了雨水。竹林已经是好些天没有雨水的滋润了,这时节正是久旱逢甘露,竹枝和竹叶都张开了嘴,啜饮着甘甜的春雨。在蒙蒙春雨中,翠竹洗尽了蒙在身上的尘埃,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呈现出万千的娇态。
  雨雾在翠绿的竹叶上聚凝成珠,清亮晶莹,如翠如玉,积得重了,缓缓地向下滑落,却不曾落下,只是悬在碧绿的叶尖,光亮如电。待到微风轻吹,水珠儿轻轻晃动,倏地向下坠去,在茂密的竹林中划过一小道亮丽的细线,直没入黝黑的泥土。一滴水珠刚坠落,叶子上又聚起了新的水珠儿,给本就清翠的竹叶抹上了一道道清新的亮色。在清亮水珠的映衬下,竹叶如仙子出浴,娇柔圆润,令人心生爱怜。又如贵妃醉酒,娇态毕现,惹人无限遐思。此时,在细雨中漫步,轻抚竹枝,将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接入手中,映着翠绿的竹影,捧着的,仿佛是如幻如梦的翠玉。
  青翠的竹林其实是一剂醒目安神的良药。
  昨夜没有睡好,很多烦事困扰了我许久。书看了几页,放下;字练了几行,放下;只有心没法放下。望向窗外,干涸了许久的日子,似乎把窗下的这片竹林也弄得萎靡不振了。我恹恹的神情和竹子蔫蔫的神态相互照面,真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不曾想,只过了一夜,一场春雨就让这片竹林变了模样:绿意葱茏,生机勃勃。
  是多情的春雨,用柔手唤起了竹子翠绿的生命因子?还是满怀期待的竹子,等到了上天的眷顾?答案并不重要,对于正处于焦虑之中的我而言,偶然发现了竹子新生的痕迹,一片片绿色在我的心灵产生了震撼,这是始料未及的,却是我深深渴望的情景。
  面前这片竹林,它们英姿飒爽,一身豪气,在春雨的冲洗下,一改萎靡不振的形象。我禁不住遐思翩翩,仿佛看到了这片竹子的昨天:某个春日的雨后清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大千世界,轻轻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然后用力地向上拔节。在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攀谈,耳旁飘过夏蝉的歌唱;清凉秋日的傍晚,它与明月对望,拥抱着心事重重的秋虫……
  恍然间,我似乎又看到了这片竹子的明天: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幽幽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之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抑或是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化身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升腾起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竹子的生长过程非常稀奇。起初,它用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而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里,竹子是在深扎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由是,我想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不必担心一时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最初的投入是一种储备,是给人生扎根!多少人没熬过最初的3厘米,便轻易地放弃了奋斗。另外,人生亦要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同样是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支做成了晾衣杆。我们在看见别人成就辉煌的时候,不要嫉妒,而是要思考别人比自己多付出了多少?
  做一根竹子吧,在时间深处,默默地扎根,悄悄地磨砺,不为喧嚣所扰,不为烦恼所忧,有静心,有定力,持之以恒地用奋斗对抗岁月的寒凉。
  回望竹林,顿时心清气爽。我回到了书桌前,继续读书、写字,心头时时飘过猗猗绿竹的清新!
其他文献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在人性与兽性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这是刘慈欣在《三体》中给出的选择题。  《三体》叙述了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的战争。关于这本书,我想介绍一个职业,两个人。职业是执剑人,两个人分别是罗辑和程心。  “执剑人”这个职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期间就已提出,苏联建立了一个被称之为“末日系统”的工程,其目的是在北约核突袭中,如果政府和军队均被消灭,苏联仍能保持核
天气转凉,转寒,转暖;天空转白,转灰,转蓝;心情转青,转紫,转黄。色彩缤纷杂糅,各色具备,方是最美的生活。  红  久久地凝视着漆黑的天花板,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但思绪已飞到明天的旅行上了。想到第一次一个人独自出行,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與期待,这时,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抹明亮的红色,那火一样的温暖在我的心底膨胀,说不出的兴奋之情在心中流淌。  黑暗中只有炽热的心在砰砰跳着……  橙  来到动车站,眼
黄昏正在加深,满天的火烧云像是突然窥见了自己的命运,将要倾倒下来,和金黄的麦浪一起涌动。一路向前,便也推开了我的门户——我心中的门户。  暮色四起,在众多的词语中,黄昏也许是最有诗意的一个,它是充满复古而又高雅的时刻,一切都会静下来,紧绷的世界之弦突然松弛,它有每一个人在这时的专属记忆,而往往这时的记忆才最为深刻。蹲下、弯腰系鞋带,踱步于池边的花香满径中,所有的一切都慢下来了。黄昏给世界披上了暗黄
有灯千盏,名曰长明,弥久不熄。  ——题记  三十万。  在已对世事有模糊认识的稚童脑中,这个数字大得可怕。一种名为残酷的情绪在孩童心中滋生着。  金陵城内,这里与周围林立的高楼格格不入。  真安靜。  挽着母亲的手臂,踏入黑灰色的史馆。与其说是史馆,还不如说是详尽地叙述三十万同胞如何惨死的大书。这本书封面上或许落了灰,那些灰尘试图将它湮灭于历史涌流中,故去的人无力反抗,只得让自己的灵魂也被灰尘玷
75岁的杭州居民吕大伯向媒体报料:“我是住在耀江文鼎苑的老人,我们家隔壁租住着一对小夫妻,两人都是陕西人,分别在阿里巴巴和网易上班。马上要搬家了,離开前,专门请了家政人员,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用清洁剂将马桶刷得非常干净。这完全颠覆了我对年轻人的看法!”媒体报道时,还附上5张打扫干净的图片以及男主人的照片。这组照片在网易新闻客户端上的跟帖超过9万,成为“小爆款”。  众所周知,租房结束之后,如果不把
【实用素材一】  个性签名显尊重  多年前,喜剧演员郭达在话剧《白鹿原》的舞台上亮相,不少观众都夸他演出到位,《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有一次,郭达到西安演出《白鹿原》,陈忠实也亲临现场观看。郭达姐姐非常崇拜陈忠实,便带了自己买的一本《白鹿原》去演出现场求签名。当郭达姐姐迫不及待地把书递给陈忠实时,陈忠实接过随手翻了翻后却发现书是盗版的。郭达姐姐知道实情后,暗暗责备自己买书时没看
如果大地是一张纸,那么山峰就是一方纸镇。  我们总需要山峰的解释,用诗句填充人生的意义。  泰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庐山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武夷山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太多的山峰,太多的诗赋,人生且行,总会遇到一方纸镇,踏住脚下的纸张,从此便可随意泼墨,书写人生。  我们总需要一座山峰来解释人生的,就像张晓风需要那座拉拉山。她甚至不知拉拉山的本意,是泰
【佳作示例二】  一次偶然的机遇,和一位老爷爷一起上庐山看日出,这次短暂的旅行,虽有些遗憾和不完美,但却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伴随一夜的兴奋、激动,天还未亮我就起床了,因为按照这次旅游的行程,早上我们要去庐山看日出,那是我盼望许久的一件事了。然而妈妈脚扭了,不能陪我一同前往,我只得一人跟团上山了。一骨碌爬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搭配上一双圆头的小皮鞋,还臭美地往头上喷了点啫喱水,如果和冉冉升起的太阳
除夕的叫法,各地多有不同,浙江台州人把除夕叫做“除夜”,而我家乡却把除夕叫做“除岁”。反正是一回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早在十一世纪就把它写得很清楚了。  少儿时期的我一直不懂,为什么把一年里头最后一夜叫除岁呢?“岁”就是年,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年过去了就过去了,为什么要把它“除”掉呢?  家乡还有个活动叫做“照岁”,就是除夕那个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点红烛。有钱人家的红烛大些
那年那日,你是一块顽石,矗立山巅。  那时那景,是你身负山岩,饮铜嚼铁。  初读,以为自己已懂。懂你心高气傲,欲与天齐。懂你踏南天、碎灵霄,欲与天公试比高。以为整部西游就是你的奋斗史,从年少轻狂到成熟老练,终于修成正果,一念成佛。  曾以为你被那如山手掌压下时充斥着惊惶不安,却未曾想过那是一种切齿的不甘。曾以为你取经时降妖伏魔只为心中的骄傲,却不想何尝不是只为早日功成,遂满心浮躁。  原来我还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