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出来的好新闻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头市北梁地区被称作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棚户区,也是内蒙古面积最大的棚户区。这里危旧房屋多,弱势群体多,市政基础设施匮乏,改造难度大。2011年和2013年,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到北梁视察,对北梁棚改给予了高度重视。2013年,北梁新一轮棚改拉开大幕。对于这样一项十分重要但又困难重重的工程,如何推进?怎样取得实效?内蒙古广播电台多次派出记者蹲点采访,对北梁棚改进行了全方位关注,集合全年素材,于2013年底采写了新闻专题《北梁这一年》。此篇专题报道在2014年内蒙古新闻奖和内蒙古广播奖中获奖。作为参与者,回顾这篇作品的采制,感受和感动颇多。
  一、深入基层和群众,寻找报道的激情和活力
  包头,素有“根在东河,魂在北梁”之说。300多年的历史,使得北梁既集聚了包头的多元文化,又留下很多城市发展中的问题。2013年是北梁新一轮改造的起始之年、关键之年,面临的问题多,群众的疑惑多,干部的难题多,这既是北梁改造之难,也是新闻报道之难。面对琐细繁杂的内容,该从哪里入手寻找报道的激情和活力呢?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们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段话,几乎每个新闻记者都很熟悉。践行“走转改”精神,对北梁的采访我们确定了总基调:走近群众,深入基层。
  于是,从北梁干部入户摸底调查,到棚户区改造初步方案出台和若干次征求意见,再到干部挨家挨户传达棚户区改造精神、做动迁工作,乃至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进程……每个节点的工作,记者都采用蹲点方式进行真实记录。北梁棚户区改造中,几乎每个搬迁群众都历经了从不了解政策到理解支持政府工作的过程,大多数的入户动迁干部也经历了从苦口婆心做工作到和群众培养起了深厚的感情,这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于是,就在这些看似琐屑的事件中,我们记录、梳理着北梁人在棚改过程中的心态、生活和精神的变化,也在跟随干部入户做工作的过程中,感受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给干部们带来的震撼。
  蹲点采访,给记者提供的首先是鲜活的第一现场的素材,群众的真实心声、生动话语,棚改的现实问题、推进举措,干部的酸甜苦辣、真情实感……都朴素地呈现在话筒前;蹲点采访,让记者深入挖掘到北梁新一轮改造顺利的深层原因,全方位展现出群众路线在北梁棚改中的实践和效果;蹲点采访,让记者实实在在体验到北梁人生活由于棚改发生的变迁,体验到干部从老百姓角度做工作的重要性,体验到干群关系融洽所迸发的力量,真正激发了记者报道的激情。笔之所至,情之所至,因为被北梁的群众、干部、事件所感染感动着,所以,新闻专题《北梁这一年》虽然酝酿采访的时间长,但成稿是水到渠成,一挥而就的。
  二、选好角度和表达,以文感人,以声达意
  在写作新闻专题《北梁这一年》时,我们曾经面临无从入手的局面。因为,2013年是北梁新一轮棚户区改造的第一年,启动的工作涵盖方方面面,动人感人的故事也有很多。以什么角度切入报道,用怎样的表达完成作品,成为记者一度很纠结的事情。
  在重新梳理了对北梁的采访素材后,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既然2013年是北梁棚户区改造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必将成为北梁改变的重要节点,北梁百姓在这一年实现了几代人都不曾敢想的愿望,而且这一年让所有参与棚户区改造的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工作作风上有了崭新的认识,那么,这个新闻专题是否就应该从“这一年”入手?!在确定了大的报道背景后,我们设计将“这一年”细分成“四季”,这四季既是北梁2013年棚户区改造的时间进程,也是北梁百姓生活历经变化的过程,更是棚改干部和群众感情不断深厚、信任程度不断加强的过程。如何体现“四季”各个篇章的基调和节奏?春天是北梁棚户区改造的启动期,表达了百姓满含的希望和期冀;夏天是棚户区改造方案出台、修改的关键期,百姓诉求和政策制定的吻合度在不断的磨合中走向一致;秋天,动迁和拆迁工作大规模地推进,北梁棚户区改造显现效果;冬天来临,在寒冷中走进已经搬入新居的北梁群众家,融融暖意,沁入心头……
  报道的角度确定了,但是如何表达主题?作为广播媒体,“声音”是最重要的表达符号,也是最能打动人的元素。于是,我们从大量的采访录音中进行细致筛选,最终北梁2013年棚户区改造各个重要阶段工作的启动现场、干部多次入户动迁群众的真诚表达、北梁群众心态的微妙变化、棚改工作能够取得重大进展的感受等内容,在新闻专题《北梁这一年》中全部通过现场录音和记者实录表现出来。干部和群众融洽的感情与深厚的信任、群众生活的具体变化、干部们通过做工作引发的思想和作风上的变化、北梁棚改贯彻群众路线取得的显著成效……真实的现场和真心的表述,使作品具有了特殊的感染力。
  盘点2013年北梁的采访,回顾新闻专题《北梁这一年》的采制,在深深地震撼于北梁变化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更加深刻感受到,深入基层,尊重新闻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真正采制到感动自己、感染听众的好作品。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编辑:邰山虎
其他文献
随着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电视频道数量激增,观众可以收看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面对电视频道供大于求的状况,电视导视栏目的主要功能也日益凸显,成为电视台频道品牌战略的重要一环。  一、 电视导视栏目的主要功能  1.引导收视,提升收视率。电视导视栏目是以传递电视节目资讯、介绍节目台前幕后、展现电视人工作状态、传播电视制作理念、沟通服务受众为主要功能,并且具有稳定的节目框架以及持续固定播
期刊
近年来,中国的广播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有长足进步,尤其是地方电台,发展迅猛,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由70年代末的90家电台,一跃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家,地方电台约占40%,全国广播广告总量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而部分地方电台广告增速更是超越当地其它媒体,异军突起。  进入新的时代,媒介竞争日益激烈,新型媒体迅速崛起,广播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作为广播行业
期刊
一、 微博呈现整体衰落趋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5年2月3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49亿,较2013年底减少3194万;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38.9%,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  是否是微信杀死了微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纪莉指出:“更重要的打击还是来自用户使用习惯的转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移动终端
期刊
蒙古族语言文字是当今世界性民族语言文字,是一个结构科学、体系完备的文化单元,它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历史进程中产生重要影响,曾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其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医学等知识宝藏,成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语言文字曾有过繁荣时期,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猛烈冲击,人们学习使用蒙古族语
期刊
记 者:全媒体集团能否拯救报业危机?  陈国权:报业运营那么多的新媒体,找到赢利模式的屈指可数,全媒体赢利能够达到原来报业水平的全国几乎没有,与原来的报纸有关系的全媒体,全国没有成功的。《浙江日报》搞游戏,与报纸完全不搭架,是投资赢利模式。它对于报纸原有的影响力,没有多大价值。  全媒体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在赢利上是不能体现自己价值的,而是在舆论引导上体现价值。  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全媒体观。
期刊
企业报的特征,决定了它在宣传党的基本路线的前提下,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宣传党的经济政策,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成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特殊性质。  企业报虽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个别方面看它在经济报道中还存着一些不足,一些报道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报道多为表面性和直观性的经济成果,受众看了不解渴。对一些经济活动中热点、难点等方面的问题触及不深,缺少围绕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跟进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取得蓬勃的发展,广播媒体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在媒介竞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2003年中国广播业大放异彩,被称之为“广播业的第二个春天”。十几年过去了,新兴媒介大行其道,传统媒介受到了直接冲击,广播事业将会有怎样的前景?而地方电台作为区域性新闻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之一,又该如何改革创新,才能谋求市场的一席之地?  在全媒体时代,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期刊
“雕盘大漠寒无影,冰裂长河夜有声”。2014年,“时代楷模”苏和老人以其扎根大漠、植树治沙的动人事迹,传颂千里草原,感动全国人民。这位“当代愚公”熠熠闪耀的光辉形象,如何从幕后走到台前,一张地方党报在这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传播力量,并向人们宣示:即使是在众声喧哗的传媒新环境下,党报的重大典型宣传也完全可以“一鸣惊人”。  典型宣传 党报如何脱颖而出?  2014年3月18日,内蒙古日报社受领了一项
期刊
摘要:萨空了是著名社会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新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开拓者、中国民主同盟卓越的领导人。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少有的几个战地记者之一,是中国第一位参与国际报道的记者,是著名编辑、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家庭的不幸,使他们从小自立,依靠自己的奋斗,边干边学从事新闻工作。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新闻出版界的领军人物,以自己的出色工作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蒙古族 记者 萨空
期刊
文因事而发,业因实而兴。中国共产党始终倡导优良文风,历史上曾提出反对“党八股”、反“客里空”。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界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近两年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的就是倡导“真”“实”的文风。 文风是党性党风的体现。作为党报,肩负着教育、引导、宣传、鼓舞的重要职责,必须摒弃不良文风,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在群众中形成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才能彰显党报的公信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