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关爱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策略研究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lsea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实效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发现重智轻德的教育是一种不完善的教育,“爱”是破解德育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实施“关爱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四个策略。
  【关键词】关爱教育;德育实效;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035-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education that values wisdom and despise morality is an imperfect education, and "lov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oral education. 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four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caring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Caring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effect; Strategy Research
  對学生的“关爱”是为人师者的一个永恒话题,而关爱教育的巨大实效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将德育为首的口号挂在嘴边,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很难真正落实,学校虽然也会时不时地开展一些有利于教师、学生的活动,但教育作用往往显得微不足道,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突出问题。具体的德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教育工作者将“关爱教育”与“赏识教育”混为一谈,片面地认为关爱就是尽可能多地肯定学生,加以赏识,忽视了“严”也是关爱的另一种形式。
  2.未能将课程资源和“关爱教育”有机整合。开展的一些活动尚未形成相关的校本课程,同时部分教师也未能充分发挥现有课程的教育作用,关爱活动系统性不强。
  3.尚未充分发挥出同学互助的关爱效果。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但在实践探索中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对个别特殊家庭的孩子关爱不够持久,效果得不到巩固。针对部分单亲家庭或者父母管教失当的孩子的关爱时间有限、次数有限,达不到以关爱提高德育实效的目的,学生没有明显的转变。
  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以“关爱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实效的研究,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总结了实施“关爱教育”提高德育实效的几点做法。
  一、搭建学习平台,鼓励教师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真正理解“关爱教育”的内涵
  笔者认为“关爱教育”是以关爱为价值取向,使学生学会关爱、构建关爱品德为内容的道德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结合初中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实际水平和现状,采取一定的德育方法,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生发关爱情感、提高关爱认知、实践关爱行动,生成关爱品德,达到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目的。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德育实践,把关爱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联系学科特点因材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从教学内容及身边事例中去体会、领悟,从而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教师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换位思考,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他们才会理解和信任我们,与我们交朋友,向我们敞开心扉,最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之效。最重要的是还得有耐心和信心,要善于发现和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肯定引导,同时还得做好他们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帮助他们纠正缺点,巩固良好的品德。
  在工作中更要真正落实关爱,从自身做起,注重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应渗透着对学生的无限关爱,特别对学困生要付出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爱心,倡导春风细雨、情真意切,创设情景,鼓励上进的工作方法。在班级群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要求学生对单亲学生、孤儿多一点亲爱、对病残学生多一点友爱、对学困生多一点关爱、对优秀生多一点敬爱,从而使学生由爱的体验到积淀到内化迁移,延伸到学生对周围的人、事、物充满爱、奉献爱。
  二、德育实施者要积极尝试,及时分析、认真总结阶段性成果,培育校本德育特色
  认真梳理已经开展的关爱活动,分门别类,及时做好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其规律,逐步使之常态化、序列化。同时将这些活动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不断拓宽课程资源,探索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关爱教育”模式。比如,可以将“关爱教育”分为传统美德教育和现代人文素养教育两大板块,还可以根据关爱对象的不同,分为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等方面。在此,笔者就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中华传统美德包括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质、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礼仪等,它是中华民族的“形”与“魂”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绵延数千年不衰,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眼界开阔、信息量剧增,但是一些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却在减退,因此对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视也不容忽视。面对新问题、新形势,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努力继承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办学传统,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上不断加以发展与创新。例如,民俗教育进学校,实现德育与本地民俗的有机结合,开拓各具特色的校本德育载体,使德育内容的贯彻与落实更加自然。或者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校本课开发,利用对传统经典文段的诵读、赏析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高尚品德。   三、以“完美教室”建设为抓手,着力开展班内活动,充分发挥班集体的自我教育功能
  初中生自主意識增强,单纯的说教对他们而言是空洞、苍白无力的,而开展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获得体验和感悟,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关爱教育”与体验教育活动相结合,在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心体验的同时,形成认识并转化为自觉关爱的品质与行为。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次、有侧重地开展课题研究,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体验亲情,回报关爱
  家庭生活中进行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如“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在帮助学生增强生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爱父母、爱亲人的情感,为他们施爱于人奠定了情感基础。有了这样的一次体验,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爱他人、爱学校、爱祖国等高尚的情感,从活动中引导,在体验中成长。
  (二)体验友情,学会关爱
  为了让学生之间互相关爱,我们可以开展 “我的黄金搭档XXX”的活动,要求班内每两位同学结成对子,具体要求能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学习上能互助提高,思想上能共同进步等,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友谊,体验关心,学会爱与被爱。同时教师也对那些真正的黄金搭档及时表扬、鼓励,尽量让每个学生能时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助人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关心品德,激发学生的关爱行为。
  (三)体验师爱,引导关爱
  为了让学生爱教师,体验教师对我们的关爱,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可以计划开展 “我当一天班主任”的活动,让学生充当班主任的角色,管理班级,处理班务,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真辛苦,真不容易,特别是班主任,除了负责班级工作,还要上课、批改作业、备课……
  (四)重视环境,陶冶性情,渲染爱的气氛
  环境是无声的教师,特别是文化环境的精心设置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重视人文环境的陶冶。学校可以从关爱生命入手,教育学生增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比如,在校园草坪上做宣传牌写提示语,组织学生进行《塑料袋的危害》《废电池与环境保护》等小课题研究,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激起关爱环境、关爱生命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建立多元化评价体制
  上级主管部门应在对学校的评价体系中淡化升学率,进而促进学校评价体制的转变,避免教师一味地追求分数而忽视德育的现象。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构建‘关爱教育’模式,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8]GHB174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秦兴武. 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 广西教育,2010(05).
  [2]宋方丽. 探讨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5(06).
  [3]郭良云.浅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关爱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1).
  (责编  林 娟)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将会起到一个奠定基础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却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方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期刊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问题  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问题主要体现在入党动机上。一些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不纯,其目的具有功利性。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入党可以作为一张通行证,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提供便利,因此在如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治条件的种种限制及就业压力颇大的情况下,使得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产生了偏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部分大学生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育和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除了需要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和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但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叛逆期,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既要帮助小学生改正问题,又要不打击小学生的信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时代的优势,结合计算机教育与改革的相关特点,挖掘初中生计算机学习的潜力,成为相关教师不断思考和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目前初中阶段计算机专业教育与改革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期望能对提高初中计算机教育的整体水平提供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专业;教育与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低年级学生各项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会造成困难长期堆积,进一步恶化之后,会造成畏难的不良情绪,从而使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心理上的障碍。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习惯使用具体化思维来考虑问题的低年级学生对此会感到困难,产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介入,在了解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实行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等统称为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具体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理念,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之一。数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现如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同一时间比较物体之间数量的能力。2.对持续出现的物体的记忆能力。通俗来讲,数感就是对数和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数感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尝试将“情境教学”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以期改善课堂教学现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理念;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班主任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班主任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班主任的好坏往往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为此,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怎样才能做好管理工作,给学生带来好的影响,是必须商讨并解决的问题。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不仅能培养自身解决事物的能力,还能培养自身的应对能力。本文主要从小学班主任怎样做好管理任务方面进行叙述,希望能给
期刊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一方面需要為学生讲解相关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增强对学生的德育效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本文通过说明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价值,提出了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工作的总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