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彩的阅读点染美丽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开阔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语文课堂阅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三者的对话过程。从语文学习的板块来看,写作是由内到外思想的表达,阅读是由外到内意义上的吸收。“语文课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语言是课文的基本材料,语言美是课文所选的特征之一,如散文语言的流畅,小说语言的生动,诗歌语言的凝练,议论语言的严谨,说明语言的朴实等,体现了各式各样的语言美。那么,语言美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演绎,如何去除语文课堂上的“浮光掠影”,还语文课一个本来的美丽的面孔,让语文课修复生态,重视学生阅读的过程是点染美丽的语文课堂的路径之一。笔者认为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可以从如下方面去尝试:
  【关键词】精彩 阅读 语文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06-02
  一、阅而要读
  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哑巴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堂,课堂上要“还学生琅琅读书声”,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感语言文字的美。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认认真真地读,本身就是一种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靠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纯熟度,也主要靠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读书人要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语感,丰富词汇,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其实朗读之重要,古代圣贤早有论断,如“观书必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可见“读”是摆在首位的。又如“非读书不能作文,非熟读不能作文”,“读书以熟为贵,作文亦然”等,都说明了读书与写作关系密切,而且是以“读”为前提的。当然读书的形式是各异的,但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缺少朗读。我们做语文老师的一定要重视朗读,不仅自己要率先垂范,而且要带动学生读文本,要在校园里、教室里营造朗读的氛围,让“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无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
  二、读而要思
  阅读教学以课堂为主,以文本为根,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脉搏,挖掘文本的内涵。因为语文和其它学科最大的区别是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的本身(其它学科的语言文字只是事例的载体),在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中。老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去探讨作者是怎样地驾驭语言,是怎样或文字优美地写景状物、或笔锋犀利地扬善惩恶,是怎样把繁杂的事情要言不烦、条理清晰的表叙出来。这些语言的魅力,需要教师通过对具体文章的解读指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规律,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当今的初中语文教材“多本”“多样”,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它为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应该知道,不管教材如何变化,课堂教学还是有“纲”可循,有“本”可依,有“例子”可鉴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课文是“例子”,是传授课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主要凭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课文阅读的思考,离不开老师课堂教学的引导。语文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也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果没有课堂内精心设置的“一”,哪有课外的延伸的“三”?如果离开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分析,离开了阅读的思考,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素质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阅读的过程要思考,从文题,从作者的布局谋篇,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去思考,在读有所思中去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
  三、思中有悟
  阅读教学应教会学生掌握阅读规律,注重语言环境,把握文本的脉搏,把握整体感知。语文整体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高屋建瓴地从整体上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从阅读本质上说,这是阅读的规律,阅读教学应着眼于整体。整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语段、句子,文章是一个整体;相对于句子、词语,语段是一个整体;相对于词语,句子是一个整体。所谓整体阅读就是把较小的语言单位放到较大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即依据文章的特点,从文章的立意、思路、篇章结构及表现方法这些全局性的问题入手,逐层深入地去把握文章的核心。即使咬文嚼字,字斟句酌,也要上靠悟中所得,让学生感受到“牵一词(句)而动全身”的整体魅力,感受到字、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定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品出语言的味道。反之,如果任意肢解文章,死扣片言只语,孤立静止地设计些零零碎碎的枝节问题,或者游离文本之外,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就会让学生感到语文课或味同嚼蜡,或收效甚微,从而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试卷中,我们了解到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确实比较差,回答问题隔靴搔痒,似是而非,有的甚至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缺乏整体阅读的意识。任何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都会有不同的含义。品味语言必须扣住具体的语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文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在思而有悟中,不断积累,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四、悟中求法
  对于学生来讲,阅读固然重要,那么究竟怎样读?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养成“重点部分精读,关键之处细读,特点之处深读”的读书习惯和风格不仅能达到学生阅读的目的,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用。
  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又要有一定量的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中,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读之得法,读之有效。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而不读”、“读而不思”的弊端,使学生能自觉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才能真正修复语文课堂生态,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2-02  人是情感的动物,或者说,人的情感的丰富性构成了独特的人性结构,并因此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小学语文教育虽然主要承担着基本的语文知识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重视教育就是要塑造人自身,而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把情感教育融入在学科教育中,由此帮助学习养成积极
纵览中国美术的历史长河,在表现社会民俗生活方面不乏佳作。近年笔者潜心探究明清的民间雕刻,发隐抉微,意外地发现,在明清徽州“砖、木、石”三雕艺术中展示了一番富有生机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到明代出现一次高峰,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烧造业的全面发展,所谓“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明代最突出
【摘要】新课程强调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建立新的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关键词】自主探究 能力 锻炼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4-02  鉴于“健康第一”的新课程
人类一直在探险,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险,一个人需要探险,一个国家需要探险,而一个民族更需要具备一种无畏的探险精神。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无不在探险中得以发展,从郑和下
在不断的余震和堰塞湖溃坝的威胁中坚持营业的药店,为了灾区药品及时供应全员24小时待命加班、出生入死往返的商业公司,震后第一时间恢复生产灾区急需药品的制药企业,还有千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07-02  “阅读”与“数学”,这两个词似乎很少有人会把它们联系起来。“阅读”让人想起语文课、想起读小说;而说到数学课,往往会让人想到讲不完的例题、做不完的练习,很难将阅读与数学联系起来。这种观念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已经思维定势。但事实是这样吗?  记得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
【摘要】课外活动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课外活动对习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然后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提出开拓眼界、开展活动、组织课外阅读和成立小文学社四种方法,最后对方法进行总结。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观点对习作教学有比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作能力 课外活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摘要】根据当前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理念和宏观背景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工商类专业的MIS 课程多维教学模式。结合工商类专业对MIS 知识的需求侧重,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突出工商类专业MIS课程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为同类专业学校MIS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MIS 课堂教学模式 多维教学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自立科研课题《基
利用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的方法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AL-6XN,316Ti和TP-347在550/650℃,25 MPa的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由550℃升高到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