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最佳切入点,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kaijie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地钻研文本,使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提高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切入文本,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因此,选好切入点是引导学生高效阅读的关键。笔者试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抓住标题切入,引导学生思考
  古语云:“题好文一半。”标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从读者(接受主体)的角度看,标题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视觉停驻点,是学生阅读文本获取的第一信息,是学生阅读文本最初的同时也是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围绕标题做文章,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切入新课,不仅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对学生正确的语文思维的形成大有裨益。
  二、抓住关键句切入,打开学生思路
  关键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一般来说,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些关键句,在课堂上以关键句为切入点,将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的方法就是关键句切入法。下面笔者以中心句、矛盾句、过渡句、反复句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以中心句切入
  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从中心句入手 ,可以层层推进 ,串联全篇。既能使重点突出 ,又能让学生深入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提高学生把握文本中心的能力。
  (二)以矛盾句切入
  我们的表达,都是遵循一定的思维逻辑规律,即一个思想必须是确定的,前后一致,不能似是而非。然而,有時作者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把貌似矛盾、对立的语言统一起来,表达极深广的思想内涵,产生极为动人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如果抓住矛盾句切入文本,使学生产生疑惑,循此探究,就能够迅速打开正确解读文本的大门。
  (三)以过渡句切入
  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过渡句像抓住了事物的要害,前搭后联,全文就变得结构清晰,一目了然。
  (四)以反复句切入
  反复句是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作者运用反复,是为了突出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强调表达的感情。因此,抓住反复句切入文本,就能准确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表达出的感情,使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促进文本解读。从关键句入手发掘文本,能提纲挈领地总揽全文,有力地突出阅读重点,迅速地突破难点,使教学效果迅速提高。
  三、抓住人物切入,唤起学生情感
  (一)以作者切入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那些我们从未接触过作者的课文。以作者为突破口,对作者的国籍、朝代、出生地位、人生经历、创作经历、主要作品等基本情况做必要的介绍,使学生产生兴趣,为深入文本打好伏笔。
  (二)以文本中人物切入
  文学类文章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有些文章,作者在安排人物时,总会穿插关键人物,在具体的文章中,关键人物所起的作用不同,有的是引起事件,有的是穿针引线,有的是扭转局势。对许多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能够找准关键人物,选取最佳的切入点,并以此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领会文章的中心,就显得至关重要。
  四、抓住背景切入 开阔学生视野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有的文章甚至是纪实性的。这类文章的背后总会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或重大的历史事件,即写作背景。假如学生不了解这些背景,那就如同雾中看花,透云望月。冥思苦想,到最后还是模模糊糊。在遇到学生不了解背景而止步不前这种困难时,教师就要适当补充材料,让学生思考阅读的方向。
  这四种切入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是互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不管哪种方法的预设和生成,都要紧扣文本主题,紧扣文章写法,使之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使之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志趣和情操,有利于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其他文献
阅读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阅读是每个孩子的第二次生命。托尔斯泰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这一至理名言,我想谁都不会质疑。新课标也进一步明确了阅读量,并且指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课程总目标”中,更进一步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是五万字以上。”由此可见阅读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注
期刊
2017年12月27--30日,全国真语文五周年活动和《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期研修班在广州江门新会区圭峰小学举行。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近距离观看了王旭明社长,王丽华、肖培东等著名老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了吴忠豪、柳斌、孙绍振、周宏等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令我欣喜,令我感动,最令我难以忘怀的的是贾志敏老师,年近八旬,身患癌症,却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依然带病参加真
期刊
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写作的情绪,为学生的写话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学生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给学生写话的自由权,让儿童的心灵完全处于自由、快乐的状态,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孩子的童言稚语从孩子的心底流淌出來。  一、亲近大自然,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话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写话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期刊
语文这门学科内容极为丰富,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也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
期刊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做好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党员思想政治水平,是适应新时代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下面,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实际,浅谈一下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对于提升党员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实施黨员积分制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和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
期刊
【设计突破】  查尔斯·赫梅尔在《今日的教育为了明天的世界》中指出,在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已经过时、百科全书比老人老得还快的大变革时代里,教师再也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而需要“唤醒不被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个人都能分享到人们完全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幸福”。因此,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真正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成为本次语文活动的设计原则。  本次活动课围绕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
期刊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中“机智”是由机灵和明智两个词合成的。机灵是指个体思维和动作的反应迅速、敏捷,是思维的开阔性和动作的灵活性的表现;明智则指在一定的情境下行为是否恰当。一般情况下,提供给老师发挥教学机智的机会并不是总有,机会稍纵即逝。教学机智是在复杂、微妙的教学情景之下迸发的“变”,通常是在突如其来的
期刊
今天是星期天,姐姐回来了,妈妈决定今晚包饺子。  一说包饺子,全家人就开始忙起来了,妈妈准备剁饺子馅,爸爸忙着烧水,姐姐忙着打妈妈的下手,而我,就在一旁做作业。  妈妈剁好馅子了,开始和面,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爸爸、媽妈和姐姐都分头准备好了,准备开始包饺子。这一次,姐姐叫上我和他一起包饺子,我告诉姐姐:“我不会包饺子。”姐姐耐心地告诉我:“不会包可以学,包不好可以练,但是不能不学,不能不练。没有人刚
期刊
“语文味”之本义,或如许慎所言,“语,论也”、“文,错画也”。在语文教学中,前者即阅读,后者是写作;两者合一,也包括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欣赏。所以说,语文课堂的本色,就是语与文之本身,就是阅读、写作与品味。所谓的坚守“语文味”,也就是坚守这三者。语文老师的课堂有了这三点,也就让语文的教与学有了灵魂、有了思想、有了新的生命。  一、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教师阅读的“语文味”  首先,很多老师都推崇阅读,甚
期刊
小城西边有一坡长梯,没人能说清楚它到底多少年了,从深深浅浅的石凹和绿绿葱葱的青苔中,也无法探寻,也许只有身旁那座陪伴它许久的小楼知道。这小楼又是多少岁?恐怕也没人能说清楚,无论天气好坏,它总呈现一种灰蒙蒙的雾感,连用红色瓦片铺成屋顶,也因时间一点一点的积压,磨灭了光彩,只留下黯淡的红。黑色的隙缝攀爬上墙,又无情地劈裂灰白色的砖,而那些墙上缺失的砖,早在灰色的地上摔得稀烂……这小楼,是无声的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