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谁动了我的奶酪》畅销,“奶酪”就不再是单纯的“奶酪”,成为一切美好的象征——稳定的工作、身心的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甜蜜美满的爱情,或是令人充满想象的财富。
“奶酪”有太多关乎人生、关乎哲理的联想,而它本身也是一个浓缩精华的存在。人们喜欢奶酪,不只喜欢它的“逐臭史”,更喜欢其背后代表的阶层和文化哲学。
人类饮食史上的棘手问题都被奶酪化解了
似乎很多传统食品都起源于Happy Accident(幸运的意外),奶酪很可能也是这样。四千年前,一位阿拉伯商人在一趟横越沙漠的旅途当中把牛奶装在一个皮袋中。这个皮袋的衬里用小牛的胃袋做成,炙热阳光的照射使得袋子里的牛奶分离成凝乳和乳清。那天晚上,他喝掉了乳清,也吃掉了奶酪,从此我们钟爱的奶酪诞生了。
考古学家在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墓穴的墙壁上就已经发现了当时生产奶酪的证据。一份属于古苏美尔人的出土文献记载着当时的20种软质奶酪。
尽管奶酪源自西亚,历史悠久,然而奶酪的风味却是在欧洲真正开始酝酿。公元前3世纪,奶酪的制作已相当成熟。人们在古希腊时已奉上奶酪敬拜诸神,芝士蛋糕就源于古希腊;而在古罗马时期,奶酪更成为一种表达赞美及爱意的礼物。接着由罗马人将芝士蛋糕从希腊传播到整个欧洲。因此奶酪在意大利、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都非常盛行。
15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美食家潘塔莱奥内·达·孔菲恩扎在他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乳制品的专著《Summa Lacticiniorum》中写道:蛋白质的短缺,保鲜技术的缺乏,还有宗教所带来的素食文化,这些人类饮食史上出现过的棘手问题,都被奶酪一一化解。
及至现代,世界上共有130多个国家生产奶酪,年产量近2000万吨。研究表明,奶酪有保护眼睛健康、呵护肌肤、保护牙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等功效。
大多数中国八零后对奶酪的最初认知源自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杰瑞总是高举一块金黄、三角形、还有很多孔洞的奶酪调戏汤姆。1851年,J·威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奶酪工厂,使奶酪工业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从此,纽约领导了奶酪生产50余年,即使今天,纽约仍是重要的奶酪基地,现在世界各地每年要消耗180亿英镑的奶酪。除了生产效率和品质的日益提高,美国奶酪提供丰富的风味、种类和质感,他甚至提供多元化和便利性,不论是作为点心、主菜的原料、还是馅料,美国奶酪都能够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
“逐臭史”背后的文明与哲学
在整个星球上,法国人是最痴迷奶酪的群体。据统计,只是经过法国官方认定的奶酪种类就有345种,如今已经增加到500种。如果法国人愿意,他们可以每天选择一种口味的奶酪,从年初吃到年末。
法国人往往用奶酪搭配葡萄酒,这种饮食逻辑大概类似于中国人就着豆腐干喝二锅头。他们甚至总结出一套奶酪使用法则:温和的奶酪一定要配上柔顺的葡萄酒,味道咸重的奶酪,则要伴随比较强烈的红酒;新鲜初熟的奶酪,应选择质地较脆硬的法国面包。而浓郁陈年的奶酪,则适合味道偏重的全麦面包;香甜的梨子,特别适合口味浓重的奶酪,香甜多汁的葡萄则和山羊奶酪形成平衡对比,因为葡萄的特质正可以冲淡奶酪浓郁的风味。
其实,奶酪从根本上讲从来就不是多么高贵精致的食物,它在阴冷的地窖、密布细菌暗房里伴随着毛茸茸的霉菌成长,外观或单调无趣,甚至有的被柴灰、烂叶覆盖,味道浓烈(这是爱好者的形容,中国人往往具化为“臭”)。然而这种另类美味征服一个国家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的味蕾,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逐臭文化”,并非单纯由味道和饮食习惯决定。
食物一直被人类思考、谈论和概念化,每一种食物都从最初的生理需求衍生成人类情绪的代表,它们先是影响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后来又被人类用来定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杰克·古迪在《烹饪、菜肴与阶级:一项比较社会学研究》一书中提到:我们吃的不是食物,吃的是另一些东西,人们大快朵颐时往往代表道德信念和阶级立场。
奶酪也不例外。早期的奶酪是勋臣们每日食品定额的组成部分,这被视作一种荣耀的奖赏。随后宗教势力扩大,修道院控制了奶酪的生产,逐步成为奶酪的主要生产场所。直到今天,奶酪的生产商都以拥有修道院或者修士背景而倍感荣耀。
法国人一向称“奶酪是能够为各个阶层所向往的食品”,还创造出“穷人的肉食,富人的宴席”的谚语,实际上这本身就包含着阶级意味:富裕家庭把奶酪当做休闲食品,更多的穷人则把奶酪当做主食。
“全民逐臭”的背后,奶酪的美食魅力就是与形成等级的人物联系在一起。
公元774年,法国查理大帝,就是扑克红桃K上吹胡子瞪眼的老头,经过布里地区一家修道院,并第一次吃到布里奶酪,于是“惊为天酪”。此后,卡佩王朝的腓力二世、波旁王朝创建者亨利十四、路易十五的妻子玛丽王后都是这种奶酪的粉丝。据说锁匠国王路易十六在遭逮捕之后还要求吃一块布里奶酪。
王者们的拥趸令布里成为“王之奶酪”,而确定其“奶酪之王”地位的则是 1814年的维也纳会议。在那次著名会议上,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吃货兼大使积极地讨论谁家奶酪最好吃。在对每名大使自带的奶酪进行一番品评后,莫市布里得到了“奶酪之王”的称号。当然,之后他们还顺便讨论了一下如何重新划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
法国美食家索瓦·迪朗说,一块真正有灵魂的奶酪,闻起来有股乡下的味道,醇厚、邋遢,同时还暗示着“死亡”。
不过这种论调现在似乎过时了。在如今大城市的超市里,它被拒绝摆在货架上,被拒绝散发出溢满整个超市的腐烂之气。更好笑的是,因为没有消毒,生奶酪在美国成了毒品一样的“非法物”,奶酪爱好者往往要驱车穿越许多州,在边境线旁跟某个匿名贩子接头,他只接受现金不多说一句话,交出一个珍贵的白色小包裹,为了防止气味败露,还要与咖啡捆在一起,奶酪爱好者谨慎地将它藏在车里,小心翼翼地驾驶,以防被警察拦下。 “奶酪魏”:御赐皇膳的下放运动
《红楼梦》第十九回中,元春赐了宫廷“糖蒸酥酪”给宝玉,宝玉要留给袭人,却被奶妈李嬷嬷吃了,宝玉于是大发脾气。据人考证,“糖蒸酥酪”就是一种宫廷奶酪。及至后来,一位宫廷御膳师傅将这种奶酪的做法教授给好朋友魏鸿臣,中国才有了“奶酪魏”。
“奶酪魏”自创世之初,很受老百姓的追捧。那时候,北京大街上没有冷饮店,更没有冰淇淋。奶酪在京城里一枝独秀,每到夏季,清室的遗老遗少大多成了奶酪铺的主顾。有人曾写竹枝词赞曰:“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原先魏家只在前门大栅栏所有戏园子门口设摊卖奶酪,到了光绪十四年在大栅栏胡同路西租了一家门脸,字号叫“麟记酪铺”。奶酪魏擅长制作炒酪干、奶卷、传统奶酪等,其绝活是制作合碗酪,做出来的奶酪把容器倒过来都不洒。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提到过“奶酪魏”:“我个人就很怕喝奶……可是做成酪我就喜欢喝。酪有酪铺……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门外框儿胡同北头路西,我记不得他的字号了。他家的酪,牛奶醇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大碗带果的尤佳,酪里面有瓜子仁儿,于喝咽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每途经此地必定喝他两碗。”此外,溥杰、鲁迅、老舍、胡洁青等知名人士都是奶酪魏家的常客。京剧界人士就更加不乏胜举。
如今,奶酪魏开在广安门附近,制作上仍然恪守传统,要木桶烤制,冰块冷却。过去奶酪魏家的大木桶,直径约80厘米宽、高约60厘米、底部是铁板的,每层能够码放10碗,共六层,一桶下来能出60碗之多。
而在遥远的法国,奶酪生产的工业化已经十分普遍。且不说那些日处理牛奶六万吨的专门生产 80公斤一个的埃门塔尔奶酪的工厂,就连生产 200多克一个的卡门佩尔奶酪都用上了高效率的连续凝乳机:也就是说,在一条软的传送带形成的凹槽中,这边牛奶不断地流进去,在传送带输送的过程中牛奶就不间断地完成了凝乳,切割的过程,从另一端出来的就是切好的小凝乳块了。
济南奶酪美食地图
采购奶酪
各大超市进口食品专柜均有奶酪的一席之地。光明等国产品牌也有相关产品。恒隆广场的ole精品超市有相当面积的奶酪专柜,以早餐奶酪为主,主要有原味、低脂和高钙三类。低脂的脂肪含量能减少50%,高钙的更受老年人喜欢。值得注意的是,配料表里首列乳、牛乳,则该产品是天然奶酪。如果首列是干酪、奶酪、乳酪类,则为再制产品。
芝士蛋糕
位于泉城广场的“徹思叔叔”开业月余,火爆程度仍然不减。芝士蛋糕全部现场烘焙,每个蛋糕耗时45分钟,因此限购。属于日式风味。
“芝士共和国”位于百盛地下一层,也是连锁品牌,口味香浓,适合大众口味。
芝士甜品
莫迪咖啡位于芙蓉街,店面不大,由情侣开设。老板是学调酒咖啡专业出身,老板娘则自学甜点制作,手艺颇精,其芝士蛋糕小有名气。
与“徹思叔叔”日式芝士蛋糕不同,莫迪属于欧式做法冻芝士,老板娘会将做好刚出炉的芝士蛋糕放在冷藏柜里冷藏,以使它口味更加爽口。与日式做出来的膨松、入口即化相比,这样的芝士蛋糕吃起来口感扎实、细腻、更有回味感。
“奶酪”有太多关乎人生、关乎哲理的联想,而它本身也是一个浓缩精华的存在。人们喜欢奶酪,不只喜欢它的“逐臭史”,更喜欢其背后代表的阶层和文化哲学。
人类饮食史上的棘手问题都被奶酪化解了
似乎很多传统食品都起源于Happy Accident(幸运的意外),奶酪很可能也是这样。四千年前,一位阿拉伯商人在一趟横越沙漠的旅途当中把牛奶装在一个皮袋中。这个皮袋的衬里用小牛的胃袋做成,炙热阳光的照射使得袋子里的牛奶分离成凝乳和乳清。那天晚上,他喝掉了乳清,也吃掉了奶酪,从此我们钟爱的奶酪诞生了。
考古学家在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墓穴的墙壁上就已经发现了当时生产奶酪的证据。一份属于古苏美尔人的出土文献记载着当时的20种软质奶酪。
尽管奶酪源自西亚,历史悠久,然而奶酪的风味却是在欧洲真正开始酝酿。公元前3世纪,奶酪的制作已相当成熟。人们在古希腊时已奉上奶酪敬拜诸神,芝士蛋糕就源于古希腊;而在古罗马时期,奶酪更成为一种表达赞美及爱意的礼物。接着由罗马人将芝士蛋糕从希腊传播到整个欧洲。因此奶酪在意大利、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都非常盛行。
15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美食家潘塔莱奥内·达·孔菲恩扎在他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乳制品的专著《Summa Lacticiniorum》中写道:蛋白质的短缺,保鲜技术的缺乏,还有宗教所带来的素食文化,这些人类饮食史上出现过的棘手问题,都被奶酪一一化解。
及至现代,世界上共有130多个国家生产奶酪,年产量近2000万吨。研究表明,奶酪有保护眼睛健康、呵护肌肤、保护牙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等功效。
大多数中国八零后对奶酪的最初认知源自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杰瑞总是高举一块金黄、三角形、还有很多孔洞的奶酪调戏汤姆。1851年,J·威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奶酪工厂,使奶酪工业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从此,纽约领导了奶酪生产50余年,即使今天,纽约仍是重要的奶酪基地,现在世界各地每年要消耗180亿英镑的奶酪。除了生产效率和品质的日益提高,美国奶酪提供丰富的风味、种类和质感,他甚至提供多元化和便利性,不论是作为点心、主菜的原料、还是馅料,美国奶酪都能够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
“逐臭史”背后的文明与哲学
在整个星球上,法国人是最痴迷奶酪的群体。据统计,只是经过法国官方认定的奶酪种类就有345种,如今已经增加到500种。如果法国人愿意,他们可以每天选择一种口味的奶酪,从年初吃到年末。
法国人往往用奶酪搭配葡萄酒,这种饮食逻辑大概类似于中国人就着豆腐干喝二锅头。他们甚至总结出一套奶酪使用法则:温和的奶酪一定要配上柔顺的葡萄酒,味道咸重的奶酪,则要伴随比较强烈的红酒;新鲜初熟的奶酪,应选择质地较脆硬的法国面包。而浓郁陈年的奶酪,则适合味道偏重的全麦面包;香甜的梨子,特别适合口味浓重的奶酪,香甜多汁的葡萄则和山羊奶酪形成平衡对比,因为葡萄的特质正可以冲淡奶酪浓郁的风味。
其实,奶酪从根本上讲从来就不是多么高贵精致的食物,它在阴冷的地窖、密布细菌暗房里伴随着毛茸茸的霉菌成长,外观或单调无趣,甚至有的被柴灰、烂叶覆盖,味道浓烈(这是爱好者的形容,中国人往往具化为“臭”)。然而这种另类美味征服一个国家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的味蕾,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逐臭文化”,并非单纯由味道和饮食习惯决定。
食物一直被人类思考、谈论和概念化,每一种食物都从最初的生理需求衍生成人类情绪的代表,它们先是影响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后来又被人类用来定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杰克·古迪在《烹饪、菜肴与阶级:一项比较社会学研究》一书中提到:我们吃的不是食物,吃的是另一些东西,人们大快朵颐时往往代表道德信念和阶级立场。
奶酪也不例外。早期的奶酪是勋臣们每日食品定额的组成部分,这被视作一种荣耀的奖赏。随后宗教势力扩大,修道院控制了奶酪的生产,逐步成为奶酪的主要生产场所。直到今天,奶酪的生产商都以拥有修道院或者修士背景而倍感荣耀。
法国人一向称“奶酪是能够为各个阶层所向往的食品”,还创造出“穷人的肉食,富人的宴席”的谚语,实际上这本身就包含着阶级意味:富裕家庭把奶酪当做休闲食品,更多的穷人则把奶酪当做主食。
“全民逐臭”的背后,奶酪的美食魅力就是与形成等级的人物联系在一起。
公元774年,法国查理大帝,就是扑克红桃K上吹胡子瞪眼的老头,经过布里地区一家修道院,并第一次吃到布里奶酪,于是“惊为天酪”。此后,卡佩王朝的腓力二世、波旁王朝创建者亨利十四、路易十五的妻子玛丽王后都是这种奶酪的粉丝。据说锁匠国王路易十六在遭逮捕之后还要求吃一块布里奶酪。
王者们的拥趸令布里成为“王之奶酪”,而确定其“奶酪之王”地位的则是 1814年的维也纳会议。在那次著名会议上,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吃货兼大使积极地讨论谁家奶酪最好吃。在对每名大使自带的奶酪进行一番品评后,莫市布里得到了“奶酪之王”的称号。当然,之后他们还顺便讨论了一下如何重新划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
法国美食家索瓦·迪朗说,一块真正有灵魂的奶酪,闻起来有股乡下的味道,醇厚、邋遢,同时还暗示着“死亡”。
不过这种论调现在似乎过时了。在如今大城市的超市里,它被拒绝摆在货架上,被拒绝散发出溢满整个超市的腐烂之气。更好笑的是,因为没有消毒,生奶酪在美国成了毒品一样的“非法物”,奶酪爱好者往往要驱车穿越许多州,在边境线旁跟某个匿名贩子接头,他只接受现金不多说一句话,交出一个珍贵的白色小包裹,为了防止气味败露,还要与咖啡捆在一起,奶酪爱好者谨慎地将它藏在车里,小心翼翼地驾驶,以防被警察拦下。 “奶酪魏”:御赐皇膳的下放运动
《红楼梦》第十九回中,元春赐了宫廷“糖蒸酥酪”给宝玉,宝玉要留给袭人,却被奶妈李嬷嬷吃了,宝玉于是大发脾气。据人考证,“糖蒸酥酪”就是一种宫廷奶酪。及至后来,一位宫廷御膳师傅将这种奶酪的做法教授给好朋友魏鸿臣,中国才有了“奶酪魏”。
“奶酪魏”自创世之初,很受老百姓的追捧。那时候,北京大街上没有冷饮店,更没有冰淇淋。奶酪在京城里一枝独秀,每到夏季,清室的遗老遗少大多成了奶酪铺的主顾。有人曾写竹枝词赞曰:“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原先魏家只在前门大栅栏所有戏园子门口设摊卖奶酪,到了光绪十四年在大栅栏胡同路西租了一家门脸,字号叫“麟记酪铺”。奶酪魏擅长制作炒酪干、奶卷、传统奶酪等,其绝活是制作合碗酪,做出来的奶酪把容器倒过来都不洒。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提到过“奶酪魏”:“我个人就很怕喝奶……可是做成酪我就喜欢喝。酪有酪铺……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门外框儿胡同北头路西,我记不得他的字号了。他家的酪,牛奶醇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大碗带果的尤佳,酪里面有瓜子仁儿,于喝咽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每途经此地必定喝他两碗。”此外,溥杰、鲁迅、老舍、胡洁青等知名人士都是奶酪魏家的常客。京剧界人士就更加不乏胜举。
如今,奶酪魏开在广安门附近,制作上仍然恪守传统,要木桶烤制,冰块冷却。过去奶酪魏家的大木桶,直径约80厘米宽、高约60厘米、底部是铁板的,每层能够码放10碗,共六层,一桶下来能出60碗之多。
而在遥远的法国,奶酪生产的工业化已经十分普遍。且不说那些日处理牛奶六万吨的专门生产 80公斤一个的埃门塔尔奶酪的工厂,就连生产 200多克一个的卡门佩尔奶酪都用上了高效率的连续凝乳机:也就是说,在一条软的传送带形成的凹槽中,这边牛奶不断地流进去,在传送带输送的过程中牛奶就不间断地完成了凝乳,切割的过程,从另一端出来的就是切好的小凝乳块了。
济南奶酪美食地图
采购奶酪
各大超市进口食品专柜均有奶酪的一席之地。光明等国产品牌也有相关产品。恒隆广场的ole精品超市有相当面积的奶酪专柜,以早餐奶酪为主,主要有原味、低脂和高钙三类。低脂的脂肪含量能减少50%,高钙的更受老年人喜欢。值得注意的是,配料表里首列乳、牛乳,则该产品是天然奶酪。如果首列是干酪、奶酪、乳酪类,则为再制产品。
芝士蛋糕
位于泉城广场的“徹思叔叔”开业月余,火爆程度仍然不减。芝士蛋糕全部现场烘焙,每个蛋糕耗时45分钟,因此限购。属于日式风味。
“芝士共和国”位于百盛地下一层,也是连锁品牌,口味香浓,适合大众口味。
芝士甜品
莫迪咖啡位于芙蓉街,店面不大,由情侣开设。老板是学调酒咖啡专业出身,老板娘则自学甜点制作,手艺颇精,其芝士蛋糕小有名气。
与“徹思叔叔”日式芝士蛋糕不同,莫迪属于欧式做法冻芝士,老板娘会将做好刚出炉的芝士蛋糕放在冷藏柜里冷藏,以使它口味更加爽口。与日式做出来的膨松、入口即化相比,这样的芝士蛋糕吃起来口感扎实、细腻、更有回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