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核心价值的确定与实施例谈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不少以生活领域为主题组元,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除了读课文、写词语及少量的小练笔外,鲜见比较明确的语言训练项目或具体的语言活动要求。由于“教什么”,教材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不少教师对课文要训练哪些语言能力感到茫然。现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这篇课文,从实践角度探讨如何根据文体特征,确定课文的核心价值。
  一、研读教材,把握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放飞蜻蜓》是一篇文艺性或者叫叙事性的科技文,但作者并非机械地进行科学知识的介绍,而是通过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把科学知识融入其中。“谈蜻蜓”就像是一条线,把故事的发展与科学知识的表述串联起来。文章语言表达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话描写,具体表现为:第一,对话多,本文故事的发展就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表达的;第二,对话中的提示语比较多,特别是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第三,对话融合在叙事中。这篇课文可教的知识点很多,从内容理解看,学习蜻蜓身体各部分的特点、作用的科学常识,感受陶行知亲切、尊重生命和民主的品质;从语言角度看,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领悟词语搭配的规律,学习课文中问句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神态的结合表现人物的形象,用对话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段落构成特点;了解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的特点,等等。
  该如何选取和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呢?华东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认为可以从是否具有语文特点,是否为“这个”文本所特有,是否具备统领功能和核心特质,是否有利于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等四个维度加以分析判断。以此审视上述的知识点,我们发现:字词学习和内容理解是常规的学习内容,是基础性的教学目标。感受陶行知亲切、尊重生命和民主的品质只能渗透在内容理解中。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并不陌生,问句的表达效果学生也已学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的特点并不是三年级就要求学会的。而“对话和动作、神态的结合表现人物的形象,对话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段落构成特点”既是本文独特的言语现象,也暗合《教学参考用书》“教材说明”中的表述:“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因此,本课体现语文核心价值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对话和动作、神态相结合表现人物的形象,对话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段落构成特点” 。
  二、关注发展,制订适切的语文教学目标
  在确定了本课“教什么”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依据学段目标、教材的编排意图及学生基础进行这样的思考:首先,从课标出发,这是一篇中年级教材,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其次,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仅有的一次“对话”练习就安排在本册第四单元的习作练习中,要求仅仅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篇课文安排在习作练习之后,又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叙事,结合课后练习的第四题“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可以看出编者是将本文作为学生巩固对话表达的重要篇目。最后,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中年级除了字词句外,段落的构成、连句成段的特点就成了学习的重点。比如“谈蜻蜓”这一部分,也就是课文的二、三两段,都是按照“陶先生提出问题——孩子们回答——陶先生补充”这样的顺序来组织段落,这就可以作为语言形式的学习要求。就以同样的三年级来说,班级学生程度较好的,还可以引导他们想想二三两段能不能互换?如果所教班级学生程度较差,那么重点应当学习连句成段的方法。
  综合以上的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1. 认识生字“贞、埂”;会写“陶、慈”等10个生字;理解“七嘴八舌、结构、复杂、成千上万”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3. 巩固对话的几种表达形式,体会对话描写中提示语的作用。了解对话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段落构成特点,感受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
  三、化繁为简,进行扎实的言语训练
  基于以上对文本教学核心价值的确定,现以《放飞蜻蜓》几个片段设计为例,谈谈怎样以段落学习为重点,指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运用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一)比较中品味,体会提示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课文2~6自然段围绕“蜻蜓吃什么”展开对话,提示语丰富,突出了人物形象。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关注提示语,我采取以下的教学步骤:先让学生自由读2~6自然段,找出陶行知和小朋友说的话。接着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理解“慈爱、抚摸、拉着、七嘴八舌”表现的神情、动作。然后教师把对话中的提示语去掉,让学生读一读并思考:和原句比较,你发现句子有什么不同?再比较着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说说:透过“慈爱、抚摸、拉着”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陶先生?最后让学生用上这些提示语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场景和人物更加鲜活。
  (二)运用中再造,学习运用对话写过程的方法。
  课文的7~10自然段讲陶先生启发孩子们了解蜻蜓身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是这篇课文的主体部分,板块设计如下:
  第一步,读懂课文内容。默读7~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耐心细致地给孩子们讲了蜻蜓的哪些知识?边读边完成下表:
  完成表格的过程就是学生梳理知识的过程。学生填完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蜻蜓尾巴、眼睛的特点和作用,在这过程中相机教学“据说”“结构复杂”的意思。
  第二步,领会构段特点。教师可以说:刚才同学们对照表格一口气就把蜻蜓尾巴、眼睛的特点和作用说完了,课文中陶行知爷爷是像你们这样介绍的吗?让学生读书、交流,小结出:课文是按照“陶先生提出问题——孩子们回答——陶先生补充”这样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的。教师进一步引导:课文为什么不像我们这样介绍呢?将学生的学习目光引向课文的言语形式。通过对比,学生就会领悟到:像课文那样对话式的介绍更能体现陶先生的亲切和民主。
  第三步,引导实践运用。教师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进行引导:同学们,陶先生的话还没有说完呢。你们瞧,课文中还有一个“……”,他一定还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其他部位的特点和作用了。请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学课文的样子,按“陶先生提出问题——孩子们回答——陶先生补充”的顺序来介绍蜻蜓其他部位的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动笔练写。
  第四步,反思归纳总结。学生写完,交流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按照“陶先生提出问题——孩子们回答——陶先生补充”这样的顺序介绍了蜻蜓翅膀的特点和作用,用这种对话的方法来介绍动物的知识会让人觉得语言更简洁,一目了然。同学们今后在写其他动物身体的特点和作用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写。
  第五步,指导分角色朗读。
  虽然语文教学确实具有多重的育人功能和广泛的奠基作用,但决不能因此忽略、淡化或虚化言语的学习和吸收。只有注重课文教学核心价值的确立,并以核心价值统领、带动其他价值的实现,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语文”。
  (作者单位:福建省屏南县光华小学)
其他文献
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在学校联欢晚会上表演一个节目,张老师所在的教研组同事听说要表演节目,纷纷表示不愿意参加此次表演,而张老师作为该教研组的组长,无奈之下只能接下任务,当然其中也有一种想有机会在全校性场合表现一下的冲动。然而,接下任务后张老师才感觉到压力巨大,她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表演天赋,害怕上台会出丑;另一方面她又希望自己这次的表演能够出彩,毕竟这次是全校性的表演,表演得好坏代表着自己也代表着整个教研
期刊
一篇课文要教的点总是很多,但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量。如何准确捕捉知识的生长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渐进点,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让40分钟的课堂教学高效产出,让语文学习更富实效性指导?笔者认为,以课文为本,落实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剂良方。  一、初读,落实把课文读“薄”的学法指导  把课文读“薄”是一种学会概括的读书方法。长期坚持训练,对于形成快速浏览、快速捕捉信息能力很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个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立体交错的过程。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途径和策略可能有许多,但使语文教学的各种相关要素成为一个和谐统一“共同体”,相辅而行,合璧共振,是首先应该考虑的。  一、多维共生  语文教学必须围绕“提高语文素养”展开,使语文素养所包含的诸元素相融一体,和谐共生。首先,三维目标不可偏废。作为目标的三个维度,其实是一体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它们互相渗透,互相牵连,唯有齐举并重,
期刊
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爱学、乐学、喜欢游戏、乐于角色表演,但是,他们又具有生性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易学易忘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努力把好课堂教学若干环节:  一、有效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经过长期的摸索,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1.歌曲导入。优美的音乐、欢快的节奏,既愉悦身心
期刊
2013年4月18日至19日,由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福建教育学院闽派特色教育研究所、宁德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郭正光主体教育管理实践研讨会”在宁德召开,来自省内外的专家、教授、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等300多人参加了研讨。现借贵刊一隅,简述我“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校本主体观点。  一、“三位一体”主体观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初,踏上教育讲坛不久的我,拜读了顾明远教授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
期刊
《妈妈的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首儿歌,从儿童的视角,以清新、明快、朴实的语言风格,叙述妈妈为“我”做的几件事,细致而形象地再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和细腻,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全诗语言朴实易懂,并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可以看出诗人极其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采用对比外,五个比喻的运用精妙准确,与所选择的故事浑然天成,让人直观地感受母爱的神圣和伟大。  一、巧妙导入,在激情中感
期刊
美国教育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完整的课程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 确定课程目标,2. 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 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 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课程层面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小学语文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选择了课程内容,而教师则要根据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最后,以课程目标来检测教学效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期刊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在教学时要如何对学生进行“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渗透呢?如何让“语用”浸润议论文教学的课堂? 仔细思考之后,决定以“?”拉直变成“!”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从三个具体事例中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一、语用,从理解“司空见惯”的本义起步  语文学习就是言语活动的实践
期刊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应该且必须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作为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课文,教师教学中运用课文的指向,无疑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下面以《桥》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桥》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 “令我们感动的人”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在行文上,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交错安排情节的变化。如此的课文框架以及它所呈现出来的具体样式,为语用提供了
期刊
一、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面积的意义,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思维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重视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