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习过程,促进数学计算知识内化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iiu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出浑身解数,努力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公开课上,学生不断地通过辩论与合作探究来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教师也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展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得听课者有目不暇接的感受。冷静思考这些看似热闹非凡的场面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表现出些许的无方向感,随波逐流的现象也日趋凸显。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面对已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中高年级学生,更应要求他们能冷静思考,通过内化过程来学习新知,然后在回顾中升华所学得的知识。
  一、在相互对比中内化数学概念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对概念只停留在记忆和模仿的阶段,对概念的形成、内涵和外延并不清楚,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对于概念的教学,不妨在教学环节中适时让学生静下心专注思考概念的形成过程,以让学生进一步对概念加以内化。
  如在教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有些教师问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背出它们的内容,但在具体的题目解答中,有的学生就混淆不清两个概念的区别,造成错误解答。为此,当教完“周长和面积”后,笔者出示以下题目,让学生专注思考:在教室黑板上面有一面国旗,现在想给国旗配上大小相同的镜框,周围应用多长的铝合金条加固?国旗表面应该选用多大的玻璃?学生思考之后,回答出:要求制作镜框要用的铝合金条有多长就是求国旗的周长,即国旗四条边的总长;要用多大的玻璃就是指国旗平面的大小,即国旗的面积。实践证明,在这一过程之后,笔者给出国旗的长和宽的长度,再让学生求“要多长的铝合金条才能把镜框加固”和“要配上多大的玻璃”这两个问题,学生都做对了。
  二、在情境意义中内化算法算理
  计算既是日常生活的一项必备技能,也是学生进行可持续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算法指导计算过程,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根据。如果不懂算理,光靠单纯机械地练习与模仿,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和运用。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方法,就必须知道怎样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
  比如在教完“乘法分配律”之后,一些学生要么不懂得运用这一定律,要么容易将它和其他运算定律混淆在一起。笔者出示52×49+48×49这道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出现了以下两种错误:52×49×48,(52+48)×(49+49)。这时,笔者不做评判,而是提问:“你能根据老师列的算式编一道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吗?”学生思考后,生 回答:“我们班有49名同学,学校定制校服,上衣每件52元,裤子每条48元,全班定制的49套校服要多少钱。”生 :“可以先算出48件上衣的钱,再加上48条裤子的钱,即列式52×49+48×49。”生 :“可以先算出一套校服是‘52+48’元,再乘49套,即列式(52+48)×49=4900元。”这样把乘法分配律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就容易理解了。随后,笔者再提问:“根据乘法的意义,52×49+48×49表示什么?”学生经过上面的思考,回答出:“49个52加上49个48一共有49个100,即100×49=4900。”这样从乘法的意义角度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再次进行理解,既让学生知道怎样算,又知道了为什么这样算。
  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没有真正理解算理,这样掌握的算法既不牢固,更不能灵活运用。让学生在计算时想算法,思算理,多引导他们思考怎样算及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有所思,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大有裨益。
  三、在操作与问答中内化计算公式
  图形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图形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体积等有关概念的意义,运用测量、计算、迁移、转化等方法推导出来的。公式是计算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根据。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公式的形成和推导过程才能体会公式的内涵与意义,最后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能牢固记住公式和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就可以在教完一个计算公式之后,让学生专注思考这个计算公式所指的内容,准确复述公式的形成过程,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
  如在学完“圆柱的体积公式”后,笔者让学生利用学具把圆柱拆拼成一个长方体,并试着以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然后提问:“转化后的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生:“两者的体积相等。”笔者:“长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生:“底面积乘以高。”笔者:“那么转化后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吗?”生:“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所以可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Sh=πr2h。”笔者:“根据图形的转化,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圆柱相比发生什么变化?”生:“增加了左右两个面,即2rh。”这样让学生把圆柱学具的操作过程和立体图形变化结合起来思考,学生也进一步内化了公式的推导过程。
  经过“回顾—思考—表达”的过程,学生对圆柱的体积公式铭记于心,同时转化的思想在新知的学习中得到强化,所学的体积公式在新知的再现中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四、在引导题意感悟中内化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问题的教学,其关键就要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只有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在头脑中形成解题规划,再根据规划按照一定的思维顺序制定解题步骤,最后根据解题步骤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解答。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经过一番有序的、合理的、有根据的思维活动,而学生的思維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加以引导,在引导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题:新民小学修建一个篮球场,一共实际投资80万元,比计划投资节省了20万元,比原计划节省了百分之几?很多学生的解答方法为:20÷80=25%。这样的列式说明学生对题目的意思并不理解,对解题思路也缺乏应有的梳理与认知。笔者是这样实施教学的,首先让学生再次读题,然后提问:“题目要求什么?”生:“求比原计划节省了百分之几。”笔者:“解答这种类型的问题关键是什么?”生:“关键在于理解问题的意思,找出相比的关系量。”笔者:“那问题是什么意思?”生:“问题的意思就是节省的投资占计划投资的百分之几。”笔者:“那么关系量是什么呢?”生:“要知道节省的钱和计划投资的总额。”笔者:“根据问题的意思应怎么列数量关系式?”生:“节省的投资÷计划的投资。”笔者:“这两个量各是多少?计划的投资应怎么求?”生:“可以列式20÷(80+20)=20%。”到此为止,笔者让学生分别对同桌再次复述解题思路。通过这样的多次训练与问答,让学生强化自身的解题思路,让他们体会到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问题,一定要在理解题目意思的基础上,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其数量关系,找出正确的数量关系才能解答,从而加强他们解题思路的内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复习课是帮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建立起完整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复习课不只是单纯地消化旧知识,不只是单纯地做练习,更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复习课的开展方式。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燃起学生学习热情在数学复习课中,不能因为没有新的知识需要传授,而取消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环节。相反,因为复习课涉及旧知识的梳理,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积极言说、大胆表达,这有利于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促进思维发展。
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阅读理解与分析片面、写作无从下笔等学习现状,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将读和写进行巧妙融合,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随文练笔以其连接读与写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读写融合教学实践的常见手段。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结合阅读内容,设计简短、快速、随意的写作训练,可以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巧妙融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够恰当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有助于調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能够给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针对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研究。  一、品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在实际教学中,词句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素材。教师若能够实现对词句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灵活引用,就一定能够取得意想
口语交际课是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专门开设的课。语文教师要用心上好口语交际课,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精选话题,让学生有话说  口语交际活动就是让学生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讨论、交流,因此,所选的话题应让学生有话说,这样学生才能说得积极,说得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才会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改变以往惯于对学生进行说教的姿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同龄人”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教师可以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实践几个环节来真正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一、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精彩的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多彩的生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道德置于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入手,针对教师如何“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多样化教学”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将内容与实际生
面对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趋势,部分强调感受和辨析的学科需要做出一些调整。美术作为一个对视觉和观感认识有重要要求的学科,自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为有效的引导,并借此对学生进行认识创新和为其进行美学铺垫。本文探讨在美术教学与信息化应用的结合中,如何实现更加有效的教学结果。  一、信息化教学在备课与评价阶段的运用  课堂上,一节课的定义说明和示范作品展示时间保持在20分钟左右为宜,剩下的时间可交由教师根据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问题探究的实践性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以“车牌的秘密”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开
期刊
在幼儿园教育中,不应过度让幼儿接受各种复杂的知识,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贯穿于幼儿整个阶段的生长和发展之中,也就n是“去小学化”。若幼儿们的学业负担过重,这对他们身心健康的
户外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带幼儿园到户外进行活动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体验生活,同时将游戏融入n户外活动中,让幼儿在真实的游戏中有更加真实的感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