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浅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涵盖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教育体现文化的内涵,是一种文化形式、一种文化行为;文化延伸教育,具有丰富的、潜在的育人功能,与课堂教育教学形成良性互补关系,共同陶冶学生美好情操,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因此,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窗口。它包括教室寝室的布置,文字标牌、匾额图片等教育教学设施的呈现,黑板报、手抄报等学生团体文化建设,师生良好的道德风貌、行为习惯和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展现等。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发展。
  一、营造美好氛围,打造班级文化环境。教室和寝室,是初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心理学研究表明,美好的环境,能调动人的健康积极情绪,提高学习、工作效率,陶冶美好情操。因此,别具匠心的美的教室、寝室布置,能起到特殊的育人功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室布置,整体上应把握和谐、庄重、富有文化气息及稳中有变的特点,要充分考虑教室的色调,课桌椅的陈设,班训、标语、警示语文字的创意,图画及其它装饰的搭配。置身其间,应让人感到轻松、愉悦、新鲜,有情调、情味,给人激励。
  班训是一个班建设、发展的目标,因此应有个性、有特色,是班级文化的内核。标语往往体现一个班的阶段性目标,具有鼓动激励作用,应豁亮显目。警示语,规范思想行为,应因班制宜,循序渐进。要留出一定空间陈设图书,让学生能时刻亲近图书。最好能设置班级先进人物展台,以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
  寝室的布置应突出文明、美观、舒适,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幸福。
  二、言传身教,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师德高尚、灵活施教、言传身带、以生为友的教师,往往让学生爱戴、崇拜,甚至成为偶像,从而成为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想,乃至人生选择。
  当代初中学生思想、思维活跃,辨别是非善恶能力大大提高,追求个性解放。许多学生评判老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观其行。因此,老师的着装、举止、谈吐,都要服从班级文化建设这个大局,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儒家强调“己所不欲,毋施于人”,而教师即使己所欲,也应毋施于人。有人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品质的化身和可以效仿的榜样,很好地诠释了言传身教的本质。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待人,完善修养,真正体现人格魅力。学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对于良好品德的形成,正确人生观与审美观的树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活跃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活动,是班级文化的主阵地。是班级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优秀的班级文化是灵魂、精神。
  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因此,主题班会不但是对学生一种经常性的教育手段,更是不可或缺的班级文化。
  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专栏、手抄报、网站等形式,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提高班级文化质量,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它们是班级文化的载体,是学生的心声,是学生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充分利用,既可以扶植和肯定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批评消极的思想和行为,引领班级正确航向,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信心,全面提高素质。
  当然,班级文化的外延是十分宽泛的,但抓住以上三个方面,就能纲举目张,事半而功倍。
  班级文化建设,方兴未艾。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利于陶冶学生美好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周哲,教师,现居湖北建始。
其他文献
大多数孩子讨厌写作,分析一下原因,其中有这样的一个主要方面:无话可写。尤其是农村孩子生活圈子小,学校、家两点一线,活动范围狭窄;老师、同学和家长三点一面,交流对象少。生活单调枯燥,见识面窄,学生脑中无物,面对作文当然无话可说。  要想写好作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走进生活中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没有真切的感受,也就没有丰富的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
从应试的角度,可以说高考作文有着“两位读者、两分钟”的特点。两位读者,就是每篇作文由两名互不知情的评卷员评改,即便是那些满分作文,在见诸报刊书籍之前,也只有两个读者;两分钟,是评卷员评一份卷的平均时间。  尽管有些媒体、有些人为此愤愤不平,似乎好不容易从全省各地选送来的评卷员、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们都成了草菅人命的刽子手。如果我们理性地算一算时间,的确也只有这么多。问题是两分钟够不够判断一篇作文的优劣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认为,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多读多写,而且要“有分析地多读,多写”。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密切关联,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做有价值的阅读与思考,课文成为摆设,以致学生产生学课文没什么用的错误认识。那么,如何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在日常阅读教学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关键就在于如何发挥读对写的指导作用了。  首先,教师应明确课内阅读教学的三大目标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这种读应是学生自己读懂的,而不是老师灌输的,那种浅尝辄止的“挖井式”阅读模式必须改革。  以下我以自己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片段为例,浅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区别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个人的特质。文章的个性,是指一篇文章所独有的特色。越个性鲜明,越标新立异,越受读者的欢迎。写作活动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写作中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都离不开学生的个性见解。反过来,人的个性又制约着写作行为。可以说:文章是个性的外化,个性是文章的生命。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感悟生活,积累素材    文章
小小说以其千字左右的篇幅和反映生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特点成为高考作文的新宠。小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开篇的悬念设计。现在就谈小小说开篇的几种设计方法。    一、直接叙述法    小小说属于写人记事的文章,人物和事物的记叙是其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在开篇直接叙述某人、某物或某事,让读者想知道这人怎么了,这事的结果怎么样,达到设计悬念的目的。例如,《父亲的布底鞋》(2004年全国丙卷优
回想起十几年前刚刚毕业的我,意气风发、雄心勃勃,满腔的工作热情让我无暇也无心去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甚至自负地认为自己是没有错误的。星转斗移,年华似水,随着教学阅历的增加,年龄的增长,那份狂热逐渐冷却,那份浮躁逐渐沉稳,在淡泊宁静中我常常陷入反思,自己执教语文多年,我教给了学生什么?在反思中逐渐醒悟,我已和不少语文教师一样在忙碌的教学中迷失了方向,甚至违背了某些语文教学的宗旨、规律。  迷失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何满子先生的杂文《剃光头发微》,文章第四段有句话:  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  课本注释③城旦:秦汉时的一种刑罚名。服四年兵役,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  教材对“城旦”一词作了较为准确的注释,但“舂”字却无任何说明,似为遗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加盟”,语文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回顾前几年关于语文教学的全国性的大讨论,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指责甚至谩骂之声仍不绝于耳。其中虽有一些过激之处,但或多或少给我们提出了不少现实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这一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被我们许多语文教师机械的、单调的、架空分析式的教学禁锢了,语文不再是生活的,不再是鲜活的,而是教条式的、僵化的,语文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我日日所生活的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啊?是哪一个哲人曾告诉我说要反省自己的生活:我可还有不满?还有梦想?那些逍遥却无意义的瞬间是否还经常浮现?我常常以愧疚的心情检数自己的生活,同时又感到自己的幸运——因为文学,是它时时修复我梦想和出神的能力,把我带往远方。当然,不是所有文学都连接著梦想和翅膀,然而惟有这种才是我最喜欢的,那种遥想甚至梦幻的体验是如此妙不可言,在读阿成这篇作品的时候,也正是这一点深深地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