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里的老普洱故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州闹市区的钱塘巷,有一座老房子,年纪很大了,它很精巧地坐落在路边。这座老房子现在开始卖茶了。
  茶庄的主人黄曙光给这座老房子取了个名字,叫“隆泰昌”。隆泰昌,寓意兴隆、康泰、昌盛,它大俗大雅,有着百年老字号特别的感觉。这座茶庄主营陈年的老普洱,而店里珍藏着的一份250g普洱,竟也有百年的历史了。
  
  最不像茶叶店的茶庄
  
  即使在远处,也容易被隆泰昌茶坊门前的一个个性的小庭院所吸引。庭院布置得古旧却亲切,石象、石桌、桫椤装点着古道,大门用的是山西的清朝榆木古门,招牌上“隆泰昌”三个金字是福州鼓山涌泉寺方丈普法大和尚所书。
  踩在有着久远历史的石条,入门来,便闻得处处茶香。几个黑黝黝的看似合箱的东西随意地堆成了一条茶马古道。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马鞍,那原先是用来装载银元的,也曾一路满载普洱茶香走过了许多岁月。大堂的茶桌原来是一个几乎与人同高的马车轮涂了青漆改造而成,它曾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行走在茶马古道上……
  主人介绍,老房子的房梁用的都是古实木,而木柱隔层的内部却是用芦苇竿与黄泥和成,他们知道,只有用这些材料来糊墙,才有真正老房子的感觉。顶棚上的天瓦,是从宁德渔村淘来的。瓦片一箱是80元,但他们要多花400多元的运费。一切都展示着精致与古老的文化。屋顶上的瓦当是老福州的特色,屋楣用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木花,木窗雕刻着双凤呈祥。
  隆泰昌共有四个包间,分别名为“风、花、雪、月”,源自大理四大景点之“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千年楠木的茶桌,个性十足的茶椅,博古架上除了普洱茶还有精美的天然奇石。每一间茶室风格都不一样,或柔媚或坚实,或简洁或抽象。这里还会有禅乐作伴,让人心思沉寂。
  这里的设计处处体现着自然之美。人们认为,这里是最不像茶叶店的茶叶店。有朋友问庄主,你认为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说,是回归本性的自然。与他朋友的答案——“静悟”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房子里专卖老普洱
  
  茶庄主人出生在中国最美的农村——婺源,那也是中国出产婺绿的绿茶金三角区。小的时候他一天会采七八斤的茶叶。即使年长后他去了广东或者更远的地方,却总离不开茶。
  喝茶喝得多了,就认识了很多茶人,关系最密切的、给予他老茶最多的,是广东普洱茶收藏家廖志锋老先生,他是一位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收藏普洱茶的传奇茶人。廖老收藏着众多珍品,包括昆明茶厂的三千多种茶品、云南茶叶世家刀武老人的老茶一一刀家制作的传统金瓜普洱,现在国内的机器也没法压得那么紧。
  2003年,他慢慢认识了一批福州爱茶之人。在福州,真正的老普洱很少,而懂得鉴赏老茶的人更少。他开始寻思着把老茶带到这个地方,介绍给更多茶人知晓。最后,便有了这座2007年1月8日开业的隆泰昌茶坊。
  在隆泰昌里,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老茶,还能看到很多不太常见的普洱老茶。庄主自信地称,在全国普洱茶店里。自己所拥有的普洱茶品门类是最多的。在这里,除了市面上难以见到的正品文革砖、48年前的同庆号和鸿泰昌、1991年的茯茶及上世纪60年代后的系列经典茶品,还有一些珍品,比如上世纪50年代的竹筒青茶、木模1公斤青砖,都已经有金花了。在这里,还有一些有着特别意义的老茶,比如有1971年昆明茶厂生产的熟普。如果按1973年熟普工艺才成熟来算,这茶品还算是个试验品;特别的是一柱半的1982年黑茶“千两茶”,这是国内最早期的黑茶类收藏品,透过竹篓,可以看到茶叶已经发花茂盛,品其茶汤,已经入口即化。
  茶庄主人认为,只有个性的普洱茶店才具有吸引力,而他在做的就是有收藏价值的老普洱。他希望好茶在这个城市里得到更好的推广和交流。现在,他开始尝试举办老茶鉴赏学习会,与茶友鉴评、斗茶。
  在他心中,老茶是有生命的,所以对于他所特别珍爱的生茶,他可能一道也舍不得洗。
  
  “隆泰昌”三件宝
  
  作为一个老茶爱好者,黄曙光有着众多的老茶藏品,这其中最让他骄傲的是最大、最重、最老的三种普洱,黄曙光笑称这是三大镇店之宝。
  第一样是福建最重的一柱金瓜贡茶,采自版纳州九龙山的野生茶,重达500斤。
  第二样是最大的两块生饼茶,是1998在勐海压制的,直径达一米多,重达99斤。当时很多媒体做了报道,全国只压了8片。他珍藏了2片。
  第三样是百年的老茶,系散茶,来自云南刀武家。
其他文献
刮大风,下暴雨,这就不是茶境。眼下我的窗外风狂雨重,花草不得不潦草,心绪不由不纷乱,喝什么乌茶,只好听音乐罢了。  可以打乱风雨的音乐,TEA FOR TWO (《鸳鸯茶》)就十分适合。轻轻松松的前奏一响起,便令人身摇脚晃,有一路跳舞到厨房找东西吃的冲动。“鸳鸯茶,鸳鸯茶,你爱我,我爱你,咱俩单独在一起。无人近前扰视听,不请朋友,不邀亲威,空闲周末好宁静。莫让人知道,咱家装了电话机。天将晓,我将
期刊
仔细想想,中国云南普洱茶和法国葡萄酒真有很多相近的地方。  第一个相似点是“陈”:普洱茶是越陈越香,云南晒青绿茶做成紧压茶。在长时间的自然陈化中,微生物慢慢地作用,也慢慢展现普洱茶的独特陈香,一般说来生茶干仓陈放20~40年比较合适。好的葡萄酒也需要陈化,这点比较容易理解,就像中国的白酒一样,大家都知道越陈越香,长时间的陈放中,缓慢地产生一些酯类芳香物质。虽然原理不一样,但一块好的自然陈化的普洱陈
期刊
前段时间,出门学习,隔壁楼上有一对夫妇引起了我的注意。男的很高大,脸上布满了可能曾经因青春痘而遗留下来的痕迹;女的很安静,对别人与他们的聊天和调侃很少发言,只是偶尔淡淡笑一下。  有意思的是,男的每天都会提一个硕大的玻璃钢杯,另一只手牵着女的小手,两人一前一后总是那么静静地同进同出,钢杯里泡好的茶水很浓很浓,杯壁上有很深很深的茶渍,那占据茶杯四分之一的茶叶随他俩走路时的节奏不停地晃动着……看着他们
期刊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陈家星做到了。  2005年11月9日,他夺得了2005年安溪铁观音神州行茶王赛“铁观音金奖茶王”。在此之前,安溪铁观音茶王都是本地人获得。这次,不是安溪人的陈家星是个例外,成了“异类”。  此时,陈家星入茶行刚刚近三年。三年的时间很短,一棵茶树都还不是太成熟,更何况是一“株”茶王?    半路出家  但是,这个“茶王”很不容易。陈家星回想起2年多的做茶经历,淡淡地说了一
期刊
公元1391年9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贡北苑龙凤团茶,改贡散茶。从此,在宋代被奉为“茶中至尊”的北苑龙凤团茶退下了它自南唐末期到明初长达四百余年的贡茶宝座。曾有千年茶都之誉的建州北苑,渐渐从版图上消失。  可幸史不绝书,后人仍能在文献记载中屡遇“北苑”之名,不断看到备极称羡的诗痕墨迹。但自北苑贡茶一夜间被废黜后,有人即对它的身世提出疑议。如沈括便认为:北苑不是地名,北苑茶指的是江苏金陵的茶……如
期刊
去年秋天,瑞典人再造的一艘仿古商船哥德堡号,沿着原来古老航线重温了一次海上的“丝茶之路”,来到中国广州、上海和舟山,成为当地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引发了人们异常的热情与关注。  哥德堡号是瑞典最豪华的超级商船之一,1745年哥德堡号第三次从广州启航返回瑞典触礁沉没了。1993年,新的东印度公司成立,负责实施新歌德堡号的建造。公司首任经理乔真·盖博里森说:“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力量、冒险精神和金钱曾
期刊
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她发端于神农,成于唐,继与宋,盛于明,是太平盛世时,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们修身养性的清雅时尚。  时过千年,重逢盛世,茶道这一古老国粹又获新生并进入寻常百姓家。  “南方有嘉木,八闽茶故乡”我们的《海峡茶道》正是在这两岸和风的吹拂下应运而生的。  道可道,非常道。作为国内第一本茶道杂志的创办者,我们除了惶恐,还是惶恐,中国茶道博大精深,意蕴悠长,我辈穷其一生也不敢拈花微笑。
期刊
茶与罂粟,一场天使与魔鬼的战斗。  当他把种植有机茶的大茶场、制茶的大茶厂选定在地处老挝丰沙里省这个世界毒品产地 “金三角”的一角后,他的生命就时时刻刻受到来自毒枭毒贩们的威胁。因为在“金三角”丰腴油润的大山洼里扩种一亩茶树,几乎可以说就减少了一亩罂粟田。现在他的茶场已经扩展到了10000亩,而且还在一天天地扩展、挤占罂粟用地,大有全部挤赶百年老住户——罂粟之势。无怪那些深谋远虑的毒枭们开始忐忑不
期刊
认识铁观音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然而,随着对茶知识了解的加深,就越会发现,认识一种茶甚至于比认识一个人更难。比如,认识铁观音,即使做了多年茶叶的老茶人,也断不敢宣称完全了解这种原产于闽南安溪的茶叶。也许正是出于这种不足的底气,使我不敢去品评这无愧于中国十大名茶的一大茶类,而只能从一个我所熟悉的市场或品牌的角度说出我的一些看法。  说到中国功夫茶,那便是乌龙茶了。而在乌龙诸茶中,市场做得最好的莫过于
期刊
有朋友积攒了一些钱,想开间茶叶店,在茶叶市场转了几天,可心里总是拿不定主意。   近两年各地茶市逐渐升温,据一家茶店负责人介绍,目前就福州就有大概3000多家茶店,竞争很激烈。有赢利的,也有亏本的,据福建省农业厅茶叶推广研究员刘宜渠介绍,福州茶叶店70%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大概有30%的茶叶店是亏本的。所以想开茶叶店,还得认认真真去走访考察一番。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除了它的饮用保健功能,还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