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理学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8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一九八五年第二期林兴宅《古诗探秘三题》一文,阐释了三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不仅从心理学角度谈到了文艺欣赏,实际也涉及了一个文艺生理学问题。
  林文说:“人类对速度的审美愉悦是根源于人类对‘快’的感觉的心理追求。……人类一方面追求寿命之长,另一方面又唯快是乐。有了快的感觉,才感到舒服”。快的感觉,就是人对于时间的错觉,这种错觉能给人们带来舒服之感,我以为,这首先依赖生理上的变化。就是说,心理的变化会引起生理的变化,而生理的变化却是心理变化的基础。人们在文艺欣赏时心理上也需要这种生理上的满足。可见,仅仅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研究分析艺术产生的根源是不够的。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可以导致文艺欣赏时的分歧,而儿童、少年、青年、中年与老年在生理上的差异,也同样能引起对艺术不同的爱好。
  文艺与生理的关系不仅仅表现在欣赏过程中,文艺家的生理状况也起着重要作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这一点。有人曾说,没有一个职业能比文学更容易产生疯子了。此话虽是戏言,但艺术家无疑比常人容易冲动、富于激情、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从生理学角度去理解一些艺术家和作品,想必会为研究者提供一些新的东西。
其他文献
〔关键词〕师生关系;尊重;抗挫折  一、案例  那是我在原学校任高二年级英语教师的第一个学期,刚过完国庆节,全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十几位英语教师都在同一个办公室。一天上午下了第二节课后,学生们都还在教室做眼保健操,教师们陆陆续续回到了办公室。突然,一个女生急急忙忙地跑进来,对一位四十多岁的陆姓女教师说:“老师,你有没有卫生巾,给我一个。”陆姓教师厉声喝道:“回家问你妈妈要去!”那女生愣了一下,转身跑了
一九七八年逝世的K.哥德尔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数理逻辑学家,一位才华出众的理论工作者。王浩教授曾这样评论说,“哥德尔教授只从事于具有根本性的研究……他的工作导致了以往几十年数学基础研究中大多数主要部分的发展……哥德尔教授的工作使现代逻辑起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它在数学和哲学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哥德尔的各项研究中,一九三一年发表的不完备性定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被誉为“数学和逻辑发展史中的里程
去年年底在哈佛大学举行的一次讨论会,我躬逢其盛,从而了解了一些美国书评界的现状,也触发出一些感想。  这次讨论会题为“大众化的写作和评论的策略”(WritingforthePublicandthePoliticsofRevie-wing),是由全美书评家协会和哈佛大学论述文写作计划共同举办的。参加讨论的有来自美国各地、各大报刊的知名书评家、记者、作家。当天是个阳光灿烂的礼拜六,大厅里仍挤满了热心的
〔关键词〕心理学;人际沟通分析学;教师成长  十三年前,也就是2000年,在填报高考志愿前,我去我向往的大学校园,和爸爸妈妈漫无目的地走进一座教学楼,我们走上二楼,看见一扇大门上挂着“心理学”的牌子,我莫名地兴奋,当下决定就报考这个专业。家人很尊重我的选择,却也不知道心理学学的是什么,当亲属们还在讨论心理学与占卜术之间的区别时,表妹说:“姐,很好啊,我爸妈离婚的时候我就看了本心理学的书,这个专业不
在古代的一些民族中,盛行着某种招魂的仪式。每当其成员面临危险或遭遇死亡时,人们就举行这种庄严的典礼,试图唤回那散佚了的魂魄,恢复其精神。屈原的名篇之一《招魂》,便是这种古老礼仪的艺术再现。从诗中所写的主持者的郑重致意、浑洒淋漓的招辞,以及最后那一声“魂兮归来哀江南”的悠长而悲怆的呼号中,都不难体会这种仪式是如何地隆重和动人心魄。这种呼唤生命的声音,也同样响彻在中国古代的诗坛上。一些批评家在诗的祭坛
在近期的老舍研究方面,出现了一种视野开阔、新人辈出的局面,这是令人兴奋的,但也必须看到老舍研究的进展仍然还是不快的。这除了研究者的素质、条件之外,缺乏象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研究那样完备的资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见到了曾广灿、吴怀斌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老舍研究资料》,真令人感到由衷的喜悦。  虽然近年来不断有老舍研究的某一方面的资料出现,现这部书仍然具有开创的意义。其中“生
为了查找近年来国外钢结构建筑的新颖案例,我在互联网上四处游荡,很偶然地走进一位美国艺术家的个人网站。他的代表作是一些尺寸较大的公共雕塑,摆放在公园里、城市建筑前的广场上,以钢管和钢索精巧地组装而成。纤细的钢索像琴弦一样紧绷着,似有若无。闪亮的钢管仿佛摆脱了重力,飘浮在空中。仅仅看到几张照片,我就对这些作品一见钟情。叹服之余,我发现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位艺术家的名字,无论是英文的“Kenneth Sne
诗人叫朱夏,字小可,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在我国石油天然气的普查勘探方面累建功勋,在地质科学的理论方面也有独到的建树。朱夏从十余岁即开始诗词写作,直至古稀之年从未辍笔,平生所积不下千余首,一九九○年逝世后,地质出版社整理出版了《朱夏诗词选集》,苏渊雷为之作序,赞他“秉性高洁,怀抱热情,学者诗人,二而一之。”其父朱奇,字大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即已是知名诗人,著有《耽寂宦诗》,诗坛耆宿陈石遗在二十年代
“有多少人从阅读一本书而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如是说。被奉为“自然文学先驱”的梭罗,虽然生前并未实现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然而,在逝后,他的影响却带动着一代又一代自然文学作家,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比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系执教的约瑟夫·伍德·克鲁奇(Joseph Wood Krutch),他学养渊深,集大学教授、传记作家、著名撰稿人、戏剧及社会评论家于
《板桥诗词撷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选板桥诗词一○三首,并作了简要的注解和分析,十分有益。但注解尚嫌粗疏,有些地方甚至有错误,现摘出几条,略陈管见,以就教于选注者陈书良同志及方家。    一、“象山”是山    板桥诗《送友人焦山读书》开头云:“焦山须从象山渡,参差上下一江树。”陈注:“象山:县名,在浙江省东部。”(《板桥诗词撷英》8页)  浙江省东部的象山县距镇江的焦山,其间数百里,为什么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