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y8023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标及实际教学案例,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关注生活、社会及与科技发展有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素养及责任意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科学兴趣;科学素养;责任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才能达成以上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和做法:
  
  一、贴近生活,培养科学兴趣
  
  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开始学习自然科学的时候都是满腔热情的,但当他们觉得学的东西太深奥、太学术味或离他们生活太远时,大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好奇心。反之,如果让他们了解所学的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就会对该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学习。
  在处理“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这一节时,我考虑到该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多,例如音乐卡片、手电筒、电动玩具、手机、电子手表、照相机、电动车、铁锅生锈等等都与原电池有关。那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关原电池最关注的是什么?选择什么作为活动的切入点,以怎样的形式来展开才能真正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更好地引领学生?同时从生活中来培养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呢?基于上述考虑:
  我先打开一张音乐贺卡让学生欣赏了一会儿音乐,然后拆下电池,贺卡变“哑巴”了,但接上“Zn-Cu(H2SO4)原电池装置”后,美妙的音乐再次响起。学生们充满了好奇,音乐贺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我能做一张这样的贺卡吗?然后我就势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主题是利用桌上的现有材料,探究贺卡的工作原理。我在每个桌子上提供以下材料:电极有铁、铜、锌、石墨;溶液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等;还有塑料绳、电线、电流计。学生先分组讨论,拟订实验方案,然后挑选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加以有效地引导、启发。实验完毕后,小组间互相交流,小结归纳原电池的原理及构成条件。最后教师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课后布置家庭小实验——水果的原电池实验。
  
  二、着眼未来,培养科学素养
  
  调查表明,化学的发展使化学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相关学科如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等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因此,教师要有教育的预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介绍一些可被中学生接受的科技新发展、新成就,让教学内容尽可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如:
  讲有机物乙烯的时候我结合《有机合成的烯烃复分解反应——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一文,介绍了该项成果在生产生活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这项成果提高了化工生产中的产量和效率,同时减少了副产品;利用这项成果可以生产出新的抗感染药物和治疗癌症、关节炎、偏头疼和爱滋病等的新药。
  讲解乙炔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增加了《导电聚合物-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 》的介绍。当今的电子技术是建立在远大于分子尺寸的单晶应用上,人们梦寐以求的是将电路缩小到单分子上,由导电高分子电线来连接,将分子排列成分子晶片。从收缩电路尺寸、提高计算速度和动态存储方面看,导电聚合物可能成为分子电子领域的决定因素。也许再过不久,我们就会看到贴在墙上用做照明的发光塑料。
  
  三、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意识
  
  新教材强调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科学技术的最终应用对象是社会,我们赞赏化学科学对社会的贡献,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研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 :讲述《二氧化硫》这一节时,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探究心理。接着我让学生根据所看内容总结酸雨的危害。然后通过几个创新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危害与治理,在探究中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一:花儿为什么会变白?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把红花放进装有二氧化硫的锥形瓶中,观察颜色,颜色逐渐变浅。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同时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一样吗?(向学生展示旧报纸,色泽不同的银耳,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硫漂白具有可逆性)
  探究实验二: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验设计:将二氧化硫溶于水并用PH试纸测其酸碱性。得出结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得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在他们将来对某项科技的发展应用做决策时,这时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可能会对他们发生影响。在我班教室旁边的水龙头上方,贴有这样的字条:把水拧小些,为一生只洗三次澡的西部同胞们留点吧!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2008年6月20日。辽宁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新课程现场会在沈阳市第二中学召开。本次会议总结了辽宁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两年来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所取得的经验。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
期刊
设计意图:学生边听故事边听《流水》,暗示“高山”“流水”几乎是“知音”的代名词;再次熟悉《流水》主题音乐旋律。
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长期以来,语文学习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误认为是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扩大教材容量,提高教材要求,或者是多订购几本教材。其实,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等。”可以说,语文学习
多媒体手段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给教学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爱学、乐学,从而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手段是
教学片断  (新教材人教版第十册P81例2)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师: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思考,寻找解题方法,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  (教师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的会分别写出每个数的因数再找最大公因数;有的会找出其中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从大到小验证这些因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有的会进行分解质因数;个别同学可能会直接用短除法)  过了数分钟……  师:你们都
语文课教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仔细打量这句话,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
摘要: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一个问题情境是否有效应具备的特征是:“近身性”、自主性、时效性、发展性。最终衡量一个问题情境是否有效的标准。仍然是数学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这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关键词:“近身性”;自主性;实效性;发展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数学
特级教师韩军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髓。而很多学生望文言而生畏,大多数语文教师教文言而自觉枯燥,于是,美好的文化盛宴成了谁也不爱吃的残羹冷炙。  原因只有一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文言文教学的路,没有把文言文的实用性和感染力发挥出来,太急功近利于应付那些大大小小的考试,忽略了文言
今年是安徽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新高考的第一年,也是首次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进行自主命题,对化学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以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