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单和诗意构筑文言文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hui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韩军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髓。而很多学生望文言而生畏,大多数语文教师教文言而自觉枯燥,于是,美好的文化盛宴成了谁也不爱吃的残羹冷炙。
  原因只有一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文言文教学的路,没有把文言文的实用性和感染力发挥出来,太急功近利于应付那些大大小小的考试,忽略了文言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韵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构筑简单和诗意的文言文教学的设想。
  
  一、构筑简单而不简略的翻译课堂
  
  翻译这一关无论如何都要过,且不说各种层次的考试中这些是重点里的重点,单对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境而言,这也是大前提。
  常规的教学在这上面纠缠甚多,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掌握不好翻译的方法和原则,而割裂了正常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冗长乏味,破坏了原本就设计好的意境。
  笔者在新接七年级的课程时,往往在一两课文言文教学后就让学生探索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总结出如下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注释法(结合书本已给的注释来译)、组词法(单字组成一个词)、联系法(联系已学过的字的意思)、字典法(查文言文字典)。按照这样的方法来找出自己不会的文言文含义,再不会的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请教同学或老师,然后通过学生的翻译和老师的校正让学生总结出翻译文言的五个原则:逐字翻译原则;人名、地名、官名、时间不译原则;省略的补上原则;尊重原文语气原则;调整成现代汉语语序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来译基本上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把握好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能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方法可依,学起来有了方向,提高了文言文课堂的效率,为对文言文内容、语言的理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看似简单的方法和原则实则包含了丰富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总结出来,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运用和实践,逐渐加深和强化,使得这一翻译过程变得更加充实。
  
  二、构筑简单且充满诗意的赏析课堂
  
  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自由地对文言文所呈现出的意境进行理解和品味。在这个环节,笔者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1.诗意的导引
  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意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情境中对于一堂课很关键。所以,依据不同的文章内容,我设置了不同的导语,争取用优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领。
  例如: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我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古代的文人被贬官而寄情山水的有很多,但他们不同的心胸、不同的性格成就了不同的文章境界。悲观的人见到了残月孤星,乐观的人见到了千里婵娟;心胸狭窄者见青山不绿鸟鸣心惊,心胸豁达者望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今天苏轼的美文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境界呢?”
  诗意的导语有助于学生对美文的领会,而相关的语言又对文章的中心的把握起到铺垫的作用。
  2.诗意的诵读
  洪宗礼先生说:“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字义上,要在读中精思、悟神、明义,这样才能读出书中之味。”“书声琅琅”的确应该是语文课堂的特征。在《岳阳楼记》中,每个段落体现的情感不同,我引导学生读的语气也不同,描写岳阳楼阴雨连绵的段落,读得低沉悲凉,读岳阳楼春和景明时应欢快愉悦,读到范仲淹书写人生抱负的段落时,当慷慨激昂。
  不同的感悟有不同的读法,这样就使文中之意皆出于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之心。
  3.诗意的体会
  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更注意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来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的语言因文章之美而生动起来。
  例如:在《湖心亭看雪》中,讲到张岱雪天去湖心亭看雪,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雪天,诗意如张岱的你,想着要做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也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有的说:“我会煮一壶咖啡,听着舒缓的音乐,坐在窗前看雪。”有的说:“我会准备好热腾腾的火锅,和好朋友们边吃边聊。”还有的说:“我会和好朋友出去走走,在雪里踩出一串串洁白的脚印。”
  诗意的回答,使得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诗意的生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4.诗意的拓展
  好文章的意境有时的确相同,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它们串联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湖心亭看雪》之后的拓展中,我讲了雪夜访戴的故事:“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一样的痴,一样的趣,只是不一样的朝代和人,让学生更加体会到那种不受束缚的人生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教会学生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外,对学生的诗意的熏陶感染也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在简单和诗意的文言文课堂上感受古代文化的美好,并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古老的命题考试评价,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是语文学科评价的一种方式。如何改革命题考试评价,让它彰显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传统的地理教学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其必要的思维过程得不到充分展示。掩盖思维过程不仅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学习习惯,而且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科学的训练,严重阻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因此,在当前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实现“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展示必要的思维过程,再
2008年6月20日。辽宁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新课程现场会在沈阳市第二中学召开。本次会议总结了辽宁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两年来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所取得的经验。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
期刊
设计意图:学生边听故事边听《流水》,暗示“高山”“流水”几乎是“知音”的代名词;再次熟悉《流水》主题音乐旋律。
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长期以来,语文学习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误认为是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扩大教材容量,提高教材要求,或者是多订购几本教材。其实,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等。”可以说,语文学习
多媒体手段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给教学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爱学、乐学,从而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手段是
教学片断  (新教材人教版第十册P81例2)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师: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思考,寻找解题方法,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  (教师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的会分别写出每个数的因数再找最大公因数;有的会找出其中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从大到小验证这些因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有的会进行分解质因数;个别同学可能会直接用短除法)  过了数分钟……  师:你们都
语文课教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仔细打量这句话,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
摘要: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一个问题情境是否有效应具备的特征是:“近身性”、自主性、时效性、发展性。最终衡量一个问题情境是否有效的标准。仍然是数学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这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关键词:“近身性”;自主性;实效性;发展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数学